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所谓“安乐死”,是指对于患有绝症,濒临死亡的病人,在患者真诚委托的前提下,为减少病人难以忍受的剧烈痛苦,由医生采取一定措施提前结束病人的生命,使其安乐死去的行为.围绕实施“安乐死”行为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的问题,分歧较大.国外对此研究较早,大体存在肯定与否定两种观点.从目前情况看,肯定“安乐死”的观点占上风.据此,国外刑法学界要求“安乐死”合法化的呼声很高.但迄今为上,几乎所有国家的刑法都还没有在立法上肯定“安乐死”为合法行为.相反,大多数国家的刑  相似文献   

2.
时下有种误解,好像“安乐死”是在鼓励放弃生命。安乐死一词源出希腊文Euthanasia,由“美好”和“死亡”两个词组成,原意是指在人类主观外力的作用下安然告别人世。安乐死的对象应该是死亡已经开始的病人,其使命是完成一个没有或尽量减少痛苦的死亡形式并赋予终极的死亡以尊严和安详。这里,“死亡”被理解为逐渐从量变到质变的丧失蜕变过程。因此,安乐死是在痛苦的死亡已经发生、生命的价值基本丧失的情形下卫护生命的尊严而不是相反。哲人云:生就是走向死亡的过程。安乐死理论承认生命有灿烂、也有平实和衰败。死亡的尊严是生命尊严的有机…  相似文献   

3.
安乐死是一种新型的死亡方式,目前世界上只有荷兰使安乐死进入了法制化轨道,我国对安乐死仍有许多争议,但在法律上是禁止安乐死的。笔者也同意不为安乐死立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理由:一是安乐死不是自杀行为,则是他杀行为;二是人的生命权比健康权更重要;三是为安乐立法将阻碍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死亡,从古至今都是一个令人恐惧的话题。有很多人自愿选择死亡,并为安乐死合法化不懈努力。安乐死合法化在中国是否可行,越来越多的问题出现在我们面前,关于安乐死合法化的讨论也进入白热化。从安乐死的历史沿革、安乐死的合理性、安乐死在中国合法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安乐死合法化所需要的法律保障四个方面进行探讨,论述了安乐死合法化在中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临终关怀是指那些医学上已经判明无法治疗,洛在短期内死亡的患者从精神到肉体给予精心护理,使之在有生之日过得舒服而有意义。安乐死是指对临近死亡、精神和肉体遭受极端痛苦的患者,遵照病人和家属的意愿,采取人为的方法让其尽可能安逸地死去。两者都是从提高生命的质量着眼,用不同的手段,使临近死亡的病人,在精神上和肉体上最大限度地减少痛苦。但笔者认为对疾病晚期的濒死患者实施临终关怀,比实行安乐死更符合人道主义原则和社会主义医学伦理道德,本文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一、从患者本人角度看得知自己患有绝症,…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介绍了安乐死的概念以及其所引起的争议的基础上,认为实施安乐死无论从公民的死亡权利、病人的自主同意还是从刑法的目的来看都应不属于犯罪,提出了安乐死非犯罪化的条件,同时指出了安乐死非犯罪化所面临的难题和立法必要性,提出对安乐死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安乐死是一个十分复杂、棘手的“两难”话题 ,学术界对安乐死的界定、对象和标准引起过不少争论。老年是与病、与死关系最密切的年龄段 ,从社会学的角度对老年安乐死的研究是涉及到生死观、死亡教育和临终关怀的重要课题 ,老年人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坦然地对待死亡  相似文献   

8.
安乐死在中国的司法实践中大部分被告都处以缓刑,对待孝子助母"安乐死"的这类行为,司法界主流观点是构成犯罪,但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在中国理论界和现实司法实践中,关于"消极安乐死"是"合法"或是"非法"一直争论不休。我们不妨从德国刑事司法实践中借鉴"停止治疗型"安乐死、直接故意安乐死、间接安乐死的分类来厘清何种安乐死为"合法",何种为"非法",必须受到刑罚。对于"停止治疗型"和间接安乐死,患者的意思表示、监护人的意见都可以作为阻却违法性事由,从而影响安乐死违法性的认定。  相似文献   

9.
王明丽  宋艳丽  贾翠平 《科技信息》2010,(21):I0125-I0125,I0073
自1986年陕西汉中安乐死案件发生以来,安乐死传入我国已有20余年,传入至今人们对安乐死问题的争论从未停止过,究其原因主要与我国特殊的国情有关.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道德传统的国家,传统的“孝道观”、“生死观”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安乐死的行为与这些传统观念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改变这些观念是促进安乐死实施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安乐死是意图用医学的、人为的方法使患者在无痛苦状态下走向死亡.临终关怀侧重对濒临死亡患者的照顾,帮助临终患者了解死亡,坦然面对和接纳死亡,最后得以安详地离开人世.当前我国还没有具备安乐死的合法性条件,应选择临终关怀帮助患者安详地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这更符合我国的国情和社会道德要求,彰显了人道主义的真谛,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安乐死”问题越来越引起世人的关注。由于关涉到种种道德问题,安乐死在我国难以取得合法地位。而我国儒道两家代表的传统生死观对死亡价值的肯定和重视,为安乐死的合法性提供了很有说服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徐林 《海峡科学》2007,(12):70-72
安乐死是个十分复杂的话题,它涉及伦理、道德、传统观念、舆论、法律、文化等各方面。理论上,人们对“安乐死”问题的探讨来源于人们对生命质量和生命意义的关注,来源于人们对生命尊严的关注。在实践中“安乐死”法化也同样面临着难题,“安乐死”合法化可能带来非常多的社会问题。目前世界上只有荷兰等很小一部分国家和地区允许安乐死,并且这些国家对实施安乐死这种行为规定了十分严格的程序。今年“两会”期间—个28岁的肌无力患者李燕写了份《安乐死申请》,再次引起了全国对安乐死立法的大讨论。  相似文献   

