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豆豆  乔海波  乔梁 《科技信息》2009,(29):190-190
1.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概况 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健全石油储备体系,中国从2003年开始筹建石油储备基地。镇海基地是中国规划的首批战略石油储备基地中第一个交付使用的项目,于2006年10月建成并收储原油。除镇海和舟山基地外,列入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一期规划的还有黄岛、大连两个项目。2008年底,四个基地已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另据了解,今年国家将推动二期石油战略储备。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能源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40,自引:0,他引:140  
本文阐明了能源问题的重要性,指出能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事关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从资源、生产、消费以及对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等方面,分析了世界能源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并探讨了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关于中国能源发展的战略思路,是本文论述的重点.文中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能源发展道路,主要涵义是:坚持节约高效、多元发展、清洁环保、科技先行、国际合作,努力建设一个利用效率高、技术水平先进、污染排放低、生态环境影响小、供给稳定安全的能源生产流通消费体系.文章阐述了节约优先的长期战略、一次能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和先进电力系统的发展等内容,展望了未来能源技术的发展前景.同时,还提出实施好能源发展战略,需要进一步完善能源政策,健全体制机制,加强宏观管理,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能源保障.  相似文献   

3.
针对国际石油价格快速上涨、中国石油供需缺口日益增大的状况,分析了油价上涨对中国经济以及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影响,阐述了新形势下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准备和行动措施,提出大力发展替代能源、暂不建立战略石油储备、大力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首先谈到的就是能源和资源问题。作为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需要人们充分认识到我国的能源资源的消费现状,理性面对能源资源危机现实,从长远经济发展出发,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  相似文献   

5.
一、能源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长期制约因素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巨大压力,能源和这3个制约因素密切相关。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看,能源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长期制约因素,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解决。主要问题是:1.人均能耗低而能源强度高我国的一次能源产量和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能源消费水平很低,1996年商品能源人均消费量为1134kgce,仅为世界平均值的55%;全国居民家庭人均生活用电量为93kWh,只相当于美国的24%。人均能耗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比人均产…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量也直线上升,能源现已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稳定增长的瓶颈,怎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能源问题呢?寻求稳定的海外石油、天然气供应只能是一个中、短期的策略性计划,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解决我国的能源问题应有更长远的眼光和从更高的层面上来考虑.  相似文献   

7.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之一。今天,人类对能源的依赖有增无减;同时,人们也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能源方面的挑战。人类对能源的不当利用和能源的短缺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中国的能源浪费现象随处可见,因此我们需要转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有效利用传统能源,开发新能源,建立环保节约型社会,以维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了实现能源、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有前瞻性的能源发展战略是当务之急。能源的特殊属性决定了政府在能源战略的制定和实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实现市场“无形的手”和政府“有形的手”相互配合而发挥合力。能源战略首当其;中的是节约能源,政府要率先垂范,加快生产节能,倡导生活节能,发挥高校在节能减排中的科技优势。  相似文献   

9.
长三角在迈步向前中,受到要素供给的严峻制约,其中能源更是最狭窄的瓶颈。近年来,每逢旺季,常要拉闸,一些企业甚至开四停三,显得步履蹒跚。有人惊呼:这样下去,怎能“率先”!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飞速发展,我国对石油的需求日增,对进口石油的依赖也日渐增加。目前,我国的石油日需求量为近700万桶,而我国的石油日产量为340万桶,进口石油的需求量为近300万桶。按照目前经济的发展速度,我国在5年内石油的日需求量将会达到850万桶,进口石油所占比重会不断增加。在变化多端的世界石油市场中,一场政治变革或危机,  相似文献   

11.
中国能源战略及规划要点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目前中国能源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探讨了今后我国的能源调整战略,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规划要点,对我国能源决策提供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Energy and electrical power is very important in economy and society. China has faced an increasingly serious energy shortage in the past decade. On the other hand, energy consumption and power generation, releasing carbon dioxide and other gaseous emissions from fossil fuels, may pollute the environment. Nuclear power, as an alternative energy source, would reduce these gaseous emissions. Both global wanning and sustainable energy supply can be solved to some extent by the application of nuclear power. In the aspects of regaining economic advantag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security and reliability of energy, nuclear power has an obvious superiority.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the energy status in quo of China, and discuss ways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ergy and power.  相似文献   

13.
国际油价波动影响因素分析及中国的能源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爱贞  付斌  张涛 《河南科学》2010,28(9):1205-1208
介绍了近期国际油价的走势,分析了影响国际油价波动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因素从8个方面提出了我国应对国际油价波动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能源低碳化是我国能源战略定位的根本,也是我国顺利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保证。通过分析低碳能源内涵,阐述我国发展低碳能源面临的机遇、挑战和现实路径,以期对我国经济的转型发展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的能源战略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中国能源的现状,分析了中国能源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中国能源面临的危机,提出了中国的能源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6.
作为国际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黄金储备不仅是中央银行用于防范金融风险的手段之一,也是衡量一国金融体系是否健康的指标。近年来,随着美元的持续贬值以及国际市场上黄金价格的高涨,国内对于增加黄金储备在我国国际储备中比重的呼声逐渐加强。从黄金储备对一国的作用入手,对比欧、美、日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与我国的黄金储备情况,结合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与我国未来发展方向来看,我国增持黄金储备很有必要,应该科学提高黄金储备在国际储备中所占比例。  相似文献   

17.
如何将有限的电能在各个细分电能市场进行合理的分配从而获得利润最大化,是发电厂商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将发电商在电能市场和备用市场的能量分配策略看成投资者对风险资产的投资组合策略,运用Markowitz的均值-方差分析理论建立了相应的分析模型,通过对模型的求解,得到了发电商的最优能量分配策略.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山西省能源结构特点,指出了当前山西省能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山西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发展生物能源的现实意义和长远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对世界范围内石油价格飞涨,能源供应日趋紧张的现状,从解决“三农”问题、加强环境保护和保障能源安全等方面,阐述了发展生物能源的现实意义和长远价值。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能源外交浅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能源外交是俄罗斯外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独立以后,为了促进国家经济的复苏、维护地缘政治的影响、改善国际环境,依靠其能源大国雄厚的能源基础和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及时制定了能源发展战略,对独联体、欧洲、美国和亚太地区开展了全面积极的能源外交。国际能源安全格局的严峻现实使得俄罗斯在实施其能源外交战略时,机遇与挑战并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