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部分鸟类为适应气候而进行季节性的迁徙,被称为"候鸟".地球上确有一些人为了谋取求生或居住的舒适性,仿效候鸟,年年进行季节性的迁徙,可以称为"候人"了.估计全球"候人"在1000万人以上.  相似文献   

2.
研究人员近期表示,发胶物质可能有朝一日会成为我们搜寻地外文明的线索.现在,科学家们正试图寻求来自公众的资金支持,以便将他们的这一科学设想变成真正研究项目. 科幻小说家们早已幻想人类将一些原本不适宜居住的星球进行改造,使之转变为宜居环境的案例,这一过程被称之为"地球化改造".比如说对火星的改造:科学家们设想过让这颗红色行星的大气层加厚,以便使其变得适宜人类居住而不需要穿宇航服.  相似文献   

3.
正我们会成为难民吗?尽管在当今世界,战争、饥荒与瘟疫的威胁似乎正在远离。可全球变暖的趋势会在某一天,发现海水已经涌进了街道,曾经生活的城市无法继续居住,而被迫迁徙到高海拔的地区。而这并不是科幻小说或者是距离人类仍然很远的事情,因气候被迫迁徙的人类已经出现。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华盛顿邮报》等媒体指出,从酷热的非洲到严寒的极地,都已出现  相似文献   

4.
尽管马克思没有一个充分发展的关于空间的哲学理论,但是马克思在青年时期就开始在社会理论的研究中显示出"地理理论萌芽"的迹象.马克思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广泛地运用了地理学方法,阐释了社会过程和空间形式的辩证统一关系,我们称之为"空间辩证法".通过空间中的嵌入来把握社会过程,马克思为之后的马克思主义地理学及人文科学的空间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5.
郑融 《科学大观园》2010,(12):15-15
<正>村民像"防疫专家"亚姆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在这里会发现亚姆人居住的房子都很"雷人",他们竟然称之为"瘟疫小屋",有一家名叫"罗斯小屋"的房子,虽然早就有了新主人,但门口竖的牌子上写着"桑普一家九口曾经住在这里,  相似文献   

6.
据英国媒体报道,51岁的英国亿万富翁查尔斯·伯纳特三世是位超级军事"发烧友"。日前,为了庆祝51岁生日,他竟然兴师动众地在自己居住的村里搞了场"大阅兵"。当一辆辆老式坦克和一架架双翼飞机驶过时,村里的老人以为又回到了战争时期。  相似文献   

7.
日本东京是地球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为了解决未来人口居住问题,斯坦福大学的意大利建筑师丹特·比尼打算在日本东京湾建一座史无前例的"超级金字塔"--它将有2004米高,总占地面积约8平方公里."超级金字塔"由8层、55个250.5米高的"小金字塔"堆砌而成,而每个"小金字塔"内都将建造一座30层高的摩天大楼.这座"金字塔城"可容纳75万人同时居住,目前处于构想阶段.  相似文献   

8.
龙驹古寨古时为声誉南北的水旱码头,传说当年汉高祖刘邦入关途经此地时,其乘马生驹,因而此地得名龙驹寨。《商志》中称此地为"北通秦晋,南连吴楚,水趋襄汉,陆入关铺"的水陆交通枢纽。  相似文献   

9.
在人体的"宇宙"中,居住着数百万种微生物.它们相生相克、相互制衡,维持着人体健康的微生态平衡. 很多常见耐药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等都是人体共生的"原住民".而人体中同样存在着克制它们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找到这些耐药菌的"克星"作为药物是当前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问题.  相似文献   

10.
千年鸟道     
一条流传千年的神秘鸟道一处候鸟迁徙的必经隘口每年,全球有数十亿只候鸟会在自己的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进行跨越洲际的迁徙,其迁徙的距离最远可达2万公里,是地球上最壮观的自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鹤总是与神仙形影不离,<相鹤经>说鹤为"羽族之宗长,仙人之骐骥",凡人骑马代步,仙人则骑鹤飞升.鹤成了一种远离世俗、孤高不群的象征.被文艺评论家严羽誉为"唐人七言律诗第一"的是崔灏的一首<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相似文献   

12.
由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戎嘉余院士任首席科学家的国家973计划项目"重大地史时期生物的起源、辐射、灭绝和复苏",于2000年4月立项,2005年10月结题、验收.来自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大学、西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武汉)、云南大学、南京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等单位的70多名研究人员和50多名研究生参加了工作,是我国地质古生物学界一次多学科的大协作.  相似文献   

