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6 毫秒
1.
为深入了解旱黄瓜单性结实性遗传规律,基于旱黄瓜强单性结实自交系6457和非单性结实自交系6429,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方法,对旱黄瓜单性结实性进行了6家系世代(P_1,P_2,F_1,B_(1∶2),B_(2∶2),F_(2∶3))联合分析。结果表明:旱黄瓜单性结实性表现为不完全显性遗传,符合D-0遗传模型,受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值和显性效应值分别为10.31和7.73。B_(1∶2),B_(2∶2),F_(2∶3)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1.44%,39.65%,24.62%;B_(1∶2),B_(2∶2),F_(2∶3)的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3.31%,0.00%,35.21%。  相似文献   

2.
用生物统计学方法,对春小麦早熟性的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早熟性是一个受多基因系统控制的数量性状,抽穗期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早熟期的选择,较晚世代将更有效.  相似文献   

3.
小麦抽穗期的遗传在国内外已有不少研究,基本上都认为抽穗期是一个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早熟性遗传以显性为主,隐性遗传很少。但由于研究的时间、地点和材料的不同,因而对抽穗期遗传的认识也不完全一致。在国外,有的研究者报导早熟性是以加性效应为主;有的看到早熟性是由具有加性和显性效应的基因控制的,提出对抽穗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小麦阶段变化与熟期的遗传关系表明: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短的品种,比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长的品种抽穗早。抽穗开花后,熟期的早晚与灌浆速度和脱水快慢差异明显可见。抽穗早不一定成熟早。熟期的遗传表现,F_1代抽穗和开花介于中间偏晚,而成熟则以同晚和超晚居多;F_2代抽穗,开花和成熟为连续变异,属数量性状遗传。从倾早到倾晚,舞穗,开花近似常态分布,而成熟期则呈负偏斜为高狭峰。小麦的早熟性为隐性遗传。控制冬春性小麦熟期性状的基因数目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一对基因的熟期遗传;另一种是多对基因的熟期遗传,已测定估算为2—3对基因。同时,也研究了抽穗期和开花期与成熟期的相关。其抽穗与开花的相关系数,6个组合中有3个组合表现极显著,γ=0.7978-0.9291;而抽穗与成熟的相关,6个组合的相关系数,γ=0.1584-0.5956,表现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五种不育细胞质型十二个不育系与“7623”恢复系杂交F_1、F_2、F_1B_1以及其中[BT]型五个杂交组合的F_3、部分F_4、F_5等各代共3.286株植株的花粉育性表现及遗传分析结果。发现在“7623”恢复基因作用下,十二个组合的F_1代育性部分恢复;F_2代能育株:不育株量15:1的分离,F_1B_1代量3:1的分离,估计“7623”恢复系具有两对在孢子体水平上广泛作用于各种不育细胞质型并能部分恢复花粉育性的显性恢复基因;[BT]型F_2代单株花粉育性与F_3代相应株系平均花粉育性之间显著相关,证实这两对恢复基因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累加效应;[BT]型F_3代中符合3:1分离比株系平均花粉育性差异不显著。表明这两对基因具有同等恢复能力;各代能育株育性变异幅度较大,认为在不育细胞质遗传背景下,恢复基因所表现的恢复度有很大的反应规范。讨论了选择具强恢复力同质恢复系的可能性以及了解恢复基因遗传对新恢复系选育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石油化工污水J、N及厂区自来水S对小鼠子一代(F_1)和子二代(F_2)体细胞和性细胞的遗传毒性。结果表明,亲本自由饮用四周后,F_1及F_2骨髓细胞微核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石化污水及该厂区自来水对F_1及F_2体细胞有明显的遗传毒性。J、N及S干扰了性周期。使F_1在正常饲养条件下性成熟期明显推迟。经过2~4个月的正常饲养F_2性周期有所恢复可见到大量精子。精子畸形串明显高于正常组。结果提示,石化污水对F_1、F_2性细胞的遗传毒性也属显著。  相似文献   

