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德玲 《科技资讯》2013,(32):48-49
本文通过结合大渡河大岗山水电站隧洞施工实例,针对隧洞开挖断面大,局部地质条件较差特点,如何确保Iv围111岩段在开挖期的围岩稳定和施工期的结构稳定是本隧洞开挖关键。因此,对洞室较差围岩开挖采用减小钻孔深度.减小装药量的施工方案,同时开挖过程中加强支护,开挖后及时跟进喷锚等安全支护。  相似文献   

2.
新考塘隧道超大断面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赣龙铁路新考塘隧道为全线控制性工程,出口段最大开挖宽度30.26 m,最大开挖高度达16.97 m,属超大跨断面,是目前在建的最大铁路施工断面。出口段地质复杂,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通过水平旋喷桩和大管棚超前支护、导洞法开挖和全断面拱墙衬砌,最终顺利完成。结合施工实际,阐述超大断面主要的施工方法,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3.
刘清兵 《科技信息》2012,(35):I0369-I0370
通过对老挝南俄5水电站长距离地下隧洞的施工中,对隧洞开挖过程中出现的塌方次数的统计,并结合隧洞断面大小、支护形式及支护参数,分析隧洞塌方原因,总结出不良地质条件下隧洞施工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更好地研究煤系地层隧道开挖与支护问题,通过利用ADINA软件对大断面煤系地层隧道开挖与支护进行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了Mohr-Coulomb弹塑性本构二维平面模型,分析了煤系地层隧道大断面开挖和支护的过程;揭示了用于计算开挖过程中位移场、应力场及其分布规律。计算结果表明:煤系地层隧道施工采用台阶法开挖有利于隧道的应力释放和稳定;同时,在支护上采用一次支护、二次支护和衬砌。现场施工监测较好地反映了煤系地层这一软弱岩层的隧道开挖与支护参数,为类似条件的隧道施工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现场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陈辉 《甘肃科技》2011,27(13):111-113
介绍了引红济石调水工程钻爆法段隧洞开挖支护形式,对已开挖支护了的洞段施工费用与合同费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比,剖析了投资费用增加的原因,提出了减少投资的方法及措施,以达到控制投资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官地水电站右岸导流洞出口岩体风化卸荷强烈,边坡稳定性差。经优化调整后,减少了开挖并节约了工期。根据隧洞结构和地质资料建立三维有限元数值计算模型,对边坡和出口洞段各工况下进行分析,为设计支护的合理性和安全性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7.
在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中,经常遇到隧洞布置处地质情况复杂,隧洞开挖过程出现坍塌的现象。本文阐述通过采用超前支护,及固结灌浆施工技术措施,加固了隧洞周边围岩,使进口隧洞开挖顺利穿过软弱岩层段,避免开挖中山体发生坍塌。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卵砾石土地层偏压地形大跨浅埋隧道的合理施工方法,建立考虑实际地形状况的隧道三维计算模型;分别采用台阶法和分部开挖法以不同施工顺序对隧道的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经对比分析,确定隧道的合理施工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卵砾石土地层偏压地形大跨浅埋隧道采用超前预支护辅助措施,先从浅埋一侧拱部断面开挖的上半断面临时中隔壁四分部法是可行的施工方法;施工过程中,影响围岩位移的主要因素是支护系统能否及时封闭,以及开挖断面的数量多少;对于偏压地形大跨浅埋隧道来说,先开挖支护浅埋一侧拱部断面,再开挖支护深埋一侧拱部断面,然后依次(浅埋~深埋)开挖支护下台阶和仰拱的施工顺序有利于拱部围岩稳定,引起的拱顶下沉较小,也较为均衡。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卵砾石土地层偏压地形大跨浅埋隧道的合理施工方法,建立考虑实际地形状况的隧道三维计算模型;分别采用台阶法和分部开挖法以不同施工顺序对隧道的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经对比分析,确定隧道的合理施工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卵砾石土地层偏压地形大跨浅埋隧道采用超前预支护辅助措施,先从浅埋一侧拱部断面开挖的上半断面临时中隔壁四分部法是可行的施工方法;施工过程中,影响围岩位移的主要因素是支护系统能否及时封闭,以及开挖断面的数量多少;对于偏压地形大跨浅埋隧道来说,先开挖支护浅埋一侧拱部断面,再开挖支护深埋一侧拱部断面,然后依次(浅埋~深埋)开挖支护下台阶和仰拱的施工顺序有利于拱部围岩稳定,引起的拱顶下沉较小,也较为均衡。  相似文献   

