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肇辉 《科学通报》1989,34(23):1811-1811
顽火辉石球粒陨石是极端还原条件下的星云凝聚产物。它有两个亚群:高铁群(EH群)和低铁群(EL群)顽火辉石球粒陨石。EH群存在EH3、EH4和EH5三种类型,EL群仅有EL6型。非平衡顽火辉石球粒陨石近似代表太阳星云最内缘部分星云凝聚和吸积形成的原始天体物质,而平衡型顽火辉石球粒陨石则是原始凝聚和吸积物质的后期热变质产物。清镇陨石是热变质程度最浅的非平衡高铁群3型顽火辉石球粒陨石(EH3),虽然其总体化学组成与  相似文献   

2.
侯渭 《科学通报》1987,32(24):1884-1884
亳县陨石是1977年10月陨落于安徽省亳县的一个LL_(3-4)型球粒陨石。该陨石热变质程度低,球粒构造发育。除一般常见的,由铁镁硅酸盐矿物和玻璃质组成的球粒外,还发现了一个在普通球粒陨石中较为罕见的富Ca、Al球粒(以下简称CA球粒)。对该CA球粒进行矿物学、岩石学以及化学成分的研究,将为探讨太阳星云早期凝聚和球粒的形成机理提供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3.
[(C_9H_7)_2PrClTHF]_2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齐民华 《科学通报》1991,36(15):1197-1197
不平衡陨石指岩石类型低于4,形成后未经变质或仅经轻度变质,因此陨石内部未达到矿物和化学平衡的陨石,它们保存了较多从原始太阳星云凝聚时带来的信息。 根据矿物学和化学成分研究,已肯定亳县陨石的岩石类型介于3和4之间。3型陨  相似文献   

4.
林文祝 《科学通报》1993,38(3):250-250
核爆炸和撞击坑靶岩,及冲击试验产物等的熔体凝聚物称为冲击玻璃.它是外成冲击变质过程中的一种非晶态固体.从液相或直接从固相转变到固态玻璃,所历经的时间大致在10~(-7)-10~(-3)s范围内,比正常玻璃约低6-7个数量级.广布在地球表层的(微)玻璃陨石,它是地球表面撞击事件的产物.故玻璃陨石也属于冲击玻璃.自然界还存在一种非晶态聚集体,那就是来自地球深部岩浆上升接近地表或火山爆发时的骤冷相——玻璃质岩石如黑曜岩、松  相似文献   

5.
施泽恩 《科学通报》1978,23(3):170-170
本文主要报道吉林球粒陨石(H群)的铷-锶年龄及锶同位素研究的初步结果。结合已发表的文献[2,3],探讨了H群陨石母体由太阳星云中分异出来的时间及其在太阳系早期历史中锶同位素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陈鸣  谢先德 《科学通报》1997,42(17):1839-1842
许多普通球粒陨石中产出有网状分布的黑色脉体,它具有球粒陨石质的成分,但某矿物或相组合及微结构与陨石主体相有差异,脉体宽度由数微米到大于10 mm不等.这些脉体是陨石在宇宙空间发生碰撞时就地局部熔融的产物,因而被称之为“冲击脉体”.一些有天然产出的高压矿物如橄榄石(α-相)的高压多型林伍德石(γ-相)和瓦士利石(β-相),以及低钙辉石的高压多型镁铁榴石等,就是在L群球粒陨石冲击脉体中发现的,它为高温高压地质学和陨石学提供了重要的矿物依据.最近,我们对这类L群球粒陨石冲击脉体的压力和温度历史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黄德揆 《科学之友》2001,(12):20-20
世界是物质的 勿庸置疑,我们能够感知的世界是由物质组成.即世界上的万物,从大的星系、星云、太阳、行星,到小的陨石、树木、动物及微生物,均由物质组成.物质则是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内部有原子核与电子,原子核是由中子与质子组成.现在人类发现的最基本物质结构是夸克,即所有物质最终都是由夸克和轻子组成.  相似文献   

8.
陨石绝大多数是太阳星云小行星区物质演化的产物,火星、月球陨石极为罕见。从天而降的陨石,从古至今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这些天外来客神秘面纱的层层揭开.它的科学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它可为研究太阳系早期的历史提供宝贵的线索。  相似文献   

9.
彭子成 《科学通报》1985,30(16):1236-1236
从星际空间坠落入地球表面的陨石是研究原始太阳星云的形成和演化的难得样品。在近20年内发展迅速的陨石学已成为探索宇宙空间的有力武器。 本文介绍用铀铅法测定安徽毫县陨石的形成年龄,其结果表明它与地球的年龄一样。  相似文献   

