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 complex,HDAC)抑制剂SAHA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进行处理,抑制组蛋白的去乙酰化,进而检测SAHA对MCF-7的影响.体外划痕实验与Transwell实验表明SAHA可以抑制MCF-7细胞的迁移;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实验表明SAHA可以抑制迁移相关基因MYL9蛋白水平的表达.MTT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表明SAHA可以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Western blot实验与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实验表明SAHA能够抑制细胞周期蛋白标志基因CyclinD1、CDK4的表达,促进周期蛋白激酶抑制剂p21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端粒酶特异性核酶对乳腺癌细胞MCF-7端粒酶活性、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设计合成RZ基因,构建人端粒酶锤头状核酶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 )-hTERT-RZ,测序鉴定.提取MCF-7细胞总RNA,RT-PCR扩增靶基因的cDNA片段,插入载体pMD18-T并测序鉴定.将核酶重组体及hTERT载体体外转录,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Rz的切割活性.核酶载体转染乳腺癌细胞MCF-7,RT-PCR法检测核酶重组子转染效率及核酶转染细胞中hTERT mRNA的表达量,TRAP法测定细胞端粒酶活性,MTT法、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增殖及凋亡.结果 测序表明peDNA3.1( )-hTERT-Rz和pMD18-T-hTERT构建成功.5%琼脂糖凝胶电泳表明体外转录出Rz和靶基因hTERT,Rz对靶基因hTERT具有切割活性.构建好的核酶真核表达载体转染乳腺癌MCF-7细胞.发现其潜伏期延长,对数生长期减缓,S期细胞比例降低,G1期细胞比例增高(P<0.01).端粒酶活性检测发现端粒酶活性明显降低.结论 端粒酶催化亚单位特异性核酶对靶基因hTERT在体外和体内均有催化切割活性,该核酶在乳腺癌MCF-7细胞中抑制hTERT的表达和细胞增殖,为核酶应用于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和新型工具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Hiwi基因在耐阿霉素人乳腺癌MCF-7/ADM细胞和非耐药MCF-7细胞的表达.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与Western blot技术进行Hiwi基因在耐阿霉素人乳腺癌MCF-7/ADM细胞和非耐药MCF-7细胞株表达水平检测.结果 Hiwi基因在耐阿霉素人乳腺癌MCF-7/ADM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细胞(P0.01)及非耐药MCF-7细胞(P0.05).结论 Hiwi基因在耐阿霉素人乳腺癌MCF-7/ADM细胞株的高表达为耐药乳腺癌细胞的靶向治疗指出新的研究方向,对乳腺癌治疗预后评估具有临床指导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金雀异黄素(Genistein,Gen)衍生物5,4’-二-正辛烷氧基-7-二氟亚甲基异黄酮(5,4’-Di-n- octoxyl-7-gem-difluoromethylene-genistein,DOdFMG)体外抑制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生长和诱导凋亡作用及机制,以寻找具有开发前景的肿瘤治疗新候选药物.方法 体外培养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分别应用不同浓度的DOdFMG处理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软琼脂克隆形成法测定DOdFMG对体外培养MCF-7细胞的锚定非依赖性增殖及生长作用的影响;PI染色流式细胞计分析(FCM)法检测DOdFMG对MCF-7细胞诱导凋亡影响.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蛋白激酶CK2,NF-KB蛋白表达和活性的变化,初步探讨DOdFMG抗乳腺癌作用的分子机制.结果 DOdFMG对体外培养MCF-7细胞具有抑制增殖及生长作用,呈剂量依赖性.DOdFMG诱导人MCF-7细胞凋亡.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DOdFMG 3.0,10.0,30.0 μmol/L处理人乳腺癌MCF-7细胞24 h后,比较于空白对照组,蛋白激酶CK2的表达下调12.50%,41.50%,67.30%,NF-KB的表达下调20.50%,51.47%,71.93%.DOdFMG 30.0 μmol/L分别处理6,12,24 h后,比较于空白对照组,蛋白激酶CK2的表达下调27.73%,44.8%,65.2%,NF-KB的表达下调20.50%,49.83%,69.93%.这表明DOdFMG以时间-剂量依赖方式引起蛋白激酶CK2、NF-KB下调,与先导化合物Gen比较,DOdFMG更为有效(P<0.05).结论 DOdFMG显著抑制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增殖及生长;DOdFMG可诱导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凋亡;抑制蛋白激酶CK2,下调NF-κB的表达可能是DOdFMG诱导凋亡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O-糖基化异常对GRP78促进人乳腺癌MCF-7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克隆人GRP78基因,利用点突变技术,构建了GRP78野生型及T648A、T648G2个糖基化位点突变真核表达载体.Western blot检测外源性GRP78在MCF-7细胞中的表达.