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人口生态压力过大,且持续增长,是导致我国草原恶化的根本原因。目前中央草原治理财政预算增大,但退耕工作尚未与有效卸载当地人口生态压力相结合,持续增长的人口生态压力,以及新的退耕压力,有逐渐转移到剩余土地上的趋势。这种情况急需改变。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必须有人口、社会、经济等配套措施的支持。一、沙尘暴的根本成因:人口生态压力大,且持续增长、排解不畅近年频繁的沙尘暴表明,我国草原整治工作已经是十分紧迫的任务。据国内专家估算,到90年代初,由于人口压力,全国草原土地平均超载程度已达到84%,即实际载畜量超过理论…  相似文献   

2.
中国北方沙尘暴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尘暴是主要发生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一种危害极大的灾害性天气。在分析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沙尘暴的时空分布规律、形成原因、最新研究方法和手段以及预防治理沙尘暴的对策,指出我国北方沙尘暴发生发展的某些规律。  相似文献   

3.
2010年格尔木市持续高发的沙尘暴天气,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较大影响,由沙尘暴天气造成的交通事故比比皆是,同时格尔木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生态环境治理也显得尤为重要,难度最大的生态问题就是土地沙漠化防治。由于自然因素与不合理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本地区面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土地沙漠化面积扩大、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日益突出,沙漠化治理工作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4.
 人口生态压力过大,且持续增长,是导致我国草原恶化的根本原因。目前中央草原治理财政预算增大,但退耕工作尚未与有效卸载当地人口生态压力相结合,持续增长的人口生态压力,以及新的退耕压力,有逐渐转移到剩余土地上的趋势。这种情况急需改变。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必须有人口、社会、经济等配套措施的支持。一、沙尘暴的根本成因:人口生态压力大,且持续增长、排解不畅近年频繁的沙尘暴表明,我国草原整治工作已经是十分紧迫的任务。据国内专家估算,到90年代初,由于人口压力,全国草原土地平均超载程度已达到84%,即实际载畜量超过理论载畜量的84%。  相似文献   

5.
白俸洁  宋洋 《黑河科技》2003,(2):103-104,F003
根据我国土地沙化面积逐年增长和沙尘暴现象日趋频繁的具体情况,分析了沙尘暴的成因和危害,因地制宜提出了四条防治措施:实行综合治理;加强法制建设;实施多渠道投资机制;提高全民思想认识。  相似文献   

6.
荒漠化在我国西北地区的蔓延,严重威胁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民勤县作为我国主要的沙尘暴风源地之一,生态危机日趋显著,其荒漠化问题对区域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不可估算的影响,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到国家级战略层面,成为推进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借鉴"互联网+"的创新模式,响应国家"创建两型社会"和建设"美丽中国"的精神,在综合我国现阶段荒漠化治理及生态文明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生态+"的荒漠化治理模式,通过"生态+"荒漠化治理模式的三种创新理念,力求在荒漠化治理中寻求新的突破点,保障生态安全,改善民勤及西北荒漠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企业参与荒漠化治理的外在效应主要表现在:丰富荒漠化治理的投资主体,增大治理投入;整合荒漠化治理资源,提高治理效果;促进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等方面。要想在西部荒漠化治理领域聚集更多的企业,重点在于:加大政府对企业治沙行为的支持力度;建立生态补偿基金;充分利用东西区域间的资本流动,培育强有力的西部企业群体。  相似文献   

8.
2001年8月31日在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上通过了<防沙治沙法>,2002年3月1日,我国沙尘暴监测预警服务业务化系统开始运行,将对我国今后沙尘暴的防治、治理乃至西部环境保护工作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该系统将通过应用气象卫星、雷达、探空和自动气象站等多种手段对沙尘暴的形成、发展和传播进行跟踪、监测,实现沙尘暴天气中短期预报,以减轻沙尘暴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一、沙尘洪频发的主因与治理战略最近几年来,我国北京方地区的沙尘暴天气越来越频繁。2000年3月初至5月中旬,北京选后出现了13次尘天气,强度之大,范围之广,十分罕见。  相似文献   

10.
地方建设     
<正>青海今年加速推进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今年,青海省将加速推进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力争完成投资12.3亿元,努力使工程建设取得新成效、新突破。作为中国最大的生态保护项目,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实施以来,已累计完成投资28亿元,三江源区生态治理取得初步成效。按照国家批准的实际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大同地区1970-2002年8个气象观测站的沙尘暴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得出其时空分布特征和主要影响系统。结果表明:大同地区沙尘暴西部多东部少,春季是高发期;20世纪70-80年代多,出现沙尘暴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是冷锋和气旋。  相似文献   

