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对创新集群的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将其结构抽象为知识网络、产业网络、价值网络和服务网络四大网络。设计了创新集群结构评价的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北欧国家ICT创新集群结构分别进行了实证评价和分析。评价结论基本证实了指标体系的有效性和方法具有逻辑自洽性。  相似文献   

2.
工程机械创新集群创新能力评价是考核工程机械创新集群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论文从创新网络支撑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创新环境支撑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和集群产出能力5个方面构建了工程机械创新集群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进一步的实证分析和政府企业的决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借鉴创新型产业集群最新理论研究成果,以潍坊市16个县市区区域创新体系、中小企业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为依托,构建集群创新力重要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模型,对潍坊市31个中小企业创新型产业集群创新力进行综合评价和实证研究,探讨中小企业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规律。根据分析结论,从加强高水平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依托区域特色产业底蕴不断凝炼集群创新发展优势、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和发展潍坊模式三个方面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国家高新区已成为各地发展高技术产业的主要战略力量,是引领区域技术创新和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为提升高新区内集群创新质量水平,从经济效益、知识产出、人员素质、创新结构四个维度构建国家高新区产业集群创新质量评价体系,以全国156个高新区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高技术产业集群对国家高新区创新质量的影响.结果 显示,影响国家高新区产业集群创新质量的两个关键因子是集群网络效应和知识溢出效应,国家高新区整体创新质量水平有待提高,区域间差异过大,且在不同影响因子上存在发展不均衡现象,最后根据分析结论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深入分析纺织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基本构成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纺织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运用AHP与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山东五个地区纺织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进行了具体评价与实证分析,进而提出了山东乃至我国加快纺织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科学管理研究》2013,(5):46-49
首先剖析了知识、知识创新概念的演进,并论证了创新环境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知识创新的促进作用;然后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产业集群知识创新环境的评价体系,并以湖南为例,对其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创新环境进行评价;最后对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知识创新的环境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小企业集群的创新知识管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界定了中小企业集群的创新知识管理系统。在分析创新知识管理系统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小企业集群的创新知识管理系统的三维框架模型,包含知识价值链纬度、人力资源维度和创新视图维度。提出了创新知识管理系统的信息技术准则、社会资本准则和激励机制准则等三项准则,为中小企业集群创新能力的提高和系统管理做出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创新集群微观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引入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聚焦上海杨浦环同济建筑设计产业集群,对其空间形态与集聚性进行了测度.同时着眼于集群内部空间结构分析,对创新集聚性随空间尺度与步长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探索,并基于其影响因素从水平和垂直两个维度对创新集群网络组织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创新集群的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中心-外围模式,这来自于关联效应、知识溢出和其他外部经济所构成的向心力和地租及拥挤效应所产生的离心力两种力场综合交错作用的结果.集群中以同济大学为代表的知识源所形成的"中心",通过知识和信息交流及制度模式创新与强化所形成的地方化特征,使企业在交通网结构约束下,依据产品性质、规模和技术复杂程度的地方化适宜性进行空间决策,是构成创新集群空间组织模式的核心机制.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陕南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制度体系,按照决定交易成本的三个维度对该制度体系进行分解,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陕南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探讨了陕南特色产业集群在制度选择方面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科学管理研究》2016,(6):89-92
创新集群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中国的产业集群面对着逐底竞争和集群转移的发展困境,在知识经济时代,集群企业去地方化的理想目标地是创新集群。集群企业去地方化进程的主要动因是获取关键技术进行技术升级、协同创新、获取丰富的创业资源等。研究结果显示:低品质集群企业去地方化的主要目的是追寻优质创新资源;高品质集群企业的主要目的是追寻优质创业资源。  相似文献   

11.
 构建世界级制造业集群竞争力体系是引导集群发展和评价集群优劣的基础,在GEM(groundings-enterprises-markets)模型基础上,坚持系统观、动态观、全球观,采用全球基础资源能力、全球市场竞争力、技术创新力、网络协同力、产业规模、政策支持力6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重构世界级制造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模型(GMISSP),并以长株潭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为例进行了世界级制造业集群竞争力评价。评价结论显示,该制造业集群竞争力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有一定国际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2.
美国斯坦福等大学在当地学科汇聚形成的IT专业优势,引领美国硅谷成为全球最大最有活力的IT产业集群;同样,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著名研究机构和学府汇聚形成的专业优势孕育了中关村高科技产业集群。从另一个角度看,美国硅谷与我国中关村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也为斯坦福大学、中科院等知识创新机构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二者相辅相成,协同创新,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3.
产业集群创新环境的灰色层次综合评价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在对产业集群创新环境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产业集群创新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产业集群创新环境的影响因素多是灰色、模糊、难以量化的技术经济特征,应用AHP和适用于机制复杂难以从定量角度建立精确模型的系统研究的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产业集群创新环境的灰色层次综合评判模型,得出产业集群创新环境的综合评价值.为政府、企业及相关组织采取相应创新战略,改善产业集群创新环境,提高产业集群整体竞争力提供依据.最后用实例分析对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产业集群定义和分类;全面回顾了国外产业集群形成的机理研究;从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经济增长、公共政策、研究层次和方法等几个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外产业集群的关联研究进行了系统总结.最后提出了国内产业集群政策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旅游产业集群创新是旅游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源泉.分析湘鄂渝黔边区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影响因子,构建了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张家界市为例,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湘鄂渝黔边区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提升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谭蓉娟 《科技资讯》2011,(3):204-204
随着珠三角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创新集群在广东全省工业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通过对广东省6个主要高新技术开发区的22个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对广东省创新集群各因子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进行排名,从而对广东省创新集群发展现状和潜力进行科学评价,为制定科学的工业发展战略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吴明圣 《科技信息》2009,(30):I0098-I0099
近年来南通纺织业产业集群发展迅速,为了准确评价南通纺织业集群发展竞争力,本文介绍了南通纺织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的指标构建的原则和一级、二级指标,通过相关的方法比较了南通纺织业集群的地位,并与绍兴县纺织产业集群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南通市纺织业集群发展的竞争力的客观状况。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群形成的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产业集群理论中关于驱动因素分析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产业集群形成因素的三维度分析原则,从宏观——产业成长环境角度、中观——产业发展角度与微观——集群内企业主体3个方面解释了集群的形成,并对分析过程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9.
集群知识系统是集群核心能力的主要源泉和载体。其运行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集群的运行绩效和竞争能力。从社会资本的视角考察了集群知识系统的运行环境,并从结构、认知和关系三个维度分析了集群社会资本对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机理,为进一步提出优化集群知识系统环境的具体对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创新集群的产生条件可以归纳为四点:邻近的地理条件、成熟的产业集群、丰富的创新资源、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创新氛围。影响创新集群产生和演变的因素可以分为动力、学习和激励三个方面。内生动力和外生动力机制相互融合组成创新集群演变的动力机制,其作用使得创新集群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知识流动和集体学习组成创新集群演变的学习机制;企业创新对外部知识技术的需求、创新集群演变对成果转化的需求以及中介机构为协同合作提供的信任资本组成了创新集群演变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