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两湖平原城镇体系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建国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演变、等级规模结构、职能结构的特征,分析了城镇体系的主要功能,阐明了城镇体系形成的有利条件、制约因素以及发展的战略机遇。认为两湖平原城镇发展具有明显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豫北地区城镇体系异速增长的分维性质及其退化图式,第一,城市的发展存在一定的生态限制,地理环境制约着城镇体系的发育;第二.城市和城镇体系的内部结构协调性关系着城镇体系的生长;第在,社会经济状况对城镇体系的演化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利用分形理论,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分析了宁夏城镇体系规模等级结构及空间分布的特征,发现该体系中各等级规模的城镇数量比例有明显的层次性和可划分性,但整体处于内部结构均衡的初级发展阶段,未达到泛城镇化水平,城镇体系主要沿黄河两岸呈条带状分布,在北部灌区较为紧密,城镇间的物质、能源、信息交换强度较大,带动着全区经济发展的结论.提出了加快城镇体系增长极的培养,开发建设沿黄河城镇带以带动城镇体系发展,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建设农村特色小城镇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葛国耀 《广东科技》2008,(15):122-126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高速发展,能源和资源的消耗也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资源的短缺和能源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瓶颈。本文以深圳市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能源瓶颈为例,深入分析了当前深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能源问题以及深圳发展清洁能源的有利条件,提出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做好能源战略保障,推进深圳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贵州城镇体系发展规划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体系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若干个规模不等、职能各异的城镇组成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在分析贵州城镇体系发展规划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城镇体系发展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依据贵州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城镇体系发展规划的模式选择,并提出了初步设想和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海岛型城镇的内涵与特征的分析,选取制约海岛型城镇发展的土地、水和绿色空间资源三方面要素,预测了朱家尖岛2020年的人口规模,并与传统统计学上的人口规模预测方法比较,结果表明资源要素是制约朱家尖岛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最后对朱家尖岛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绵阳市城市发展规划区为例,用景观生态学原理方法在探讨城镇规划发展区土地利用生态景观的空间结构基础上,提出城镇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生态景观途径:编制科学适用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立土地用途管制体系;开展土地整理,实施综合开发;建立复合稳定的城郊土地生态系统;优化城乡土地配置,建立城镇地价体系;运用现代技术,建立土地资源动态监测管理系统;加强可持续的资源环境观念教育,完善土地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基于1982~2020年人口普查数据与社会经济相关数据,运用人口集中指数、不均衡指数和人口重心等指标,分析了藏东南地区人口城镇化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呈稳定的“西北密集、东南稀疏”态势,人口与主要城镇集中于雅鲁藏布江—尼洋河沿岸河谷和高等级道路两侧;城镇人口重心常年处于巴宜区内,总人口和农村人口重心均自东南向西北方即向巴宜区移动汇集;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异明显,渐趋形成“一核、两高、多低”的城镇化发展格局;不同等级城镇职能缺位、城镇用地扩展受阻严重制约城镇化发展。建立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县城为支点,特色城镇为依托的3级城镇化发展体系,集约化利用土地资源,将有效推动林芝市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随着整个世界在二十一世纪的迅速发展,能源产业作为世界经济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趋势直接受其制约,并且随之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本文从世界以及中国现阶段的能源结构、策略着手,以能源产业与世界的发展的辩证关系为分析基础。探索解析中国乃至世界能源体系的问题,并对中国的能源产业发展趋势做出相应的推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促进区域城镇体系和旅游业的协调发展,初步建立两者协调管理运作系统。方法采用现代管理学和博弈理论分析方法,探讨旅游资源开发对区域城镇体系发展的相关影响,并根据调查中国不同行业管理的现实状况,尝试利用流程管理模式建立高层次协调指导机构。结果初步建立旅游资源开发与城镇体系发展两者协调管理运作系统,该系统有效整合多部门多行业资源,设定共同目标,利用“协调—引导—控制—管理—保障—反馈”等6大途径进行高效运作。结论建立全新的高层次管理运作模式,为区域的旅游资源开发和城镇体系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共赢平台,对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可以借鉴的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11.
