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功勋邀我为他的集子写序时,我是再三推托的,甚至答应替他去邀名气比我大、地位比我高的名家为他作序,但无奈他吃定了我:“您是我老师,我就是想请您作序。”被肖功勋的真诚所动,只好勉为其难。  相似文献   

2.
下面是关于我班学生小经的三个情景描述。 【情景一】初二时一次音乐课上,他和一位同学发生矛盾,被音乐老师送到我这里。我让他反思,他却趁我出去有事偷偷从办公室溜走了。我回来后给他分析道理,让他明白后果,似乎也没有什么效果。我决定找他妈妈谈谈,让他说出他妈妈的手机号码。他似乎很认真地慢慢报了一串数字,然后我让他先去冷静地思考。在和她妈妈联系时,我发现他故意编了假号码。  相似文献   

3.
王键 《长沙大学学报》2009,23(3):153-156
邓球柏教授的《白话易经》重版,邀我作序。球柏教授曾在湘潭大学工作,是周易研究的专家,我原在湘潭大学工作时与他相识。我们不同行,学术上没有直接的交流,但同在一个学校共事,相互认识,相互尊敬。几年前他离开湘潭大学时送我一本他的专著《白话易经》,并在扉页上郑重题上请我斧正的话。我知道那是客套,我既不懂古文,也不懂易经,他也并非真的需要我们非专业人士所谓的指正,他的客套只不过是向我展示他的学术张力而已。  相似文献   

4.
2007年下学期,我接了一个以住校生为主的“杂牌军”班级。“朱立斌”是我最先听到的名字。他是个留级生,他也是个“问题生”。原任班主任大致介绍了他的情况,他就这样走进了我的视线。  相似文献   

5.
张伟(化名)是我从高一带上来的学生,我们关系很融洽。一天课间他主动找到我。说“老师我和您说个事。”我以为他要求我办什么事,然而不是。他叙述了他和英语老师之间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6.
朱玉琴 《奇闻怪事》2005,(11):44-44
接手二(1)班不到一个月,我发观有个学生,对我布置的作业很少完成,还经常上课和我闹别扭。如:我要求晨读课不要迟到,他就偏要来晚,我强调作业书写要认真工整,他非要写得潦潦草草,我布置每人出一期手抄报,他就拖着长腔喊:“办不出来。”我武断地认定他是一块不可雕的“朽木”,也就懒得管了,有时对他的越格就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相似文献   

7.
奔奔是本学期转入我班的,他虎头虎脑的挺逗人喜爱,可一看见他那一手蹩脚的铅笔字就怎么也让人高兴不起来,我决定好好给他补补。于是,我常常站在他身边看着他写字,不让他有心不在焉的机会,同时,也好再给他指点指点,好让他把笔顺写正确,把笔画写到位,把字的同架结构摆端正些。  相似文献   

8.
一天,放学刚到家,爱人就悄悄地走过来,“快去看看孩子吧!好像受什么委屈了,我问他他不说!”我径直向孩子的房间走去。刚上七年级的儿子和我是“忘年交”,看到我,他泪眼汪汪,哭了起来,接着就道出了心中的委屈,他说连续几天的语文课上,他都举手了,可是老师不叫他发言,而且有几个同学已经多次发言。面对孩子的进取心和表现欲受到打击,我从各个方面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同时鼓励他继续把手举下去。  相似文献   

9.
在大学里面,如果一个学生告诉我他是学数学的,或者学哲学的,你马上能想象出来他大致学的是什么。但如果一个学生告诉我,他是“读电子政务的”,你能想象出他学的是哪些东西吗?根本不能。所以我认为电子政务到目前为止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立的学科体系,还不适合进行本科教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中午,我刚踏进校门,数学老师就告诉我说,我们班的一个学生家长来找我,问:“凭什么不让他的孩子来学校睡午觉?”听她这么一说,我想起是昨天我们班的“好学生”(学习好)华齐(化名)因为午睡时违犯纪律让我劝回家午睡了。怕他不告诉家长,上午我用手机与他的家长联系了几次都未联系上。不用说这家长一定是他的了。  相似文献   

11.
那是刚开学时,我发现班级里有个叫高源(化名)的学生,基础很差,课堂上总是畏手畏脚,显得很自卑。为了鼓励他,激发他的自信,课堂上我有意提出了一个浅显的问题让他回答。他站了起来,回答得不仅正确,而且声音特别响亮清晰。随即,我抓住时机表扬了他:“回答得真好!把掌声送给他!”我带头鼓起了掌,学生们也跟着鼓起掌来。但我很快发现在鼓掌时有不少学生的脸上都是一副不屑的表情,我感到不解。  相似文献   