10.
随州陨石含有很少几条宽度仅为0.02~0.09 mm的细熔脉, 在其中发现了多种冲击成因的高压相矿物, 如粗粒的NaAlSi3O8-锰钡矿、林伍德石、镁铁榴石以及细粒的镁铁榴石-镁铝榴石固熔体. 这是在含熔脉极细的球粒陨石中发现高压相矿物的第1例. 随州陨石熔脉中的锰钡矿结构斜长石为单质矿物相, 它不与钠长石玻璃一类的硅酸盐玻璃相结合在一起. 上述数种高压相矿物的存在限定了随州陨石熔脉内矿物所受的压力最高达23~24 GPa, 温度最高达1900~2000℃, 同时还说明随州陨石熔脉内高压状态的保持时间应较长(数秒钟), 这样才能使硅酸盐矿物在高压下进行固态相转变或从熔体中晶出. 在随州陨石中发现自然界第1例单相晶质NaAlSi3O8-锰钡矿, 对了解碱金属在深部地幔中的地球化学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曼桂陨石是2018年6月降落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目击降落型陨石.陨石样品具有新鲜的熔壳,内部呈浅灰色,可见黑色冲击熔融细脉.该陨石主要由橄榄石、辉石、长石以及较少的铁镍金属、陨硫铁、磷灰石等组成.手标本虽可见球粒特征,但背散射电子图像显示球粒界线模糊,残余球粒为斑状橄榄石球粒,基质呈现强烈重结晶特征,次生长石粒度较大,橄榄石和辉石的化学成分均一,可判定其岩石类型为6型.橄榄石的平均Fa值为25.1±0.3(n=71),辉石的平均Fs值为21.1±0.3(n=58),金属含量低,属于L化学群.因此,曼桂陨石是L6型普通球粒陨石.曼桂陨石遭受过强烈的冲击,冲击熔脉和熔融囊广泛发育,熔脉宽度可达600μm.熔脉内及边部的长石已经转变成熔长石,且部分长石转变成硬玉;发现辉石的镁铁榴石高压相,与硬玉伴生.根据这些强烈冲击变质特征,将曼桂陨石的冲击变质强度划分为S5级.尚未在熔脉及边部发现橄榄石、磷酸盐的高压相矿物.这些高压矿物相的缺失,可能是由于该陨石在冲击熔融后的冷却速率较慢,形成的高压相矿物发生了退变质.这些特征表明,曼桂陨石经历过强烈的撞击熔融事件,为研究其母体的撞击历史和高压相的形成机制提供了重要标本.  相似文献   

12.
考虑非弹性碰撞的低浓度固液两相流动理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旭东  孙其诚  王光谦  马宏博 《科学通报》2009,54(11):1511-1517
用修正的BGK模型模拟粒间非弹性碰撞效应, 用Fokker-Planck扩散算子描述湍流-颗粒作用, 建立了低浓度固液两相流颗粒相的模型动理学方程和宏观水动力学方程组. 运用 Chapman-Enskog迭代法获得动理学方程的二阶近似解, 建立了颗粒相脉动应力和脉动能传导通量的显式本构关系. 建立的动理学模型在颗粒近乎弹性条件下简化为已有的模型, 为固液两相流模拟提供了一个实用模型.  相似文献   

13.
行星状星云是由恒星演化到晚期时向外抛出的气体外壳形成的.外抛的稀薄电离气体一面膨胀,一面通过荧光作用把外来的紫外辐射转变为可见辐射,从而成为我们所看到的行星状星云.但是,行星状星云的某些性质至今还没有搞清楚.比如,少数行星状星云的外围有暗弱的晕,延伸范围为中央气态天体半径的5倍左右.人们对于这些晕几乎一无所知,它们的起源亦尚无令人满意的解释. 英-澳天文台的威伯斯特(B.Louise Webster)对这类有晕行星  相似文献   

14.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探针,对形成于极端还原条件下的清镇和Yamato691(EH3)顽火辉石球粒陨石进行了研究。这两个陨石均存在富FeO硅酸盐和少量富Ca,Al包体。绝大部分富FeO硅酸盐为低Ca辉石,并主要以晶悄状产于细粒基质,仅有少量产于球粒。在清镇陨石中,富FeO硅酸盐晶屑常包裹大量尘状贫Ni富Cr的金属,它们形成于FeO组分的 还原作用;作为对比,在Yamato691陨石中,仅有少数晶屑包裹尘状金属,这种差异与清镇陨石较Yamato961更还原的形成条件一致。富Ca,Al包体具有与碳质球粒陨石中类似组分相同的矿物模式组成和矿物化学组成。研究认为:(1)富FeO硅酸盐晶屑可能形成于太阳星云的氧化区域,然后迁移到顽火辉石球粒陨石形成区域;(2)顽火辉石球粒陨石中的富Ca,Al包体与碳质球粒陨石中的类似组分可能具有相同的成因和源区。  相似文献   

