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加用微波治疗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加用微波治疗对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除加用微波治疗外,其余治疗同对照组,两组疗程均为14d,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1例(70%),有效8例(27%),无效1例(3%;)对照组显效12例(40%),有效10例(33%),无效8例(27%),两组治疗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用微波治疗对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胸腔闭式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对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75例初治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在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及闭式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组(治疗组),对照组反复胸腔穿刺抽液,每周2~3次;治疗组行胸穿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水,并每日尿激酶胸腔冲洗.比较两组病人胸水消失时间、住院治疗时间、胸膜粘连(包裹性胸腔积液)出现机会及治疗3个月后胸膜厚度.结果 治疗组胸水消失时间(6.5±2.3)d,住院时间(11.8±5.2)d,没有病例出现胸膜粘连,3个月后胸膜厚度(1.8±0.7)mm;对照组胸水消失时间(11.4±5.1)d,住院时间(15.2±6.9)d,8例出现胸膜粘连,3个月后胸膜厚度(4.2±1.2)mm.结论 胸腔闭式引流联合尿激酶冲洗治疗初治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可以加快胸水消失,缩短住院治疗时间,预防胸膜增厚粘连,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胸腔闭式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对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75例初治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在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及闭式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组(治疗组),对照组反复胸腔穿刺抽液,每周2-3次;治疗组行胸穿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水,并每日尿激酶胸腔冲洗。比较两组病人胸水消失时间、住院治疗时间、胸膜粘连(包裹性胸腔积液)出现机会及治疗3个月后胸膜厚度。结果治疗组胸水消失时间(6.5±213)d,住院时间(11.8±5.2)d,没有病例出现胸膜粘连,3个月后胸膜厚度(1.8±0.7)mm;对照组胸水消失时间(11.4±5.1)d,住院时间(15.2±6.9)d,8例出现胸膜粘连,3个月后胸膜厚度(4.2±1.2)mm。结论胸腔闭式引流联合尿激酶冲洗治疗初治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可以加快胸水消失,缩短住院治疗时间,预防胸膜增厚粘连,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胸腔积液发病原因复杂,可在呼吸系统和其它系统疾病中出现。2003年1月~2006年1月,我院收治胸腔积液患者40例,现对其病因、特点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40例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30~80岁,平均62岁,病程5天~3年。感染性胸腔积液25例(62.5%),其中结核性胸膜炎所致胸腔积液20例(50%),化脓性胸膜炎5例(12.5%),  相似文献   

5.
彭尔甲 《甘肃科技》2011,27(4):137-138
探讨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效果。将78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胸穿抽液后注入生理盐水2ml稀释尿激酶10万u,后期注入异烟肼100mg+地塞米松5mg。对照组在胸穿抽液后注入生理盐水2ml,后期注入异烟肼100mg+地塞米松5mg,两组抗结核化疗方案相同。治疗组抽液次数、抽液量、胸膜厚度、胸膜粘连度与对照组相比(P〈0.01)有显著性差异。胸腔内注入尿激酶能显著地增加结核性胸膜炎胸液引流量,能有效地降低胸膜肥厚、胸膜粘连的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腔内置中心静脉导管行闭式引流并注入尿激酶(UK)治疗结核性粘连包裹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结核性胸腔积液病例,经胸腔B超证实胸水中等量以上且呈粘连包裹性,将其分为随机分为治疗级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胸腔内置管行闭式引流,且予尿激酶10万U加入生理盐水20mL中注入胸腔,每日或隔日1次,连续1~3次。对照组36例,常规反复穿刺抽液。治疗前后胸片或B超对比胸腔情况。结果治疗组明显较对照组的胸水引流更彻底,且胸膜肥厚粘连情况减轻。结论胸腔内置中心静脉导管行闭式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粘连包裹性胸腔积液是一种简单、安全并且疗效肯定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人重组肿瘤坏死因子(rTNF)联合顺铂(DDP0治疗癌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对50例经病理证实为癌性胸腔积液的患者采用昼抽净胸水后,胸腔内注入rTNF20万和DDP40mg,1次/d,连续2-4次。结果 近期完全缓解(CR)达90%,其中12例持续6个月未发现胸水,所有病例2-4周后,经B超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胸膜增厚及粘连。结论 rTNF联合DDP治疗癌性胸腔积液疗效显著,单药用量小,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8.
