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千禧新语     
2000年,这是人类历史上又一个千年。 在这千禧年之际,要说的话很多。《世界科学》在度过她 20岁生日之际,我们向关心厚爱这本杂志的译者、读者和作者表示深深的谢意。 我们全体同仁为了表达对21世纪的美好祝愿,千禧新语,就从“新”字开始说起。 迎接新世纪。21世纪,有人说是信息世纪,有人说是生物工程世纪……不论怎么说,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就是新世纪在我们人类历史上肯定是新的一页。这一页是充满激情的一页,是记载丰功伟绩的一页。我们期望新世纪的到来,也就是为了用新笔重重书写这一页。 抓住新机遇。新世纪带…  相似文献   

2.
浩瀚的大海,正在进行着一场生物大演化。日本的生物学家新近发现:日本海洋中的“成员”出现了不少变更及调整。例如:沙丁鱼的时代已经告终,取而代之的是秋刀鱼的时代。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沙丁鱼大丰收,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其产量却急剧下降。相反,秋刀鱼的数量呈天文数字般地猛增。对此,生物界普遍热切关注一学者们认为,海洋中的角色如此变动.一定有其内在原因,他们称之为“鱼种替代”现象。对于这种现象,有人提出盯能是鱼种之间竞争所引起的,也有人说叶能是环境恶化所致。众说纷坛,难以定论。经科研人员的观察、分析,目前能…  相似文献   

3.
来势汹汹的反科学PaulKurtz著吴向红摘译奇怪的是,正当科学大踏步地前进、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改变着地球的面貌之际,一种反科学文化悄悄崛起了。在19世纪与20世纪上半叶,公众中洋溢着对科学的赞誉,其在爱因斯坦身上恐怕达到了顶点。今天,公众的情绪却急...  相似文献   

4.
地球的年龄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自然关心一个问题:地球的年龄有多大?科学家指出,地球形成已经有46亿年了。但是,这一结论的科学依据是什么呢?西方的神甫告诉人们,上帝创造了人类,地球自然也是上帝创造的,而人类创造地球的时间是公元前4000年。这当然是无稽之谈,是人类在蒙昧时期用来欺骗自己的谎言。从很早开始,许多勤于思考的有识之士就试图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推测地球的年龄。17世纪至18世纪期间,有人试图通过测算海洋的盐度来推算地球的年龄。这种方法的依据是,假定在地球形成之初,海洋中的水全部是淡水,经过后来漫长的演变,陆地上的河…  相似文献   

5.
一、地理学和泛系观地理学是古老的基础学科,在人类认识和开发自身的生存环境中起着重要作用。地理学的特点是综合性和区域性。现代科学发展由分析向着综合、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横断学科长足进展,突出了地理学综合性的优点。而地理学的区域性,使任何一种普适理论,不能代替具体的区域研究,使地理学的理论永远丰富多彩。正像有人说廿一世纪是生物学世纪一样,也有人预言,下一世纪科学的高峰可能是地理学。尽管如此,就现状而言,地理学有它自身的问题,与其他基础学科不同,这门科学的研究对象、任务等基本问题,乞今为止仍缺乏公认的解答。像“什么是地理学”这类极普遍的问题,不仅使年轻的  相似文献   

6.
法国科学家克里门特(G·Clement)博士说:“20世纪人类科学有两大发现,一是原子能,二是螺旋藻。”  相似文献   

7.
几千年来,人们一直想延长寿命,但都未能如愿.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1911年,有人在西伯利亚永久性冻土带中,发现了1万年前的古猛犸象尸体.科学工作者从象的胃黏膜中刮下来一些东西,经过培养,这些冰冻了上万年的微生物居然复活了.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在南极考察时,发现冰冻封存了50余年的微生物仍然具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生存的和谐──人与生态链(科学教育电视片解说词)20世纪是人类进入太空探险,实现飞天奔月梦想的时代,也是人类开始从其他天体上观察自己家园,重新发现地球在宇宙中独特地位和价值的时代。当代空间科学表明,地球是一颗非常不同于任何已知行星的特殊星球,是宇宙演...  相似文献   

9.
“泰坦尼克”号海难是海洋史上最大的沉船事故,其沉船原因也一直是科学家研究的课题。许多人认为,一定是冰山挤开了船身厚达2.5厘米的大片钢板,使铆钉进脱,将船体沿接缝撕开。但也有人认为.这种说法站不住脚。2000年科研人员做了试验,一个世纪的沉船之谜终于真相大白了。  相似文献   

10.
巴斯德的科学哲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首次对19世纪法国著名有机化学和微生物学奠基人巴斯德的科学哲学思想作了探讨,内容有:宇宙是不对称整体;实在即无限;理论的价值在于预见新的事实;问题-假说-实验是科学发现的逻辑;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相似文献   

11.
面向21世纪的科学技术周光召[中科院院长周光召(右起第三人)在视察工作]现在离21世纪只有6年的时间了,如回顾一下20世纪,可以看到人类历史的进程确实有了非常大的发展。有人认为,人类现代科学技术从16、17世纪开始,其主要的成就是在20世纪取得的。2...  相似文献   