12.
施伟木 《奇闻怪事》2007,(3):17-17,10
“老师,他亲了我的脸。”体育课后,女生小波红着双眼,怯生生地走进我的办公室。我皱了一下眉头,站起来向教室走去。学生已全部回到了教室,有一些男生在偷偷地笑。“干了这种事居然还这么开心,看我不好好治治你们!”我心里想到。“是谁,谁欺负小波?”我的声音提高了八度,沸腾的教室一下安静了下来。我转过脸问小波:“到底是谁?”小波用手指了指:“他,他,还有他……”一连点了五个同学。“都给我站起来,现在是小流氓,长大就是大流氓了。  相似文献   

13.
杨君伟和我是大学同学,相知甚深。他在校期间和我是校蓝球队队员.都好书法喜金石.舞文弄墨使我们在“星光文学社”里大干了两三年。他写诗写散文,我则将二者结合.专事散文诗创作。没想到,当我因教学需要转向文艺批评后,他却出了一本散文诗集《看山的风景入书中所写的大巴山,我也因生于斯长于斯,尤为亲切也尤为注目。没想利,他笔下的大巴山被他开掘得有光彩有神韵有情致也更有精神了。他曾说过,身在巴山难写巴山,只有进入都市梦回巴山才能写好巴山。我以为,这是一种耐人寻味的创作思维现象。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  相似文献   

14.
服务热线     
《当代地方科技》2007,(5):92-93
我是武汉的一个消费者,几个月前我在一个直销员那里购买了**牌化妆品,这名直销员还给我在销售服务、售后服务、质量保证等方面做了保证。可我用后不但没让皮肤有任何积极改变,相反还引起严重过敏等副作用。去找直销员,他却以各种理由推脱。我认勾他是在欺诈消费者,请问我是找他索赔,还是找生产该化妆品的直销企业索赔呢?  相似文献   

15.
赵萌 《世界博览》2013,(14):30-31
图片里穿着随意、神情悠闲的人叫戴强,是我们这次策划香港封面故事1个月来,走访的众多普通香港人中的一位。采访他的那天,我们特意趁午饭前赶到他的茶餐厅,想在闲暇中和他聊聊他的“香港故事”。即使采访过去几天后,我的脑海里还萦绕着他问我的那句话:你知道日昌吗,老板也是香港人,我跟他很熟!  相似文献   

16.
徐波 《世界知识》2008,(22):4-4
那天,我来到灿荣办公室的时候,玉圣已经到了,灿荣正在接一个电话,一听就知道是在就美国大选接受一家媒体的电话采访。玉圣笑说,灿荣就是厚道,所以媒体也都愿意采访他。的确,我也有好多次在他办公室,都碰到有媒体要电话采访他。如果是比较简短的话题,他会暂时中断与我的谈话答复对方,如果问题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17.
张波 《奇闻怪事》2006,(7):79-79
【案例】我与学生之间,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天,一个学生有一道题不明白,而这道题我在课上已讲过。我想,一个后进生平时难得问问题,这是一种好现象。于是我就停下手头的工作为他讲解。因为他平时的学习很差,许多知识都一知半解,因此我讲得格外细致和耐心,并不时地问他:明白了吗?懂了吗?最后他说:懂了。我深吸了一口气,虽然累了点,但内心很高兴,并且是发自内心的高兴。既为这位学生,也为我自己。  相似文献   

18.
张杰 《泰山学院学报》2004,26(5):119-120
刘文仲同志受老友芦清奎同志生前的重托,为他的诗文进行整理,准备出版。在付梓前夕,文仲同志让我写篇序言。这任务我是欣然接受的。这是因为本书的作者芦清奎同志是我的老领导,老朋友。我们朝夕相处20多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如今他已驾鹤西归,活着的人在学习他遗留下的诗文的同时,向读者介绍一下他的人品和文品,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听到李未醉副教授的博士学位论文《加拿大华人社会的合作与冲突研究(1923—1999)》经修改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消息,我的心情当然是高兴不已。作为他在暨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全程见证者和“监督人”,当年我最大的期望是他的论文有尽可能大的创新。而当他的论文顺利完成并通过答辩后,我的最大期望便是他的论文有朝一日能公开出版,成为圈内同行的必读参考书。现在,未醉的愿望,我的期望,都变成了现实。高兴和祝贺,也就成了我在第一时间送给他的礼物。  相似文献   

20.
成功的失落     
李肃 《青年科学》2010,(7):35-35
我刚打算买车,他已经开上了帕萨特;我住着贷款的商品房,他已经搬进了别墅区;我的孩子还在上普通高中,他的孩子已经上了贵族学校。但是,那天他给我打电话,闲聊之后他突然问我:“你说,我算成功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