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阐述采用正交空时编码的发射分集以及采用最大比合并的接收分集的基本原理.通过仿真比较两种分集方案在改善正交频分复用无线局域网吞吐量性能上的不同效果.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两种分集方案都能较大提高正交频分复用无线局域网的吞吐量,并且接收分集的性能要优于发射分集.  相似文献   

2.
可变扩频因子正交频率码分复用VSF-OFCDM是在MC-CDMA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最新多载波通信方案.这一方案结合了可变扩频、多载波码分复用及正交频分复用,适用于无线链路状况波动较大、数据传输率高、系统容量大的综合业务无线通信系统.VSF-OFCDM无线通信的应用前景非常可观.本文主要基于OFDM、扩频通信、CDMA展开对VSF-OFCDM原理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一种适用于频率选择性瑞利衰落信道上结合空时频编码的正交频分复用(STFC-OFDM)技术.在现有的空时分组码的基础上。研究频率分集进一步发展设计了新的在空间、时间、频率域上三维编码的空时频码。并将其应用于OFDM系统中.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该技术能在译码复杂度较低的情况下。获得更大的分集增益。改善OFDM系统在频选衰落信道上的性能;与空时编码的正交频分复用(STC-OFDM)技术相比,STFC-OFDM有更好的分集增益和误码率性能.  相似文献   

4.
一种基于MB-OFDM的超宽带多址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多频带正交频分复用超宽带(MB-OFDM-UWB)通信系统,在编码器与串并变换器之间加入一个直接序列扩频器,构建一个直接序列扩频与多级跳频相结合的多址技术.利用直接序列码分多址(DS-CDMA)为用户分配地址,提高了用户容量;同时将用户的一个数据信息扩展到多个码片上,通过多个子载波发送出去,使系统具有频率分集的效果,提高了系统抗窄带干扰和抗频率选择性衰落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当误比特率为10^-2时,MB-OFDM-UWB多址方案可以改善系统信噪比5 dB左右,性能明显优于TH-PPM多址方案.  相似文献   

5.
正交频分复用是一种高效的多载波调制技术,可以用来对抗无线环境中的多径衰落,减少码间干扰。空时编码是一种发射分集技术。该文主要研究了基于多天线正交频分复用的空时分组码和空频分组码的系统结构以及编译码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将空时编码技术与多天线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相结合能非常有效地抵抗频率选择性随机衰落。  相似文献   

6.
具有二维(2D)扩频方式的正交频分码分复用(OFCDM)系统,既能实现频率分集,又能兼顾时间分集,是未来第4代无线移动通信的高速数据传输系统。在实际扩频通信中,为了用户数足够多,且保证解扩接收的准确,需要的扩频码很长,因此文中在现有OFCDM系统之上,提出一种可变码长的OFCDM(VCL-OFCDM)系统,该系统仅需满足扩频码长度为子载波数的整数倍,使得系统可容纳的用户数增大,不再受子载波数目的限制。通过Matlab仿真表明:在同时具有时间选择性和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中,VCL-OFCDM系统的性能优于1D系统性能;扩频码越长,VCL-OFCDM系统性能越好,当平均误码率为2×10-4,用户数为64时,扩频码为26×212系统比扩频码为26×210系统可多提供大约4.8 dB的信噪比增益。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现有部分响应正交频分复用系统抗噪声性能,提出改进的部分响应正交频分复用系统.建立相关编码与卷积的关系,相关编码可等效于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之后的一个脉冲成形滤波器.把滤波器一分为二,将其中一个搬移到接收机一侧,从而获得最佳或准最佳的接收.无线衰落信道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部分响应正交频分复用系统较传统正交频分复用系统和现有部分响应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信噪比提高约1.9dB.  相似文献   