7.
<正>本文分析了Ⅰ-69杨×小叶杨和Ⅰ-69杨×欧洲黑杨F_1无性系干形性状的遗传变异度,结果表明对干形实行直接选择是可行的。为了充分挖掘干形改良的遗传潜力和为多世代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探讨了从树冠结构方面对干形实行间接选择的可能性。遗传相关分析提供了树冠各组成性状与干形的联系情况,通径分析具体剖析了它们的直接和间接作用,确立各F_1无性系干形改良的理想冠型。在比较不同性状组合的干形选择指数效果基础上,利用一个合理的选择式预测了各F_1无性系的干形。将干形选择效果与生长选择效果进行比较,具体评述了生长与干形同时进行改良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1.博士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童依平研究组招博士后研究人员2名。研究方向分别为小麦遗传与分子设计育种和植物营养遗传学。基本条件小麦遗传与分子设计育种研究方向应聘者要  相似文献   

9.
小麦花药培养材料的差异性直接影响花粉植株诱导效果。不同亲本品种,不同杂交方式,不同世代的培养材料,都对诱导率及幼苗分化率产生不同影响。选用单交组合F_1花药作培养材料有益于提高诱导效果,F_1优于F_2。  相似文献   

10.
抽穗期是与水稻产量相关的重要农艺性状之一,克隆调控水稻抽穗期的相关基因,对于水稻育种改良至关重要.通过将一个地方籼稻品种巴香占与粳稻品种中花11杂交,对这2个品种及其F_1代植株、F_2代群体的抽穗时间进行统计和遗传分析,并利用图位克隆技术对目的基因进行初步定位.结果表明:巴香占抽穗时间平均为(78.5±1.4) d,比中花11晚抽穗约14 d;巴香占晚抽穗表型受单个显性核基因控制,该目的基因被初步定位在3号染色体RM14359标记与短臂末端之间,物理距离为2.8 Mb.该研究定位了一个水稻抽穗期调控基因,为后续该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奠定了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11.
采用盆栽试验,探究生物质炭(Biochar, BC)单独施用(B_1 1.5%、B_2 3.0%,土壤质量分数),磷肥单独施用(P_1 50 kg·ha~(-1)、P_2 100 kg·ha~(-1)),两者配施(P_1B_1、P_1B_2、P_2B_1、P_2B_2)对小白菜生物量以及土壤和小白菜中微量元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白菜生物量在BC单独施用条件下增加159%~244%,在两者配合施用条件下增加136%~295%.土壤中全量Mn、Cu、Zn、Mo含量在磷肥单独施用处理中基本无变化;在BC单独施用处理中土壤全量Mn和全量Mo含量增加,而全量Cu和全量Zn含量变化亦不大.与对照土壤相比, BC单独施用或两者配施处理土壤有效态Mn含量显著增加,有效态Cu含量下降.此外, BC单独施用或两者配施均提高了小白菜对Mn、Cu、Mo的吸收,但BC单独施用显著降低了小白菜对Zn的吸收.  相似文献   

12.
为发掘和利用黑麦属野生种非洲黑麦(Secale africanum)所携带的优异基因,我们用四川栽培小麦与人工合成的硬粒小麦非洲黑麦双二倍体杂交回交,将分子标记技术应用于早期世代选择,结合染色体C带技术与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在BC1F5代获得了抗条锈病的新品系L15-,经鉴定它具有非洲黑麦的1R染色体与小麦1B染色体形成的1RS/1BL易位染色体,该易位系的获得增加了1RS/1BL易位系的遗传多样性,是研究非洲黑麦基因遗传和小麦抗病育种的新种质.  相似文献   

