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宋代郭熙的《林泉高致》对中国山水画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他在自己长期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山水画的本质——快人意;强调画家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与研究,这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画家要必备一定的涵养,才能以“林泉之心”临之,才能悟对自然,与其相融。同时师承要广泛,在广议博考之后形成自己的理论,运用到作画之中。 相似文献
2.
3.
武术审美功能及特征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这方沃土,深受传统美学思想的熏染,文章在中国传统美学的基础上分析和阐述了武术的审美功能及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4.
雷文彪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31(1):55-58
沈从文的《边城》有着较强的审美功能。《边城》以"乡下人"的文化立场对"现代文明"进行坚强的审美抵抗;《边城》具有"民族寓言"的文化品质,凭借"乌托邦"式的审美意象建构、"余音绕梁"的艺术韵味和"东方情调"的永恒魅力,对"现代文明"给人类带来的创伤进行有效的审美修复,同时,它又以"供奉人性"的精神旨向对现实的世俗社会进行审美救赎。 相似文献
5.
作为批评家的沈从文,用平静优美的感悟式的散文化语言表达了他的文学批评旨趣。他始终保持着平静而婉约的审美趣味,一方面体现出他在文学批评上的古典趣味,另一方面,这也表现了他在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维护文学本体地位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6.
王安娜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1,(2)
唐宋作为中国文化发展的又一鼎盛与重要转折时期,其绘画也是瑰丽多姿。而文人是社会意识的代表,他们所体现出来的审美追求,最为充分地表现中国绘画的社会主流审美情趣。中国的艺术精神,可说由唐代水墨淡彩山水的出现而完成了它自身性格所要求的形式,才完成了文人进入绘画主流审美意识的舞台。随着社会思潮的不断变迁,山水画取代了人物画却在其后不远的北宋时代迎来了它的高峰。 相似文献
7.
丁峻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8(6):17-21
关于道德对认知,情感对思维,人格对意识和表象体验对想象推理等系列活动的功能性影响、作用机制及其精神意义之审问,乃是一个值得深究且有趣复杂的重要问题。从认知科学的观点来看,人的情知意发展乃是一种互动互补与协同增益的过程;《中庸》所确立的“诚意”人格及其促进的主客观认知效应,以及孔子所概括的“知—仁—勇”三达德之人格行为规范对于主体提高知天知人知己的催化作用,都凸现了儒家伦理文化的现代精神意义及其科学基础,也为今人开掘中国古典文化的认知价值乃至创新演绎而提供了一种与时俱进的思想坐标。 相似文献
8.
<金瓶梅>中的梦境描写涉及13回,记梦17例.梦在文本叙事结构中起到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叙述者话语的外在投射,人物性格的立体塑造,情节结构的联结推衍,梦丰富了<金瓶梅>的表现手法,在叙事体系建构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9.
宫旭红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23(5):105-107
中国古代山水画论的思想基础是道家思想,从宗炳的“含道映物”到郭熙的“林泉之志”,道家精神始终贯穿其中.通过阐释中国古代山水画论代表作《画山水序》、《林泉高致》中道家思想的体现,可以发现,正是老庄的道家思想促成了中国山水画理论与批评的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0.
丁尔丁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108-110,114
中国画线条是在画坛中相对独立的一种绘画体系,它的产生和发展深受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是中国传统画家在古代哲学思想和民族文化影响下的智慧的结晶。西方画家对线条的认识是理性的,他们认为线是点运动延续的结果。线条的发展是随着中西方的艺术文化发展而发展,线条艺术在中西方绘画中都是本民族文化的积淀,是古今画家不断实践和创新的智慧结晶,在传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欣赏到线条的独特魅力以及线条给我们带来情感的感染力和冲击力。 相似文献
11.
蔡罕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1,14(4):36-42
文章从郭熙的画学著作《林泉高致集》着手,从中提炼出郭熙关于山水画的审美价值观、对自然山水的审美观照理论,以及关于山水画的学习观、创作观、山水画的笔墨观等方面的论述,从而比较全面地研究了郭熙的山水画观和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2.
郁涛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4):62-65
文章探讨了魏晋六朝玄学、佛学影响下的早期山水画理论及其所表述的山水画空间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并论述了魏晋六朝山水诗对早期山水画空间意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王同春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0(5):8-10
论述了两宋山水画的特点,指出在空间布局的处理上以“全景式”构图去表现画面的疏朗气氛和雄浑博大的神韵,以小显大的“边角式”构图形成南宋简阔空灵的审美特征。表现手法以皴法的运用为主,在李成、范宽、马远、夏圭等人的继承与发展之下,使皴法走向成熟,,更准确地表现山川的质感特色。两宋山水画对自然景物观察得细致入微,加上作者主观情感的流露,达到情景的和谐交融,使得作品既有生机,又能把握山水的精神和特质。 相似文献
14.
明末清初苏州画家黄向坚至云南大姚寻亲,其以寻亲旅途所历风物绘制了一系列以寻亲为主题的山水画,其中有数幅即以大理山水风物为描绘对象。参照大理风物的实际样貌,运用图像学的方法解读画面的景物构图、题跋印章以及风格情调,以窥探黄向坚作品的精神内涵,揭示黄向坚为代表的晚明文人画家对大理山水风物的认同与赞赏。 相似文献
15.
植物大小、形态、色彩、质地及树叶类型,是影响植物观赏特性的重要因素;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考虑影响植物观赏特性的某一因素,同时也要考虑其他相关因素,使各因素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增强植物的观赏特性.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东西方两种不同类型的审美文化艺术载体,中国传统山水画与西方风景油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互相并存着.西方风景油画强调客观而忠实地再现自然,中国山水画追求意象造型,更注重画家主观精神与情感的表达.传统山水画写意、传神的创作理念,计白当黑、追求意境的构图方式,注重笔墨、以线造型和皴擦结合的造型特点,随类赋彩、以墨代色的赋色方法都给了中国风景油画创作以鲜活的启示.传统山水画中的艺术元素在风景油画中的运用,为当代中国风景油画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