8.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编码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技术状态,并通过计算机模拟,验证了编码正交频分复用系统对于卫星数字信息传输是十分有效的,得到了在不同信道条件下的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9.
多载波CDMA(MC-CDMA)是一种把正交频分复用(OFDM)和CDMA结合起来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把时间和空间分集应用到MC-CDMA中,可以增加抗干扰能力,增加系统容量,并且易于解码和检测。提出了一种空时分组码MC-CDMA系统,使用两个发射天线和多个接收天线进行分集,在对此系统模型作详细阐述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性能分析,利用其扩频码的自身特性消除了符号间的干扰,得出系统理论误码率,通过仿真对其与传统MC-CDMA方案作了比较,仿真结果说明了该系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消除高移动性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多普勒扩展引发的子载波间干扰,提出一种利用均匀线阵同时补偿多个多普勒频率的方法.该方法首先从空域的角度区分开具有不同多普勒频率的入射径,形成多个子信道,再分别对各个子信道进行多普勒补偿,最后对补偿后的子信道最大比合并,实现多普勒分集增益.子信道的时变性在多普勒补偿后变低,因此可以避免较为复杂的信道估计和均衡算法.仿真结果表明,在阵列孔径足够的情况下,该方法能有效对抗正交频分复用系统在高移动性环境下的误码率平台效应,较单天线接收方法有6~8 dB的信干比增益.  相似文献   

11.
将OFDM技术应用于对流层散射通信可以提高散射通信容量,但子载波间干扰(ICI)成为降低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为此引入天线分集技术以抑制ICI的影响。在建立散射信道模型基础上,分析与求解了OFDM系统的ICI数学统计特性,然后引入天线分集技术,分析与推导了系统的误码率,通过仿真,对比了采用天线分集技术前后OFDM系统的误码率性能。结果表明:ICI随归一化多普勒扩展的增大而迅速增加,从而使OFDM系统产生误码平台,分集技术可以克服以上问题,在归一化多普勒频移0.02,信噪比20dB时,2重分集能使误码率降低2个数量级以上,3重分集使误码率降低4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2.
将OFDM技术应用于对流层散射通信可以提高散射通信容量,但子载波间干扰(ICI)成为降低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为此引入天线分集技术以抑制ICI的影响。在建立散射信道模型基础上,分析与求解了OFDM系统的ICI数学统计特性,然后引入天线分集技术,分析与推导了系统的误码率,通过仿真,对比了采用天线分集技术前后OFDM系统的误码率性能。结果表明:ICI随归一化多普勒扩展的增大而迅速增加,从而使OFDM系统产生误码平台,分集技术可以克服以上问题,在归一化多普勒频移0.02,信噪比20 dB时,2重分集能使误码率降低2个数量级以上,3重分集使误码率降低4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3.
将自适应调制技术和空间分集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 ,提出了一种与简单空时编码发射机分集相结合的恒定比特率自适应正交频分复用 (OFDM)方案。该算法根据两径发射机的平均信噪比在各子载波上自适应地选择不同的调制模式 ,并保持恒定比特率。仿真结果表明 :在多径瑞利衰落信道下 ,该方案可以显著地改善 OFDM的性能。在无信道编码和误比特率为 10 - 5条件下 ,对于平均带宽效率为1bit/ (s.Hz)的双天线发射分集接收的自适应 OFDM系统与传统 OFDM系统相比可以获得约 35 d B的自适应分集增益。  相似文献   

14.
基于循环延迟分集的空时频编码策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结合空时编码和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将循环延迟分集引入到传统的空时OFDM编码系统中,提出了一种新的空时频编码策略.在该策略中,对OFDM帧间相同载波上的符号进行空时编码,实现空时分集;OFDM帧内各子载波上的符号则使用循环延迟引入频率分集,实现空频编码.接收端综合利用空时、空频编码的结构信息实现联合译码,获得空时频分集增益.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具有结构简单、差错性能改善明显等优势.在频率选择性信道中,新编码策略可以获得空时频全分集增益.在相同信干比条件下,差错性能明显优于传统空时或空频OFDM系统的差错性能.  相似文献   

