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是人类创造的,直到现在人们还在寻找和探索着各种语言的规律。日语读音中“连濁”现象的规律至今还没有被人们彻底认识。这是由于日语中的读音有许多是约定俗成的,既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又有许多不符合规律的现象。使用一些实例对日语读音中“連濁”的规律进行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2.
吴二林 《科技信息》2006,(9):105-106
本文先将日语中数量词的主要用法(修饰体言)与汉语进行简单的比较,指出两种语言虽然表达的意思相同,但在表达方式上却存在较大差异。针对这些问题点,笔者先归纳、介绍了日语中常见的三种数量短语表现句型,从生成语法角度考虑,介绍了这三种句型之间的关系,指出日语中存在着数量词移动现象,并进一步阐述了数量词的移动规律。  相似文献   

3.
李霞 《科技信息》2007,(9):179-179
自从英语语言学习方式以及学习目标(重视听说训练)的改革以来,语法就被人们抛到了一个被遗忘的角落。甚至有人谈“法”色变,认为学习语法已是“过去时”。谈语法就是跟不上改革的思路,就是守旧派。我认为这是一种极端主义。其实语法在语言学习中还是有一定的重要性的。只是我们不能像以前的英语教学那样,只重视语法分析而忽视了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如果没有语法知识的讲解,学生在写作  相似文献   

4.
任雅华  郭创 《甘肃科技》2011,27(24):91-93,97
叠词是日汉两种语言中独具特色的一类词汇。从叠词的构造特点及语法职能两方面入手,通过两种语言叠词的对比考查,旨在深入研究叠词的特点及使用规律,帮助日语学习者从母语正迁移角度快速掌握并灵活运用好叠词。  相似文献   

5.
张亚敏 《科技信息》2010,(5):184-184,174
授受表现是日语中独特而复杂、细腻而微妙的语法现象,它反映出日本文化特征和日本人特有的思维方式。同时,思维方式又直接影响语言的表达和使用。正是作为日本民族独特的心理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内外意识”、“上下意识”、“恩惠意识”制约着语言行为的表达.形成了独特的日语授受表现。  相似文献   

6.
研究德国新浪漫主义现代语言学家莱奥·魏斯格贝尔的语言中间世界学说,可以梳理这一学说和19世纪浪漫主义学者洪堡特及20世纪同时代其他新浪漫主义学者的联系.语言中间世界学说从语育功效上认定语言的本质,是立足于语言的文化功能透视语言意义和形式的建构;从语言内容的独立性认定精神中间世界的位置,又须肯定语言形式和语言所指内容、现象的视角相关性.由此,我们可以讨论语言连接人与世界的根本作用,并以此回应德国语言学界对“精神中间世界”的批评.  相似文献   

7.
学习语言不能仅限于语音、语法等基础知识的学习,还应该了解所学语言中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在日语教学中,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导入文化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日本文化对日语的深远影响,了解中日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避免因不同的文化背景可能导致的语言交际障碍,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8.
任何一个国家的外语教育都容易侧重于该外语的词汇、语法教学,忽视对该国家文化、社会等国家概况的介绍。然而外语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使之能够用非母语与外国人进行毫无障碍的交流。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对该语种国家的文化、社会、民族性格等各方面的介绍也是必不可少的。本文结合笔者在日语教学中的经验,谈几点对“日本概况”课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表示过去和完了的词语,同时随着动作、状态的实现与完成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各种各样的陈述语气。下面分析一下汉语的“了”和日语的“タ”在用法上的一些异同,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两国语言间的这一联系,正确地进行翻译。 汉的语态助动词“了”,大致分为两种用法:表示动作的完成,通常以“了_1”表示,“了_1”一般用在其动词后、宾语前;表示事态发生了变化或即将出现变化,用“了_2”表示,用在句末,有一些语法书称其为语气词。  相似文献   