10.
毛羽山隧道进口段喇叭口断面特殊,不同断面间过渡段多,在前期施工中对隧道围岩特性作了详细研究后制定了小间距两单线隧道、连拱隧道及大跨隧道段的开挖顺序及施工方案,以及不同隧道断面之间进行过渡的复杂施工方案,对于跨度大、围岩软弱及构造复杂的高风险隧道段,详细阐述了开挖及支护方案,为以后类似铁路隧道断面施工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贵州团坡导流洞地质描述、围岩分类及物理力学地质指标分析,得知该隧洞开挖将会遇到复杂地质条件,在确定该隧洞开挖施工技术方案时提出了在施工支洞布置、施工程序和方法、支护及不良地质洞段处理等方面具体落实了这一施工技术原则,确保了工程施工质量要求和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2.
为填补兰州地区地铁深基坑桩撑支护设计和施工的空白,以兰州地铁试验段深基坑支护工程为例,对桩撑支护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围护结构的变形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基坑开挖初期,桩身呈向坑内变形的前倾型曲线;基坑开挖过程中,预应力施加后,桩体位移呈基本恢复到平衡位置的短暂状态;随着基坑的进一步开挖和内撑的施工,桩身变形曲线逐渐呈")"形变化,最大水平位移发生的位置也随之下移.基坑开挖过程中,桩体最大位移位于基坑开挖面上方,一般出现在桩体的中部4~10m范围,桩底附近有少量位移,说明桩身内外侧通常均匀配筋的设计思路不尽合理,目前规范将嵌固段作为固定端的设计方法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3.
基于武汉地铁27号线纸坊出入场线大跨度矿山法隧道工程实际,根据现场地质条件,针对传统的CD隧道施工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双中隔壁台阶法+栈桥施工技术。通过对隧道破损围岩及与其密切溶洞进行预先加固和处理,确保开挖工作面的稳定;施作超前大管棚、超前小导管,与型钢拱架联合发挥棚架作用,避免拱部坍塌的危险,有效减小地表沉降;对中隔壁型钢和开挖断面形状进行优化,使开挖后隧道结构受力均衡,有利于临时和初次支护结构的稳定,减小拱顶下沉;对开挖方式进行优化,将隧道断面分为6块同时开挖,加快了隧洞开挖速度;采用栈桥施工,实现洞内交通、隧洞开挖及初支和二衬施工平行作业,提高施工效率。该技术主要用于地层较差、岩体不稳定且地面沉降要求严格的大跨度隧道施工,既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又加快了施工进度,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技术效果。  相似文献   

14.
牛湖山大断面公路隧道稳定性数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湖山隧道位于惠深高速公路,为双向六车道分离式隧道,设计拟定开挖方式为双侧壁导坑.为了验证设计的开挖方式是否合理可行,选取隧道右线洞口段一典型横断面,运用FLAC2D建立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了隧道开挖且支护后最终的围岩位移、应力以及初期支护内力,确定了双侧壁导坑是适合该类地质条件下大断面隧道的开挖施工方法,为以后类似的大跨度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介绍某隧洞工程不良地质洞段施工中的开挖,临时支护,砼衬砌等各项作业。重点介绍临时支护中的角钢插入法。  相似文献   

16.
梅河高速公路隧道稳定性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梅河高速公路代表性隧道--黄牛坳隧道LK74 613断面围岩的位移和稳定性进行结构计算;结合施工过程进行了LK74 613断面不同位置点的数值分析;动态模拟了该隧洞施工的全过程;对该公路隧道的围岩和支护结构的稳定性进行了合理的分析,为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提供了合理的参考.该研究对全线其它隧洞的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7.
根据该水电站的枢纽布置及地形、地质条件,其施工导、截流设计,设计的导流方案为:在距大坝110m处峡谷右岸开挖一条内径8.0m圆洞型隧洞,导流洞长度为252.56m,隧洞进出口落差达到8m,水流条件好。隧洞进口高程为1153.00m,出口高程为1145.00m,底坡为3%。  相似文献   

18.
为定量判断二次支护时机,在围岩自承载系数基础上考虑岩石的流变力学性质,采用Boltzmann流变模型推导了围岩时变承载系数,研究了时间轴上围岩自承能力的变化过程和发挥程度.并以围岩时变承载系数为基础建立考虑时变效应的LDP和GRC曲线耦合新方法,定量得出二次支护时机及围岩时变承载系数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隧洞断面处的围岩自承能力随时间变化趋势相似,都是开挖初期围岩自承能力迅速变弱,随后慢慢趋于稳定;经过相同的蠕变时间,距离开挖面越远,围岩自承能力越弱.2)同一隧洞断面处,时间越早围岩时变承载系数越大,围岩自承能力尚未充分发挥,不宜进行二次支护,即二次支护时机应该避开初期围岩自承能力变化剧烈时段.  相似文献   

19.
根据穿黄隧洞进口段(35m)工程特点,进行隧洞开挖及支护设计,考虑到穿黄隧洞进口段重要性,而且洞身较短,经建设各方讨论决定,洞口段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本文重点阐述双侧壁导坑法及轻型井点降水在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根据“新奥法”施工的需要,通过实验和前期开挖经验,得出科学合理的爆破设计参数,形成了小断面引水隧洞开挖的光面爆破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