15.
基于OFDM的MIMO系统的空间复用增益和分集增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IMO—OFDM系统利用了时间、频率和空间三种分集技术,使无线系统对噪声、干扰、多径的容限大大增加,同时可以获得高传输速率.研究使宽带MIMO—OFDM系统获得全分集和最大空间复用增益的各种技术,并通过模拟实验证明空间复用技术结合信道编码和空时编码可以得到高分集增益和空间复用增益.  相似文献   

16.
基于正交chirp复用技术,提出一种新的抗多径浅海水声通信方法(DP-Rake OCDM)。采用经调制的chirp信号,利用多径分集来提高鲁棒性,同时在接收端解调中加入基于数据分拣的Rake接收机,用多个时间窗分析数据帧来消除多径引起的载波间干扰,从而在短保护间隔时提高通信性能。与OCDM、OFDM、DP-Rake OFDM方案通过系统仿真进行性能比较,结果表明,在强多径条件下(时延扩展大于保护间隔),DP-Rake抗多径OCDM的BER floor可达到10-6,DP-Rake OFDM的BER floor为10-5,而OCDM和OFDM都只有10-3,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和抗多径性能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协作分集在无线通信中应用极其广泛,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鉴于自身优势,在系统的频谱利用率、功率利用率、系统复杂性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竞争力.首先介绍了协作分集中的两种协作方式与OFDM系统框架,对比分析了解码转发与放大转发在实现各自转发上所具有的优缺点;对比分析了CRC编码OFDM系统与卷积码编码OFDM系统仿真性能,决定采用卷积码实现OFDM协作分集中解码转发法(decode and forward,DAF)的编解码,并对OFDM协作分集的两种协作方式进行了系统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加入协作分集的OFDM系统,获得了显著的分集增益,系统性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8.
分布式网络化电子信息系统的发射信号需要满足较强分集特性的要求,相同长度、不同根值的ZC序列之间的分集特性由其根值本身及其根值差值决定。通过ZC序列与ZC-OFDM信号的采样序列之间的同构性,对ZC-OFDM信号的分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合ZC-OFDM信号的分集特性以及分布式网络化电子信息系统的特点,提出了最优有效采样长度计算算法,该算法解决了在分布式网络系统布站数一定以及发射信号带宽有限、时宽有限的情况下,如何确定发射信号的有效采样长度使得各个发射站信号的分集特性能够达到最强的问题。结合常规探测信号的时宽、带宽取值范围和最优有效采样长度计算算法,对波形的参数进行了设计,对其在分布式网络化电子信息系统的信号处理效果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不同根值的ZCOFDM信号具有良好的分集特性,能够使得分布式网络化电子信息系统在回波接收处理时对各个发射站发射信号的回波信号进行有效的分离。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MIMO-OFDM系统模型的分析,尝试了两种对抗由于信道的时变和频率选择性引起的ICI干扰的频域均衡方法。本文利用了MIMO-OFDM通信系统的ICI干扰模型的特点,采用逐个分组做频域均衡的方法,而非一个符号一个符号地均衡。仿真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20.
Conventional OFDM transmission system uses a fixed-length Cyclic Prefix to counteract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s (ISI) caused by channel delay spreading under wireless mobile environment. This may cause considerable performance deterioration when the CP length is less than the channel RMS delay spread, or may decrease the system power and spectrum efficiency when it is much larger. A novel OFDM transmission scheme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o adapt the CP length to the variation of channel delay spread. AOFDM-VCPL utilizes the preamble or pilot sub-carriers of each OFDM packet to estimate the channel RMS delay spread; and then uses a criterion to calculate the CP length , which finally affects the OFDM transmitter. As illustrated in the simulation section, by deploying this scheme in a typical wireless environment, the system can transmit at data rate 11.5 Mb/s higher than conventional non-adaptive system while gaining a 0.65 dB power saving at the same BER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