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成功的道路上,你没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来,那么,你只好用一生的耐心去面对失败。忘记了这是哪个成功人士说的。就我个人认为成功的定义财富只是一方面,更重要是作为一个人要真正的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价值。所以要想创业就必须对自己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并且定期反省自身是否发生了变化。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最难。很多人到了两鬓斑白还没有正确认识自己,也有很多人到了  相似文献   

2.
日前,笔者接到了青年科学杂志负责人冠雄、紫燕二位先生的电话,告诉我倪方六、黄震云、韩甫政三位先生联名写了一篇《论安阳西高穴“曹操墓”“认定”是行政违法行为》的文章,希望我谈谈对这篇文章的想法。我原来不想就这个问题和这三位先生进行无谓的论战,但是看了他们的文章内容后,认为他们的文章对一般读者颇具迷惑性,如果本人不对他们的言论进行及时“解读”和揭露,其文章极易给读者以错误的导向,于是在匆忙中写下了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3.
我曾读过高尔基的一段话:“要是你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是多么愉快啊!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这么多年以来,这句话时常警醒我:记着,你是教师,要珍惜自己的岗位;给予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事业的意义就在于奉献。陶行知先生也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便没有教育,为人师者,应当爱满天下。”这句话时常给我鼓励:加油,只要爱你的学生,你会在无意与不经意中品尝世间最纯真、最甜蜜的愉快。这句话也时常给我信心:好棒!我的学生喜欢我,我的家长包容我,我的职业需要我。这句话就像一盏明灯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章剑和 《创新科技》2006,(10):35-35
泰戈尔哲理诗中有句名言:“当你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门外,真理也就被拒绝了。”这话意味深长且发人深省,向世人揭示出“讨厌”的错误也有不菲的价值。美国有一个叫罗伯特的人,用几年时间收集了七万多件“失败产品”,然后创办了一个“失败产品陈列室”,并一一配上了言简意赅的解说词。由于这一展览给人以真实深切的警示,开展后观者如潮,给罗伯特带来了滚滚的财源。妙!展览“无用”的“废品”竟创造了成功!联想到一句西方的幽默:“所谓垃圾,就是放错了地点的好东西。”而既然放错了地点,就不妨重找个地点放,谁找准了这个地点,谁就能让那些“垃…  相似文献   

5.
迈出第一步     
在你我的成长中,迈出“第一步”是比较难的,太小的时候,是能力有限,大一点的时候,是畏惧太多……在在长中,我们就是国为这一点,那一点的原因,而错失了一些成功的机会和犯错误的次数。而错误的意义仅在于你做过一次、“经历”过一次,就有经验了,能力就能不断地提高……  相似文献   

6.
“你们企业通过质量体系认证了吗?”如今,无论与外商还是与国内企业打交道,你都会常听到这句话。仿佛就在一夜之间,“质量体系认证”成了企业和消费者关注的话题。但是,在如何认识质量体系认证和如何获取质量体系认证的问题上,一些企业出现理解和操作上的差异,自觉或  相似文献   

7.
《物理》杂志第3卷第6期发表了讨沦“质量能转化为能量吗”问题的两篇文章:《要辩证唯物主义,不要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和《质量能转化为能量,能量也能转化为质量》。这两篇文章,主要提出了如下几个问题:质量和能量能互相转化;“质量可转化为能量”并不就意味着“重复了唯能论的错误”,成了唯心主义;认为根本得不出“凡物质必有质量”的结论等。我们认为这两篇文章都从错误的方法得出了错误的结论。下面就谈谈我们对这些问题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忻州师专学报85年第二期我写过一篇文章“谈谈极限证明问题”,对于“ε—Ν”定义证明数列极限问题中如何找Ν作了探讨,对师专数学系刚入学的学生及青年教师有些影响,他们希望我把这个思想引伸到函数极限证明问题(只允许用“ε—δ”定义)中来,就怎样找δ也写一篇文章,现在,就来作这一工作.首先注意到它的重要性,是学数学的人的基本功之一,正象人们戏称:“如果你教会学生如何找Ν?如何找δ的话,就算你教极限教成功了.”是戏言又非戏言,这个问题解决了,数学分析可说入门了.  相似文献   

9.
“你们企业通过质量体系认证了吗?”如今,无论与外商还是国内企业打交道,你都会时常听到这句话。仿佛就在一夜之间,“质量体系认证”成了企业和消费者关注的话题。但是,在如何认识质量体系认证和如何获取质量体系认证的问题上,一些企业出现理解和操作上的差异,自觉...  相似文献   

10.
@@@@在生命中总会有某个时刻,需要你做重要决定——这时会有很多人愿意给你忠告,但是记住这句话:你的生活是你自己的,不是别人的。@@@@别人的忠告当然有对的时候,但事后证明这些忠告无用的次数却更多。你们必须靠自己研究——尽可能学习面对挑战的本事,自行判断信息的真伪并为自己做决定。@@@@你们天生就有能力为自己的最大利益下最好的决策。@@@@过去,我在几个重要的投资决策上,曾经听从别人劝告而忽略自己内心的决定。奇怪得很,每次这样的投资都失败。于是我根据自己所做的决定采取行动。直到年过三十,我终于了解这才是最佳的投资之道。  相似文献   

