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美國關係在其他兩個問題上,發生了接觸:一個是遠東方面的朝鮮,又一個是近東方面的伊朗。這兩個國家的情勢,不盡相同;但在反映美蘇對於戰後世界的不同看法上,則有其一致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最近期间,日美兩大帝國主義在太平洋上的對立鬥爭,日趨於尖銳化。這不僅表現於海軍競爭的軍事鬥爭方面,而尤其表現於市場奪取的經濟鬥爭方面。假如經濟鬥爭是促成一切國際鬥爭的最基本的因素,那麼目前日美在太平洋上經濟戰的加劇,是非常值得我們重視的。是在這一點上,使我們相信不管日本帝國主義者如何裝成對美獻媚的姿態,也不管美國孤立主義者如何懷抱着「綏靖」日閥的企圖,而日美經濟戰的加劇,必將發展成為太平洋上一種主要的對立。  相似文献   

3.
一 戰爭任務與戰後形势第二次世界大戰跟以前許多次國際戰爭有着一些顯著的不同點。首先,它跟第一次世界大戰不同,它不是兩個純粹帝國主義集團利益衝突的結果。由於世界上已存在着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由於蘇聯終於不得不捲入戰爭,戰爭真正成爲世界規模的,兩(?)陣線分明地擺列是出來:一方面是法西斯国家及其附(?)和寄生者的集團侵略,一方面是愛好自由和民主國家的聯合  相似文献   

4.
兩個會議·兩種决策 歷史必須前進。向後倒退,是註定要失敗的。 圍繞在德國週圍的國際鬥爭,是兩種對立决策的鬥爭。一種是引領歷史向前發展的,一種是向後倒退的。怎樣才能判明某種决策是向前或向後的呢?我們的標尺便是雅爾達和波茨坦的兩個文件。根據這兩個文件,一方面要使歐洲實現普遍的和平,使人民獲得安全保障,並且得到德國由於侵略失敗而支付的賠償;一方面還要消除德國  相似文献   

5.
一九四五年快到年底了。離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已經四個月。然而,倫敦五强外長會議失敗後籠罩着整個世界的農務,始終沒有澄清。遠東顧問委員會開會以後,毫無下文;杜阿兩巨頭的會  相似文献   

6.
如所共知,美國的偽裝救火實則澆油的對華政策,是助長中國内戰的主要因素;美國的制霸世界,反蘇好戰的帝國主義政策,是造成世界第三次大戰危機的主要因素。但是,戰後的美國為甚麽走上這樣的反民主反國際合作的路上去呢P 政府人事的變動,如杜魯門之代替羅斯福,貝爾納斯之代替斯退丁紐斯  相似文献   

7.
戰後的國際矛盾不僅存在於英美與蘇聯之間,也存在於英美之間。由於歐戰結束後美國立刻停止對英國租借法案的實施,使戰後英國的經濟,遭受到很大的打擊。這可以解釋為美國對於英國在世界  相似文献   

8.
读者与编者     
编辑先生: 我是貴刊一個忠誠的讀者,現在有幾個問題,想請先生解答。第一,中国已進入分裂的深淵,今後的內戰,將在全国各地展開,殘酷恐佈當不用說,我很想預测一下這過程將延長多久。我雖知道人民力量的團結與壯大程度,是决定的因素;伹是我們當然不能漠视美帝国主義的一貫政策,他為了爭取未來的反蘇戰略——基地,他一定不會放鬆中国民主力量的成長與發展,相反,今後他一定會更積極的支持反動派,——那麼我們的内戰  相似文献   

9.
世界往何處去?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果,產生一個顯著的新形勢:美國與蘇聯變成了世界上兩個無比的强國。世界的命運,從舊的秩序中解放出來,而重新被支配在一嶄新的形勢之中。大戰結束九個多月了,九個月來的國際政治,完全是美蘇兩國在主導發展。在這新的階段裹,美蘇兩國,顯然是這世界舞台上最動人的‘主角’;他們之間的任何微小動作,都在在影響著世界的每個角落。  相似文献   

10.
一巴黎五國外長會議之後,首先由孤立派的首領范登堡,接著由貝爾納斯和英國工黨内閣的貝文外長,發動了國際规模的神經戰。老調重弹,無非把國際間不能合作的责任,往蘇聯身上一推,然後呼籲國際反動势力要“團結一致”,部署一切。終於大資産階級的代言人李普曼警告說: “這種接近戰爭的措置,祇有在毫無疑問地准備進入戰爭的國家裏實行,才能發生效力,而美國人氏,還沒有准備就緒,也沒有打定主意進入戰爭,所以貝爾納斯的計劃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11.
一盈和虚作爲資本主義發展的爆炸點的兩次世界大戰,深深地刻劃成美國國力及其世界地位轉捩的兩大界碑。就一方面說,無論美國的國力,或其世界地位,這兩大界碑都標示着美國的向上和發展。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做了世界的最大債權國,不是偶然的,新大陸特有的豐富資源及其他優越的工業條件,使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得以後來居上,迅速超過了所有的工業國家,甚至超過了老牌的一等强大的英國。這種强大的國力,當然會成爲當年協約國勝利,戰後救濟及世界金融安定所不可少的有力因素(但德國的東山再起,美元也是一大支補血針)。只是由於戰爭的‘適可而止’  相似文献   