13.
通过试验及回归分析方法考察了带传动设计中(F_1/F_2)_(max)=e~(f'·a)和F_1 F_2=2F_0两项假设对实际情况之偏差。并导出了修正后的P_0、Z、F_0及Q的设计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4.
在每一个分离世代中,从表型(即外观性状)上选择很纯的个体继续自交,可以减少选育自交系的代数。为了论证这一点,曾对若干自交及其 F_1(杂交一代)、S_1(自交一代)及 S_2(自交二代)研究其播种到开花期的日数、株高及总叶数等性状。根据调查资料表明,在选择中合适应用优势性状将能获得高度有效的自交育种。方法很简单:从分离的群体中选择那些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综述太谷核不育小麦的遗传理论与育种实践的进展概况。经研究鉴定太谷小麦的不育性是受控于一个显性雄性核不育基因,并开展了基因作用及表达研究;太谷小麦是轮回育种的理想工具,已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6.
实验证实,兔胚胎从桑椹期扩张到胚泡的培养过程需要维生素。桑椹胚在含有11种水溶性维生素(生物素、泛酸、胆碱、肌醇、烟酰胺、维生素B_6、维生素B_2,维生素B_1、叶酸、维生素B_(12)和硫辛酸)的F_(10)培养液或在除去其中任一种维生素的培养液中培养5天后,测定胚泡直径。统计结果发现,除去肌醇,维生素B_6、维生素B_2和烟酰胺的胚泡扩张的直径显著减少。除去维生素B_(12)的胚泡扩张的直径明显增加,表明F_(10)培养液中维生素B_(12)的现有浓度对兔胚泡是有毒害的。  相似文献   

17.
超早熟大豆育种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确立超早熟大豆育种目标时,必须充分考虑推广地区的生态和自然条件因素,同时兼顾其他农艺性状;在超早熟大豆育种的亲本选配上,应选择双亲生育日数差值小、花期短、鼓粒快、株体繁茂、中日性、耐低温的极早熟种质资源作为杂交亲本;在杂交亲本组配方式上,以极早熟、丰产、抗病品种间杂交为最佳组合方式;大豆生育期性状遗传,属于简单的数量性状遗传,以基因累加效应为主,通过有性杂交获得早熟性基因累加超亲遗传后代,进而可以创造出更早熟的杂交后代材料。  相似文献   

18.
设素数p为4m+1形式,k=2,p-1=kq,q=2 m≡0(mod 2)写出广频率阵令 I=1+F_0+F_1,则有F_0I=2mI.由于θF_0=M_0θ,可得F_0~2=m-F_0+mI, F_0~t=U_t+V_t F_0+W_t I,其中u_(t+1)=mv_t,v_(t+1)=u_t—v_t,W_(t+1)=m(v_t+2w_t).可以具体算出t=2,3,…11,13时u_t,v_(ti)值,由于(P/P_1)=1的充分必要条件是U_(P_1)≡0 (modp_1),V_(P_1)≡1 (modp_1),故得  相似文献   

19.
斯卑尔脱小麦Triticum spelta L.f.duhamelianum 2n=6x=42与通北野生燕麦Avena fatua L.2n=6x=42直接杂交成功,结实率36%。F_1代表现不一致,出现4种类型,主要类型结实基本正常,其他3个类型,有2个类型结实率约10%,有1个类型完全不结实;均表现为斯卑尔脱型,成熟期同通北野生燕麦,比斯卑尔脱小麦早熟10天。F_1植株花粉母细胞镜检表明,大多数染色体配对正常,单价体2—4个。F_2植株花粉母细胞镜检表明,大多数植株染色体配对正常,2n=42,少数植株染色体出现1—5个单价体。F_2分离很大,出现约10%容易脱粒不断穗节的普通小麦型,其中一部分综合抗病和综合丰产性均好,并出现超亲矮杆的普通小麦型植株,最矮的株高仅57厘米。株高80—90厘米的类型较多,籽粒饱满,千粒重最高的达到60克。可以直接育成多抗优质高产的新型普通小麦。普通小麦型植株大多数表现抗白粉病、条锈病和叶锈病。  相似文献   

20.
小麦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传统的育种方法存在周期长、改良慢等缺点,基因工程育种现已成为小麦遗传改良的研究热点.因此,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的遗传转化在小麦遗传改良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农杆菌介导的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的遗传转化以其自身具有的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介绍了农杆菌介导的小麦成熟胚愈伤遗传转化体系的各种影响因素,如小麦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化、转化效率、农杆菌菌株和转化载体等,并对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遗传转化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