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驾驭激光     
<正>近100年来,激光是继核能、计算机、半导体之后,人类的又一重大发明。它被称为"最快的刀"、"最准的尺"和"最亮的光"。自激光发明以来,科学家就在提升其性能和开发新功能方面不断努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成果。美国科学家阿瑟·阿什金、法国科学家热拉尔·穆鲁和加拿大科学家唐娜·斯特里克兰是激  相似文献   

2.
驾驭电子     
  相似文献   

3.
上网之后干什么?发E-mail是很多人常做的事.当你申请上网之后,ISP会给你提供一个E-mail地址.但这个地址很长,不好记.如果读者是在网吧上的网,就压根没有邮箱.如果一台机器上很多人都要用电子邮件,只有一个邮箱显然不方便.所以,申请免费E-mail邮箱是个好办法.  相似文献   

4.
漫谈雷电     
雷属于大气声学现象,是大气中小区域强烈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形成的声波,而闪电则是大气中发生的火花放电现象。闪电的形状有好几种:最常见的有线状(或枝状)闪电和片状闪电,球状闪电十分罕见。如仔细区  相似文献   

5.
雷电奇闻     
  相似文献   

6.
雷电探秘     
自古以来,人们认为雷总是向地面降落的。但是最近科学家多次观测到向天空释放绿光和红光的雷。地球上每秒都会打100次雷,一次发光的能量最多能点亮300万盏电灯泡。现已得知,这种巨大的能量也会对地球环境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科学之友》2005,(4):57-57
这是你所遇上的最离奇的狂欢聚会了。那个招揽客人的人在叫唤什么来着?“快来快来!缩身进来!你将在显微世界驾驭野性的螺旋。如果有胆量,不防一试。在螺旋阶梯上搭个便车,看看生命的链条!”  相似文献   

8.
一种用以描绘细胞中所有调控交互作用的新方法将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细菌的生命运作机制。美国波士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新的试验,而今他们计划将该方法应用于从肺炎到生物治疗所有相关的做生物。所获得的图谱将有助于科学家发现研制出更好的抗生素的方法,找到更有效地途径控制放射性废物。  相似文献   

9.
环保与节能是现代社会的主方向。任何看似无用甚至有害的自然现象都可能为人类所利用。利用雷电造福人类虽只是设想,但相信其中一定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雷电的危害     
雷电是一种危害很大的天气现象,它除了污染空气外,还能直接给人类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可怕的雷击雷电是一种危害很大的天气现象,它除了污染空气外,还能直接给人类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2007年6月下旬,我国皖南某地遭遇雷击,哗啦一声巨响,几个生产队的家用电器全部被烧毁,彩电、冰箱、空调无一幸免。雷电伤人的事也时有所闻,不  相似文献   

11.
闪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它蕴含着非常可观的天然电能源.闪电的长度从数百米到数千米不等.普通闪电产生的电能约为10 亿W,超级闪电产生的电能则至少有1 000亿W,甚至可能达到105亿W,相当于一座核电站.  相似文献   

12.
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年均30多亿次,每秒钟100余次。全球每年因遭雷害的损失就在10亿美元以上。仅中国每年因雷害死伤人数约10500人,其中死3000人,伤7500人。非洲肯尼亚的维多利亚湖,每年雷电达7个月之久,发生雷击250多次。人们几乎天天“有雷贯耳”,是世界上著名的多雷区。仅该湖湖畔的7个区,在1983年前的20年中因雷击致死的有2170人之多,击毙牛羊4500~5000头。  相似文献   

13.
可怕的雷电     
雷声震耳,动地惊天。无论是地面的建筑物和大树,还是天上的航天器,都可能在它“轰隆隆”的巨响中遭到破坏,人和牲畜在它的面前更是“在劫难逃”——遭到雷击,不死也得蜕一层皮。面对这种威力巨大、出现迅速的天气现象,人们惊恐地用“雷霆万钧”、“迅雷不及掩耳”等来形容。令人畏惧的雷电是怎么形成的,人类又是怎样认识它们的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雷电和飞机     
闪电是一条很长的电火花,这条电火花在一块云内的一个电荷中心与地面或另一块云、甚至是同一块云内另一个异性电荷中心之间延伸。如图1所示,产生雷电的能是由上升进入膨胀中云层的热空气所提供的。  相似文献   

15.
雷电之源     
<正>春雷响,万物长。春雷始鸣,世间万物开始复苏。每年春季,尤其是在惊蛰以后,明显增强的暖湿空气就会与负隅顽抗的冷空气激烈对峙,引发强烈的空气垂直对流运动,当潮湿的暖空气上升到一定高度时就会形成高大的积雨云,云中强烈的电场使正负电荷发生碰撞而放电,从而使万钧雷霆骤然发生。雷电是自然界中最惊心动魄的景象之一了。这种雄伟壮观而又有点令人生畏的现象,充分展示出大自然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16.
雷电的奥秘     
雷电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经常出现在天空。在一些地方,每到夏夜,几乎天天都能见到雷电。  相似文献   

17.
正即将告别19世纪时,科学家发现了物质世界最小的微粒——电子。发明家开始探索运用电子的途径。大约经过100年的努力,人类步入了信息时代。当欧洲和北美许多城市已经电灯通明、马达飞转的时候,人们仍然不知道电到底是什么。直到科学家在实验室里对气体放电现象进行细微的观察研究时,无意中发现了藏身在一切物质之中的带电微粒——电子,从此开始发明控制电子运动的方法,人们对电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19世纪电学发展的鼎盛时期,一些科学家出于兴趣,开始研究稀薄气体的导电特性。这些实验是在密封的玻璃管中进行的。玻璃管中的空气大部分  相似文献   

18.
(续上期 )测量我们的超慢光的速度相对容易一些。我们用耦合光从侧面照射原子云团 ,并沿长轴把探测光脉冲射入原子云团 ,然后只是坐在原子云团后面等待光脉冲的出现 ,用光电倍增管探测光脉冲的到达时间。为得知光脉冲的速度 ,我们随后需要做的全部事情就是测量原子云团的长度 ,我们利用第三束激光———成像光束来完成这项工作。成像光束与耦合光和探测光成直角、垂直地穿过原子云团。原子会在成像光束中产生一个“吸收暗斑” ,我们用照像机对原子云团快速拍照可记录下该暗斑 ,进而可测量原子云团的大小。把光脉冲停住我们已经知道如何让光…  相似文献   

19.
为适应现代及未来战争的需要,现代战斗机的性能逐渐提高。如何判断一架飞机比另一架更具优势,其中的标准之一就是要看谁的作战半径小。作战半径越小,机动性能越好,也就越灵活。但随之带来的一个新问题便是飞行员是否能承受得住。在有些机动飞行中,飞机的过载增长率大,以致飞行员在飞机还没有达到其设计性能极限之前,自身已丧失了意识,而无法操纵飞机了。比如,飞行员驾驶飞机作鹞式翻身以脱离危险或追杀敌机时,会产生巨大的作用力并作用在他们身上,这种作用力飞行员几乎难以承受。比如,飞机转弯时也就是在正加速度的作用下,飞行员的血液将被推向下身,集中在其腿部和腹部,从而致使大脑缺氧。如果转弯很急的  相似文献   

20.
1978年2月,加利福尼亚州南部下了一场50年来最大的暴雨。这场暴雨形成的山洪冲毁了很多建在山坡上的房屋,甚至冲掉了覆盖在一块墓地上的土壤,使得棺材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但数月前,由于该地遭遇到历史上最严重的干旱而制订的人工降雨计划仍将继续进行。一位立法人对记者说,他虽然相信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由于云的催化而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