11.
“给我一根电话线,向你展现一个世界级的我”,这是笔者对于网络世界的理解和理想,也许有很多的朋友和笔者有一样的理解,梦想着在自由的数字空间里自由翱翔。但是没有无自由的限制,也没有无限制的自由,在看似自由的数字世界里,蕴藏了许多限制自由的因素,比如最近很热门的Napster事件就是一个例子,免费的MP3和数字版权卯上了,为什么10亿美金买不来自由?这中间到底涉及了多少利益?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让大家看得清楚一些…… 10亿美元与数字较量的失败 2001年2月12日,美国旧金山第九巡回上诉法院的三名法官就音乐网站  相似文献   

12.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福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把这句话运用在中国各个行业的企业身上,那是再合适不过的了。我们说:“不成功的企业各有各的不成功,但成功的企业都有它相似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13.
毛主席是十四年前在延安对我说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现在这已经成为有历史意义的名言了。这句话照亮了这十四年世界大事的进程。因此,追述一下说这句话当时的某些情节,应该是很有意义的吧。我在1946年夏天去延安的时候,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组成部分),结束了刚刚一年。大多数美国人还把苏联和中国看成盟邦,但是反动分子已经发动了“冷战”,甚至于威胁要把它变成热战。他们对苏联的仇视,就是在反希特勒战争期间美国和苏联是同盟国的时候,也一刻没有停止过。他们在许多方面表现了这种刻骨的仇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宣称希特勒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4.
编辑老师: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早就牢牢地记住了“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名言,而且也没少得到这位“母亲”的“呵护”。但是,她的“孩子”到底在哪儿呢?需要走多远的路才能找到她?我真有点儿心灰意冷了,您能给我点儿启示吗? ——念成功  相似文献   

15.
“老师累,一年级的老师更累。”担任一年级教师的时间不长,我就明白了这句话的真谛。刚入学的小家伙自理能力差不说,关键是不懂“规矩”。你讲你的,他们吵他们的,任凭你喊破了喉咙、敲烂了讲桌,他们就是不听你那一套。  相似文献   

16.
现行小学语文课本第六册(上海、天津等四省市教材编写组编写,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会摇尾巴的狼》这篇课文中说,狼在陷阱里和陷阱外边的老山羊说。“只要你伸下一条腿来,我就得救了。”又说:“我一出来马上就报答你……。”这句话里的“来”字用错了。“来”在这里是作为趋向动词使用的,与“去”相对。一般地说,趋向动词“来”和“去”有两种用法。第一,单独使用,以说话的人为基准,走近叫“来”,离开叫“去”。例如,“有个老农扛着  相似文献   

17.
“我”的清洗店在大家都说能赚到钱的时候,为什么反而赚不到钱呢?“我”为什么业务多了,还感到烦恼? 成功的经验都是一样的,失败的原因各有各的不同。“我”遭遇的,也许值得正在创富的你好好揣摩。  相似文献   

18.
图书推荐     
《科技智囊》2007,(3):95-95
《成败之道》[内容提要]汇聚著名教授经典智慧引领企业走向成功之道“书读万卷,神交古人”是个美好的愿望,现在,你有了与20位哈佛教授直接交流的机会,在心灵与心灵的碰撞中产生的智慧火花会让你事业蒸蒸日上!每一个企业都或多或少面临着危机,是选择成功,还是走向失败?从头再来真的是不可避免么?本书会让你茅塞顿开,原来,你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想一想吧,有20位世界级的教授在为你的企业发展出谋划策,这是多么令人激动的事情,值得你用心去体会!  相似文献   

19.
曾经有个网民说,所谓“总裁”,就是总在裁人的那个人。这虽然是一种调侃的说法,但是总裁在企业里拥有巨大的权力却是不争的事实。中国的“总裁们”虽然大都经历坎坷,甚至是白手起家,可是他们都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他们的成就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发展,甚至影响了一代人的生活。在这些光辉成就的背后,是什么因素造就了他们的成功?而有些看似成功的总裁却在最辉煌的时候宣告破产了,在人们不胜惊讶的同时不仅要问,他们为什么会失败?同时,他们是如何处理企业利润目标和社会责任的矛盾的?可能你的脑海中还有更多的问题。也许我们这个特别策划能使你茅塞顿开。  相似文献   

20.
 新学期已经开始一段时间了,博士生和博导都该进入了科研工作逐日紧张的状态。这当然会带出来些许的焦虑。若你当真有这样的体念,我建议你不妨看一遍本刊从2007年第9期到2009年第19期上的“主编心语”栏目文章《研究生如何夯实成功科研生涯的基础》,此文详细介绍了如何面对博士生们必定会碰到的各项任务和那些挥之不去又时不时会冒出来的焦虑。如果你是一位博导,希望你能帮助(协助)博士生善用文中的各项务实建议。如果你是一年级刚进入研究的博士,就从头读一遍此文,34篇文章基本是按你目前进度相关的顺序安排的。二、三年级的博士可以跳着看或读一下去年本刊“主编心语”栏目单期所发的文章(《再谈博士生如何夯实成功科研生涯的基础——18个你必碰到的场合》)中相关篇目,第36期封一刊登了18篇文章的目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