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借助平面定性理论的方法,讨论了一类三种群的非线性模型的极限环的存在性,唯一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不同发育阶段阔叶红松林空间结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受到不同程度干扰的阔叶红松林群落,以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应用空间结构参数混交度和角尺度描述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阔叶红松林的空间结构,结果表明由先锋树种占相对优势阶段→伴生树种占相对优势阶段→稳定群落结构阶段,群落整体的混交度不断提高;由先锋树种占相对优势阶段→伴生树种占相对优势阶段,群落的结构变化大.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气候变化对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的影响,应用生态系统过程模型PnET-Ⅱ,分别模拟现行气候和未来气候下阔叶红松林净初级生产力(NPP)的变化.结果显示,近43年来阔叶红松林NPP无明显变化趋势.在两种未来气候模拟方案下,阔叶红松林NPP变化趋势都是先增加后减少,但不同的气候模拟方案下,变化幅度略有差异.该成果可为气候变化下阔叶红松林的合理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5.
图书借阅量预测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统计学中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方法,引入到图书管理领域,以1993年至2005年之间的十二个学年度的读者总指数为自变量,以对应十二个学年度的借阅量为相依变量,得出回归方程,进行F-检验,利用2005-2006学年度的读者总指数,预测对应的未来下一个学年度的借阅量.  相似文献   

6.
杉木种子园结实量近期预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本文用可见半面树冠球果估测法、球果切开法和标准木法对安徽省山斗杉木种子园结实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可见半面树冠球果估测法工作量小,精度较高,至少可以提前3个月预测杉木的结实量。把可见半面树冠球果估测法与球果切开法结合使用,可以预测单株或林分的种子潜在产量。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森林植被群落生理生态特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通过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森林单叶化叶片的光合特征等生理生态指标对温度、CO2体积分数和光合有效辐射等环境因子的模拟,得出如下结果:七月份的最大的净光合速率、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达到最大,分别为4.96μmolCO2、22和1250μmolphotonm-2s-1;最大净光合速率随着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在体积分数720μmol mol-1 CO2时达到8.7μmolCO2m-2s-1;单叶化叶片的净光合速率随着温度的增加而上升,在25℃时达到了最大值为5.825±0.912μmolCO2m-2s-1,在温度为30时则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8.
《青年科学》2009,(10):F0003-F0003
小瑞今年高中毕业,刚刚填报完高考志愿的她很是愁闷。小瑞的小姨雯雯是一个比她大7岁的白领丽人,看到小瑞现在的样子,以为是因为高考考得不如意,于是就想开导她一下。  相似文献   