13.
由加拿大温尼伯大学古人类学家米里亚娜·洛克桑迪可博士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宣布,人类祖先的一个新人种被命名为"博多人"(Homo Bodoensis).这个人种生活在大约50万年前的中更新世时期的非洲,可能是现代人的直系祖先,或有助于解开全球范围内人类谱系的联系问题.相关论文发表在近日的《进化人类学》杂志上. 尽管现代人,即智人是唯一幸存的人类血统,但其他人种也曾在地球上出现.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大约77.4万至12.9万年前(曾经被称为更新世中期,现在更名为Chibanian)的人类化石.先前研究表明,智人在这一时期出现在非洲,而尼安德特人则出现在欧亚大陆.然而,人们对人类进化的这一关键章节的大部分内容仍然知之甚少——古人类学家称之为"中间的混乱".  相似文献   

14.
杨宁 《科学大观园》2012,(20):10-12
想要放松身心,尽情地享受大海与阳光,你就一定不能错过"北美地区最佳岛屿"——温哥华岛。游人们在这里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惊喜:在乡村体验最棒的冲浪、在群岛体验皮划艇、在洞穴里探索奥秘,或者干脆什么也不做,好好地在海滩上享受一顿螃蟹大餐或者牡蛎烧烤。温哥华岛也是最佳的赏鲸去处,特别是在冬季,大灰鲸迁徙的时候,托菲诺和尤克卢利特就是最  相似文献   

15.
嗷嗷待哺     
正印度尼西亚雅加达,金头扇尾莺的"喂食瞬间":画面中,三只胸脯长着黄色绒毛的小鸟整齐地排列在树枝上,等候妈妈给它们喂食幼虫,生动演绎了什么叫做"嗷嗷待哺"。美塞浦路斯拉纳卡,火烈鸟排成一列在湖面上栖息,鸟中贵妇优雅迷人。塞浦路斯是火烈鸟自非洲迁徙路上的重要停靠点。  相似文献   

16.
农业、新石器、定居、陶器是农业时期古人类行为及其实现途径的基本文化要素,四者构成的生产生活体系使人类获取食物和抵御外部威胁的能力得到极大提高,成为早期文明起源的文化基础。对这一生产生活体系在前农业时代的原初形态进行追溯,可以看到从渔猎采集到农业生产、从迁徙到定居生活、从火石工具到新石器、陶器工具转变的内在逻辑。而人类自身的生物性特征和在自然界中的弱质性地位是这一转变得以实现的重要动因之一。"善假于物"的人类生存智慧是古人类文明化进程中逐渐形成的原初文明因素,也是造成"人猿相揖别"的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17.
物种入侵是种恶例外来物种入侵,是指外来的能在移居地的自然或人为生态系统中定居、自行繁殖和扩散的物种,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它们会明显影响当地生态环境,损害当地生物多样性。然而,追溯最早的物种入侵其实就是物种迁徙,只是刚开始的时候,物种从甲地迁徙到乙地或丙地,没有对移居地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带来破坏,到了后来,移居的物种对迁入地的生态和  相似文献   

18.
苗苗 《科学大观园》2013,(10):59-60
从安哥拉到纳米比亚再到南非北部的一个狭长的沙漠地带,散布着数以千计的圆圈,因充满神秘色彩被形象地称之为"精灵怪圈"。这些由沙土构成的圆斑在贫瘠的草地上格外显眼,如同枯萎病一样,在大地上不断传播扩散。根据科学家进行的一项新研究,精灵怪圈出自一种独特的沙漠白蚁之手,是自然生态工程的一个典范。在当地的辛巴族人看来,神秘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积淀了丰富的生产经验.由先秦儒家总结和凝炼出的以"相地而农"、"顺天守时"、"化土物地"、"田肥以易"等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科技思想尤其值得珍视.其间所蕴含的科学因子,至今依然能给人们以诸多启迪.  相似文献   

20.
现代科学技术凸显出来的双刃剑效应,被形象地比喻为天使和魔鬼的统一体.但技术从其最古远的萌芽意义上来讲,首先是以天使身份将特定类人猿从动物层次提升到人的层次之后,才开始外现其魔鬼身份而表现为技术"异化"现象.技术由天使走向魔鬼,则必然关联到对技术的历时性发展的考察.为此,我们还需回溯到史前时期去考察人类祖先对技术的使用,以及技术对他们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