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用直链藻强化培养的轮虫,其EPA和DHA含量显著增加,以强化72 h效果最佳,其EPA和DHA含量分别为10.36%和3.12%;用不同密度的强化轮虫培养中华绒螯蟹溞状幼体Ⅱ期与Ⅲ期(Z2与Z3),结果表明:轮虫密度为20 ind/mL时Z2的变态率与存活率分别为60.60±2.64%和63.20±2.48%,密度为30 ind/mL时Z3的变态率与存活率分别为57.40±1.63%和62.00±2.98%,均为最佳;收集该阶段溞状幼体,对其脂肪酸含量进行分析,强化轮虫培养的溞状幼体的EPA和DHA含量分别为15.09%和7.24%,显著高于未经强化的酵母轮虫培养的溞状幼体(p<0.05). 相似文献
2.
绒螯蟹主要有新绒螯蟹属(Neoeriocheir)和绒螯蟹属(Eriocheir)两个有效属,新绒螯蟹属仅有狭颚绒螯蟹(N.leptognatha)一个有效种,绒螯蟹属有直额绒螯蟹(E.recta)和日本绒螯蟹(E.japonica)两个有效种,日本绒螯蟹有日本绒螯蟹指名亚种,日本绒螯蟹中华亚种和日本绒螯蟹合浦亚种3个不同的地理亚种.分布在我国大陆的是日本绒螯蟹中华亚种和日本绒螯蟹合浦亚种.中华绒螯蟹在我国大陆被按水系分成南方组与北方组,组内水系间为同种不同地理种群.利用RAPD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鉴别出中华绒螯蟹的中华亚种和合浦亚种,各种群间的鉴别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除草剂莠去津对中华绒螯蟹蜕皮激素分泌的影响,利用不同质量浓度(0.001,0.01,0.1,1mg/L)的莠去津对中华绒螯蟹进行染毒处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分析其对中华绒螯蟹血清蜕皮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质量浓度(0.001,0.01mg/L)以及高质量浓度(1mg/L)莠去津暴露后,中华绒螯蟹血清中蜕皮激素含量相较对照组无显著变化,而中间质量浓度0.1mg/L的蜕皮激素含量则显著低于对照组,该质量浓度下中华绒螯蟹的蜕皮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5.
中华绒螯蟹呼吸系统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巧伶 《重庆师范学院学报》1995,12(1):56-61
采用组织学和Feulgen、Unna-Brachet等9种组化方法,分析了鳃中部分物质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Feulgen阳性反应只限于各类细胞核中,质中普通含有RNA;整个系统HgBPB反应呈阳性;PAS反应示R细胞含糖元,其余呈PAS阳性的均为中性或酸性粘多糖,且多与蛋白质形成结合物。本文还对鳃的多种功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不同光周期对中华绒螯蟹雄性生殖的影响.实验分4组:实验1组为自然光照;实验2组为3 d自然光照,2 d完全遮光;实验3组为2 d自然光照,3 d完全遮光;实验4组为全程遮光.实验为期70 d.结果如下:各实验组60 d后性腺指数(GSI)出现显著差异,至实验结束时,实验1组最高,为94.0×10-4,实验4组最低,仅38.0×10-4.血淋巴睾酮含量30 d时各组即出现差异,至实验结束时睾酮含量以实验1组最高,为1.475 ng/mL,实验4组最低,仅0.305ng/mL.肝体指数(HSI)亦在30 d时出现差异,实验结束时以实验2组最高,为0.081,实验1组略低,为0.077,而实验3、4组分别为0.058和0.059.此外,至实验结束时不同光照时间组肝胰腺总脂含量也存在明显差异,各组总脂含量分别为:实验1组25.3%,实验2组26.5%,实验3组20.6%,实验4组19.1%.结果表明,光照时间不仅对雄性中华绒螯蟹生殖系统的发育、性激素的分泌有重要影响,还会影响肝胰腺对物质的积累,适量的光照时间为雄蟹发育所必需. 相似文献
7.
中华绒螯蟹与日本绒螯蟹线粒体COI基因片段的序列比较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以相应引物PCR扩增了黄河口中华绒螯蟹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亚基基因(COI)片段,PCR产物经T载体连接之后进行了克隆、测序,得到709bp的碱基序列,其A,T,G,C含量分别为34.41%,27.93%,20.03%和17.63%。并比较它与珠江流域中华绒螯蟹COI序列和日本绒螯蟹COI序列的差异,发现黄河口中华绒螯蟹与珠江 流域中华绒螯蟹COI序列完全相同,而与日本绒螯蟹差异非常明显,709或658(不计引物)位点中核苷酸差异数为32,核苷酸差异率为4.51%或4.86%(不计引物),其中25个位点为转换,7个位点为颠换。作者倾向于支持存在中华绒螯蟹和日本绒螯蟹,或它们为同一种的两个地理亚种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实验调查了在养殖水体中施用14.99 g/m3(10 kg/亩)的生石灰后,对河蟹胃、肝胰腺淀粉酶、脂肪酶和血清T-SOD(总超氧化物歧化酶)、POD(酚氧化酶),AKP(碱性磷酸酶)、ACP(酸性磷酸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生石灰后,河蟹胃淀粉酶、脂肪酶和血清TSOD、POD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而肝胰腺淀粉酶、脂肪酶活性分别从1.01±0.28 U/g prot、52.3±18.5 U/g prot升高到了3.39±1.00 U/g prot和161.2±39.7 U/g prot(P0.05),血清AKP、ACP活性分别从0.66±0.14金氏单位/100 m L、0.63±0.19 U/100 m L,升高到了1.15±0.32金氏单位/100 m L和1.10±0.33 U/100 m L(P0.05). 相似文献
9.
