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孙子兵法·形篇》中记载:“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在加沙这个仅有365平方千米面积的狭小地区,竟然在地下隐藏有号称超过500千米的地道,真正是把加沙打造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地下堡垒”。然而,“矛”与“盾”相生相克,有地堡就有地堡克星。在加沙战场上,“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的钻地弹号称“地堡粉碎机”——面对哈马斯的“钢筋混凝土森林”和“地道迷局”,以色列国防军用一枚枚钻地弹将其或夷为平地,或拦腰斩断。  相似文献   

2.
<正>2023年10月13日,加沙,以色列国防军的一架F-16I呼啸而过,从天而降3枚各重约907千克的“杰达姆”卫星制导钻地弹,命中了3座非常高大且间距很近的“握手楼”。在接触大楼楼顶的瞬间,“杰达姆”并未爆炸,相反,它高速贯穿一层层的楼板,直至大楼地下室方才引爆,直接导致大楼主体结构被破坏,轰然倒塌。从钻地弹诞生以来,它在战场上的每一次投射,都堪称“死神”一般的存在。正是因为其超常的威力,  相似文献   

3.
<正>钻地弹的惊艳亮相应该从海湾战争开始算起,之后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青睐,频繁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局部战争中。但是各国对于拥有一款专攻地下高价值目标的特种武器的研发探索要早得多,由于技术瓶颈难以突破,钻地弹经历了较为漫长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李辉 《世界科学》2013,(5):29-31
本期项目:金融信息安全的若干关键技术及风险预警系统的研制;所获奖项:2012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完成单位:华东理工大学、宝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金融信息时代,交易支付手段层出不穷,从早先的存折,到磁条卡,到IC卡,再到U盾、手机盾,等等,技术日新月异。而伴随交易手段不断更新的,是对金融信息安全需求的不断升级,落入实处,就是一系列的支付产品和交易系统的安全要求和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伦敦的一家初创公司研制出一款“隐形盾”。它使用特殊的透镜阵列,引导隐藏在其背后的物体或人体反射的大部分光线,从侧面穿过盾牌的表面,左右移动到观察者视线之外,使其背后的物体或人体实现“隐形”。  相似文献   

6.
<正>众所周知,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既渺小又脆弱。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地球上空存在着一个"隐性保护盾",它无时无刻不在保障着地球的安全。这个保护盾位于地球上空11600千米的范艾伦辐射带,其结构类似于两个油炸圈饼。保护盾内部充满了高能量电子和质子,能够阻挡轰击地球的"杀手电子"。如果这些"杀手电子"大规模侵袭地球,将会损坏  相似文献   

7.
最近,古生物学家在澳大利亚内陆发掘出迄今为止已知最古老的“妈妈”化石:一条生活在大约3.75亿年前~3.80亿年前的雌性盾皮鱼的化石。化石显示这条鱼死前刚生下一条幼鱼,而且“鱼妈妈”跟幼鱼之间还有一根脐带相连。科学家说,这具保存完整的化石将脊椎动物直接生子的最早时间推早了大约2亿年,  相似文献   

8.
几个世纪以来,全世界有关“野人”的传说不断出现,材料越来越丰富。二十世纪,传说非但没有消失,反而比以前更为频繁。亚洲“雪人”(rétis)和北美洲“大脚”的消息接踵而至。对古人类学家或哲学家来讲,这些“野人”是否代表着生活在动物界边缘的残余人类?或者是尚未知晓的灵长类?本刊搜集的资料并非希望在此得到答案,不过是对这个吸引人的问题提供一些令人深思的资料。正象哲学家佛·廷兰指出的那样:“野人使人幻想——同时,也给了信口胡说的机会——是启蒙运动时代最优秀的精神”。今天,仍是如此吗? 本文译自La Recherche №.80,1977,作者Eric Buffetean,Pascal Tassy。  相似文献   

9.
盾,古人称“干”,与戈同为古代战争用具,故有“干戈相见”等词。作为一种手持的防护兵器,盾可以掩蔽身体,防卫敌人的兵刃矢石的杀伤,通常和刺杀格斗类兵器,如刀、剑等配合使用。古代将士作战时,通常左手持盾以掩蔽身体,防卫敌人的杀伤,右手持刀或其他兵器击杀敌人,二者配合使用。手持盾较小,只防护身体的一部分,一般是用左手握盾或左臂挽盾;立盾较大,可支立于地,防护全身或排成一排,形成屏蔽。  相似文献   

10.
一次同学聚会,高同学见到了十年未联系的校友马同学。一番寒暄和介绍后,高同学在心底犯起了嘀咕:想当年,马同学不是那个每次考试都扯班级后腿、打架斗殴不断,特能惹事的“差生”吗?怎么现在当起了老板,成为年利润三四百万公司的老总了?马总意气风发、春风得意的样子,让这个当年学习成绩优秀的“尖子生”,目前在某私营企业打工的高同学相形见绌,高同学感到格外困惑和难过,在聚会中也蔫头耷脑起来。  相似文献   

11.
新年伊始,1月20日,美国国防部长科恩在一次会议上公布了“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和“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新计划,并要求为此修改《反弹道导弹条约》。第2天,我外交部发言人在记者招待会上说,中国对美国大力发展导弹防御系统表示严重关注。 新华社在转发有关美国导弹防御系统时曾称,这一系统被认为是美国前总统里根时期拟定的“星球大战”的“后代”。  相似文献   

