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1月23日开始,我们迎来中国的龙年。从已经挖掘出的化石证据来看.我们还不能说龙是一种曾经真实存存过的动物。但是.这并不妨碍人们对龙的喜爱,并把某些可爱或威武的动物命名为“龙”。  相似文献   

2.
根据对全球范围内两栖类动物数量的一项调查发现,世界各地的青蛙、蟾蜍和其他两栖类动物的数量在日渐减少,而且这种减少趋势早在科学家们于80年代发出警告之前已持续了几十年。 研究人员的报告说,两栖类动物的总数在1960年至1966年间每年下降了1.5%,并以每年约2%的下降速度持续到1997年。 俄勒冈州立大学动物学教授安德鲁·布劳斯坦(Andrew Blaustein)说:“对于那些不相信两栖动物数量日渐减少的人来说,这项调查结果是向他们敲响的最后警钟。” 这项结果是由渥太华大学的一位研究人员通过因特…  相似文献   

3.
《大自然探索》2013,(12):7-7
在智利和秘鲁的海岸上,生活着一种与海岸石头天然融为一体的海洋动物。如果你不小心踩到了这种活着的“石头”,它就会爆开,显露出一团血红色的动物。这种被称作“皮乌拉”的怪异动物属于海鞘类。作为一种被囊类动物,皮乌拉体表覆盖着一层动物纤维素。它也是滤食动物:吸入海水,吃掉其中的藻类和微生物,然后吐出海水。但皮乌拉最惊人之处在于它的繁殖。  相似文献   

4.
当英国科学家维尔穆特成功地用体细胞克隆出“多利”羊之后,在世界上掀起了一股轩然大波。卷入这场克隆热的,不仅有科学家,政治家,而且还包括普通老百姓。大家为什么热衷于“多利”羊呢?它带给我们什么?其实克隆动物的成功,在此之前早已有之。从两栖类动物,到鱼类,直至哺乳动物,生物学家都成功地克隆过。当初仅仅作为一项科学研究的成果,写成论文发表,这是司空见惯的,不足为奇。唯独这克隆羊非同一般,这是因为,它是用体细胞的遗传物质,说得具体些是用一头6岁的母绵羊的乳腺表皮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一个受精但去核的受精卵…  相似文献   

5.
在十二生肖中,龙是唯一一种根本不存在的动物。数千年来,中华民族一直以龙作为本民族的图腾。传说中的龙是一种能够行云唤雨的神奇动物。正因为它的"神",历来的中国皇帝都把自己当成是龙的化身,龙也就成为了皇帝的象征。龙又是华人最崇拜和喜爱的神物,中华的传统文化给龙赋予了"腾飞、吉祥、喜庆、尊贵、幸运、财富”等寓意。  相似文献   

6.
隐居的蛇王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全世界每年被毒蛇咬死的人数以万计。那究竟是哪种动物的毒液最为致命呢?澳大利亚学者布莱恩·弗赖为此创建了一个国际性的动物毒液与毒素的数据库,为两栖类动物、昆虫及其他体内含剧毒的动物排定座次。 认真的科学研究及严谨的定量比较.分析的结果,令人大跌眼镜。排次下来,位居毒蛇类榜首的,不是印度次大陆及东南亚的眼镜蛇或眼镜王蛇,也不是北美的响尾蛇或中国的五步蛇、银环蛇之类闻名遐尔的毒蛇,而是名不见经传的澳大利亚盾尖吻蛇。 麦凯的传奇“蛇人” 1999年7月31日,澳大利亚昆土兰州北部…  相似文献   

7.
<正>中生代的海洋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内华达州,人们发现了一处远古爬行动物的化石遗址,那是一个大规模的死亡现场,堪称一族爬行动物的墓地。这些爬行动物名为“通俗秀尼鱼龙”,是鱼龙的一种。它们为何扎堆死在了那个地方?爬行动物是从石炭纪末期的两栖类动物进化而来的,它们的大规模扩张发生在2.51亿年前二叠纪大灭绝之后。那次生物大灭绝可能是由一次规模空前的火山喷发事件导致的,  相似文献   

8.
奇怪的死亡 早在20世纪70年代,辛西娅·凯里还是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一个生物学博士研究生,她的课题是研究科罗拉多岩石山地区的北方蟾蜍的种群数量。在她准备写博士论文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她所研究的那片地区的蟾蜍突然全部死亡。那时,凯里就怀疑是一种病原体在作怪,也许是某种细菌引起了蟾蜍的死亡,但当时她没有办法证实她的推断。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两栖类动物群体数量减少这一问题受到了世界各国生物学家的广泛关注,因为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体验到了这样一种莫名其妙的情形──当他们回到曾一度兴旺的两栖类动物栖…  相似文献   

9.
哺乳动物属于脊椎动物,它们的后背有一条与头盖骨连通的脊柱,中空的脊柱保护着与大脑连接的各类神经组织。哺乳动物都有四肢,且四肢的未端各有五指(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手指和脚趾)。爬行类动物、两栖类动物、鸟类以及令人敬畏的恐龙家族都具有上述特征。而在它们之前的动物当中,虽然鱼类具有背脊和头盖骨,但是却没有长着五指的四肢。  相似文献   

10.
<正>《动物世界奇遇记》是第一本以顶尖生物科技动物为主体的科普读物,作者通过唐小迪一家环球旅行的见闻,讲述了一系列真实存在的神奇动物及其背后的创新故事。区些神奇动物包括来自三个妈妈的克隆青蛙、为人类主产救命药的基因工程兔、模仿人类疾病的基因编辑猴等等。本书也是《大学科普》丛书第一辑七本科普书之一,该丛书主要面向高中生和大学生,介绍各种前沿科技知识。从本书中,读者可了解到体细胞克  相似文献   