利用划痕修复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小室实验,研究GRP78第648位Thr突变后引起的异常糖基化对其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划痕实验结果显示与野生型相比,转染突变体的MCF-7细胞的覆盖面积较少.Transwell检测结果显示突变体转染组的侵袭细胞数少于对照组,说明GRP78 O-糖基化缺失后明显降低了其促进MCF-7细胞侵袭迁移的能力.本研究为深入探讨O-糖基化在介导GRP78生物学功能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初步探讨SAB抑制乳腺癌增殖的剂量特征和机制.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SAB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影响,进一步利用RT-PCR、Western blot等方法观察细胞周期蛋白、细胞凋亡相关因子、ER-α36、ER-α66等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低剂量(0.25mg/mL)的SAB促进MCF-7细胞的增殖,高剂量的SAB才能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并且将细胞周期阻滞在S期.提示SAB通过影响不同ER亚型的表达介导不同的ER信号通路,从而起到对乳腺癌细胞的双相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腺病毒介导的TRF2 RNAi表达载体诱导MCF-7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针对人TRF2 mRNA的特异性siRNA靶序列,设计、合成其相应的双链DNA,并构建成表达siRNA-TRF2的重组腺病毒载体rAd-shRNA-TRF2,转染人乳腺癌MCF-7细胞,以Western印迹法检测MCF-7细胞TRF2蛋白表达、MTT比色法绘制MCF-7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实验结果表明:重组腺病毒载体rAd-shRNA-TRF2构建成功,转染MCF-7细胞后可明显抑制TRF2基因的表达,并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说明通过RNAi技术抑制TRF2基因表达,进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可能用于肿瘤的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8.
9.
研究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对恶性神经胶质瘤U87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HCMV(MOI=5)感染神经胶质瘤U87细胞,Transwell体外迁移实验、Transwell体外侵袭实验检测HCMV感染对U87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blot检测肿瘤迁移、侵袭的标志性蛋白局部粘着斑激酶(FAK)及pTyr397FAK的表达变化。Transwell结果显示,HCMV感染U87细胞后迁移侵袭到小室膜下的细胞数量明显高于未感染组(P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HCMV感染组及对照组均出现FAK、pTyr397FAK蛋白的表达;HCMV感染组pTyr397FAK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HCMV感染U87细胞通过促进FAK,Tyr397的磷酸化而促进胶质瘤U87细胞的迁移及侵袭。因此,抑制HCMV感染细胞后的FAK蛋白的磷酸化可以成为恶性胶质瘤预防及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TRAF6在不同侵袭能力的乳腺癌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方法:(1)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RAF6在正常乳腺组织和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2)应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TRAF6在高、低侵袭能力癌细胞系MDA-MB-231、MCF-7及正常乳腺细胞系MCF-10A中的表达.结果:(1)正常乳腺组织中TRAF6的阳性表达率低于乳腺癌组织(P0.05),在导管原位癌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浸润性导管癌中(P0.01).(2)TRAF6蛋白在MCF-10A中的表达低于乳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MCF-7中的表达量低于MDA-MB-231中的表达量.结论:TRAF6蛋白表达量随着乳腺癌的侵袭能力的增加而增加,说明TRAF6可能与乳腺癌侵袭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PinX1 基因在乳腺癌MCF-7 细胞生长和细胞周期中的作用, 初步探讨了该基因用于乳腺癌临床治疗的可行性. 采用RT-PCR 技术从293-T 细胞中扩增PinX1 基因, 将其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 中, 再将重组质粒转染MCF-7 细胞. 通过real-time PCR 检测PinX1 基因的mRNA 表达, 用MTT 法检测转染前后细胞生长曲线的变化,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目的基因后细胞生长周期的改变. 检测结果表明, PinX1 基因已经在转染后MCF-7 细胞的细胞核内稳定表达, 乳腺癌细胞生长明显减缓(P <0.05), 增殖变慢(P <0.05), 细胞生长阻滞于G0/G1 期, 说明PinX1 基因可抑制乳腺癌MCF-7 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白细胞介素24(IL-24)对成人急性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体外生长的影响,并初步研究其作用机制。