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以前的文明思想“文明”一词,自古以来是人们对美好、进步的追求。我国早在西周前的《易经·乾·文言》中记载着:“‘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孔颖达进一步阐释道:“天下文明者,阳气在田,始生万物,故天下有文章而光明也。”这些多少带有神秘色彩的表述,既有物质内容,又有精神含意,反映了“文明”乃是指一种美好的社会进步,也反映出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对“文明”的向往和追求。  相似文献   

2.
<正>武当山坐落于湖北省十堰市境内,又名大岳太和山、玄岳山,素有“道教第一名山”之称。自汉代起,雄奇的武当山就吸引了孙思邈和陈抟等人到此寻仙修道。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均州(今湖北十堰一带)遭逢大旱,刺史姚简在武当山求雨成功,皇帝敕建“五龙祠”,宋真宗赐额“五龙灵应之观”。据史料记载,这是武当山历史上敕建的第一座道观。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诏改观名为“五龙灵应宫”,元仁宗赐额“大五龙灵应万寿宫”。武当山古建筑亦有所扩建。  相似文献   

3.
地龙之歌     
龙,在我国古代传说中是一种既能翻云覆雨,又会使人逢凶化吉的神物。然而,这种人们心目中想象的龙,除了在神话传说、艺术作品中出现过外,有谁见过呢?但在我们的地球上,却存在着一种真正的“龙”,它以自己辛勤的劳动,布施恩泽于人间。它叫“地龙”,学名蚯蚓,人们习惯叫它曲蟮。千姿百态的蚯蚓家族生物学家统计,全世界的蚯蚓有2500多种,我国约有140种。在蚯蚓的家族中,有“巨人”,也有“侏儒”。南美洲蚯蚓属于一种大蚯蚓,体长达2100毫米,宽24毫米。我国的保宁环毛蚓体长700毫米,宽24毫米,体节有184节,看上去真像一条大蛇。而有些蚯蚓个儿很小,…  相似文献   

4.
<正>1《龙之尊者》作者:黄松坚点评:作品高33厘米,创作于1990年。对目字形面部和清瘦肌肤典型的细腻描塑,发挥出石湾形神兼备的技艺,使人物形象苍劲传神,人与龙的和合,人、龙、珠的环回欣赏及题字,更令人悠然遐思。此作品荣获2007年国家金奖,2010年国家中华民族艺术珍品奖。  相似文献   

5.
在十二生肖中,龙是唯一一种根本不存在的动物。数千年来,中华民族一直以龙作为本民族的图腾。传说中的龙是一种能够行云唤雨的神奇动物。正因为它的"神",历来的中国皇帝都把自己当成是龙的化身,龙也就成为了皇帝的象征。龙又是华人最崇拜和喜爱的神物,中华的传统文化给龙赋予了"腾飞、吉祥、喜庆、尊贵、幸运、财富”等寓意。  相似文献   

6.
你知道乌摩那龙吗?多半不知道吧,因为它是古生物学家在2006年7月才宣布发现的一种远古海洋爬行动物,是一种在大约1.15亿年前游弋于澳大利亚内陆海(当时海洋还覆盖着澳大利亚内陆)的浅海海域中的“海怪”。乌摩那龙的主要特点是体型虽然相对较小,头部却长着三个冠状突起。不过,无论乌摩那龙的外形有多么怪异,它仍然属于一大类古代海洋食肉动物——蛇颈龙。形象地说,蛇颈龙的基本解剖结构就是“龟壳蛇身”。在最近的一次发掘中,科学家在30多具完整或不完整的远古海洋爬行动物骨架化石中辨认出了乌摩那龙,而此前无人知道远古时期还存在这样一种“水怪”。之所以给这种“水怪”起名“乌摩那”,是因为它的出土地点就位于澳大利亚土著人所说的“乌摩那“地区。科学家发现乌摩那龙的胃中装满小鱼,可见它是要吃鱼的,是名副其实的食肉动物。发现一种远古“海怪”  相似文献   

7.
最近,科学家在挪威极地岛上发掘出一头远古巨型海洋爬行类动物的部分骨骼化石。根据骨骼大小推算,这头生活在1.5亿年前的“巨无霸”的牙齿竟然有黄瓜一般粗,体长达15米。据推测,这是一头上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大蛇颈龙。上龙是蛇颈龙的一种,但它跟其他所有的蛇颈龙都很不相同。蛇颈龙通常头部较小,颈子长长的,鳍状肢大大的,而上龙却颈子短短的,  相似文献   

8.
说到恐龙发现,最,“为人知的有美国的“骨头大战”,蒙古的“中亚新征服”和中国的“龙鸟之争”等事件但对于被后世称为“20世纪上半叶世界两大恐龙化石采集行动之一”的“黑色大陆捕猎大腕龙”事件知道的人恐怕就不多了。  相似文献   

9.
吴青 《大自然探索》2022,(11):68-72
<正>一头年轻的埃德蒙顿龙在森林里进食。它毫不知情的是,这一天是——又痒又痛。这种难受的感觉不断出现,传遍肢体,让年轻的埃德蒙顿龙(鸭嘴龙的一种)十分难受。挠痒之地好在这头埃德蒙顿龙所属的恐龙群已移动至一片林荫处。于是,它止步以寻求解脱。一棵山毛榉树缠结的枝条伸向地面,形成一根根“挠痒柱”,  相似文献   

