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对民营科技企业“二次创业”的重要性浅析□郭玉明一、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理论科学性认识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关于分配体制论述部分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理论...  相似文献   

2.
人力资本价值如何参与企业收益分配是当代人力资源管理及会计中的重点、难点,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本文详细地阐述了人力资本的定义、价值体系及其计量,重点论述了以人力资本的价值为基础的现代企业“人力资本激励薪酬模式”,并对现代企业利益分配提出了若干改进建议,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五大报告首次提出的“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和“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是一个历史性突破,中共中央在“十五”规划建议中又着重强调鼓励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一切都预示我国在分配制度上将有一个重大的变革。当我们把分配问题聚焦在国企,可以得出一个显而易见的结论,那就是让企业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自主分配成为客观必然。分配制度牵一发而动全身,很多国企负责人因为分配这个话题过于敏感而谢绝了本刊记者的采访,在此我们特别感谢春兰、红塔、首钢、海信、双星等集团和盘托出他们企业的分配改革措施,是经验也好,是问题也罢,相信这些活生生的案例对其他企业进行分配制度改革不无裨益。其实,对于分配问题我们有太多似是而非的见解,比如我们常说分配收入差距过大,那么差距是指劳动收入还是资本收入?两者是截然不同的概念。可以想见,没有当年的联产承包制就没有现在农业的大发展。改到深处是产权,产权深处是分配,这就不难理解目前国内一些企业为何积极试行股票期权、年薪制和员工持股等多项分配制度的改革。小平同志讲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那么除了很多人因劳动致富外,还应该有更多的人因资本、技术或者别的生产要素致富,这无疑是我们时下进行分配制度改革的真正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与按资分配①商文斌十五大报告在论及我国现阶段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时,明确提出“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这一新论断最终把按资分配从社会制度属性中剥离开来,还以本来面目,并促使人们分配观...  相似文献   

5.
生产要素是指用于生产过程的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和企业家才能等社会经济资源。按生产要素分配规律各生产要素都可以而且应该参与收益的分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其存在的客观经济基础。因此 ,坚持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规律 ,是对“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制度”的具体化和对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贯彻落实十六大关于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的精神,要利用价值规律,把商品等价交换原则彻底贯穿于按劳分配之中,即实行彻底按劳分配原则.同时,又要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即按要素分配的原则.劳动者为社会提供的个别或局部劳动,较之社会必要劳动存在着或相等或低于或高于的状况,彻底按劳分配必然导致相等状况下的“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低于状况下的“少劳多得“;高于状况下的“多劳少得“.实行彻底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原则,真正体现十六大提出的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生产要素是指用于生产过程的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和企业家才能等社会经济资源。按生产要素分配规律各生产要素都可以而且应该参与 收益的分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其存在的客观经济基础。因此,坚持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规律,是对“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制度”的具体化对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石炎艳 《甘肃科技》2010,26(2):119-124
通过借鉴人力资本理论,阐述了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理论基础,明确了国有企业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必然性,提出了国有企业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形式及对策。希望对国有企业人力资本的分配提供更为有益的思考方式。  相似文献   

9.
彭婕 《科技信息》2007,(12):139-139,221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试图用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办法,促进效率提高和经济发展。但是目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收入分配差距悬殊问题已经影响了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本文利用经济学的理论,讨论了解决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悬殊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生活中的分配问题,已为人们高度重视。在社会产品分配中,理论界对传统的按劳分配原则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尽管如此.分配原则的具体体现和实施过程还是在会计学中的“损益计算”和“利润分配”中进行的。我们先回顾理论界对“按劳分配”原则作用范围的重新认识和界定。首先,传统的理论观点有两个最基本的界定:一是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特有产物,是公有制经济的专有分配原则.它只能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范围内发挥作用,与私有制经济无缘,在私有制经济运行中不可能实行按劳分配。二是从分…  相似文献   

11.
一、结合杭州实际,把省政府“鼓励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和分配”政策规定融合到杭州市的相关政策文件中去,并加大了贯彻力度为贯彻落实《浙江省鼓励技术要素参与收益与分配若干规定》(浙政[1989]17号)及《关于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决定》(浙政[1999]1号)文件精神,结合杭州市实际情况,陆续制定了一批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形成全市上下合力狠抓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良好氛围。鼓励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极大地激励了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为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与科技企业,促进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杭州市经…  相似文献   

12.
本文按照党的十七报告大提出的"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要求,结合实际,探讨了落实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把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处理好效率和公平关系的现代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3.
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是一项重大、新颖、具有前沿性的研究课题,充分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与人力资本价值。本文以甘肃省典型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术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的方法,对甘肃省实施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具体方式、现状问题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针对甘肃省提出进一步完善发展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企业收益管理的角度出发,考虑在企业在收益分配过程中加入人力资本要素。笔者限定了人力资本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条件,认为在只有当社会发展水平和法律保障健全(客观条件)及企业类型和企业发展水平(主观条件)适合的前提下,人力资本参与分配才有实现的机会。文章以权变模型分析了人力资本收益分配的权变因素,进而举出实证分析。并列举了在人力资本参与收益分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观念错误,以为借鉴。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局中人数目允许变动时有边支付合作对策的分配原则问题.就局中人的数目允许变动时的分配问题模型作了一个统一的描述;提出了广义单调性的概念,它反映了分配原则在局中人数目允许变动时应该满足的一种合理性要求;给出了一种具体形式的“按劳分配”原则,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按劳分配的基本思想.文中还对“按劳分配”原则的广义单调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关于国有企业分配制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分配理论为依据,结合国有企业分配机制的实际状况,提出国有企业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特别是在效率与公平、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市场与政府的作用、分配结构和分配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7.
198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总结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和正确的分配政策”。“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这一表述方法,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方式作出的新的科学概括,它反映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的客观实际,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它也为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为制定正确的个人收入分配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因而也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阶段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及今后整个社会主义阶段,无论是全民所有制的工矿企业,还是农村中的集体经济单位,分配个人消费品都要贯彻这个原则。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即每个劳动者都要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社会在作了各项扣除之后,按每个劳动者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这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9.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并充分参与到价值分配中去.知识经济时代按"知"分配,并不是对按劳分配的简单否定,而是对按劳分配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扬弃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邹程浩 《科技资讯》2006,(34):133-134
本文从企业收益管理的角度出发,考虑在企业在收益分配过程中加入人力资本要素。笔者限定了人力资本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条件,认为在只有当社会发展水平和法律保障健全(客观条件)及企业类型和企业发展水平(主观条件)适合的前提下,人力资本参与分配才有实现的机会。文章以权变模型分析了人力资本收益分配的权变因素,进而举出实证分析。井例举了在人力资本参与收益分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观念错误,以为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