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科学之友》2007,(8A):32-32
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近一百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体为上升趋势。这种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了矿物燃料,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所致。而全球变暖的后果,则会使全球的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全球变化研究十年新进展   总被引:81,自引:0,他引:81  
张志强  孙成权 《科学通报》1999,44(5):464-477
在简述国际全球变化研究计划体系的基础上,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全球生态系统变化(地图和生物圈变化)研究、全球变化对人类的影响研究、人类减缓全球变化的策略研究等4个方面概括总结了国际全球变化研究的若干重要进展,并涉及到了我国在有关领域的研究情况,最后特别指出了全球变化科学是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依据,全球变化科学研究在人类的发展观从工业文明的发展观向生态文明的发展观的转变中、在环境安全保护与环境外交中都具有  相似文献   

3.
陈波  包志毅 《自然杂志》2003,25(6):327-331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技术的进步,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强度影响环境,导致一系列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出现。在解决各种全球问题的过程中,人们提出了实现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本提出,所谓景观是对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进行规划和管理的最适宜的空间尺度.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采取从全球生命系统层次着眼,从景观层次着手的战略,多角度、多尺度、多方面地考虑问题.  相似文献   

4.
2月2日在巴黎结束的由联合国政府闻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组织的一次会议上,一专门小组表示,在过去的50年中,“极有可能”是我们人类活动导致了全球气候的变暖——[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闫国东  康建成 《科学》2007,59(3):22-25
全球气候问题正在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2007年1月17日,拥有17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原子科学家公报》理事会宣布,将世界末日钟拨快2分钟,以告示“气候变暖”首次成为影响人类生存的关键因素。2006年11月9—12日,由国际科学联合会组织的“地球系统科学联盟”在北京召开了全球环境变化科学大会,大会主题是“全球变化:区域性挑战”。  相似文献   

6.
今年2月2日,联合国发布最新一份全球变暖研究报告,称人类活动"很可能"是导致全球气候暖化的原因。有关专家称,"很可能"的含义是90%,这是各个迄今为止有关全球变暖与人类关系的最严厉的说法。报告还指出,我们如果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全球变暖将带来暴雨、旱灾、热浪、冰川融化等各种灾害,全球的环境难民将很可能因此升至2亿。  相似文献   

7.
今年夏季,由全球变暖引发的热浪横扫全球广大地区。科学家预计,这样的酷热天气来来还将加剧,直到本世纪中期,每隔一年欧洲的夏季都将比曾经热死2万人的2003年还要炎热。而人类的活动已被证实是导数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恶劣环境与海啸狼狈为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久前,发生在东南亚的海底地震引发的巨大海啸已经导致了15万人丧生,更多的人无家可归,这是本世纪初全球发生的最为恐怖的自然灾害。一方面,海啸严重地破坏了海洋及其海岸的生态环境;另外一方面,被人类工业活动破坏的自然环境加剧了海啸对人类的威胁。全球变暖、环境污染、人为地开发对沿海珊瑚礁、湿地和森林造成的破坏,  相似文献   

9.
全球变暖问题已经成了各国政府和科学家们最为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有人相信地球拥有从“全球变暖”伤害中“自愈”的能力,有人则相信全球变暖将给人类带来一系列难以想象的自然灾难。英国伦敦大学环境科学家比尔·麦克古尔更是宣称,如果人类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采取措施拯救地球,那么地球将进入不可逆转的恶性循环中,人类将面临6500万年前小行星撞地球导致恐龙灭绝以来最大的“末日式劫难”。  相似文献   

10.
刘竹 《科学通报》2023,(7):830-840
人类活动碳排放是全球气候变化最主要的人为驱动力,碳排放的定量化是应对全球变化和实现碳中和的基础.测算时空分辨率更高的碳排放数据,达成更精细、准确、及时的碳排放监测是当前学科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本文阐述一种基于统计、卫星遥感、观测等多源活动数据的碳排放定量方法,通过将人类活动强度指标参数化后,实现全球和区域碳排放的近实时量化.该方法将碳排放核算的时间分辨率从年提高到天,数据的时间滞后性从一年左右提高到近实时.基于该方法得到的碳排放数据不确定性与国际机构提供的碳排放数据基本一致.近实时碳排放数据进一步反映了全球碳排放的季节变化、月变化和周变化.  相似文献   

11.
为应付未来全球变暖,在美国纽约一种“水上容器”的新设想被艺术家和科学家们提了出来。当今世界,大部分科学家已经达成共识:全球正在变暖.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可能会面临着大量物种的消失、人口爆炸、能源危机及海平面上升。人们不禁会问:人类该如何适应未来的巨变?人类将住在哪里?纽约的艺术大师们就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法,住在水上。科学家和艺术家合作设计了一种“水上漂浮房”。  相似文献   

12.
全球气候变暖的争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绍武 《科学通报》2010,55(16):1529-1531
<正>全球气候变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当前国内外科学研究及全球媒体关注的热点问题,并在2009年12月"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前后达到了一个高峰.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于2007年2  相似文献   

13.
全球循环的云系给海洋和雨林带来更多的生机,而尘土不仅影响地球上水土奇特的地区,而且影响着云的形成、降水和气候,加2人类活动,使得尘土循环遭受破坏;然而科学家研究尘土循环及其全球性后果的实践才刚刚开始——  相似文献   

14.
德国正在尝试首个十年气候预报计划:在未来十年或更长的时间里,尽管人类活动造成的影响清晰可见,但这其中也有自然界自身变化的痕迹,全球变暖因此将会减缓它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裘祯 《自然与人》2009,(6):24-27
全球变暖,我们每个人既是受害者,也是加害者。据统计,单是家庭的供暖和电力消耗,就造就了人类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三分之一。 能否在满足人类对舒适度和便利性的追求的同时,大幅度减少日常居家的碳排放呢?人们在伦敦近郊成功地进行了这样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高登义 《自然杂志》2012,34(1):18-23
近百年来,全球地面气温平均升高了0.74 ℃,与此相应,地球三极(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都发生了相应变化。本文探讨了全球变暖的原因,揭示了地球三极地区对于全球变暖的不同响应,讨论了生物和人类对于全球变暖的适应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未来与两极     
作为一个正在改革开放日益强大的中国的国民,应该用怎样的观念来看待世界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必须树立起一种牢固的科技意识和全球观念.尤其是对一个占全人类四分之一的世界上最大的民族就更是如此,因为我们既要承担人类所面临的种种后果,也要担负起解决这些问题所应负的责任和义务.若以这种观点来思考全球问题,就会发现,无论是对于人类的前途,还是对于中国的未来,地球的两极都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晨曦 《科学之友》2005,(6):47-47
根据《科学》杂志近期发表的《全球两栖动物评估》一文,全球两栖动物多达1/3已濒临绝种,地球正面临第六波的“大规模生物灭绝”。工业文明的发展,满足着人们的物质享受,却也破坏了自然环境。越来越多的学者发出警告,如果不加节制,人类将自食恶果,面临生态与气候持续恶化所带来的“自然界大反扑”。  相似文献   

19.
干2006年6月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会议上启动的人类变异组计划(Human Variome Project,简称HVP),旨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收集所有基因和蛋白质序列变异和多态性的数据,采用全基因组级别的基因型与表型关联等方法.系统地搜索并确定与人类疾病相关的变异,以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在哥本哈根召开的全球气候大会,于当地时间2009年12月19日闭幕。大会通过的协议指出,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目标,是将全球变暖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内。多数科学家认为.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主要是由人类产生的“温室效应”不断扩大造成的,地球发出的热量在进入太空的过程中被地球大气层捕获,就会引起全球温度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