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创新政策述评(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进创新:政策与管理的作用
本部分报告着重分析了中国在促进科技创新和创新体系管理方面的政策措施。继第一部分探讨了中国创新体系的架构条件以及第二部分对其创新体系的表现进行分析之后,第三部分试图通过审视中国在促进研发和推动创新体系机制向市场导向转变方面的政策及其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来解析中国当前面向创新效能的政策及管理。之前所探讨的政策建议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2.
1引言1.1背景本报告为经济合作发展与组织OECD关于环境创新支持政策工作计划的一部分,与其他相关报告共同盘点OECD及其非成员国的相关政策,以促进环境创新的发展。鉴于欧洲各国已在欧盟委员会环境技术行动计划(ETAP)的背景下开发出环境创新政策的路线图, 相似文献
3.
中国创新政策述评(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综合报告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中国国家创新体系及政策的述评和总结。“中国国家创新体系及政策述评”是OECD应中国科技部所作的报告,是由OECD科技政策委员会资助的OECD与中国科技部合作项目,也是OECD科技政策委员会国家创新政策述评项目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需求面创新政策实施的背景、对象、工具、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总结了各成员国在政策实践上的积极探索。发现其中许多重要思想值得我国借鉴,为我国完善创新政策体系、加快技术转移和应用提供了极为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在非常时期经过艰苦的实践探索而提出的,是列宁主义的理论制高点之一。本文首先阐述了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然后综述了中国理论界对列宁在这一时期思想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高速铁路是超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文章论述了中国铁路路情急需发展高速铁路;通过博采众长,研究试验,构建创新的中国高速铁路技术体系;介绍了近期高速铁路建设的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7.
知识经济的来临,正强烈地冲击着我们这个时代,冲击着这个时代的一切。毫无疑问,知识经济也冲击着我们这个走向工业化、现代化、市场化的国家。1 知识经济与中国的市场化市场经济的本质在于经济生活中的每一个主体独立地充当经济生活的创新角色。在这儿特别重要的是独立经济主体对经济活动的独立参与及其创新。熊彼特把这一创新解释为新的发明创造在经济领域中的应用,这种应用又包含了新产品的生产、新材料的开发、新工艺的运用、新市场的拓展与新组织的创立五个方面。而其每一方面无一不是企业根据市场而作出的独立的行为抉择。而这一… 相似文献
8.
最近,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美国考夫曼基金会联合发布了《2012全球创新政策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基于全球创新生态系统,首次提出了包括7大核心政策领域22个细分领域共计84个指标的创新政策评价体系,并对全球55个国家的创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国家创新能力已成为实现社会经济发展、衡量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而知识创新已经成为推动国家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动力。作为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知识创新体系,是指知识生产、扩散和应用的耦合系统,其通过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发现、创造新知识,为其他创新体系提供前沿知识和创新人才,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着基础性和源头性作用。高校和科研机构是知识创新体系的主体,而高校作为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天然载体,在国家创新活动中起着推动和领导的作用。近年来,各国政府已逐渐意识到,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的紧密关系决定了国家知识创新体系核心竞争力的强弱,业已制定了多项战略政策来明确高等教育在知识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OECD在1996年《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中指出,知识经济不仅依赖于知识创造和技术研发,更依赖于基础性的科学研究,而高等教育无疑是基础性科学研究的主力。因此,不论在资金投入,管理服务,还是制度优惠上,OECD国家均逐步向高校倾斜。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创新驿站政策目标是什么?这是迄今为止研究中国创新驿站政策规划和发展需要回答的核心问题,也是任何有关创新驿站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从创新驿站政策目标部分入手,梳理、归纳和点评,旨在解决如何确定创新驿站政策目标的根源和作用机制,如何科学地厘定创新驿站政策目标,如何以科学研究为基础确定创新驿站政策目标体系等问题,从而依赖于有效的政策方法论,实现创新驿站政策研究和政策制定之间优势互补和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2.
1引言“纳米技术是在纳米尺度范围(典型但非唯一的范围为100毫微米以内的一维或多维空间)对物质及过程的认识和控制,在该尺度范围一系列尺度依存现象通常使原有物质及过程产生新的应用特性。” 相似文献
13.
激活与强化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建立以科技创新政策为先导的国家创新体系,是21世纪的中国适应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和时代进步所做出的战略选择,更是未来中国国家竞争力的源泉及发展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14.
创新与创新体系是国家竞争力提升的源泉,而科技金融则是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紧密结合,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主要包括科技研发、成果转化、新兴技术产业发展等一系列与金融相关的工具、制度及政策的系统性供给。基于创新体系构建的视角,简单梳理创新体系与科技金融的理论发展,同时对进一步构建完善的科技金融体系作出政策分析。 相似文献
15.
科技创新政策评估框架是科技创新政策评估的总体设计.新时代中国科技创新政策评估框架存在评估设计聚焦政策效果环节而忽视制定和执行环节、评估标准和方法重定量分析而轻价值取向判断、评估实践操作性和实用性欠缺等缺陷.在遵循覆盖政策全过程、体现回应性、积极借鉴与立足国情相结合等原则指导下,优化形成由政策评估环节、要素、关键问题、标... 相似文献
16.
创新创业是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驱动力,创新创业政策是创新创业的有力保障。目前中国创新创业政策仍存在较多的问题,一个突出的表现是其体系的完整性、协调性较差,要解决此问题需要引入生态学理论,但目前学界对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内涵尚没有统一的认识,更谈不上落实在区域上的应用研究。区域创新创业政策体系的制定需要从动力机制角度出发,以资源生成与整合、资源互换、组织汇聚三大机制为基础设计政策体系框架,并参照国家相关政策、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结合区域禀赋建立具体的政策体系,在此以辽宁为例,在生态视野下对其现有政策体系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政策服务部于2008年开始编制《上海科技创新政策年度工作报告》,其中所反映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和政策落实情况,获得了政府、科技园区及科技企业的广泛好评。为进一步完善上海市科技政策体系和功能,反映科技创新政策环境营造的客观过程和成效,本刊将陆续对其精华部分进行刊登,使其成为提升上海市创新环境、提高创新实力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系包括江泽民同志所提出的“创新动力论”,以及由此导出的当代中国“国家创新体系”,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不仅面对着大量的自然科技新问题。而且尤其面对着一系列哲学社会科学新问题,亟待创新解决。胡锦涛同志提出十四个“如何”的问题,也代表着国家对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创新功能的深情呼唤。继江泽民和胡锦涛多次讲话后,中共中央2004年3号文件的下发进一步表明,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在解决这些新问题中的创新功能,绝对是不可替代的;它构成了中国创新体系的难以或缺的主导子系统。 相似文献
19.
20.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我国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政策体系与实施中存在的可操作性、冲突与系统性缺失等政策体系问题,并提出完善实施细则、加强宣传及促进引进人才等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