12.
一中立與孤立三月下旬的中舆論,關於美國中立法的修改問題,會引起熱烈的討論。因爲中立法是美國對國外戰爭所持態度的一種表示:它不但是近幾年來美國對外行動的核心,而且是國際政治上的一個重要因素。美國中立法的存廢或修改與美國將來對中日戰爭所持的態度是很有關係的。美國中立法,是在一九三五年八月頒佈的;一九三六年二月,和一九三七年五月,會有過兩次的修改。現行中立法,就是一九三七年五月通過的。這部法案的主要內容有四點:(一)禁止美國  相似文献   

13.
在西歐大戰正酣的時候,蘇聯政府忽然把二十多年來担任國防人民委員長的伏洛希羅夫,調任為人民委員會副主席,而以铁木辛柯将軍继任為新的國防人民委員長。這消息引起了人們的兩個疑問:一、伏洛希羅夫是否又如一些反蘇宣传者所说的  相似文献   

14.
據英國聯合通訊社發表,這次歐戰爆發以後,發見了空戰中的幾種教訓,主要的為下列四種:一、戰鬥機强於轟炸機。兩者相遇,戰鬥机與轟炸機的損失比例為四十比一百。  相似文献   

15.
朝鲜停戰後,印度支那戰爭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大規模的戰爭。全世界人民迫切要求停止這個戰爭,恢復印度支那的和平,使國際緊張局勢獲得進一步的緩和。去年十月,世界工會第三次代表大會决議積極支援越南人民和爭取停止越南殖民戰爭;十一月,世界和平理事會維也納會議的總决議中主張以和平協商的方法停止越南戰爭、和平解决越南問題。這些一决定和主張表達了全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願望,並成為全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努力目标之一。為獨立與和平而進行了七、八年英勇鬥爭並取得了輝煌勝利的越南人民是熱爱和平的ツ晔辉?胡志明主席答覆瑞典‘快報’主編的談話與越南代表黎  相似文献   

16.
一一般論述國際局勢的人,往往喜歡將國際兩大敵對陣營的形成,歸咎於兩陣營間的猜忌和懷疑等心理因素,撇開客觀現實發展的規律不談,視歐洲大陸之被分裂的事實,亦咸認為是美蘇兩強互不信任的結果。循此推論,似乎一切國際間的大小爭端,只要美蘇能一旦悔心轉意,就都可迎刃而解了。在此邏輯之下去了解國際問題,則除等待或督促美蘇‘悔心轉意’之外,是非曲折,概可不聞不問。這樣的做法,便當是便當透了,可惜與事實不符,目前歐洲的情勢,首先便不容許這樣去解釋。  相似文献   

17.
在日内瓦竭力阻撓達成印度支那停戰協議的美國代表團,並不是代表美國人民發言的.美國與論壓倒一切地和無可置辯地反對艾森豪威爾政府公開宣佈使美國參 加印度支那戰爭的路線.尼克松副總統四月十六日在美國報紙編輯協會的演說,對美國公衆說明了艾森豪威爾政府的意圖是:使印度支那戰爭成爲使用美國軍隊的全面的美國戰爭.從那時以來,反對美國捲入亞洲戰爭的浪潮,由美國各地湧到華盛頓.  相似文献   

18.
為收拾戰後的殘破局面,為謀在第二次大戰的廢墟上創造起人類世界的和平,緊接着莫斯科三國外長會議,扭轉了那可怖的‘十一月低潮’之後,聯合國大會終以一九四六年一月十日在倫敦舉行了。 這在歷史上還是創舉,是有天地以來的第一回。集全球最大多數國家的代表兩千餘人於一堂,商討世界和平的創造,他們來自各洲各岛,來自地球上每一個角落,代表了所有種族、信仰、生活、思想不同的人民,來爲世界  相似文献   

19.
三月十四日,蘇聯各族人民都懷着無限歡欣和信任的心情,參加了第四届最高蘇維埃的選举。這次選舉對於蘇聯全國具有很大的政治意義,因為它是在全體蘇聯人民為祖國的進一步繁榮,為國民經濟的新的高漲,為不斷提高勞動人民的物質福利而奮鬥的情况下舉行的;它是在苏维埃國家积极爭取緩和國際緊張局勢,爭取巩固世界和平,反對企圖發動新戰爭的反動和侵略勢力的情况下舉行的。由蘇聯憲法所確定下來的蘇聯選舉制度,是社會主義民主的具体表現,也是世界上最民主的選举  相似文献   

20.
逆料着未來的正式戰爭爆發後,日本必然會因失去美國方面的煤油供給而造製荷属東印度的,因之荷蘭现在正計劃着怎樣阻止任何攫奪其殖民地丰富油站的企圖。假若日本南下進攻荷印,那么遠在她能攻擊到荷印的幾個基本地點之前,她就會受到猛烈的空中襲擊,因为,進入到这殖民地的航路極为窄狭,尤其是北方的進路都是夾在兩條很長海岸線之间。這些事實與荷蘭有限的國防费使得荷蘭决定了對海外殖民地所採用的防禦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