12.
根据新疆气象局地面观测资料,整理出库车县1951~2009年沙尘暴年日数资料,运用小波分析、累积距平、滑动t检验等方法对沙尘暴年日数序列的变化趋势、周期特征、突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近60年间,库车县沙尘暴年日数呈显著减少的趋势,趋势系数为-0.34,通过α=0.05的显著性检验。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是近60年库车县沙尘暴的三个频发期。(2)沙尘暴年日数序列存在7年、15年、22年的周期;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沙尘暴经历了多个频发期和少沙尘暴期,在未来几年可能会再次迎来一个沙尘暴的频发期。(3)研究区内沙尘暴年日数变化趋势确实存在1985年的突变年份,而且这次突变并不是简单的均值突变或转折突变,是这两种突变的组合。  相似文献   

13.
以榆林市为例,利用气象观测和植被指数数据,对植被覆盖与沙尘暴活动发生的时间同步性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植被覆盖与沙尘暴活动存在着年内的时间不同步性,严重制约植被防风固沙生态功能的发挥;沙尘暴日数与植被指数的年际变化呈现出反相关系证明了植被覆盖对沙尘暴活动具有很强的防护作用.采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度量植被覆盖与沙尘暴日数的时间同步性,计算出植被指数与沙尘暴日数的年内时间同步性指数为0.615,年际时间同步性指数为0.540.  相似文献   

14.
利用常规观测的地面资料、探空资料、卫星云图资料、客观分析资料以及民勤站和SACOL站的观测资料对2007年3月27-28日中国西北地区的一次强沙尘暴过程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为:地面快速发展的冷锋以及850 hPa和700 hPa快速发展的短波槽与此次沙尘暴的形成和快速发展密切相关.民勤站沙尘浓度和地面气象要素在沙尘暴发展演化期间出现明显的变化.气压和风速在沙尘暴爆发时出现明显的跃升,气压的变化超前于风速的变化,这表明风场和气压场在沙尘暴爆发时有明显的调整过程;风速及其垂直切变与PM10浓度几乎同时达到极大值,而温度垂直切变极大值出现时刻比PM10浓度和风速垂直切变极大值早出现4h;强的风速垂直切变有利于激发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和沙尘暴的形成.SACOL站的沙尘浓度和地面气象要素在沙尘暴发展期间也有明显的变化.风速和气压达到峰值的时刻都超前于PM10浓度出现极大值的时刻;温度垂直切变峰值出现的时刻稍稍滞后于风速垂直切变峰值出现的时刻.  相似文献   

15.
从通辽地区沙尘暴形成的历史气候背景和近代气候的变化两方面对通辽地区的沙尘暴形成进行阐述 ,指出松散的沙质地表和暖干化的气候在时间上的一致性是通辽地区沙尘暴形成的根本原因 .进一步分析表明 ,地表植被覆盖率的增长 ,是近年来通辽地区沙尘暴日数减少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6.
长期股权投资差额是指长期投资在采用权益法核算时,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本文采用例证方法分析长期投资股权投资差额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对其进行正确计算的方法及过程。  相似文献   

17.
商品林业投融资制度创新的利益集团分为林业集团和政府部门两大类。分析了两者在制度创新中的角色与地位,提出应结合两种力量,共同推动商品林业投融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8.
史健青 《山西科技》2007,(2):93-93,136
随着国家基本建设加大投资,我国各级主管部门应着力提高工程造价人员的素质。  相似文献   

19.
西宁市大气降尘粒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是柴达木沙尘暴东移的必经之道和沉降区.对西宁3个采样点2013年1月至8月收集的尘暴与非尘暴以及混合降尘进行粒度分析,发现:1)西宁尘暴与非尘暴降尘粒度特征无明显差别,以粉质亚砂土为主,平均粒径Ф值介于5.76~5.23,频率曲线呈近似正态分布,分选较差;2)兰州与西宁的非尘暴降尘物源可能存在明显的差异;3)干法测量粗颗粒组分明显高于湿法,超细颗粒组分湿法高于干法,干法测量有利于获取尘暴降尘的原始粒度特征;4)西宁尘暴和非尘暴降尘粒度特征与西宁黄土样品粒度特征十分相似,说明现代降尘是地质时代风尘活动的继续,现代风积作用仍在进行.  相似文献   

20.
A massive sandstorm enveloped most part of northern China during the spring season 2002. Monitoring the evolution of sandstorm and desertifica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problems for China's environment. Since 1989, one of the most advanced and operational passive microwave sensors is the DMSP SSM/I (special sensor microwave imager) operated at seven channels (19, 37, 85 GHz with th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polarization and 22 GHz with vertical polarization only). In this paper, the sandstorm and desertification indexes, SDI and DI, are derived from the radiative transfer equation, and are employed with multi-channel measurements of the DMSP SSM/I for monitoring the sandstorm and desertification in northern China. Some SSM/I data in 1997 and 2001 are employed. The algorithm of Getis statistics is developed to categorize the spatial correlation and its evolution these days.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SSM/I indexes, SDI and DI, and its Getis statistics are well applicable for monitoring the sandstorm and desertifi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