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城市住区热环境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和不同环境要素组合对室外热环境的影响,探索有效的空间要素组合状况以达到生态节能的效果.方法根据住区建筑形态构成的典型性选取上海市3个行列式布局住区为研究对象,运用ENVImet数值模拟分析方法,分析夏至日室外热环境的影响要素和作用效果.研究住区不同空间要素组合与热环境的对应关系,从住区整体三维空间构成、建筑形态和绿化形态3个方面比较研究不同要素组合模式的生态节能性效果.结果建筑形态相比绿化而言对住区热环境影响更大,建筑三维形态可以解释空气温度差异的25%,高大乔木可以解释温度差异的13%,其蒸发蒸腾作用和遮挡作用带来的降温效果远优于草坪的降温效果.行列式布局街区建筑高度、形态、绿化的面积、形态等要素组合影响了住区空间气温.结论绿地组合模式与住宅组合空间模式相比具有明显的降温效应,可有效改善住区热环境,提高节能效应.优化城市住区生态节能性空间结构,有效提升空间环境的节能效用.  相似文献   

2.
何建荣 《科技资讯》2008,(34):70-70
对住区开发建设中封闭式住区带来的诸多现实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应该从城市的角度建立与城市互动的住区规划观。文中从住区道路交通、公建配套设施、景观空闻、住区结构与管理模式等方面建构了与城市互动的住区规划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3.
刘平 《广东科技》2008,(24):72-73
结合实际,提出了提高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的对策与措施。针对城镇住区建设中出现的新趋向,从土地使用、开放空间和绿地系统、交通与停车、建筑形态及组合、公共服务设施与建筑小品等方面探讨了城镇住区规划管理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老旧住区是老年人主要的居住场所,老旧住区街道开放空间也是老年人户外活动的重要场所.选取南京市锁金村住区街道中10处开放空间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行为注记法和问卷访谈法,分析了老年人户外活动的需求、空间的环境和使用特征,并且选取5种参与人数最多的活动与街道开放空间要素进行关联研究,分析每种活动与各空间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得出影响老年人使用开放空间的相关要素.在此基础上,从老年人活动需求角度提出老旧住区街道开放空间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陈苏锦 《科技资讯》2012,(15):136-137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农村土地整理道路生态景观建设对新农村发展意义重大。农村低蕨道路交通规划应建立在县域城镇体系的规划基础之上,并发展公共交通规划,步行和白行车慢行系统规划,低碳停车场规划;低碳道路生态景观空间的建设虚从其空间形态的确定、文化的表达和照明设施的应用进行。低碳道路生态基础设施的建设应从生态路面设计、道路绿化生境设计、道路涵洞设计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6.
针对山地城市在道路交通规划方面需要更多地去适应山地环境的地形地貌特征、交通需求与交通组织等问题,以山地城市的道路交通规划研究为核心内容,融入适应性理论的思维方式,提出山地城市规划设计方法;方法结合适应性理论的耦合、协同与组织思维,从路网系统协同宏观地貌、步行空间耦合微观地形、特色交通组织连接瓶颈三方面分别探索符合山地城市地形特征与营建规律的道路交通系统规划方法;经相关案例验证规划方法指导的路网规划有助于形成富有山地特色的城市形态特征与空间环境;方法是符合山地城市地形特征与道路交通需求的规划方法,可完善相关设计理论,指导山地城市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住区内居民私家车的拥有量在大幅度攀升,使得城市住区停车空间呈现出紧张与无序的状况.文章针对以上情况总结出几项与住区地下停车空间紧密相关的依存要素,并对其环境设计提出一些具体可操作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8.
以重庆主城区大型工矿企业为解决居民住房问题于20世纪80年代初建设的职工住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和梳理当下针对这类住区采取的改造方式所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从住区环境公共空间的形态特征、使用情况和"居民需求"的角度,探讨如何在住区有限的用地条件之下营造满足居民使用需求的公共休闲空间,如何利用住区独特的空间形态并结合其历史文脉提升居民凝聚力,延续住区的场所精神,以期为镌刻着深厚工业印记的山城老旧住区提出可行的环境公共空间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9.
居住区是城市生活与空间的组成部分,其设计不再限于自身的完善,它与城市整体规划的脉络相互影响同时共同演化着。本文尝试从田园设计的角度以某小区设计为例来进行滨水住区的规划,针对水体这一要素进行差异化设计,趋优避劣,最大限度利用优势资源。  相似文献   