对中华绒螯蟹在黑龙江省醅地区进行幼蟹养殖的试验,探索其饲育可能性及其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0.
氯化汞对中华绒螯蟹幼蟹蜕皮、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向水体添加不同浓度的汞(Hg2+),观察其对中华绒螯蟹幼蟹(2.01士0.16)g的毒性影响.结果表明,Hg2+对其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542 8,0.471 6,0.433 2和0.342 3 mg/L.中华绒螯蟹幼蟹在0,0.01,0.05,0.10,0.20,0.30 mg/L的Hg2+条件下饲养40 d后,各浓度组幼蟹存活率分别为96.67%,86.67%,73.33%,63.33%,56.67%,43.33%;增重率和蜕皮率随着Hg2+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可见水体中的Hg2+能够抑制中华绒螯蟹的生长和蜕皮,高浓度的Hg2+甚至会造成幼蟹的死亡.根据Hg2+对中华绒螯蟹的毒性作用确定水体中汞的最大允许量为0.034 2 mg/L. 相似文献
11.
采用经蒜头藻(Monodus subterraneous)强化的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以下简称轮虫)投喂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涵状幼体,并对不同密度轮虫的投喂效果以及蒜头藻中的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在育苗过程巾的传递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轮虫经72h强化,EPA、DHA含量达到最高值,从0分别提高到7.82%和1.80%.以幼体的变态率和存活率为评判指标。发现在潘状Ⅱ期,轮虫最适投喂密度为20ind/mL;在涵状Ⅲ期,轮虫最适投喂密度为30ind/mL.由强化轮虫喂养得到的z4的EPA、DHA含量分别是12.76%、5.61%,显著高于由未强化轮虫喂养得到的Z4.表明蒜头藻的脂肪酸,特别是EPA、DHA在育苗过程中能通过食物链有效地传递给滏状幼体. 相似文献
12.
对野生及2龄养殖暗纹东方肝脏和肌肉总脂中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主要的组分均为16:0、16:1、18:1,其中18:1(亚油酸)是最主要的脂肪酸.野生暗纹东方肝脏和肌肉总脂中的脂肪酸种类,尤其是多烯酸种类,均多于养殖鱼.养殖鱼肝脏中(DHA+EPA)的含量超过了野生鱼,而肌肉中(DHA+EPA)的含量与野生鱼相近. 相似文献
13.
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对海水仔鱼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海水仔鱼对HUFA的营养需要,亲鱼的HUFA的营养状况直接影响海水仔鱼的存活率,海水仔鱼对HUFA的需要量因种而异,一般为其饵料干重的1.2%-6%。海水仔鱼不但对HUFA的总量有一定的需要,而且对DHA、EPA和AA的比例及各自的需要是也有一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对野生及2龄养殖暗纹东方肝脏和肌肉总脂中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主要的组分均为160、161、181,其中181(亚油酸)是最主要的脂肪酸.野生暗纹东方肝脏和肌肉总脂中的脂肪酸种类,尤其是多烯酸种类,均多于养殖鱼.养殖鱼肝脏中(DHA+EPA)的含量超过了野生鱼,而肌肉中(DHA+EPA)的含量与野生鱼相近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气相色谱分析法测定了几种常用单胞藻及其投喂培养的火腿许水蚤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金藻8701和三角褐指藻分别具有较高的DHA和EPA含量,比较适合作为桡足类饵料.金藻8701及其与三角褐指藻、绿色巴夫藻、亚心形扁藻等组合作为混合饵料投喂时,培养的火腿许水蚤的几种重要必需脂肪酸(ARA、EPA、DHA)的含量都较高,其中,以金藻8701和绿色巴夫藻按体积比1∶1作为混合饵料时,火腿许水蚤的DHA/EPA值接近2∶1,更有利于其作为海水仔稚鱼的优质饵料. 相似文献
16.
青海湖裸鲤油脂中脂肪酸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乙醚-正乙烷混合溶剂提取青海湖裸鲤油脂;用氢氧化钾-甲醇酯交换法甲酯化,以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酸组成,鉴定了15种主要脂肪酸,其中以棕榈酸,棕榈油酸,油酸、α-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为主。 相似文献
17.
DHA,EPA对耐力训练小鼠红细胞膜流动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得庆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5,26(1):31-35
观察多不饱和脂肪酸DHA(二十二碳六烯酸),EPA(二十碳五烯酸)对耐力训练小鼠红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将昆明种雄性小鼠50只,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训练对照组和训练实验组。前2组饲正常鼠料,训练实验组饲加DHA,EPA的鼠料。所有动物均饮普通自来水,喂2周后进行耐力训练(安静对照组不参加耐力训练),每天1次,共训练6周。最后1次训练结束后,各训练组随机取10只小鼠,立即处死取材。其余小鼠于24h后处死取材,测定各项指标。红细胞膜流动性的改变:训练结束时,训练实验组红细胞膜流动性大于训练对照组(p<0.01),但与安静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训练结束24h后,训练实验组红细胞膜相对流动系数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训练对照组与安静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长期较大强度运动训练使红细胞膜流动性降低,而DHA,EPA可很好地拮抗这种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两种海洋微藻脂肪酸组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筛选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微藻,对两种海洋微藻,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orrutum)和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进行了室内培养,并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角褐指藻含有较高的C16:O、C16:1和C20:5(EPA),仅含有微量的C20:4不含有C22:6(DHA),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23.8%。而等鞭金藻主要脂肪酸为C14:0、C16:0、C18:2、C18:3、C22:6(DHA),不含有C20:4,仅有少量的EPA,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比例高达49.8%。两种微藻脂肪酸组成显示出明显的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19.
提出一种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鉴别营养胶丸中DHA,EPA酯类型的新方法.对实际样品的检测表明,该方法简便、快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