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通过以乙醇/水为介质,聚丙烯酸为分散剂的分散聚合法,制备了粒径范围在0.66-2.2μm的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实验得出,分散介质的Hansen溶解度参数范围在26.34-31.97(MPa)(1)/(2);分散剂用量存在临界值为7.7g/L;同时还考察了反应参数,如温度、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等对聚合反应和微球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以乙醇/水为介质,聚丙烯酸为分散剂的分散聚合法,制备了粒径范围在0.66-2.2μm的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实验得出,分散介质的Hansen溶解度参数范围在26.34-31.97(MPa)(1)/(2);分散剂用量存在临界值为7.7g/L;同时还考察了反应参数,如温度、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等对聚合反应和微球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可聚合型分散剂,甲醇为分散介质,研究了苯乙烯的分散聚合,制得了表面带正电荷的粒径为0.98~2.78μm,分散系数为0.04~0.25的聚苯乙烯微球。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聚苯乙烯微球的形貌,探讨了分散聚合过程及分散剂浓度等反应参数对聚合物微球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St)/m(MeOH)为0.1、m(DMC)/m(St)为0.02和m(AIBN)/m(St)为0.02时,聚苯乙烯微球的分散系数最低(为0.04),粒径为2.78μm。 相似文献
5.
朱雯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18(2):55-58
以苯乙烯(St)为单体,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及分散聚合法制备了不同粒径的聚苯乙烯微球(PS微球)。运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纳米粒径分析仪等手段,对微球的组成成分、表面形态、粒径及其分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面,微球粒径均匀,球形度良好且呈单分散性。 相似文献
6.
阿力塔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6(5)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聚苯乙烯小球,在实验过程中,通过改变引发剂的用量改变聚苯乙烯微球的粒径,得到制备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7.
单分散微球具有单分散性、比表面积大、可功能化等优点,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功能材料.分散聚合制备的单分散微球在同一体系下得到的尺寸有限,且第二单体的引入会导致粒径分布变宽.为了进一步增大粒径尺寸,以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为种子,采用两步溶胀法成功制备出大尺寸、可调控的多孔单分散交联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苯乙烯(St)在大分子单体(MM)的存在下于醇水体系中的分散聚合,反应是以马来酸酐引入双键的聚醚多元醇大分子单体为共聚反应型稳定剂,以AIBN为引发剂,十二烷基硫醇为链调节剂的条件下进行。研究了St初始浓度,引发AIBN用量及大分子单体用量对聚合物粒子的粒径和粒径分布的影响,得到了粒径为2.00~2.40μm接近于单分散的聚苯乙烯微球。 相似文献
9.
用分散聚合方法制备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用扫描电镜对微球粒径大小和粒径分散系数进行了测定和计算。实验结果说明反应介质的极性对微球粒径和粒径分散系数具有很大的影响,随混合介质极性增大,微球的的粒径先增大而后变小,粒径分散系数变大,表明粒径分布加宽。增大引发剂浓度会导致微球粒径的增大和粒径分布的加宽。 相似文献
10.
