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农业大学、长沙学院6所普通高校1 000名学生为样本,运用文献法、问卷法、统计法对大学生选择课外体育锻炼项目的目的、内容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强化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推动"阳光体育运动",必须加强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建立完善的体质测试和评价体系,配备相应的运动锻炼处方,加强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引导与指导.同时增加经费投入,改善和增加体育设施,让学生有充足的场地、器材及条件进行课外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2.
采用测试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华东交通大学2004级、2005级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参照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数据,对不同专业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法学专业学生身体形态指标要优于其他专业学生,理学、管理学男生和法学、文学女生呼吸机能较好,法学专业学生心血管机能较差。学生身体素质发展不均衡,法学、工学男生和管理学、经济学女生握力水平较弱,理学男生立定跳远水平较高,理学女生立定跳远水平较低。建议通过体育教学的干预,以“健康第一”的思想为指导,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改善大学生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3.
经过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的体质水平普遍偏低,状况堪忧,造成此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大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与空间的匮乏.各高校每周一次的体育课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需要,而课外体育锻炼在缺乏监管及重视的状况下,其作用远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如何对课外体育锻炼实行有效的组织管理,拓展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和空间,构建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从以下方面探讨了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发展路径:完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运用高校现有的学生信息采集系统,实施课外体育锻炼的管理与监控;创设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组织保障;拓展学生体育锻炼的多维平台;加强课外体育锻炼的考评,并与强有力的调控和引导机制相结合;实施多维干预措施,促使锻炼行为的持续改变.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广西师院九0级学生的体质追踪调查研究,得出了该年级学生体质的第一手资料,初步掌握了他们的体质和发育状况,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学生的体质和健康状况以及改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大学期间,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学生体质。今后必须继续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重点要加强教育学生积极参加耐力素质项目的锻炼,以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水平。  相似文献   

5.
2006年12月,"阳光体育运动"正式启动,对学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锻炼、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态度与行为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体育锻炼意识淡薄,没有足够的锻炼时间,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等.这都成为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原因,希望引起学校和学生自身的注意.  相似文献   

6.
大学新生体质现状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1998年大学新生进行的“成年人体质测试”结果,并与福建省成年人及全国成人体质标准进行分析比较,发现18~25岁的大学生总体本体质状况远低于全省成人平均水平,通过调查发现我省仍有相汝数量的中学未按要求正常上体育课及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锻炼;多数学生缺乏体育锻炼意识,未能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是造成大学新生体质总体水平较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采用测试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绵阳师范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并对不同专业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不同专业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有一定差异.建议:公共体育课教师应了解学生体质健康的特征,针对不同专业学生体质健康的弱势采取干预措施,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和指导,确保学生在有限的体育锻炼时间中提高其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苏剑锋 《科技资讯》2013,(17):219-220
运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南宁市中专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调研,旨在研究探讨影响中专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影响中专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客观因素:运动场地设施不足、没时间保证、学习压力大是主要原因,运动氛围和学生运动技术的掌握程度也有一定程度上影响中专生的课外体育锻炼。另外,中专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喜好则是影响其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对重庆市1079名中学生参与学校体育锻炼的情况及其营养状况进行了调查和测定,发现:学生们对学校体育课和学校开展的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与他们的营养状况分布有关,喜欢学校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学生营养状况好于不喜欢学校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学生.这一方面揭示出学校体育锻炼对学生们的体质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另一方面也指出了目前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中尚有需要加强和完善的方面.  相似文献   

10.
采用随机抽样法、数理统计法,对蒙、汉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进行对比研究,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指导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课外体育活动,并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使之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11.
针对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学生参与不足的情况,合理地分析和找出有效的改善途径,有助于学生终身体育基础的形成,有助于增强学生体质,形成良好生活习惯和丰富学生课外文化生活。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有益之举,是体育课教学不可缺失的补充,也是高校学生增强体质、丰富业余生活的重要途径,因此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是高校体育教育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为考察福建省中职学生在阳光体育运动启动后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福建省中职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中职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比较积极,但体育人口达不到我国有关法规的要求;(2)强身健体、娱乐消遣、情绪宣泄、社会交往是中职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3)球类运动、跑步和散步是中职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选择;(4)自由结合的锻炼形式是中职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活动形式;(5)体育设施不足、课外体育内容单一、体育活动组织不完善是制约中职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高校学生身体素质却在持续下降,本文对影响学生体育锻炼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尝试为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加强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增进学生体质健康,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课外体育锻炼作为体育教学的延伸,在改善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本研究采用了调研、访谈、对比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无锡市青少年及体育工作者进行了调查、访问,研究课外体育锻炼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楚蕴源 《科技资讯》2011,(26):247-247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对高职课外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进行分析,并研究相关对策,以期对高职大学生和学校领导在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方面提出一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代杏杏  王彬 《科技信息》2010,(31):167-168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河南省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研究表明: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比较积极,但女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要明显低于男生;大多数学生课外体育锻炼,选择项目较为集中,而且活动持续时间较短、活动频数较低;缺少教师的辅导、缺乏运动场地和器材、和缺少组织与管理是影响课外体育活动有效进行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问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洛阳市部分普通高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加强学校有关部门对课外体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完善课外体育锻炼的组织形式、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18.
陈杰 《科技信息》2010,(25):199-199,227
从我国近年来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试结果来看,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教育部、国家体育局、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以望提高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标准。本文通过对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强调加强课内教学点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以丰富的课外体育活动内容和多样的评价体系相结合,以提高学生对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促进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和数理统计分析法,对衡阳师范学院2003级和2006级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进行比较分析,对衡阳师范学院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针对性地分析和提出建议。为衡阳师范学院进一步体育教育改革,指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实施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程明 《科技信息》2011,(18):I0259-I0260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量表法、测试法及数理统计法对高校城乡学生进行体质测量,调查他们体质健康状况的差异,并通过体育量表的测定,分析城镇与农村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比较其体育锻炼态度一行为的差异,分析影响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对高校学校体育工作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形成良好的体育态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