11.
好书推荐     
《科学24小时》2023,(12):48-49
<正>推荐书目:《巫师与先知:两种环保科学观如何帮助人类应对生态危机》推荐理由:这本书是美国国家学院科学传播奖得主查尔斯·C.曼恩的力作。作者生动地刻画了两种面对生态危机的不同声音:一种声音是以生态学暨鸟类学家威廉·沃格特为代表的“先知”派,认为我们应该要“减量再减量,避免人类与自然两败俱伤”;另一种声音则来自以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农业学家诺曼·博洛格为代表的“巫师”派,主张我们应该要“创新再创新,设法使人类与自然双赢”。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上大约有100多万种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动物,大到已绝迹的古代恐龙,现今的鲸鱼、大象,小到蚂蚁、螨虫。但除了"鹦鹉学舌"会讲几句人话以外,即使是灵长类的猴子,谁也没有听到过它们会讲话,其它兽、禽类和昆虫类动物更不会说话了,这是人人皆知的事。可是,有些动物虽"有口难言",却有一定的灵性,和人有特殊的情感,也就是说动物很有"人情味",人们常说:"人是有血、  相似文献   

13.
潘塔纳尔沼泽地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块湿地,位于巴西中部马托格罗索州的南部地区,面积达2 5万km2.沼泽地内有湿地、稀树草原、亚马孙和大西洋森林4种在南美具有代表性的生态系统,那里分布着大量河流、湖泊和被水淹没或部分淹没的平原.除了丰富的植物资源之外,沼泽地内栖息着650种鸟类,230种鱼类,95种哺乳动物和167种爬行动物及35种两栖类动物,其中不乏珍稀动物和濒临灭绝动物.  相似文献   

14.
苍蝇之奇     
苍蝇是地球上100万种昆虫中的“知名人士”,而且资格很老,美国新泽西州发现的一块琥珀里保存着一只3亿年前的苍蝇,证明早在4亿年之前的古生代泥盆纪,苍蝇和原始两栖类动物同时出现在地球上。亿万年来地球经历了4次大冰川期,小小的不同品类的苍蝇却子孙鼎盛,遍布全球。这是因为它在进化过程中其生理构造发展得太微妙了。  相似文献   

15.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密西沙加分校的最新研究,表明了陆地上的肉食性动物是如何转变为草食性动物的。一种名叫Eocasea的卡色龙类动物,被认为是和现生哺乳类动物具有亲缘关系的最早祖先。  相似文献   

16.
哺乳动物属于脊椎动物。它们的后背有一条与头盖骨连通的脊柱,中空的脊柱保护着与大脑连接的各类神经组织。哺乳动物都有四肢,且四肢的末端各有五指(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手指和脚趾)。爬行类动物、两栖类动物、鸟类以及令人敬畏的恐龙家族都具有上述特征。而在它们之前的动物当中,虽然鱼类具有背脊和头盖骨,但是却没有长着五指的  相似文献   

17.
蝴蝶在幼虫期是那样丑陋,然而通过“完全变态”后,可谓脱胎换骨,展现出人们无法用语言和文字描述的美。动物的“变态”指的是动物为了生存以不同的生命形式来适应不同的环境,即“变态现象”。蝴蝶的生命史中有卵、幼虫、蛹及成虫4个时期,称为“完全变态”,而虫的生活中没有蛹期  相似文献   

18.
两栖动物是一种具有四肢的脊椎动物,它们皮肤的腺体发育,而缺少其他四足动物特征性的鳞片、羽毛和毛发等表皮结构。其实,两栖动物的名称就说明了这类动物的特点,它们的英文名称“amphib-ian”,如果直译的话,就是“有两种生活的动物”。大多数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像鱼一样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初有部风靡一时的美国科幻电视剧《大西洋底来的人》,剧中那位既能在海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的两栖人“迈克”不知迷倒了多少观众,让无数青少年对大海充满了遐想。无独有偶,苏联著名作家亚历山大·别利亚耶夫在1928年也曾写过一篇名为《海陆两栖人》的科幻小说,书中的主人公全身披满细细的鱼鳞,闪着幽幽的蓝光,他的手是绿色的,脚上还长着蹼,耳朵下侧长着两片鳃。不过,“两栖人”并不仅仅是科学幻想而已。俄罗斯《真理报》近日披露,40年来,科学家们都一直在秘密研究让“两柄人”成为现实的技术,并已经在人身上进…  相似文献   

20.
恐龙无疑是古代动物中一支庞大的类群。人们通常认为,一亿年前,即中生代时期,生活在地球上的恐龙是一种体形庞大而多数又是非常凶狠的爬行动物。在那遥远的古代,它们无边无际地从北极到南极独霸整个地球,而无一类动物敢与其抗衡。恐龙绝迹于白垩纪末期,那时在地球上已普遍地出现了哺乳类和鸟类动物。这些生物的古代代表曾是恐龙的同代者。但现在有人生动地说:只有恐龙的绝迹,才为现代脊椎动物界开辟了生活的场所。这种推测的可能性大概只有一点点。古生物学家和动物学家都知道,恐龙是多种类型的动物,其中只有一个类群是过着肉食性生活方式的。有趣的是,肉食性恐龙都是两足行走的,而两足行走的也有很多是植食性恐龙,其中包括鸭嘴龙(硬化的颚前部象鸭的喙)。但它又不同于鸟类,其颚的后部长着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