10.
概念限制与语法修饰的比较分析刘明家概念限制是人们在思维过程中明确概念并准确地使用概念的一种必不可少的逻辑方法。语法修饰是语言运用中句子中心语的修饰成分。概念限制的构成及其表达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语言形式来实现,而这种语言形式就是语法修饰。我们必须明确指出...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人类创造的,直到现在人们还在寻找和探索着各种语言的规律.日语读音中"連濁"现象的规律至今还没有被人们彻底认识.这是由于日语中的读音有许多是约定俗成的,既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又有许多不符合规律的现象.使用一些实例对日语读音中"連濁"的规律进行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2.
刘佳 《长沙大学学报》2010,24(4):107-108
2007年,日本文化审议会国语分科会颁布的《日语的指针》中对敬语结构提出了新的“五分法”。通过对其与以往的敬语“三分法”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日语敬语已从以往的“纯语法性”向“社会性”和“实用性”转变。  相似文献   

13.
谈利用英语正迁移促进日语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语音、词汇、语法、文化背景等方面探索英语专业学生在日语学习过程中,怎样有效利用英语正迁移促进二外日语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引导英语专业学生比较两种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上的异同,正确利用两种语言的语际共性来促进二外日语学习,激发他们的日语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4.
语言学家认为,语言至少有两套规则:一是结构规则,即语音、词汇、语法等;二是使用规则,即决定使用语言是否得体的诸因素。一句完全合乎语法的话,用于不恰当的场合,不符合说话者的身份,或者违反当时当地的社会风俗习惯,就达不到交际的目的,有时甚至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语言的使用规则实际上就是这种语言所属文化的各种因素。文章主要论述了“礼貌原则”以及“礼貌原则”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宋长营 《科技信息》2007,(35):146-146,150
翻译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首先是语言本身,诸如词汇、语法、句意表达等,此外还有语言以外的知识、习俗、文化、审美的取向等问题。惯用句是人类通过长期的社会实践对语言文化进行的概括性总结,他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隐喻,也就是抽象化了的虚指。从日语惯用句的使用情况来看,虽然是一种口头表达,但在宴会、开幕式等场合不用或少用。然而,近年来随着日本报刊杂志广泛地应用惯用句,似乎已不再有"难登大雅之堂"之嫌。  相似文献   

16.
夏晓辉 《科技信息》2007,(15):402-403
接头辞是日语中特殊的一类词。“お”和“ご”是最为典型的接头辞。本文就“お”和“ご”的用法进行了归纳整理,并探讨了它们的使用规律。  相似文献   

17.
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各种做法和信念,这些做法和信念的总体决定了我们生活的性质。”我们可以这样说,学习一种语言,实际上就是学习一种文化。语言的基础是词汇,词汇的核心是词义,因此语言与文化的真切关系,应当从词义与文化的关系来说明。这个词义除去语法意义、上下文限定意义、修辞意义,还有概念意义和文化意义。民族文化语义是指附着词汇概念意义之上的伴随文化因素。它反映使用该语言的人民对客观世界独特的认识和态度。该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下来的根深蒂固的生…  相似文献   

18.
林佳 《海峡科学》2012,(10):78-80
书信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感情的一种文体,也是传承民族文化的特殊载体.该文从书信出发,以小见大,归纳总结书信中各类称谓语的用法,并且从语言、文化等角度分析地道汉语日常常见称谓的英文表达方式,便于学者在跨文化交流中学习称谓语、使用称谓语,引导他们在交流中检验自己的称谓语,逐渐学会正确地使用称谓语.  相似文献   

19.
在日语语法教学中,日语学习者大多是被动地学习日语语法知识,从而不能真正掌握相应的日语语法知识。因此,日语语法教学必须与语言实际运用结合起来,教师必须从日语学习者的角度出发,思考日语语法教学,这样才有可能取得较好的日语语法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吴芳玲 《科技信息》2012,(32):I0082-I0082
翻译是一项综合性要求比较高的作业,除了我们经常说到的语法,社会文化背景等,跟中文和日语的构思也密不可分。语法和社会文化背景能帮助我们取得并理解原文所表达的意思,但了解语言的构思则可以让我们的译文呈现出更加地道的表达方式。本文通过实例分析,分别从主体、句式、视点三个方面对中日语的构思进行简单的比较,希望对中日翻译实践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