10.
冬季恶劣气候限制人们的户外活动,导致冬季绿地空间的低效使用、居民特殊公共生活需要减少及寒地城市绿地景观长期单调,这是住区绿地规划对策最紧迫解决的问题之一.采用管理学中的SWOT分析方法、实地调查方法和比较分析法,将住区分类,研究不同寒地住区的绿地规划策略.实地调查和分析表明寒地住区表现为4种典型特征,即有机型、自然型、混合型、边缘型.寒地城市住区绿地规划要充分体现寒地特征和侧重冬季气候的影响.以哈尔滨住区绿地规划为例,应用不同的战略选择,提出4种绿地规划对策:点 块 带对策、块 带对策、楔 块对策和综合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从系统角度探讨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对系统的运行机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道路交通安全的5要素理论,明确了交通安全管理的功能结构;引入系统工程学的相关概念,如有向图、邻接矩阵和线性规划模型等,对系统要素间的耦合逻辑及系统目标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热力学熵的概念,探讨了道路交通系统的稳定特性。结果表明:道路交通系统是由交通参与者、车辆、道路、环境以及安全管理等要素组成的动态性开放系统,其安全性取决于系统内单一要素安全水平以及多因素间的耦合品质;交通安全管理是道路交通系统的核心要素,决定了系统的运行规则及运行品质;必须不断向系统输入负熵流(安全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使系统处于动态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2.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系统规划目标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传统城市交通规划目标与可持续发展的不协调性,提出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规划目标体系,该目标体系由道路网空间指标、交通质量指标、道路交通环境指标、资源消耗指标以及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保障体系等5类指标组成.对每个指标的定义和取值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道路网空间指标、交通质量指标、道路交通环境指标体系中主要指标的规划建议取值.  相似文献   

13.
随着20世纪末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房地产业的逐步成熟,原有的封闭住区模式已不能适应住区开发。人们渴求住区的生活和空间与城市进行一体化的交流互动,形成传承给下一代充满活力的城市居住空间——开放型小尺度街区。本文以大连锦泉源二期商业地块规划为研究案例,研究了开放型小尺度街区的设计。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剖析当代高层住区外环境面临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弹性规划、生态系统和各要素和谐共生等三方面的深入探讨,努力寻找出高层住区外环境建设的发展之路,使现代高层住区外环境在发展中能融入城市的整体环境,走上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邹林芳 《科技咨询导报》2009,(32):99-99,101
近年来住宅建设快速发展,沿用了“封闭式”模式进行设计和建造。虽然方便管理,但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加剧城市居住空间的分异和隔离.形象城市空间的合理联系和发展,降低了城市空间的综合性和人们交往的机率等等。基于上述问题的思考,作者提出了在符合当前情况的住区规划方法——“开放式居住”的住区模式。通过剖析其模式的生成方式.优点及存疑,结合上海世博园区周边的住区建设实例,探讨试模式的合理性,并总结了其运用的规划先决条件及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6.
住区出入口空间是构成城市住区的重要部分,是城市住区的"眼睛"和"窗口"以及城市住区与城市之间的过渡空间,本文对我国当前住区出入口空间规划设计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总结我国当前城市住区出入口空间规划设计对策。  相似文献   

17.
住区出入口空间是构成城市住区的重要部分,是城市住区的"眼睛"和"窗口"以及城市住区与城市之间的过渡空间,本文对我国当前住区出入口空间规划设计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井总结我国当前城市住区出入口空间规划设计对策.  相似文献   

18.
郝媛媛 《太原科技》2011,(12):59-62
介绍了金色长风居住小区的现状概况与区位分析,阐述了该规划设计的目标、立意、理念、总体规划布局,借鉴了‘‘居住单元细胞”的规划理念,合理安排了社区的各种功能,塑造了一个有机、和谐的空间形态,体现了当代社会对“住区环境’’动态前瞻性的追求。  相似文献   

19.
李硕 《广东科技》2008,(20):76-79
本文简要介绍了东莞市黄旗山南片居住区及水濂湖东片居住区城市设计方案的主要构思和特点,同时针对目前大型住区规划设计涉及的一些问题包括生态环境的保护、对城市型公共空间的规划控制、与城市道路系统的有效衔接等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城市滨河地区更新的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城市滨河地区构成要素复杂化的现状以及其相互分离的局面,文章立足系统观,分别从用地功能系统、开放空间系统、景观风貌系统、道路交通体系、历史文脉系统以及绿地生态系统的角度来构筑城市滨河地区更新的系统设计框架,并提出更新设计的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