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矿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构建指标体系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了矿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包括三层结构和21个指标).通过比较分析可持续发展的各种方法,充分考虑各种方法的优点和矿区城市的特点,提出层次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方法相结合的状态趋势评价模型,它既反映某一时点的矿区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又能综合对比出矿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动态状况.最后对焦作市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和综合分析,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
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并从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现有节水评价方法的不足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个新的节水水平评价模型。通过应用,证明该方法评估结果更为合理,可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与评价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吉林省是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省份之一,研究其可持续发展有助于其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重振老工业基地雄风。探讨了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原则,并依据吉林省实际情况建立了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吉林省9个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分析,利用SPSS软件对吉林省城市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综合可持续发展隶属度除长春、吉林较高外,其余城市均较低;利用聚类结果对吉林省可持续发展分区,吉林省分为3个可持续发展区域。说明吉林省可持续发展程度区域差异明显,各地区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可持续发展政策,从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图2,表3,参18。  相似文献   

4.
基于GA优化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普适公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分析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特征基础上,分别确定了用遗传算法优化的持续、协调、结构和集聚4类单项指标的发展指数的普适公式;并对可持续发展的不同层次指标分别采用广义对比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进行加权,建立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指数评价模型。模型应用于乌鲁木齐的可持续发展评价结果与实况定性分析结果一致。该评价模型简单、实用,具有可比性和通用性。  相似文献   

5.
塑造城市品牌已成为世界各国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城市产业品牌作为城市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品牌形成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此,本文设计了城市产业品牌形成因素的调查问卷,通过专家咨询和城市管理者访谈并开展实地调研,借助结构方程原理构建了影响城市产业品牌形成的因素综合模型,利用AMOS17.0软件和SPSS17.0软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研究认为城市的资源禀赋和城市产业基础是城市产业品牌形成的天然土壤,同时,政府扶持政策及城市品牌经营水平对提高城市产业品牌的知名度和城市影响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属性综合评价模型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确定了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属性理论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属性综合评价模型.以重庆北部新区为评价研究对象,运用该模型对重庆北部新区生态系统健康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重庆北部新区城市生态系统现状综合健康属性属于一般健康类,并通过分析评价结果识别健康限制因素.通过实例研究可得出如下结论:应用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属性综合评价模型和方法,可以找出影响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问题成因和限制因素,为城市规划、城市改造和城市实施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城市水环境承载力作为衡量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已成为水科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充分理解城市水环境承载力内涵的基础上,总结了城市水环境承载力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分别从城市水环境承载力研究的广度、研究思路、评价指标选取、研究方法、数学模型创建5个方面分析了取得的成果,并提出了目前水环境承载力研究中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进一步讨论了今后城市水环境承载力的研究重点。参21。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而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则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手段和支持条件。鉴于现代科学技术是一个庞大的整体系统,要实现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运用系统学思想方法加以认识和推进,具体说就是要实现科学技术的整体性可持续发展、结构性可持续发展、协同性可持续发展、目的性可持续发展、功能性可持续发展和开放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耕地结构性质量变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保护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在我国,由于耕地数量减少而导致的耕地质量损失是十分严重的。以江苏省为例,采用耕地产出模型,由分区域的耕地基本产量计算得出区域综合平均基本产量,从而定量揭示该省13个城市耕地数量的动态变化所导致的耕地结构性质量变化程度,以期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区域可持续发展空间差异的定量研究——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探讨区域可持续发展空间差异的定量分析方法。以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为基础,构建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以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为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主因子和计算机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用于分析和阐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分异规律,为决策管理部门制定可持续发展方案提供依据。图2,表2,参14。  相似文献   