12.
科学不能带妖气毕东海在科学昌明的今天,连孩子们都知道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重要性。然而,有的大人们却不崇尚科学.而去信奉迷信了;更有人打着科学的摇号,向人兜售“科学其命”、“电脑看相”,这算命瞎子也扯起“科技咨询”的招牌,堂而皇之进行营业.这与现代...  相似文献   

13.
大家都认为中国古代的诗歌有很高的文学艺术水平,但是有人说一些诗歌含有科学道理你可能就有些吃惊,是吗?会有这样的事情?其实,科学与艺术是相通的,科学家和艺术家都在观察自然,科学家通过观察实验发现、揭示自然本质,艺术家则通过不同手法表现自然,但在观察自然的时候也能够发现自然的本质.中国古代的一些诗词中就包含着一些科学的道理.  相似文献   

14.
人人都知道化学是近世科学之一,同时也都承认它不是凭空地偶然产生的。但是若问某某世纪前后化学之状况如何;当时有那些化学家:他们有什么永可纪念的贡献;其贡献又是怎样得来;可就很难答复。譬如氢(轻气),氧(养气),氮(淡气)和氯(绿气)各是谁发现的;其发现之年代如何;方法如何;诸如此类,都是很有价值的问题。然非习过化学史者,谁也无从明了。……除非化学史,没有别的书籍可以概括地有统系地告诉我们了。  相似文献   

15.
科学家牛顿创立的能量守恒定律被恩格斯誉为:“19世纪三大发现”之一.在此后的200多年时间里被广泛应用,从不曾有人怀疑、然而,不久前,北京民族大学工商企业管理班的王学勤同学却大胆地埘此提出了怀疑,并设汁了一个小装置来证明能量守恒定律不成立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原春琳 《科学之友》2004,(10):34-36
时下,在一些学术网站的论坛上,一场关于中国有无必要进行“大科学”项目的论争“烽火”经久不息。这场“烽火”是由11名华人生物科学家点燃的。他们在致中国政府高层的一封信中说,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生物医学的研究成果对人类健康的改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但几乎所有这些重大发现都不是在事先预测和计划的科研项目中取得的。与此相反,这些发现是通过科学家在小实验室中用各自的方式进行创造性的研究所获得的。相比之下,一些大型的生物医学计划科研项目不但没有达到预定目标,反而阻碍了良性竞争,扼杀了科学家的创造性,也严重妨碍了人才培养。一石激起千层浪,他们的呼吁受到一些海内外科学家的热烈响应。但一些科学家也对此作出回应:我们做“大科学”项目是希望举全国之力,在一些科学领域让中国尽早进入国际竞争行列。唇枪舌战中,海内外科学家企盼中国科学事业发展的拳拳之心可见,这场争论,也许没有最终答案,但可以预见,它必将推动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上任何新的科学发现,都可能会被人们用作军事工具。如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了细菌,不久以后便出现了细菌武器;科学家发现核分裂现象后,不久又出现了核武器。随着现代基因工程研究的不断深入,基因武器也即将出现。它是以特定种族为目标,研究不同种族和人群的基因特性,克隆某种细菌或病毒,导致特定种  相似文献   

18.
科学研究的本质是什么?有人认为是创新、发现、发明;有人认为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还有人认为科学研究是生产力,在人们的社会生产生活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或实验研究,以科学的结论解决问题,促进生产生活的进步;另外尚有人认为科学研究出于兴趣,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依本人的拙见,上述各种不同的语言表达,对科学研究的本质从历史和现实而言,都道出了一定的真理,然而就每一句话的认识来说又都不够完善。科学研究也许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劳动,是对物质事  相似文献   

19.
<正>这里是举世闻名的古代东方四大奇迹之一,也是万千游客慕名前来的朝圣之地。这里曾代表着繁荣的夏连特拉王朝,却也在茂密的丛林中神隐了几个世纪。有人说,在这里欣赏美丽的日出是人生中最纯净的体验,也有人说,这里的断壁残垣诉说着人类的故事。与中国长城、印度泰姬陵、柬埔寨吴哥窟并称为古代东方四大奇迹的婆罗浮屠佛塔,是南半球最大的古迹。但它却因为种种原因,在印度尼西亚的茂密丛林中隐藏了近10个世纪。  相似文献   

20.
樊洪业 《科学》2005,57(6):6-9
随便翻一翻老一辈科学家的传记.会发现很多人在忆述早年求学经历时,都曾淡到“科学救国”的理想。如果有条件接触到他们思想改造运动以后的应时文章或传记资料。又会发现多数人都有围绕“科学救国”展开的自我检查。再看一看近20多年来的言论。1985年前后,热门话题是科学立国、科学强国、科学兴国。到1995年则定格在“科教兴国”,个人理想与国家战略融到了一起。“正-反-合”背后的政治风云在变幻.“救、立、兴、强”的字眼在演进.在20世纪的中国.这“科学”是与国运紧密关联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