9.
《青年科学》2009,(12):F0003-F0003
小瑞今年高中毕业,刚刚填报完高考志愿的她很是愁闷。小瑞的小姨雯雯是一个比她大7岁的白领丽人。看到小瑞现在的样子,以为是因为高考考得不如意,于是就想开导她一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原始红松林内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碳源的利用、土壤理化性质的季节变化规律及差异机制,探讨原始红松林土壤理化及生物学特征对气象因子季节动态的响应。【方法】以小兴安岭典型的原始阔叶红松林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15年5—10月生长季内采集0~10 cm和≥10~20 cm的表层土壤样品。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检测法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常规测定方法测定红松林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及土壤理化指标。【结果】①研究样地的多项土壤理化指标在月份间差异显著。②在整个生长季内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培养168 h以后,AWCD增加幅度逐渐减弱; AWCD值和多样性指数在月份间差异显著; 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代谢活性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差异,并呈现一定的规律性,6月显著高于其他月份(P<0.05)。③氨基酸类、多聚物类、碳水化合物类碳源是红松林土壤微生物群落利用的主要优势碳源类型; 通过主成分分析(PCA)、聚类分析可将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特征大致分为3簇,即5—6月、7月、8—10月; 土壤微生物利用碳水化合物类、氨基酸类、羧酸类碳源的变化对季节最为敏感。④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AWCD值和多样性指数与速效磷、速效钾、含水量和有效氮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 分类变异分析发现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是引起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发生季节性变化的主要因子,其中含水量、速效磷的解释度分别为12.76%和30.71%。【结论】原始阔叶红松林土壤理化及微生物功能碳代谢特征具有显著的生长季动态变化,月降水总量变化的影响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分析气候变化和大气CO2浓度增加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净初级生产力(NPP)的影响, 运用本地参数化后的BIOME-BGC模型进行模拟, 并以实测NPP和增强型植被指数(EVI)进行验证。模拟结果表明,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NPP均值为611.71 gC/(m2•a), 1960-2011年年际间的波动范围是473.28~703.44 gC/(m2•a)。模拟结果与基于样地实测的NPP (均值为594.66 gC/(m2•a))相似; 同时, BIOME-BGC模型模拟的NPP年际间变化趋势与EVI的波动趋势相似, 二者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表明模型能较好地模拟生产力的时间动态。模拟表明, 红松的NPP与降水关系更为密切, 而阔叶树NPP与温度、降水都呈显著的正相关。模型预测, 在未来CO2浓度加倍和温度、降水同时增加的场景下,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NPP将显著增加, 其中阔叶树和红松的NPP将分别增加27.87%和23.96%。单独增加温度(2℃)或单独增加降水(12%)都能促进阔叶树和红松NPP的增加, 其中降水的作用弱于温度的作用, 而单独CO2浓度的倍增对阔叶树和红松的NPP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木质物残体(WD)包括粗木质残体(CWD,直径D≥ 10 cm)和细木质残体(FWD, 1 cm≤D<10 cm),是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小兴安岭丰林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30 hm2监测样地木质物残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WD的物种组成、径级结构、存在形式、腐烂等级的分布及其与林分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 样地内D≥ 1 cm的WD材积为104.26 m3/hm2,其中FWD与CWD的材积比为0.5:99.5; WD密度的径级分布呈典型的倒“J”形,且以小径级(≤ 20 cm)的WD为主(52.9%)。WD的材积呈近“J”形,红松WD的材积随着径级的增加而增加,其余树种呈近正态分布。 WD的存在形式主要以树段、拔根倒和干基折断为主,随着径级增加,树段的密度和材积比例逐渐减小,拔根倒和干基折断的密度和材积比例先增加后减少。 CWD的腐烂等级呈近正态分布,主要集中在Ⅲ、Ⅳ等级。 WD的总密度与活立木的总密度显著正相关(P < 0.05)。WD的总断面积与活立木的总体积、最大胸径(DBH)、平均DBH均显著负相关(P < 0.05)。WD总体积与活立木的总断面积、总体积显著负相关(P < 0.05)。总体来看Ⅲ、Ⅵ、Ⅴ腐烂等级WD的密度、断面积和体积均与活立木的基本参数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含水率和密度是木质残体重要的物理性质。为了更合理地评估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含量和生产力变化,对阔叶红松林木质残体的含水率和密度进行研究。【方法】以东北典型阔叶红松林中主要树种红松、臭冷杉、枫桦、槭树、椴树、水曲柳、榆树的木质残体为研究对象, 对5个腐烂等级(Ⅰ—Ⅴ)下的3个径级(ⅰ—ⅲ)进行取样, 分析腐烂等级、径级、树种、结构组分(边材、心材)对木质残体含水率、密度的影响。【结果】随腐烂等级的增加, 木质残体含水率显著增加, 密度显著降低; 除腐烂等级Ⅲ和总体木质残体边材密度显著高于心材外, 其余腐烂等级木质残体含水率、密度在边材与心材之间均无显著差异; 除腐烂等级Ⅰ的木质残体心材含水率外, 其余腐烂等级木质残体边材、心材的含水率和密度在部分树种之间均有显著差异。木质残体含水率、密度在径级间均无显著差异; 径级ⅰ的木质残体边材、心材含水率在部分树种间有显著差异, 径级ⅰ、ⅲ的木质残体边材、心材的密度在部分树种间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受不同因素的影响,阔叶红松林木质残体的含水率、密度有不同的变化规律, 且腐烂等级以及树种是导致木质残体分解过程中引起含水率、密度显著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韩贵京  高玉梅  王淑君 《科技信息》2009,(28):I0309-I0310
如今,国家已经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但天然林保护工程当中的次生柞林,在我县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可以采伐利用的。对这一部分的天然次生柞林如何采伐利用,目前在这方面还没有具体的文献资料可供参考。根据我县的柞林特点,有必要对天然次生柞林抚育径量做以分析,以便为生产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从而更科学、更合理的、有计划的为国家提供优质木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氮沉降增加对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混交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方法】对阔叶红松林进行模拟氮沉降实验,设置对照(N0,0 kg/(hm2·a))、低氮(N1, 30 kg/(hm2·a))、中氮(N2, 60 kg/(hm2·a))和高氮(N3, 120 kg/(hm2·a))共4组处理,在实验样地内采集0~10 cm、≥10~20 cm土层中的土壤,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SMBN)含量及变化。【结果】① 模拟氮沉降未改变SMBC、SMBN及SMBC/SMBN的垂直分布; SMBC、SMBN在生长季月动态曲线均为以8月中旬为峰值的单峰型曲线,SMBC/SMBN的曲线波动较大,0~10 cm土层以N0处理的结果波动范围最小(2.83~6.97)。② 模拟氮沉降仅对0~10 cm土层6、8月中旬的SMBC以及5、6、8月中旬的SMBC/SMBN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SMBC、SMBN及SMBC/SMBN的生长季平均值无显著影响。【结论】模拟氮沉降对阔叶红松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仅在个别月份中表现明显,而对于整个生长季而言,更长时间的模拟氮沉降实验才可能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产生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阔叶红松林是中国东北东部山区的地带性森林植被,林隙是广泛存在于天然红松林里的特殊微结构,探究林隙大小、枯叶分解时间和枯叶种类对林地土壤中香草酸含量的影响,为阔叶红松混交林林隙调节和红松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依据。【方法】在黑龙江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椴树-红松林内,选取由掘根倒木形成的大、中、小林隙,以郁闭林分为对照,分别在林隙中心及对照土壤中埋置3种枯叶(椴树、红松、枫桦)分解袋后,分5次(61、123、147、458、519 d时)取回枯叶分解袋下0~10 cm土层土样,去除杂质并过筛后用于室内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土壤中香草酸含量。分析条件为柱温25 ℃,流速0.1 mL/min,自动进样,进样体积10 μL,检测波长280 nm。流动相A为色谱纯甲醇,流动相B为1%磷酸溶液,体积比及梯度洗脱方式为:0 min,VA:VB=30:70;15 min,VA:VB=50:50;20 min,VA:VB=55:45;30 min,VA:VB=60:40。通过方差分析,比较各林隙大小、枯叶分解时间以及枯叶种类对分解后土壤中香草酸含量的影响。【结果】林隙大小、枯叶分解时间及枯叶种类对土壤香草酸含量差异影响显著。林隙大小对土壤香草酸含量的影响不同,椴树枯叶分解后,小林隙、中林隙土壤香草酸含量普遍高于大林隙;红松枯叶分解后,小林隙土壤香草酸含量基本高于中林隙、大林隙;枫桦枯叶分解后,中林隙土壤香草酸含量高于大林隙、小林隙。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林隙大小、枯叶种类、枯叶分解时间的交互作用对土壤香草酸含量影响显著。Post Hoc检验结果表明在椴树-红松林小林隙内,枯叶分解519 d时,枯叶种类对土壤内香草酸含量影响不明显,在椴树-红松林大林隙对照中,枯叶分解123 d时,枯叶种类对土壤中香草酸含量的影响弱于其他水平交互作用。【结论】为更好地维护椴树-红松林更新,应考虑林隙大小、枯叶种类及枯叶分解时间对土壤中香草酸含量的影响。枯叶种类在某些分解时间和某些林隙中对土壤中香草酸含量影响不明显。因此,在分析香草酸含量变化时,需要考虑各影响因素各水平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揭示原始红松林皆伐恢复演替为60年生的次生阔叶林后,凋落物对淋溶过程土壤养分归还及酸沉降的缓冲作用的影响,为评价森林生态功能的变化提供参考.[方法]以小兴安岭地区典型的原始红松林和皆伐后恢复演替60 a的次生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在两个样地内选择非林隙且林木通直分布均匀处放置30个体积为1 L的冠层穿透雨收集器,在...  相似文献   