12.
就像任何一颗大彗星一样,“C/2012 S1”彗星(它更容易被人们记住的俗名是“艾森”)是注定要死的。科学家说,“艾森”的死亡故事早在2012年7月就开始了。当时,两名业余天文学家在俄罗斯的基兹洛沃茨克附近观测巨蟹座和双子座附近的天空时,偶然看见了一个暗淡、模糊的天体。这就是“艾森”,当时它正加速飞向太阳,其外层不断分解、不断扩散。  相似文献   

13.
2002年金秋,北京喜事盈门:中国最长的城市铁路腾空出世,14条城区道路建成,北五环也在年底竣工;在风景如画的昌蒲河公园、玉泉公园亮相的同时,无比沦桑的明城墙遗址也蓦然再现。从每月一版的北京地图,到常常找不着北的许多“老北京”;从不断落成的小区和绿地,到款款走来的明城墙,都在诉说着四个字:“北京速度”。在高速度的北京城市建设中高科技的运用也令人称奇不已。  相似文献   

14.
《大自然探索》2007,(7):5-5
澳大利亚古生物学家近日宣布,他们在两条生活在3.84亿年前~3.80亿年前的盾皮鱼残骸内部发现了肌肉化石,这是迄今已知最古老的脊  相似文献   

15.
春节的热闹劲儿刚过去,马上又要迎来“五一”黄金周,稍显集中的节假日让很多商家都喜上眉梢,而家电行业也不例外,其促销活动是一次比一次盛大,内容也一次比一次新鲜。在这些宣传攻势中,我们总能听到一些新名词,类似“银离子”、“除菌程序”、“负离子”、“电子除尘”等等令人眼花缭乱。如若购买,您肯定会因为这些听不太明白的新鲜功能多花银子,但这些新功能都是什么原理,真的有“奇效”吗?消费者多出来的那部分花费又到底值不值得?下面就听听有关专家的解读再行动也不迟。  相似文献   

16.
《大自然探索》2006,(4):4-4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海滩美得像寓言之地, 可是这里却绝非是找“意中蟹”的乐土。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当地一些雌性招潮蟹要想找到“如意郎君”的话,恐怕得“相亲”上百次。雌蟹“相亲”时,雄蟹“帅哥”站在自己的洞穴前, 用爪子向“美女”舞出“到这边来”的姿势。“美女”若是对“帅哥”有意,就会靠上来掂量“帅哥”的“房产”——洞穴规模。科学家发现,蟹“美女”平均要“相亲”23次才能找到“老公”;要是“美女”的条件抬高,则需“面试”106个“帅哥”。不过,把这么多功夫都花在“找对象”上面, 对大多数动物来说对“生儿育女”是不划算的。但对于招潮蟹来说,这种选择却关系到下一代的生死。只有雄蟹洞穴的大小合适,幼蟹才能在每两星期一次的潮水高峰期孵化,这样幼蟹就能随潮水离开海湾,从而进入大海。反之, 若幼蟹在非高潮期被带离海湾,就只能被带到近岸处,因此很容易葬身掠食者的“虎口”。  相似文献   

17.
兰西 《科学之友》2007,(11A):23-23
现年26岁的法国男子亚历克西斯·勒迈尔人称“人体计算机”,因为他能够完全凭借心算能力,计算出任意一个200位数的13次方根! 2005年,亚历克西斯在计时员的监督下,用了513 s计算出了一个200位数的13次方根,当他将16位数计算结果——2 391 481 494 636 373报出来的时候,在全场观众中引起了轰动,因为这个数字和计算机算出来的答案完全相同。亚历克西斯也因此被誉为“世界心算史上最伟大的多位数整数方根心算家”。  相似文献   

18.
涂序彦 《科学通报》1965,10(12):1043-1043
一引言“人——机”系统是控制论的重要课题及发展方向之一。它研究控制系统中人与机器的相互关系、“人——机”信息交换过程,讨论在机器设计中如何考虑“人的因素”的问题。为什么要研究“人——机”系统?这是因为近代的机器系统,尽管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但仍然离不开“人”,实际上都是某种“人——机”系统。例如,飞机、坦克、潜艇,乃至宇宙飞船都需要驾驶员;枪炮瞄准以及导弹发射等  相似文献   

19.
不及“爱国者”情在理中 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国“爱国者”地空导弹大战前苏联“飞毛腿”地地战术导弹的情景,通过传媒,尤其是电视荧屏的转播,几乎到了家喻户晓、老幼皆知的地步。 其实,“飞毛腿”导弹也不是无能之辈,其改进型“飞毛腿”B自1973年以来,在第4次中东战争、两伊战争中表现不俗。例如在第4次中东战争中,埃、叙两国曾用它与“蛙”7导弹,共28枚便成功地摧毁了一个拥有上百辆坦克的以色列装甲旅。即使在这次海湾战争中,伊拉克仍将它发射到以色列和沙特境内,并令这两个国家以及美国惶恐不安。  相似文献   

20.
“层次”这一术语,在目前的各类自然科学、哲学,以至各类社会科学的文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从我们所接触的材料看,有的将其视为有明确规定的概念,有的则做为日常用语,用得很随便。至于“层次论”,亦是众说纷云。那么,何谓“层次”,何谓“层次论”?能否给予科学的规定,对此,我们想试一试。近年出版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一书中这样写到:“宇宙是无限大的,它又是可以不断分割的”,“宇宙无限多样的客体,由于量的不同分为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