以乙腈为溶剂,以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进行了苯乙烯(St)和二乙烯基苯(DVB)的蒸馏沉淀共聚合研究,制得粒径2-3μm的单分散交联聚苯乙烯微球.结果表明,当单体总量和BPO用量增加时,微球粒径增大,产率升高.当交联剂DVB用量增加时,微球平均粒径增大,粒径分布变窄,产率升高.随着混合溶剂中乙醇含量的下降,粒径分布变窄,产率升高.在其他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用长分馏柱所得的聚合物微球具有较好的形貌. 相似文献
11.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分散稳定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醇或醇/水混合物为分散介质,用分散共聚合方法制备了微米级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微球。研究了功能单体用量、介质的溶解度参数、分散剂用量及温度对共聚反应速率、转化率、共聚物微球的粒径和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功能单体用量增加,聚合速率变慢,粒径增大;介质的溶解度参数增大,聚合速率增大,转化率提高,粒径减小;分散剂用量增大,聚合速率及转化率的变化不大,粒径减小;反应温度升高,聚合速率和转化率提高,粒径增大,粒径分布变宽。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散聚合法,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单体,以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甲醇/水为分散介质,并二次滴加单体与分散介质混合液,制备微米级单分散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通过傅里叶转换红外分析,场发射扫描电镜,激光粒度分析等对微球进行表征.研究反应时间、初始单体浓度、分散剂浓度和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微球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引发剂浓度和分散剂用量是影响聚合物微球粒径主要因素.分散剂浓度增大,引发剂浓度减小,均使微球粒径减小,分布变窄.最佳工艺条件为PVP用量1.5%、AIBN用量1%、单体用量10%、甲醇用量为60%、反应时间为6h、温度为75℃、制得的微球粒径为1.8μm. 相似文献
13.
采用分散共聚合法制备了单分散的负载有1,8-萘酰亚胺染料的荧光微球。利用供体和受体染料间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荧光微球在激发供体染料时同时实现了供体和受体染料的双重荧光发射信号。结果表明:当微球中染料的浓度相对较低(质量分数小于0.2%)时,荧光共振能量就可以有效地发生转移。聚合过程中增加供体或受体染料的浓度都会提高能量转移效率,这是浓度增加使得染料分子间距离缩短造成的。通过调整微球中染料浓度可以获得不同能量转移效率、具有荧光编码信号的系列荧光微球。这类粒径均一的荧光微球在多元生物分析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一种液相芯片的微球敏感元件载体的制备方法.利用分散聚合法,以苯乙烯(St)为聚合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稳定剂,乙醇和水作为分散介质,合成了微米级单分散性聚苯乙烯微球,详细探讨了单体浓度、引发剂、稳定剂的用量对微球的粒径及单分散性的影响,并对微球的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聚苯乙烯微球作为液相芯片的敏感元件载体,具有良好的单分散性,粒径约2.2 μm,并且表面光滑致密,适合下一步在其表面引入羧基、氨基等功能基团以进行表面化学与生物活化,从而制成液相芯片的敏感元件. 相似文献
15.
石蜡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悬浮聚合法制备石蜡聚苯乙烯微球.研究了合成过程中搅拌器的位置、搅拌速度、升温速度和反应时间等对微球粒径分布及其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搅拌器桨叶上平面与液面相平时有利于合成粒径小、分布均匀的石蜡聚苯乙烯微球;搅拌器最佳搅拌速度为275~330rpm;缓慢升温更有利于合成粒径小、分布均匀的石蜡聚苯乙烯微球;最佳反应时间为4.0~4.5h. 相似文献
16.
分散聚合法制备单分散交联PMMA微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分散聚合的方法在甲醇中制备了含交联剂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的PMMA微球,讨论了聚合过程中的引发剂、稳定剂、溶剂体系和EGDM的浓度等因素对微球的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 结果表明:交联剂质量分数增加会使微球的粒径变小,多分散指数先变小然后增大;引发剂的质量分数的增加会使微球的粒径增大,但粒径分布变宽;增加稳定剂的质量分数会使微球粒径和粒径分布均变窄;溶剂体系对微球的影响相对复杂,并不呈现一定规律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苯乙烯磺酸钠电荷稳定分散聚合体系,在甲醇/水混合溶剂中,通过后滴加功能单体4-烯丙氧基-2-羟基苯甲酮(BP-OH),制备出表面带有二苯甲酮光引发基团的聚苯乙烯(PS)微球。研究了功能单体BP-OH的补加时间及总反应时间对微球形貌及功能基团结合量的影响,并将所制备的功能性PS微球在紫外光辐照下引发荧光单体7-甲基丙烯酰氧乙基-4-甲基香豆素(MCMA)反应;并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及荧光显微镜(FM)对微球进行测试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微球具有光引发活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