15.
刘艳  赵成刚  蔡国庆  黄璐 《科学通报》2010,55(26):2635-2642
论述了非饱和土应力状态变量的选择问题, 非饱和土功的表达式表明应当采用广义有效应力、修正吸力和气压三个应力状态变量来描述非饱和土的行为. 随后对非饱和土中三相的变形机制进行了探讨, 通过非饱和土中气相的体变特性的研究, 指出气相的体变与其他两相的变形是相互影响的, 揭示了土中气相的体变和固体-液体一样也可以分为弹塑性两部分, 结合气体的基本定律可以得到气相的压力-体变关系. 考虑气相对土体硬化的影响, 提出了一个各向同性应力作用条件下非饱和土的本构模型, 并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 说明了模型的合理性. 最后给出了一些预测结果并和Wheeler等人给出的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6.
陈鸣 《科学通报》1993,38(2):140-140
1 引言陨石是研究在天然冲击作用下矿物冲击效应的极好对象,通过对具不同冲击特征的球粒陨石研究,可获得在不同冲击强度下矿物发生各种变形和相变的资料。如辉石在15GPa以上冲击峰压时普遍发育镶嵌状结构,在40GPa以上对双折射率降底,50GPa以上则会出现高压相(Maiorite)。然而,目前能收集到的经受过极强冲击作用(>100 GPa)的球粒陨石,特别是H群球粒陨石,极为罕见。所以,对包括辉石在内的矿物在极强冲击作用下的效应资料,主  相似文献   

17.
对在我国发现的唯一的碳质球粒陨石———宁强陨石中的富Ca ,Al包体进行了岩石矿物学研究 ,并在其中首次发现Re/Os强烈分异的铂族金属合金 .这些包体可划分为黄长石_尖晶石型和尖晶石_辉石型两种岩石类型 ,前者可能形成于熔融结晶过程 ,后者是太阳星云冷凝聚集的产物 .Re/Os的强烈分异以及W ,Mo等元素的负异常特征表明 ,这些铂族金属合金有可能是太阳系外成因 ,并且在被包体俘获前经历了不同的形成和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8.
气凝胶纳米多孔材料传热计算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雅玲  谢涛 《科学通报》2015,(2):137-163
对新型气凝胶纳米多孔隔热材料等效热导率计算模型在近年来的发展进行了研究总结,介绍了(1)纳米尺度下气凝胶隔热材料的气相/固相/辐射等不同传热模式的传热特点;(2)气凝胶纳米尺度多孔网络中的气相传热、固相传热以及辐射传热的理论计算、数值预测以及经验关联等不同计算模型的特点及建立方法;(3)气凝胶纳米多孔隔热材料以及气凝胶复合隔热材料的整体等效热导率计算模型的研究进展;(4)以前期开展的研究工作为例,具体说明了气凝胶复合隔热材料从纳米尺度到微米尺度的传热模型的建立过程以及整体等效热导率计算模型的建立方法;(5)对分子动力学方法在气凝胶纳米多孔材料中的应用做了简要介绍.最后指出,对于气凝胶纳米多孔材料,其纳米尺度下的气固接触界面等特殊区域的耦合传热机理研究还不完善,复杂结构的纳米颗粒的固相热导率以及整体热导率计算模型也不够准确.因而采取适用于纳米尺度下的传热计算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更细致深入的研究,可以为进一步阐明气凝胶复合隔热材料内部的热量传递机理,建立更准确的气凝胶复合隔热材料传热计算模型,探索不同影响因素对传热性能的影响规律,以及开展气凝胶复合隔热材料的性能预测及优化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帮助.  相似文献   

19.
对在我国发现的唯一的碳质球粒陨石———宁强陨石中的富Ca ,Al包体进行了岩石矿物学研究 ,并在其中首次发现Re/Os强烈分异的铂族金属合金 .这些包体可划分为黄长石_尖晶石型和尖晶石_辉石型两种岩石类型 ,前者可能形成于熔融结晶过程 ,后者是太阳星云冷凝聚集的产物 .Re/Os的强烈分异以及W ,Mo等元素的负异常特征表明 ,这些铂族金属合金有可能是太阳系外成因 ,并且在被包体俘获前经历了不同的形成和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20.
在亳县陨石中发现了陨石中窠见矿物亚铁尖晶石。这种矿物以3种不同产状产出:(1)产出球粒的内圈,组成环带结构;(2)作为包裹体,与Wwadsleyite一起产生在橄榄石球粒中;(3)作为斑晶,产在斑状球粒中,通过对该矿物3种产状的形态及矿物共生组合,化学成分等特征进行了讨论,并探讨了其成因,Fe(Fe+Mg)比值的相对稳定性和化学成分的不均一性表明;(1)矿物的同源性;(2)早期太阳系星云的不均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