随机选取急性白血病住院患者15例,均经FAB分型或免疫学分型确诊,其中确诊未治的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5例,成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者10例。取患者骨髓,分离单个核细胞并培养,将不同浓度IL-24作用于BMMNC。应用四氮唑蓝(MTT)比色还原法、AnnexinV-FITC染色流式细胞术及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PCR),分别检测IL-24对急性白血病BMMNC体外细胞增殖与凋亡及bcl-2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IL-24对体外培养的白血病BMMNC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4浓度50 ng/mL作用急性白血病BMMNC,48 h后凋亡率为39.21%±5.79%,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浓度IL-24处理白血病BMMNC,能够降低bcl-2 mRNA的表达。IL-24体外培养的成人急性白血病BMMNC,有明显的生长抑制、诱导凋亡作用。由此可知,IL-24可以下调bcl-2 mRNA表达,可能是IL-24抑制急性白血病BMMNC生长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神经鞘磷脂合成酶2(SMS2)的表达与阿霉素(ADR)致乳腺癌细胞线粒体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过表达慢病毒感染法构建并筛选SMS2过表达的乳腺癌MCF-7细胞.CCK-8实验检测细胞对ADR的IC50值,选择适当浓度的ADR药物作用条件处理细胞后,使用MitoSOX试剂染色检测线粒体ROS水平,检测细胞内ATP水平以评估线粒体功能;电镜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异同;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释放水平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PARP、Cleaved-Caspase 3、Bcl-2、Bax表达水平.结果:SMS2过表达的MCF-7细胞对ADR的IC50值为(2.42±0.073)μmol/L,而对照组细胞IC50值为(0.62±0.036)μmol/L(P<0.01).2μmol/L ADR处理细胞24 h后,SMS2过表达的MCF-7细胞内线粒体ROS水平降低(P<0.05);细胞内ATP水平增加(P<0.05);电镜观察示线粒体结构性损伤减轻;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释放水平降低(P<0.05);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增加,促凋亡蛋白Cleaved-PARP、Cleaved-Caspase 3、Bax的表达减少(P<0.05).结论:SMS2过表达可能通过减轻ADR对乳腺癌MCF-7细胞线粒体的损伤作用,进而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通过加入PD98059(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阻断剂)后探讨氰戊菊酯诱导乳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观察加入PD98059前后氰戊菊酯诱导的细胞增殖情况,采用MTT法,流式细胞仪测定周期法,流式细胞仪法观察ERα蛋白、ERK蛋白和p-ERK1/2蛋白表达情况.氰戊菊酯能够明显升高MCF-7细胞的S期细胞数,作用程度与雌二醇相似,并且通过降低ERα蛋白表达量,升高p-ERK蛋白表达量促进MCF-7细胞的增殖;加入PD98059后,S期细胞比例降低,ERα蛋白表达量升高,p-ERK蛋白表达量降低,MCF-7细胞的增殖降低.氰戊菊酯通过ERK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发挥促细胞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将具有辐射诱导表达特性的重组质粒p Egr-1-TRAIL转入乳腺癌MCF-7细胞中,诱导肿瘤杀伤基因TRAIL的表达,实现辐射和基因对MCF-7细胞的双重杀伤效应.方法用ELISA法检测不同剂量X射线诱导TRAIL表达的量效关系及2 Gy X射线照射后不同时间TRAIL的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处理组MCF-7细胞早期凋亡情况.结果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转染p Egr-1-TRAIL重组质粒的乳腺癌细胞MCF-7,TRAIL表达量明显高于假照组(P0.001~0.05),其中5 Gy X射线照后表达量最高,TRAIL表达量为假照组的5.1倍.2 Gy X射线照射后4 h,TRAIL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并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照射后32 h达峰值,表达量为照射前的4.6倍.MCF-7-p Egr-1-TRAIL/0 Gy组早期凋亡细胞百分数较MCF-7/0 Gy和MCF-7-p3.1Egr/0 Gy组明显增加(P0.01),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MCF-7-p Egr-1-TRAIL/5 Gy组细胞早期凋亡率与其他处理组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0.05),MCF-7/0 Gy组细胞生长最快,而MCF-7-p Egr-1-TRAIL/8 Gy组细胞生长最慢.结论乳腺癌细胞转染p Egr-1-TRAIL重组表达质粒联合X射线照射能够增加MCF-7细胞凋亡,抑制其生长.  相似文献   

16.