河池市石山区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构建广西典型石山区河池市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河池各县市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定量分析,并根据持续发展协调度区分其可持续发展类型。结果在小城发展的评价系统中,宜州、河池的综合能力得分最高,分别为66.47和65.28,凤山、巴马、东兰位居后三位,其中河池市的中心城区金城江区已发展为中心城市,宜州的庆远镇也已发展为次中心城市。河池市石山区小城镇发展总体上十分落后,但是河池市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和小城镇发展比较协调。河池市的小城镇发展要加大力度发展中心城市,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沿交通干线、围绕地方优势资源或产业加快发展小城镇,对发展潜力大、基础条件好的城镇要重点建设、优先发展。  相似文献   

12.
小城镇旅游开发中的形象塑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快小城镇建设是推动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旅游开发可以促使一部分具有旅游资源的小城镇良性发展.小城镇发展近乎“千镇一面”,形象塑造是小城镇旅游开发的核心.根据城市形象设计学,小城镇旅游形象塑造按照分析——定位——表述的技术路径来进行,文章以山西小城镇旅游开发为例对小城镇形象塑造的技术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根据锦州、锦西地区城镇体系内城镇布局的不平衡性、规模等级的不健全、部分城镇间性质的不协调等特点及区域条件,应加强城镇甚为稀疏地区的新城镇建设,促使兴城,黑山等城镇发展为中小城市,重新确定一些城镇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推动生态循环型小城镇建设,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态循环型小城镇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依靠运用系统工程原理和采用循环经济方法来建立城镇产业循环体系,基础设施体系以及生态保障体系,以形成具有生态高效的产业和景观适宜环境的小城镇。当前,我国小城镇建设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生态循环型小城镇正是我国目前小城镇建设应该首选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广东小城镇数量不断增加,但镇区人口不多.小城镇建设水平低,集聚功能差,就业机会和商机缺乏,致使农民进城的预期收益低于其进城成本,进城动力不足,深层次原因在于制度上的缺陷.改变现行的落后制度,吸引农民进城是今后推进农村城市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小城镇供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城镇供水是小城镇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结合中国小城镇供水系统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小城镇供水系统中水源污染日趋严重、供水设施建设不完善、供水规模偏小、用水量预测不合理等问题,提出了加快小城镇供水系统的建设,不仅要开展供水水源的保护工作、保障饮用水的水质安全,还应针对小城镇的特点,采用合理的供水方式、选用经济适用的水处理方法、优化管网建设以及合理选定用水量定额,并在具有条件的小城镇中,逐步开展区域供水模式,从而保障小城镇供水系统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小城镇住宅区规划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简叙了小城镇住宅区设计的重要性,总结了当前小城镇住宅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影响小城镇住宅区规划设计的因素,利用层次分析法,构造了小城镇住宅区设计的评价体系,在求出基本评价指标相对重要性权重后,利用已经开发的程序,在计算机上得到量化的评价结果,可促进小城镇住宅区设计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的苏南水网地区乡镇景观资源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保护乡土景观风貌,提升乡镇景观资源永续利用价值,发挥各乡镇景观资源相对优势,实现区域环境下各乡镇景观错位竞争与协调发展。【方法】基于RS和GIS技术,通过层次分析(AHP)评价方法,构建了苏州吴中区环太湖水网地区乡镇景观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中5个乡镇(胥口镇、光福镇、东山镇、金庭镇、临湖镇)进行了景观资源综合评价,针对各乡镇景观资源的特点和差异,提出了相关保护与利用建议措施。【结果】研究范围内,金庭镇景观资源综合评价得分最高,生态景观资源优势明显,东山镇人文景观资源优势明显,胥口镇社会经济资源处于相对优势。【结论】乡镇景观资源评价有助于全面识别乡镇景观资源特点及其质量,以促进特色乡镇的规划和建设。  相似文献   

19.
小城镇建设与乡镇企业改革发展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小城镇是乡镇企业改革发展的基础和载体,乡镇企业又是小城镇的主体。然而,在小城镇建设与乡镇企业改革发展中,还存在着小城镇建设与乡镇企业改革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尚未构建成型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对促进我国小城镇建设及乡镇企业改革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