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用HF/6—31G^*和B3LYP/6—31G^*方法,首次研究了A14(iPrNNiPr)。簇合物的几何构型、电子结构;并在B3LYP/6—31G^*水平下,对所得平衡构型进行了红外光谱及热力学性质计算。结果表明:在此簇合物中Al—N键比氮化铝簇中Al—N键长,但仍在极性共价键的范围内;N—N键都较肼中N—N键明显减弱,易断裂,可释放较多能量,因此它作为生成相应氮化物的前体,将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振动频率计算表明:该簇合物为基态稳定结构。  相似文献   

2.
采用自洽场方法(HF)和密度泛函(DFT)的B3LYP方法,在6-31G^*水平下,研究了H6M4(N2H2)3(a—M=Al,b—M=Ga)簇合物的几何构型、电子结构、红外光谱及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N—N键比肼中N—N键长,有进一步裂解的趋势.振动频率计算表明:铝、镓的肼簇合物为基态稳定结构.  相似文献   

3.
采用自洽场方法(HF)和密度泛函(DFT)的B3LYP方法,在6-31G*水平下,研究了H6M4(N2H2)3(a-M=Al,b-M=Ga) 簇合物的几何构型、电子结构、红外光谱及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N-N键比肼中N-N键长,有进一步裂解的趋势.振动频率计算表明铝、镓的肼簇合物为基态稳定结构.  相似文献   

4.
过渡金属卤化物和羧酸盐簇合物的键价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原子簇化合物键价计计算公式,对过渡金属卤素和氧簇合物成键情况进行了分析,这类簇合物既可以形成M-M多重键,又具有空轨道,可增加σ配体,其价轨道总数与金属键数目成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5.
Fe_2(CO)_6(PhNCONPh)簇合物是由[Et_3NH][HFe_3(CO)_(11)]和C_6H_5NCO在苯中反应获得。应用四园衍射仪测定了该簇合物的晶体结构。晶体学数据:C_(19)H_(10)O_7N_2Fe_2,空间群P2_1/n,a=8.5062(1),b=13.2752(1),c=18.9038(2)(?),β=98.96(2)°,Z=4和D_c=1.643gcm~(-3)。结构系用直接法解出,最后R 因子为0.031.结果表明,题目簇合物分子是由苯代脲基C_6H_6—N—C(O)—N—C_6H_5中的N 原子,分别和(OC)_3Fe—Fe(CO)_3中的两个Fe 原子键合而成。使各两Fe 与N 原子和一个C 原子形成变形的双三角锥构型。  相似文献   

6.
Al4(iPrNNiPr)3簇合物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HF/6-31G*和B3LYP/6-31G*方法,首次研究了Al4(iPrNNiPr)3簇合物的几何构型、电子结构;并在B3LYP/6-31G*水平下,对所得平衡构型进行了红外光谱及热力学性质计算.结果表明在此簇合物中Al-N键比氮化铝簇中Al-N键长,但仍在极性共价键的范围内;N-N键都较肼中N-N键明显减弱,易断裂,可释放较多能量,因此它作为生成相应氮化物的前体,将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振动频率计算表明该簇合物为基态稳定结构.  相似文献   

7.
簇外羧环化的十一顶钌、铂和镍十硼烷簇合物结构表明:6种钌簇合物均为闭式结构,按1:2:4:2:2(原子比)的方式堆积,可形成1个或2个簇外五员环;2种铂簇合物与5种镍簇合物均属巢式结构,铂簇合物形成1个簇外五员环,镍簇合物则可形成2个甚至3个簇外五员环。在镍簇合物中,参与环化的Ni-B距离比相应的未参与环化的距离明显缩短,该环化作用增强了金属与硼之间的成键作用。  相似文献   

8.
含六员螯环FeSCNNP的双核铁羧基簇合物的合成和谱学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Fe3(CO)12与两个前配体五叫杂环SP(C6H4OR)(S)N(C6H5)NC(Me)反应,得到两个新的含μ--SCNNP双桥基的双核铁羰基簇合物Fe2(CO)6[ μ-SC(Me)NN(C6H5)P(C6H4OMe)](1)和Fe2(CO)6[μ-SC(Me)NN(C6H5)P(C6H4OEt](Ⅱ),对它们进行了元素分析,IR,1HNMR和MS的表征,这类簇合物中含有硫,磷链SCNNP双齿配体,它们与两个金属原子形成两个六员螯环,增强了簇合物骨架结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用DV-Xα法计算了系列簇合物分子Co3(CO)9(μ3-PR),R分别为Li,H,OH和F.计算结果表明,簇合物分子轨道大体可分为四个占据轨道能级组.随着三桥合磷原子所带R基接受电子能力的增大,整体分子能级谱呈规律性降低.Co-Co特征键分子轨道的能级组较Co-P键轨道能级组的能量高,且相对集中.当R拉电子的能力增加到如F原子时,两能级间隔为1.04eV.作为催化剂,这种电子结构特征是较为有利的.另外,分子内三钴原子面上羰基的C-O键较面下三羰基键合要弱.  相似文献   

10.
采用红外光谱研究〔V2S6O2(CuPph3)4(Cu(MeCN))2〕·2(CH2Cl2)·2(PrOH)1-、〔VS4(CuPph3)4Br〕·CH2Cl22-和〔V2S6O2Cu6(3-MePy)63-簇合物.簇合物的结构特征和成键方式不同,在ν(V-S)和Pph3的δ(cpc)的敏感振动模会有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11.
利用Thermorestor-W焊接热模拟试验机,采用适当的焊接参数和工艺,能够用铝合金中间层固相扩散连接Si_3N_4和低碳钢。在连接温度下,铝合金Si_3N_4进入孔洞中形成机械连接,而铝合金与Si_3N_4连接的主要机理是铝与Si_3N_4发生固相反应生成AlN。当温度大于530℃时,铝合金/Si_3N_4界面Al,Si扩散层厚度基本上不随温度升高而变化。Si_3N_4/铝合金/低碳钢接头的剪切强度取决于铝合金/钢界面强度,且随扩散连接温度上升而增加。  相似文献   