基于网络药理学理论,采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中药黄芪中治疗乳腺癌有效成分及其机制进行探讨.一方面通过TCMSP中草药系统药理学平台筛选出黄芪的有效成分,另一方面通过GeneCards、OMIM、PharmGkb、TTD、DrugBank和DisGeNET等数据库查找与乳腺癌相关靶点.而后,利用筛选出的有效成分和靶点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借助STRING数据库平台探究蛋白质互相作用关系,并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将黄芪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槲皮素与JUN、RELA、ESR1、MYC、MAPK1、FOS、HIF1A、MAPK14、AKT1、CCND1和IL-2等靶点进行分子对接.最后进行槲皮素(quercetin)对人乳腺癌MCF-7和MDA-MB-435细胞模型进行体外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黄芪可能主要是通过其活性成分槲皮素实现其抗乳腺癌的作用.本研究初步探讨黄芪治疗乳腺癌具有的多靶点、多通路的潜在作用机制,可进一步为黄芪抗乳腺癌有效成分的筛选验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MTT法检测纤毛婆婆纳(Veronica ciliata Fisch.)乙酸乙酯提取物(ethyl acetate extract,VEAE)对五种不同癌细胞(A549,Hela,U20S,MCF-7和SMMC-7721)的增殖抑制作用,筛选出对VEAE最敏感的细胞,并进一步运用DAPI染色、Annexin V/PI双染及荧光定量PCR(qRT-PCR)来探究其作用机制.MTT结果显示,VEAE对五种癌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并呈现时间和剂量的依赖效应,其中对MCF-7细胞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处理48h后其IC50达到最低,为63.42±0.19μg/mL;DAPI染色和Annexin V/PI双染结果发现,VEAE处理MCF-7细胞后,细胞皱缩变圆,凋亡细胞的数量增加,从对照组的5.00%上升到47.45%;qRT-PCR结果表明;VEAE处理MCF-7细胞后,凋亡基因Caspase-3,Caspase-9和Bax的表达上调,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下调.由此表明VEAE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18.
为分离富集人食管鳞癌Eca109细胞株中肿瘤干细胞,并对其"干细胞"特性进行鉴定。采用无血清(DMEM/F12 1∶1,无血清)成球培养法获得细胞球,应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检测Eca109细胞株中细胞球细胞中干性相关转录因子的表达;平板克隆和MTT法检测细胞体外增殖情况;Transwell小室法检测其细胞侵袭能力。结果显示,无血清培养4 d获得Eca109细胞球;P75NTR和Oct-4荧光定位于细胞球细胞的细胞核上,Eca109细胞为细胞核和细胞浆表达,但是Oct-4荧光强度比P75NTR弱;MTT法测增殖显示细胞细胞球增殖率明显高于Eca109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平板克隆实验显示细胞球细胞形成克隆团数高于Eca109细胞;Transwell小室法结果显示细胞球细胞侵袭力高于Eca109细胞。由此可知,食管鳞癌Eca109细胞系通过无血清成球培养法获得细胞球,细胞球存在肿瘤干细胞。  相似文献   

19.
miR-17是肺癌的新型调节因子,有可能在肺癌发生和进展中发挥作用,但其功能尚不完全清楚。构建miR-17的腺病毒表达载体,检测miR-17对A549细胞体外增殖、锚定非依赖性生长、侵袭和转移的调控作用。利用miR-17的腺病毒载体(Ad-miR-17)在A549细胞中过表达miR-17后,使用MTT实验检测miR-17对NSCLC细胞系A549增殖作用的影响;软琼脂成集落实验检测miR-17对A549细胞锚定非依赖性生长的作用,使用Trans-well实验检测A549细胞的体外侵袭/转移作用(in vitro invasion/in vitro migration);在此基础上共转染miR-17的inhibitor确定miR-17作用的特异性。结果表明,miR-17能够显著下调A549细胞的增殖、锚定非依赖性生长、体外侵袭/转移作用;共转染miR-17的inhibitor能够阻断miR-17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Chaetoglobosins E(ChE)对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体外培养人乳腺癌MCF-7细胞、人膀胱癌T-24细胞、人黑色素瘤C8161细胞、人白血病U937细胞,用不同浓度的ChE分别作用于4种细胞24 h或48 h,MTT法检测4种肿瘤细胞的增殖情况;为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Hoechst 33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