通过检测不同病因引起的胸腔积液患者胸液及血清的干扰素-γ和腺苷脱氨酶(ADA),探讨其对良恶性胸水疾病的鉴别意义.对37例结核性胸膜炎及25例癌性胸液患者和8例漏出液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胸液的干扰素-γ,Giusti’s比色法测定ADA.结果显示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液中的干扰素-γ水平(490.83±384.67)pg/mL,明显高于癌性胸液(36.40±90.85)pg/mL和漏出液组患者胸液(14.87±5.96)pg/mL(P<0.001),且重叠性很小.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液中.ADA明显高于癌性胸液患者(P<0.001).干扰素-γ诊断结核性胸液的敏感性81%,特异性97%,正确率90%,阳性似然比27;ADA诊断结核性胸液的敏感性89%。特异性97%,正确率93%,阳性似然比29.6.提示胸液的干扰素-γ在局部抗分枝杆菌感染中起了一定的作用,检测胸液中干扰素-γ和ADA对结核性胸腔积液和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探讨其对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80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和39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病例资料,重点对癌胚抗原(CEA)、乳酸脱氢酶(LDH)、腺苷脱氨酶(ADA)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为进一步提高对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的认识和更好地鉴别诊断提供依据.结果:①两组胸腔积液乳酸脱氢酶(PLDH)水平及胸腔积液乳酸脱氢酶/血清乳酸脱氢酶(PLDH/SLDH)比值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②两组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PADA)含量、血清腺苷脱氨酶(SADA)含量和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血清腺苷脱氨酶(PADA/SADA)比值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经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入选模型的因素为患病年龄、发热、胸腔积液颜色、PADA/SADA比值.结论:①PADA、SADA含量可作为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结核组PADA约为40 U/L,低于目前普遍采用PADA >45U/L的诊断标准;而PADA/SADA比值为(3.44±1.38),PADA/SADA比值越大则越有利于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②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病年龄、发热、胸腔积液颜色、PADA/SADA比值联合用于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的判别时有良好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结核性胸膜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结核性疾病,此病是由于结核杆菌感染侵犯胸膜而发生。笔者就其特征及防治论述如下。1临床上分型1.1急性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即湿性胸膜炎):此时病人多有发热、体温可在38℃-39℃、胸痛、咳嗽、胸腔积液等,积液多时病人则出现呼吸困难,纵隔移位,血沉增快,X线胸片即可确  相似文献   

11.
肺癌患者胸腔内反复大量积液在临床上治疗较为棘手,手术、放疗、化疗疗效均不理想。本文采用全身化疗联合TNF和IL-2胸腔内注射治疗肺癌恶性胸水30例,其中腺癌19例,鳞癌9例,小细胞未分化癌2例,平均年龄51岁;对照组28例,腺癌15例,鳞癌12例,小细胞未分化癌1例,平均年龄55岁。方法:治疗组所有病例均先行全身化疗,化疗结束后胸腔抽液,尽可能抽尽胸水后胸腔注入TNF10万U、IL22万U,每周2次,连续4~6次。对照组全身化疗同前,胸腔局部不用TNF及IL-2。根据患者气急、胸闷、胸痛等症状、体征变化,胸片、B超检查结果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20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90%(27/30);对照组6例显效、8例有效、14例无效,总有效率50%(14/28),二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此法副作用小,胸腔注射TNF、IL-2后有6例出现轻微胸痛和低热,2例在注药1h内出现寒战、高热(后自行缓解),未见其它严重副反应出现,结论:上述疗法是治疗肺癌恶性胸水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肺癌直接侵袭胸膜或转移致胸膜产生癌性胸腔积液,严重影响生存质量,亦是造成肺癌患者气急、胸闷、胸痛,甚至死亡原因之一。1994年1月至1998年5月,我们应用凝血酶、丝裂霉素联合治疗晚期肺癌胸腔积液患者20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癌性胸腔积液患者20例,男12例,女性8例,年龄43-78岁,所有患者均经胸片、CT证实晚期肺癌,给予纤支镜刷检、痰细胞学检直,经皮肺穿刺活俭及胸水查到癌细胞。