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电解铜生产过程中,由于检测设备的限制,只能通过每天化验一次得到铜离子和酸根离子含量的检测数据.这些有限数据不足以反应铜电解液成分的变化规律,而基于传统插值法的插入值和现场实际值差距又很大.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与影响因素相关的软测量模型,并实现对数据的有效预测.鉴于支持向量机在建立软测量模型方面的优势,引入支持向量机对线性插值方法进行改进,并设计权重确定方法,定量推导出软测量估计值和传统线性插入值的权重.软测量建模方法既保证了数据在时间上的连续性,又保证了计算的插入值接近实际值.仿真结果表明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在铜电解生产过程中,电解液杂质元素不断富集,必须抽取一部分废电解液进行脱杂处理.为补充在脱除杂质过程中过量脱除的铜离子,铜冶炼厂一般采用生产硫酸铜重溶补充到电解液中的工艺.而传统生产粗硫酸铜的过滤分离设备,存在劳动强度大、能耗高、酸雾污染等问题.介绍一种导流式连续卸料离心机及其结构、工作原理与设备性能,综述其在铜电解净液系统粗硫酸铜工序的过滤分离中的应用.与传统过滤机相比,导流式连续卸料离心机不仅能高效快速分离出硫酸铜固体,减少硫酸铜含水量,而且能够实现密闭、连续作业,进而消除现场酸雾的危害,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3.
高电流密度电解对阴极铜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铜电解液中加入亚砷酸铜净化脱除锑和铋,当电解液中As质量浓度从6 g/L增加到12 g/L后,电解液中锑和铋的质量浓度分别从0.65和0.15 g/L降到0.30和0.07 g/L,锑、铋去除率分别达到53.85%和53.33%.铜电解液净化后,在铜离子质量浓度为45~50 g/L,硫酸质量浓度为180~210 g/L,电解液温度为65 ℃时,电流密度为300 A/m2条件下进行电解得到的阴极铜达到高纯阴极铜质量标准(GB/T 467-1997).连续电解7 d所得阴极铜铜质量分数为99.996 0%,阴极电流效率为99.1%.电解液中砷、锑、铋质量浓度分别为13.65,0.36和0.075 g/L.电解过程中56.2%锑、88.3%铋进入阳极泥,而78.8%的砷进入电解液.电解3 d后,铜离子质量浓度从45上升到51 g/L,硫酸质量浓度从210下降到175 g/L,槽电压从0.21上升到0.27 V,采用脱铜补酸处理可维持电解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4.
张伟 《科技资讯》2013,(27):68-69
以铜电解精炼过程中产出的废电解液为研究对象,采用平行流电积技术替代传统净化系统中的脱铜系统,并研究平行流电积过程中Cu2+及酸度、槽压、温度、循环速度、电流密度、电效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平行流电积技术可以从高杂质含量的低铜废电解液中直接生产电积铜,产品质量达到GB/T467-2010中Cu-CATH-2牌号标准阴极铜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为了得到合适的酸性镀铜添加剂,本文研究了酸性镀铜电解液中葡萄糖、可溶性淀粉及十二烷基磺酸钠复合添加剂对电解沉积铜的影响,确定了这三种添加剂相互复合后电解沉积铜的最佳条件和沉铜速率。比较电解沉积铜速率和形貌可得,葡萄糖-可溶性淀粉-十二烷基磺酸钠复合添加剂电解沉积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添加剂对高铋电解铜体系中铜沉积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稳态法研究了添加剂Cl-、glue、(NH2)2CS对高铋电解铜体系阴极铜沉积反应的影响。用AA、SEM、XRD等仪器研究了添加剂对阴极铜沉积的组成和晶面取向的影响。结果表明:Cl-对铜沉积反应起去极化作用。glue对铜沉积反应起强极化作用。(NH2)2CS能改变铜沉积过程的电化学反应机理,使铜沉积反应出现由扩散控制的极限电流。当Cl-、glue、(NH2)2CS共存于电解液中时,既对铜沉积反应起强极化作用,又使铜沉积过程的极限电流降低。以低电流密度(200A·m-2)电解,添加剂存在时可使阴极铜沉积中铋含量从0.013%降至0.0021%,但添加剂不影响铜沉积的晶面择优取向(220)。以高电流密度(1500A·m-2)电解时,添加剂的存在,会改变铜沉积的晶面择优取向。  相似文献   

7.
盛建军  唐海峰 《科技信息》2011,(20):378-382
本文通过某利用废杂铜再生电解铜企业的原料、生产工艺的介绍,定量地分析了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的产生量,提出了减缓环境影响的措施。再生电解铜生产过程产生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是烟气,通过脱硫除尘,既可回收除尘中大量有用成分,又使废气达标排放;生产过程产生的各种废水全部循环利用,实现废水零排放;各设备噪声采取相应减震、减噪措施,厂界噪声可达标排放;固体废物可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厂高镍、氧含量的阳极电解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阳极易钝化、槽电压高、阴极铜表面结晶质量差等系列问题,探讨分析原因,认为是电解液的成分及其相关的物理参数直接影响阴极铜的表面质量,并提出几点生产工艺调整建议:适当降低硫酸浓度、铜离子浓度和电流密度;提高进液温度、改进进液方式,并加大电解液净化量;在火法精炼氧化还原操作时,氧的质量分数控制在0.1%以下.实践表明,按照建议调整工艺参数后,工艺指标正常,阴极铜质量达标.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铋离子Bi3+存在于酸性硫酸铜电解液中时,对铜电解精炼中阴极铜沉积反应的峰电流ip、峰电势p的影响,并根据循环伏安曲线的形状判断铜沉积反应的可逆性。结果表明:铜沉积反应是不可逆的。Bi3+离子存在于电解液中时不改变铜沉积反应的机理,但却使铜沉积反应的峰电流ip值降低,峰电势p值向正方向移动.文章还从电化学和热力学角度分析了Bi3+存在于电解液中时,对阴极铜电极平衡电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透析的方法将铜电解液中相对分子质量大于3500的明胶进行分离,以二喹啉甲酸( BCA)法测定所得明胶质量浓度,研究了硫酸质量浓度和温度对铜电解液中明胶分解规律的影响.铜电解液中Cu2+基本不影响明胶的稳定性;电解液温度升高和硫酸质量浓度增大,都加剧了明胶的分解.在相同温度下,硫酸质量浓度在150~180 g·L-1范围内每增加15 g·L-1,明胶分解反应速率常数增大约1.2倍;而在相同的硫酸质量浓度下,温度在55~70℃范围内每增加5℃,明胶分解反应速率常数增大约1.5倍.对于铜电解生产,电解液中硫酸质量浓度150~180 g·L-1以及温度60~65℃,可推算出电解液在电解槽中停留3~4 h,明胶的分解率达50%~80%;电解液经过完整的一周循环约需6 h,明胶的分解率可达到70%~90%.  相似文献   