13.
安乐死在我国当前的研究,已不是一个隐问题,从三十多年前第一个案例的出现到现在相关理论逐渐成熟,我国的安乐死研究已经走过漫长的摸索阶段,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从对死亡概念的鉴定,到具体的案例中出现的伦理和法律的争议,再到安乐死对于现实所引发的各种思考,将我国的安乐死研究渐渐的推向一个新的阶段。所以,在这里,有必要对我国近三十年来的安乐死研究做一个总体的梳理和把握,以便更好地进行下一步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 安乐死不仅是一个医学和伦理学问题,在更大的范围和程度上也是一个法律问题.目前在这个重大课题上的种种争论,以及理性与情感、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历史传统与现代精神、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意向与行动、人道与非人道、作为与不作为等等一系列的矛盾与冲突,莫不最终归结到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合法与非法的问题上.人们对于安乐死的探讨和研究不论延续多长时间,最后对此问题的解决将有赖于法律的规定,这是毫无疑问的.那么,立法机关能否赋予安乐死合法地位?人的要求死亡的权利能否得到法律的认可和保护?帮助实行安乐死的人要不要承担法律责任和接受制裁?构成安乐死的合法条件是哪些?  相似文献   

15.
陈静 《当代地方科技》2011,(2):10-10,73
法律没有给一个人完全自由处分自己生命的权利,但如果一个人完全依照自由意思结束生命,如自杀,并不会受到法律上的否定性评价。安乐死并不是一个人完全自由处理自己生命的过程,安乐死的发生必定牵涉到第三方,所以,它引发的问题是多重的。参与的第三方行为应该如何界定?这是我们讨论"安乐死"合法与否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个人自由原则思想、个人权利的充分发展;生命质量、人生价值、人口素质的提高、卫生资源的合理运用等方面阐述了安乐死的道德意义。同时对实施安乐死行为是否符合我国法学精神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大鼠和小鼠是目前运用最广、使用量最大的哺乳类实验动物,其安乐死方法一直备受关注。二氧化碳安乐死方法具有使用简便,危害小,低成本的优点。为了使二氧化碳安乐死的实施更加符合实验动物福利伦理的要求,应用该技术应该充分考虑实验动物的压力,疼痛等反应。鉴于此,本文综述了动物吸入二氧化碳实施安乐死的评价体系,二氧化碳与其他麻醉剂的联合使用情况以及大小鼠二氧化碳安乐死的具体实施方法及注意事项等,以期为推动该方法的实施提供有用的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8.
7月1日,世界上第一部允许自愿安乐死的法律在澳大利亚北部地区生效。安乐死这一在国际上已争论多年的话题又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所谓安乐死,是指为结束不治之症患者的痛苦而施行无痛苦致死术。对病人可否实施安乐死,西方一些国家的态度不尽相同。在英国,1993年2月4日,英国最高职业法院对一位年仅21岁、大脑已坏死4年的患者作出判决:同意患者父母和医生的申请,停止向其输入营养液。这是英国法律史上的一个  相似文献   

19.
<正>安乐死这样一个曾经十分引人注目的热门话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法律认可的困难,正在被众多的人们忽略。然而当你面对着年老体衰身患绝症的病人,现时的医疗不能治愈,病人又被病痛折磨得欲生无望、欲死不能时,你就不能不为之动容了。这时,人们也许会想到如果病人自愿,选择和实施安乐死可能是最好的解脱,当然这也是符合道德原则的。 安乐死是为了解除痛苦。 生活是美好的,死亡是痛苦的。古往今来多少人孜孜不倦探求长生不老之术,以达永生。但是,大自然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死亡或迟或早总会来临,并且常常伴以心灵和肉体的痛苦。伦理学的创立者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至善”,“至善”等同幸福,是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幸福同道德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自杀率在逐渐的升高,尤其是各大高校的大学生自杀率的升高,都给我我国的科学发展和经济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结果显示,自杀死亡是青少年的前三项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本研究调查了增城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对自杀的态度,试图找出学生自杀态度的构成特点及相关因素,结果发现学生的性别对自杀行为态度无差异,学历与学生对自杀行为、自杀者、自杀者家属、安乐死无关。来源于农村、城镇的学生对自杀者态度有差异,学生对自杀的行为认识在不同的专业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对自杀行为主要以矛盾态度为主,性别、年龄、专业、生源、学历对自杀态度影响较小,影响其自杀态度的真正原因可能是人生经历、社会压力、学习压力、经济、情感等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