其中鳞癌7例,腺癌11例,小细胞未分化癌2例;大量胸水11例,中等量胸水5例,少量购水4例;血性胸水Ic例;伴腹腔转移3例,骨转…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胸腔闭式引流结合腔内注射博莱霉素治疗恶性胸水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对45例恶性胸水患者采用胸腔置管闭式术基本引流完后,腔内注入博莱霉素,每周1次,在胸水再生的情况下重复引尽胸水及腔内给药。结果45例患者完全缓解(CR)12例,部分缓解(PR)23例,缓解率(CR PR)77.7%。发热3例,恶心呕吐3例,胸痛8例,均为Ⅰ度。结论胸腔闭式引流结合腔内注射博莱霉素治疗恶性胸水,疗效好毒副反应少,病人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胸腔闭式引流结合腔内注射博莱霉素治疗恶性胸水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对45例恶性胸水患者采用胸腔置管闭式术基本引流完后,腔内注入博莱霉素,每周1次,在胸水再生的情况下重复引尽胸水及腔内给药.结果45例患者完全缓解(CR)12例,部分缓解(PR)23例,缓解率(CR+PR)77.7%.发热3例,恶心呕吐3例,胸痛8例,均为Ⅰ度.结论胸腔闭式引流结合腔内注射博莱霉素治疗恶性胸水,疗效好毒副反应少,病人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患者 ,女 ,55岁 ,因咳嗽、咳痰 ,胸痛半月于1999年7月5日收住传染科治疗。摄胸片示左侧胸腔中等量积液。胸水化验李凡他实验阴性 ,白细胞计数200×106/L,蛋白55g/L。胸水化验未发现肿瘤细胞及抗酸杆菌。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 ,给予2HL2EZ/4HL2及强的松进行抗痨治疗 ,2个月后胸水吸收 ,症状消失 ,给予出院 ,出院后继续抗痨治疗。半年后患者再次出现上述症状并少量咯血10天 ,再次于2000年1月10日收住传染科。胸腹部CT检查提示1、左膈下腹膜后囊性占位病灶约10×7 8×7cm3。2、左侧胸腔少量积液。入院后2个月行剖腹探查 ,术中显示左膈下 ,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胸腔闭式引流结合腔内注射博莱霉素治疗恶性胸水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对45例恶性胸水患者采用胸腔置管闭式术基本引流完后,腔内注入博莱霉素,每周1次,在胸水再生的情况下重复引尽胸水及腔内给药.结果45例患者完全缓解(CR)12例,部分缓解(PR)23例,缓解率(CR+PR)77.7%.发热3例,恶心呕吐3例,胸痛8例,均为Ⅰ度.结论胸腔闭式引流结合腔内注射博莱霉素治疗恶性胸水,疗效好毒副反应少,病人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1992年1月至1994年12月治渗出性胸膜炎79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58例,女21例。年龄17—76岁,平均37.5岁。大量积液20例,中量35例,少量24例。胸水位于左侧32例,右侧39例,双侧8例。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58例,化脓性胸膜炎14例,恶性胸膜间皮瘤3例,胸膜转移癌2例,石棉肺1例,特发性乳糜胸1例。本组误诊19例,误诊时间7天—1年,平均26.8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腔注入顺铂(DDP)联合白细胞介素-2(IL-2)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方法:58例患者均病理确诊为恶性胸腔积液,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32例)在胸腔内注入DDP,白细胞介素-2,对照组(26例)在胸腔内注A.DDP,两组均在1周及2周后各重复注药1次,共3次,观察疗效,毒副反应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4%,对照组57.7%,差异有显著性(P〈0.015)。治疗组Kamofsky评分〉70分者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两组在毒性反应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顺铂白介素-2胸腔灌注能有效控制恶性胸腔积液,毒副作用少,联合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胸腔积液血清中癌胚抗原(CEA)和腺苷脱氨酶(ADA)在恶性和结核性胸腔积液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8例恶性胸腔积液和156例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胸腔积液和血清ADA、CEA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恶性胸腔积液和血清组癌胚抗原(CEA)明显高于结核性胸腔积液和血清组水平(P<0.01);结核性胸腔积液和血清组腺苷脱氨酶(ADA)明显高于恶性胸腔积液和血清组水平(P<0.01);CEA在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22%和86.36%,特异性13.64%和94.78%,ADA在结核性和癌性胸腔积液中分的阳性率分别为67.95%和6.25%,特异性93.75%和32.05%.结论 胸腔积液和血清ADA、CEA检测对恶性和结核胸腔积液均具有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局部热疗结合顺铂胸腔内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采用顺铂胸腔内灌注结合局部热疗;对照组26例单用顺铂胸腔内灌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局部热疗联合胸腔灌注顺铂能显著提高癌性胸水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