11.
电解法生产低钛铝合金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研究了电解质中加入少量TiO2生产低钛铝合金的可行性并进行了工业化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在电解质中添加少量TiO2对电解槽工艺参数没有影响;Ti对合金晶粒尺寸具有明显的细化效果;电解法生产低钛铝合金在理论上和生产上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镁在钢板阴极上的电沉积现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NaClKClMgCl2熔盐体系进行了金属镁的电解研究·在电解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对阴极钢板上沉积的镁的形貌进行SEM观察,从而研究了电流强度、电解时间等对镁在阴极上电沉积的影响,以及MgO在电解过程中的电泳现象·研究表明,增大电流强度,单位时间电解槽的产能增大·时间的延长和氟化物的添加,都有利于镁在阴极钢板上的沉积,而MgO在阴极钢板的沉积,则会导致电解条件恶化,电流效率大大下降,因此应严格控制MgO在电解质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刘洪波  吴健 《贵州科学》2012,30(4):50-53
在分析低碳冷轧带钢酸洗机理的基础上,研究了低碳带钢电解酸洗的影响因素(电解极板及电解工艺参数),研究表明:对Pb—Ca-Sn酸洗阳极增加保护措施及采用酸洗温度40℃、酸液浓度70g/L、电流密度10c/dm^2的电解工艺参数可得到较好的酸洗效果。  相似文献   

14.
对硫化沉淀法净化铜电解废液进行了条件试验和扩大试验.结果表明,控制适当的条件,采用硫化法能同时将铜电解废液中绝大部分的As,Sb,Bi除去,而对Ni的回收不产生影响.此外,还对硫化渣中的杂质分离方案进行了讨论,从实践的角度证实了硫化法净化铜电解废液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国内外压延铜箔的生产现状,分析了压延铜箔的生产工艺和关键技术,指出厚度控制、表面质量和表面处理是铜箔生产的关键环节,全面、全过程和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制度是压延铜箔生产的保证;介绍了电子铜箔的种类、应用领域和工业标准;综合对比了电解铜箔与压延铜箔的性能,与电解铜箔相比,压延铜箔具有更好的延伸性和耐折性,更高的软化温度和强度,更低的表面粗糙度,指出压延铜箔是制造挠性印刷线路板基板的关键材料.  相似文献   

16.
电解质/铝液界面波动对电解铝过程的稳定性和电流效率有重要影响,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建立铝电解槽内电解质/铝液/析出气体的多相流体流动的数学模型,研究铝电解槽内阳极碳块析出气体引起电解质/铝液界面波动现象,并对比分析传统型、长凸台型和小方体型阴极对电解质/铝液界面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电解质/铝液界面波动的形成时间约为45 s,之后波动进入稳定期,波幅变化很小.三种形式的铝电解槽中铝液波动的趋势基本一致,其中,传统型铝电解槽内液面波动幅度最大,长凸台型铝电解槽内的铝液波动幅度最小.  相似文献   

17.
分别采用预电解法,Mn(NO3)2热解,热解-预电解方式制备MnO2覆层Ti电极,并分别作为电解二氧化锰的阳极,硫酸锰-硫酸为电解液,研究不同的电流密度、温度、酸度对电解二氧化锰电流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热解-预电解法制备的Ti-MnO2电极,抗钝化能力强,表面致密,MnO2覆层与Ti基结合牢固,适合作为电解阳极使用.采用盐桥,素烧瓷,玻璃纤维作为阴阳极隔膜,阳极采用上述Ti-MnO2电极,使用经过抛光的不锈钢作为阴极,在同一电解槽中同时电解生成电解MnO2和金属锰,较佳条件下阳极和阴极电流效率分别能达到90%和60%,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某铝厂铝电解生产过程中的摩尔比、电解温度和极距难以根据不同工况进行实时调整,无法达到期望综合生产目标的问题,提出以电流效率最高、槽电压最低为优化目标,以氧化铝浓度指标和生产工艺要求为约束条件的基本优化思想.首先采用多元线性回归与改进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铝电解生产过程非线性不等式约束的多目标优化模型;然后,采用比例加权系数法与广义简约梯度组合算法求解多目标优化问题,获得摩尔比、电解温度和极距的优化设定值.研究结果表明,在工况正常时,模型优化结果的相对误差在5%左右;工况异常时,模型优化结果的相对误差在10%以内;本文所用方法的优化精度较高,基于实际生产数据的仿真结果的有效率都在90%以上,在工况正常情况下可以达到97%,此结果能很好地满足企业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