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应用等离子体非线性理论(波-粒相互作用)及相对论流体动力学理论,解释了喷流的准直性、延续性(长距离),并计算了不同初始条件下相对论喷流所达到的极端相对论因子、其γ最大理论值已达15,与观测值γ≈20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活动星系核喷流进动的物理机制,从文献中收集到23个有喷流进动周期(P)、B波段绝对星等(Mabs)和黑洞质量(Mbh)数据的活动星系核组成样本.用样本检验吸积盘驱动中心黑洞和喷流进动的盘致进动模型,观测到数据整体上符合理论预期的P、mabs和Mbh之间的关系,但数据的弥散度较大,吸积盘的黏滞参数需取较大范围才能...  相似文献   

3.
星系周介质是位于星系维里半径以内、星际介质以外的气体.这些弥散的、几乎不可见的物质在星系的演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介绍星系周介质的研究方法以及近年来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包括重子物质的质量分布和金属分布等.研究表明,星系周介质是复杂的多相气体,不同温度的星系周介质都包含了大量的重子物质,有望解决标准宇宙学框架下的“重子物质缺失”问题.星系周介质的金属分布呈双峰或更复杂的结构,说明其能接收星系反馈过程抛出的气体,调节并支配星系的气体供给.观测上已经发现星系内流和外流的直接证据,星系周介质的性质具体是如何影响星系中气体的供给还有待研究.未来,包括我国的中国空间站望远镜、宇宙热重子探寻计划等观测设备将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星系周介质的性质及其在星系演化过程中的具体作用.  相似文献   

4.
5.
以赛弗特星系为例,考虑活动星系核的物质成分和特殊几何结构,通过建立电子散射模型来研究活动星系核的光学偏振,给出与观测结果相一致的偏振值,以及偏振度随视角变化的特性,对进一步研究活动星系核的统一模型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详细调研并收集了所有河外水脉泽寄主星系的射电观测资料(84个源).在6 cm和20 cm两个波段,千脉泽(其光度小于10个太阳光度)源的射电流量都大于兆脉泽源(其光度大于10个太阳光度).由收集的这两个波段的观测数据,首次导出了水脉泽星系的射电谱指数,α=0.87±0.11.比较水脉泽星系和没有检测到水脉泽的星系的谱指数,没有发现明显的差异.进一步分析水脉泽各向同性辐射光度与脉泽寄主星系射电强度,发现它们之间存在一个强相关,这与水脉泽辐射可能是对背景射电连续谱的放大的理论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7.
目前,人们普遍认为在活动星系核中心区域存在很强的稳定的激波,电子被其加速就会在这个区域发生同步辐射。基于该模型求解电子和光子随时间和洛伦兹因子的变化方程,通过讨论电子及光子的能谱分布以了解活动星系核致密区域的同步辐射过程。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一百多个星系形成数值模拟和试验的分析,现在可以对引力的树结构算法和平滑粒子流体力学(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SPH)这两种数值模拟技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做定量的估计。这些结果表明若给SPH方法中使用的平滑半径(h)固定一个下限值,可能会导致数值解的准确性严重下降。若随时调整h的值使得SPH方法计算粒子的邻近粒子数总和保持不变,则可以避免这种有害的影响,使准确性得到提高。结果还表明为了可以准确地模拟原星系的坍缩,小心地选取那些影响引力加速度准确性的参量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9.
尘埃是活动星系核统一模型的基石,该模型认为呈现不同观测特征的活动星系核在物理本质上属于同一类天体,活动星系核外围绕着一个光学厚尘埃环,不同类型的活动星系核只是因观测者视线相对于活动星系核对称轴的取向不同而已.观测表明,活动星系核中尘埃的组成成分及尺寸与银河系星际尘埃有很大的差别.本文介绍活动星系核核周尘埃的消光和红外辐射以及尘埃可能的化学组成和尺寸分布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0.
论文选取3C120天体在射电波段的30多年的观测数据作为样本,分别作出了4.8 GHz,8.0GHz和14.5 GHz三个射电波段的光变曲线,用结构函数对其进行分析,计算峰值流量、闪烁持续时间和变化指数,并与早期的研究作了比较,观测结果与理论模型符合得很好。我们的研究也表明闪烁能量释放与闪烁持续时间无关。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平行射流组在喷射气雾完成淬火时的流场速度分布和浓度分布的计算方法.在孤立平面紊流射流理论基础上,研究并提出了在工业上应用平行平面紊流湮没射流的设计计算方法.给出了实测结果,与理论计算及前人实验结果对照吻合很好.经生产实践检验,采用该方法后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2.
本文数值模拟了圆筒燃烧室内双股同心强旋流流场及其湍流参数的分布。计算中,对Kolmogorov-Prandtl旋涡粘性系数假定中的经验系数C_μ做了初步调试,认为C_μ对不同流场及同一流场中的不同点都有可能不同,而且C_μ应具有各向异性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数学模型与计算方法,对模拟轴对称强旋流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星系的星族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星系的研究是当今天体物理研究的热点之一,星系合成是星系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介绍了研究星系的星族合成方法及其应用,并概述了演化星族合成的研究状况、展望了星族合成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从北天亮星系星表严格挑选了220个场星系作为样本,我们运用Kolmogorow-Smimov检验法得出这些场星系旋转矢量分布是非各向同性的,并且其分布与星系的形态有关。本文还考虑了星系内禀扁度对场星系旋转矢量分布的影响。我们发现,当内禀扁度在0.2附近变化时并不影响上述的统计结论。  相似文献   