10.
美国加州大学 海洋生物学家凯 文·拉法特博士站 在海岸上,面对海 边生物生机勃勃的生活场景,他看见的却是另一幕更加扣人心弦的 “大戏”。对他来说,真正好看的生命“大戏”的主角是那些生物表面之下的被大多数人忽视的寄生生物。凯文博士看着一群蜗牛说;“大约有40%以上的蜗牛感染了伪装起来使我们不容易发现的寄生生物。”他又指着雪花般飞落在岸上的海鸟说: “当这些鸟从洞里抓出蛤来吃时,蛤身体里的某些寄生生物便转移到了鸟的肠道里,没准儿鸟的肠道就会变成寄生吸血虫的大本营。” 据最新的研究发现,每一种生物都至少有一…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要做身体健康的民族。”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业已成为攸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件大事。何谓中医药?这个问题人们往往会从“中医”与“西医”对比的角度来理解。当我们从历史脉络中寻求对中医药概念解读的时候,就会发现不仅有“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之说,还有“中庸之医”之解,  相似文献   

12.
《科学24小时》2011,(6):52-52
日前,考古学家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境内发现一支新恐龙物种暴牙龙。这种恐龙的骨骼化石是在新墨西哥州享有盛名的恐龙化石挖掘地点“幽灵农场”发现的,科学家认为暴牙龙可能是早期掠食性恐龙(生活在现今的阿根廷和巴西)和之后霸王龙等兽脚类恐龙之间“缺失的环节”。  相似文献   

13.
2002年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将2002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和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 约翰·芬恩和田中耕一是因为“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确认和结构分析的方法”和“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法”而获奖的。库尔特·维特里希是因为“发明了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测定溶液中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的方法”而获奖的。  相似文献   

14.
说龟     
龟与恐龙同时代,是地球上的“长老”,已有两亿多年的历史了。提起龟,人们往往把它作为骂人之词,什么“龟儿子”、“王八蛋”等等。其实,龟在我国古代是很受人们尊重的。古人把它视为吉祥如意、敦厚忠实、刚毅不屈、先知先行的动物,与龙、凤、麒麟并称为“四灵”。自然,龟的地位在古代是很高的:商朝盛行“龟卜”,龟壳留下的卜辞就是最早的甲骨文;汉代,调动军队用的兵符是龟形的,故叫“龟符”,那时,连各级官府的官印上都雕有龟;宋代,龟的地位仍然很高,据说,诗人苏轼、陆游戴的帽子就镶有龟壳。再说外国,日本人至今仍把龟视作吉祥长寿的象征。…  相似文献   

15.
美国华盛顿特区大学的生物学教授戴维·卡尔内尔多年致力于洞穴生物的研究。他认为,在美国4.5万多个幽暗的洞穴中,栖息着很多生物,这些隐身在不同暗洞中的生物各不相同,一个洞通常只适宜某些特殊的生物生存。所以,如果某一个暗洞中的生物被彻底消灭,我们的地球就会永远地失去这些生物种类。 笼中的“金丝雀” 卡尔内尔最近对美国1000多个暗洞中的生物进行了普查,他指出,“每种生物都有自己特殊的生存条件,生存环境的任何细微变化都可能危及物种的生存。” 与卡尔内尔一道进行此项研究的专家有:波士顿自然保护研究所的劳伦…  相似文献   

16.
科学家最近宣布,发现于德国巴伐利亚采石场的石灰岩中的一只长着松鼠样尾巴的恐龙是迄今已知的最早的食肉恐龙,科学家称这种生活在1.5亿年前(侏罗纪晚期)的恐龙为“松鼠龙”。这只“松鼠龙”很可能是一头年幼的斑龙(一种大型食肉恐龙)。  相似文献   

17.
植物的感应性及其在生物与环境统一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婁成後 《科学通报》1955,(12):26-26
一 緒言感应性是一切生物都具有的屬性,是生活物質对外界影响的特殊反映。恩格斯說:“原生質的刺激与原生質的反应凡是有活的原生質的地方都存在。”感应性就是指生物能够“感受”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对之發生反应的厨陸。靠着这个屬性生物才能適应改变着的环境。因之感应性在米丘林与巴南洛夫的關於生物与环境統一的学說中佔有重要地位。由於感应性对於動物各种活動的重要,它一向是動物生理学研究的中心;而植物平  相似文献   

18.
竺可桢 《科学通报》1957,2(22):683-683
黑龙江位于我国的东北边境上,隔岸与苏联相望,水色深绿而带黑,河身蜿蜒如龙,所以古称为“乌龙江”。满语叫“萨哈连乌拉”,“萨哈连”是“黑”的意思,“乌拉”就是“水”,意即“黑水”。  相似文献   

19.
新潮科技     
可节省人类劳力的“附体机器人”;俄专家研制巨型“飞碟”;脑电波可制造“念力玩具”;遛狗新发明;二手咖啡能变成生物燃料……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们在电视、报纸、杂志和互联网等诸多媒体上频频见到“生物反应器”一词。那么,什么是生物反应器?生物反应器有什么样的现实意义?为什么它会引起众多媒体和公众的关注呢?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被称做“绿色药物工厂”的生物反应器,一起去领略它的神奇魅力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