12.
采用第一性原理的全势能线性Muffin--Tin轨道组合分子动力学方法对Al29团簇进行了理论计算。得到了Al29团簇的基态结构及其一系列的亚稳态结构。对这些结构的能量,键长和最高占据态与最低占据态的能量间隔做了讨论。并且得到了基态结构的态密度。  相似文献   

13.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DMol团簇计算方法,对二元过渡金属CunNim(3≤n+m≤6)团簇的各种组分进行了全面的优化计算,通过平均结合能与最高占据轨道与最低未占据轨道能级的能隙计算表征和分析了其结构稳定性,同时计算了所属点群、原子间距、及总自旋磁矩等,分析得出Ni团簇中掺入少量Cu可以增加团簇的稳定性,在中性CunNim团簇中,团簇的对称性和原子间距是决定团簇总自旋磁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采用密度泛函(DFT)中的B3P86方法,在Dunning的相关一致基组cc-PVTZ水平上,对铝氢化物Al2Hn(n=1~6)团簇的可能几何构型进行优化计算,得出最稳定构型的几何参数、电子结构、振动频率和光谱等性质参数,并给出了最稳定结构的总能量(ET)、结合能(EBT)、平均结合能(Eav)、电离势(EIP)、能隙(Eg)、费米能级(EF)和氢原子差分吸附能(Ediff)等.结果表明铝氢化物团簇基态稳定结构的电子态分别为:n为奇数为2A,n为偶数为1A;由于Al原子属于缺电子原子,能与等电子原子H化合,通过氢桥键形成含多中心键的氢化物,本文优化计算发现,铝氢化物团簇最稳定的构型中都存在氢桥键,这是铝氢化物的奇异结构特征.最后分析铝氢化物团簇的平均结合能、电离势、能隙和费米能级等动力学和红外光谱特性,说明Al2Hn(n=1~6)团簇中Al2H6最稳定,H-Al桥键键长比端键更长,最强峰红外光谱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15.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方法在6-311+G(d)水平上计算并分析了B10和KB10团簇的几何结构及电子性质。同时,讨论了团簇的平均结合能、能级间隙、自然电荷分布和极化率。研究表明:B10团簇的基态为半平面构型,KB10团簇的基态是以B10半平面为配位基,并与K原子构成的配位络合物。能级间隙和平均结合能结果表明增加一个K原子改变了B原子之间的成键作用。另外,对平均线性极化率和超极化率的研究表明:基态B10团簇增加一个K原子后KB10团簇的电子结构更趋于紧凑,并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光学特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对BnX(n=1~11; X=B, Be, Mn)基态结构、稳定性、电子构型与磁性开展了系统研究. 结果表明: 团簇BnX( n=5~11; X=Be, Mn)中的X原子均位于高配位,BnBe的基态构型为多重度为1或2的低重态;团簇BnX的平均结合能均随尺寸的增大而逐渐增大,n取值相同时,Bn+1团簇的平均结合能最高. HOMO-LOMO能隙结果表明, 掺杂铍原子、锰原子有利于提高纯硼团簇的化学活性;团簇BnBe中的Be原子是电荷的受体,团簇BnMn中Mn原子轨道电子表现出显著的spd杂化;团簇BnX (X=B,Be)中的开壳层结构磁矩主要由2p轨道贡献. 团簇BnMn均为开壳层结构,总磁矩主要由Mn3d轨道贡献. 随着团簇BnMn尺寸的增大,Mn原子的配位数增大,B-Mn平均键长增大,Mn3d轨道磁矩减小而导致团簇的总磁矩减小.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用了基于紧束缚模型的Gupta多体势,采用遗传算法研究了团簇的原子数目为13和19以及21的Al—Ni混合团基的基态构形。将Al团簇中的一个或多个Al原子替换成Ni原子,Aln团簇的基态构形转化为象Ni团蔟一样规则的,具有高对称性的结构。当替换的Ni原子数目增加时,混合团簇会形成一些复杂结构。  相似文献   

18.
利用样方调查法,研究了贵州董架乡小蓬竹种群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小蓬竹无性系种群中1、2年生竹比例超过了50 %,2、4年生竹数量多于1、3年生竹,个体地径主要集中在0400~0698 cm范围内,4~6 m高度级个体数量比例最大。小蓬竹丛平均地径与丛株数大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由此说明,该种群目前处于增长状态、种群结构基本合理并具有一定的大小年现象,小蓬竹竹丛数量随丛株数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丛株数为10株以上的竹丛,其平均年龄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19.
邻三氮杂苯-水复合物基态氢键结构与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DFT)B3LYP和从头算方法MP2分别对邻三氮杂苯 水复合物的基态氢键结构进行了结构优化和性质计算,结果表明复合物之间存在较强的氢键作用.  相似文献   

20.
应用遗传算法并结合紧束缚二级矩近似势对复合团簇(Ag)x(Rh)n-x的基态能和基态结构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显示:随着Rh原子掺杂比例的增大,复合团簇(Ag)x(Rh)n-x的基态能量呈现上升趋势,并且其基态结构都是二十面体基础上的微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