15.
高压旋转射流的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叶轮导引射流喷嘴内部流场的流动特性 ,编制了流体的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 ,介绍了此软件的编制原理及其构成 ,并通过对一实例的计算揭示了喷嘴内流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6.
我们得到了邻近星系团Abell 2634中心区域的198颗成员星系在B、V、R三个波段的光度函数,并且分别用Schechter函数和Gaussian函数及其组合进行了拟合.我们将所得到的光度函数与其它星系团的光度函数以及场星系的光度函数进行了比较,发现与Conma星系团的光度函数一致,而与场星系的光度函数存在较大的差异.我们认为这种差异可能是由星系团的环境因素引起的.  相似文献   

17.
对椭圆星系观测事实的解释经历了麦克劳林体、三轴椭球体及潮汐力作用下的旋转椭球体等不同模型的过程.这些模型的建立都是以力学分析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8.
粒子系统提供了一种从相当简捷的抽象描述中产生复杂结构的方法,可以产生传统的由面构成的物体难以产生的动态和“模糊”效果.笔者借助于粒子系统的这一特性,动态地显示旋动射流复杂的过程,将有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旋动射流的特性.结果表明粒子系统是显示三维旋动射流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运用 χ2 统计检验法和 Kolmogorov- Smirnov统计检验法对本超星系团中场星系的旋转矢量分布进行了细致的统计研究 ,发现这些场星系的旋转矢量分布呈现显著的非各向同性特征 ,而且与场星系的形态密切相关 .这预示着不同形态的星系可能有不同的大尺度起源 .统计样本是从北天亮星系测光星表中严格筛选出来的 2 2 0颗孤立的场星系 .重点介绍了这两种统计检验方法在星系旋转矢量分布研究中的应用 ,并对该研究领域中广为采用的 χ2 统计检验法的局限性进行了讨论 .  相似文献   

20.
本文应用二流湍流模型和“常数有效粘度”,并将“混合长度”作为湍流流团的平均尺寸来模拟定常和非定常、二维轴对称湍流射流.二流湍流模型假设湍流流场中的每一点为“湍流”和“非湍流”流体所交替占据,从而模拟了湍流的“间隙”现象。本文将计算值与完整的定常二维轴对称湍流射流的实验值进行比较,验证了数学模型的可靠性;而非定常射流的计算结果则与相对应的定常射流的计算结果及现有的非定常射流的实验值进行了比较,取得了可以接受的一致性。本文还对数学模型及计算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