18.
为分析多因素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性能的影响,基于正交试验设计和ASTM C1202试验方法对掺粉煤灰和矿渣的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进行试验和分析,研究了不同水平下水胶比、粉煤灰掺量、矿渣掺量、砂率等试验因素对混凝土电通量的影响,并基于各试验因素与混凝土电通量的相关关系,研究建立了混凝土电通量非线性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水胶比、粉煤灰掺量、矿渣掺量对混凝土电通量的影响较大,基于水胶比、粉煤灰掺量、矿渣掺量的混凝土电通量非线性预测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较好,可以用于实际工程混凝土电通量的预测.  相似文献   

19.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GB/T18972-2003)对旅游资源的评价体系中在一级评价项目和二级评价因子系统构成上对天然体育旅游资源的评价出现偏差,不能较好反映其主要价值及为开发提供导向.为此基于其特殊性,本文提出天然体育旅游资源的评价,应以体育活动的自然空间和条件为主要评价对象,以人与自然的体育关系为评价内容,按观摩与参与两大评价范围,突出环境价值及区分专业性与大众性的评价标准,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天然体育旅游资源的评价体系模型.  相似文献   

20.
利用分数差分和部分线性自回归模型对WTI现货价格序列进行了建模和预测研究.首先通过分数差分消除了WTI现货价格序列中的长记忆性,得到一条短记忆序列.然后,利用部分线性自回归模型对其进行建模,其中,参数部分考虑石油价格,非参数部分考虑外生变量,即世界供应量,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分数差分的部分线性自回归模型能较好地解决石油价格预测这一问题,而引入外生变量后,进一步增强了模型的解释能力,弥补了模型对外界影响因素忽略的缺陷,预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