11.
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空间布局建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规划模型,该模型已在桂林市的总体规划中得以实施. 首先,根据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提出了建模的基本框架. 然后,分别建立了产业和人口布局的交通影响评价模型、空间收入公平性评价模型、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模型和流域河网水质评价模型,并以这些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确定了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规划模型的优化目标. 最后给出了模型的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12.
生态系统健康是生态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载体,其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复合生态系统的角度,构建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属性理论建立了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属性综合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将该方法应用于长沙市的实证研究中.结果表明,长沙城市生态系统现状属于一般健康类,其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大体吻合.采用属性理论综合评价方法能有效反映城市整体健康状况,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可操作性,为促进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发展、实施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Based on system dynamics approach, SDMUWEIC model is developed in order to evaluate future dynamics of urban water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in China. Firstly,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basic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del, focusing on water infrastructure's dynamic relationships with population increase, economic development, water resources shortage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ractices. Secondly, model veracity and robustness tests based on behavior reproduction and uncertainty analyses are illustrated. Thirdly, based on the model, future patterns of China's urban water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requirements are simulated, and effectiveness of two different policy scenarios are evaluated. Finally, conclusions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are drawn, allowing insights into China's sustainable water infrastructure policies and managements.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reports on an on-going project on urban sustainability, the Puerto Aura in the region of the Valsequillo Lake in Puebla, Mexico. As part of the project, a simulation model was built to explore the dynamic interaction of the dimensions inherent in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After reviewing literature on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SUD) frameworks and tools, we identify key variables that intervene in SUD. We propose a System Dynamics model to simulate the dimensions that intervene in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o anticipate the consequences of the decision making process. The structure and inter-relationships of four sectors in the proposed model are described, the sustainability indicators in each sector explained. Preliminary conclusions are drawn stating that a complete run of the model simulating a 20 years horizon in monthly periods is expected when the full data from the Puerto Aura master plan becomes available.
Alberto Paucar-Caceres (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
  相似文献   

15.
基础设施在城市化进程中扮演着关键作用,合理选择基础设施投资结构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鉴于基础设施的多系统复合特征,结合系统动力学和耦合协调理论,构建了城市基础设施系统效益仿真模型,通过调整各类基础设施投资占比参数,设计出资金投入总额有限下的4种基础设施投资情景,模拟了北京市2018~2030年4种情景下基础设施效益子系统间耦合协调水平,提出了在模拟期内优化基础设施投资结构的参考方案。结果表明:2018~2030年4种情景下基础设施效益子系统间耦合协调水平存在差异,整体处于上升状态,由低度耦合协调演变为极度耦合协调;均衡兼顾型和现状延续型情景下的城市基础设施效益子系统间耦合协调水平分别在2018~2027年和2028~2030年两个时段内表现最优,更有利于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可将此两种情景下的城市各类基础设施投资占比参数作为相应时段内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16.
虚拟现实技术对于城市规划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的长足进步,为真实景观的再现提供了有效手段。本论文在已有的二维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校园数据的获取与组织,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校园全景的三维重建,采用层次型与面向对象相结合的三维数据结构,构造了校园全景的仿真模型,并实现了校园全景的驱动显示,为校园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更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土地资源作为最重要的基本生产力要素之一和有限的稀缺资源,如何高效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成为影响长三角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系统评价2000~2005年以及2007年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土地市场化程度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对16个城市的土地市场化程度进行了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16个城市的土地市场化程度在2000—2005年以及2007年均存在微弱的正空间自相关,表明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的土地市场化程度参差不齐,各城市间土地市场化程度差异还比较明显。为了更好地促进土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长三角区域各城市间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最后提出了建立长三角地区统一的土地市场,优化配置区域内有限的土地资源来解决当前长三角地区土地资源稀缺的政策建议。图1,表3,参19。  相似文献   

18.
论文以传统DPSIR,概念模型为基础,构建中国沿海城市生态安全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提出5个因素间的7组因果关系假设.通过结构方程模型(SEM)对假设进行检验,辨识中国沿海城市生态安全系统的结构框架.运用生态网络分析法(ENA)建立信息传递方程,对生态安全系统稳定性进行测度.研究发现:传统DPSIR概念模型的因果关系假设不具有普适性,在中国沿海城市生态安全系统结构中,“响应R”对“状态S”正向作用的因果假设被拒绝.进而本文根据其他6组因果关系构建了独具特色的沿海城市生态安全系统结构.生态网络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沿海城市生态安全系统信道容量为2.1065,聚合度为1.7254,表明沿海城市生态安全系统稳定性较高,系统内要素间相互依赖程度强.同时由于系统空闲率(0.1809)较低,导致系统对外部冲击的抵御能力较差.沿海城市应进一步增加系统的弹性空间,提高生态安全系统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Chung-Sheng Community in Taoyuan City, Taiwan is a typical urban community. By adopting participatory action research, this study examines resident awareness regarding the feasibility of transforming Chung-Sheng Community into a sustainable community. Action research can help avoid constant “trial and error” in constructing sustainable communities and enhance process efficiency. Meanwhile, an active research approach can help communities better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structing a sustainable urban community requires energy, effective frameworks, and professional assistance. Achieving these requires a continuous and participatory action research process, and careful exploration of the awareness of community residents, which is the focus of this investig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