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用酵母two-hybrid系统在人胚胎脑组织cDNA表达文库中寻找编码产物与p53相互作用的基因,在1.5×10^6个转化子中筛选到68个初级阳性克隆。通过测定转化子第二轮β-半乳糖苷酶活力发现,人胚胎脑组织cDNA表达文库中有一个阳性克隆中的cDNA编码人的泛肽交联酶,可认为是泛肽交联酶参与p53在细胞内浓度的调节。  相似文献   

2.
人核蛋白P68 cDNA基因克隆及全序列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靠人合成4个混合聚核苷酸探针,从一个人盘λgt11 cDNA库筛选到含有p68 cDNA基因的阳性噬菌斑。经次克隆得到含p68 cDNA基因的pBRBt7-p68质粒。用末端终止法对此cDNA基因进行了全序列测定。分析结构证明得到的p68cDNA基因含有22873个苷酸,具有一个可阅读框架,共编码614个氨基酸。其5'端非编码区含有130个碱基。3'端非编码区含有315个碱基,比已发表的3'端非  相似文献   

3.
野生型p53基因重组体腺病毒介导的肿瘤抑制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同源重缚方法构建了野生型p53全长cDNA的重组体腺病毒,通过转导人卵巢癌细胞系SK-OV-3和黑色素瘤细胞系WM-983A,证实腺病毒能介导p53基因进行有效转移,并能显著抑制这两种肿瘤细胞的生长和集落形成能力,生长抑制率分别这到93%和86%,对两种肿瘤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治疗实验表明,p53能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流式细胞计数DNA片段化及TUNEL分析证实,P53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G1  相似文献   

4.
抗冻肽基因导入植物的第一步合成了5'-末端分别带有限制性酶xbaI和KpnI识别位点的一对引物,以美洲拟鲽抗冻肽的cDNA克隆为模板,用锚定聚合酰酶链反应扩增了抗冻肽基因,并克隆到细菌表达载体pGEM32f(一)和植物表达盒式载体pGA643中,以限制性酶切分析和菌落杂交技术证明了转化子质粒DNA中的含有抗冻肽基因,又用PCR方法扩增了转化子的抗冻肽基因,从而证实了克隆成功。  相似文献   

5.
旋毛虫排泄分泌抗原p49基因的克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DNA重组技术将编码旋毛虫肌幼虫49KDa抗原的基因克隆于大肠杆菌中.设计特异的PCR引物,用PT-PCR技术直接从旋毛虫肌幼虫总RNA中反转录并扩增出约1.1Kb的靶DNA.用BamHI和EcoRI酶解后将其克隆到质粒载体pUC19中,用X-gal培养基筛选重组子.该重组子经相同的核酸内切酶水解获得约2.7Kb和1.1Kb两个片段,分别与pUC19和目的基因的大小相同,目的基因经序列分析并与文献报道的序列比较发现具有97.8%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6.
从蓝藻Calothrixsp.PCC7601染色体DNA中分离出含藻蓝蛋白基因cpcB2A2的略3.8KbDNA片段,与质粒pUC18重组,构建成一种重组质粒,pPC218-PCZ,转化E.codiJM109,获得了一系列克隆子,经斑点分子杂交和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分析,筛选出了初步认为含有cpcB2A2基因的克隆子。  相似文献   

7.
低分子量单链尿激酶基因在酵母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13scuPA32k克隆载体经HindⅢ酶切得到scuPA32k的基因,与分泌型酵母表达载体pGL重组得到正向插入的scuPA32k酵母表达载体.用改进的酵母完整细胞快速高效转化法转化AB103酵母菌株,转化效率达到1.8×105个转化子/μg载体DNA,并在直接测活培养板上筛选出阳性转化子.用纤维蛋白平板溶圈测活法检测结果表明阳性转化子能分泌纤溶酶原激活剂.  相似文献   

8.
人rabl3基因克隆和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的胚胎cDNA为模板,用PCR方法筛选获得rab13基因,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和原核表达载体pGEX、pET-15b和pMAL-c2中,把rab13基因转染入牛肾上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BCE细胞)中,免疫荧光染色显示Rab13定位于BCE细胞胞质内膜性细胞器上,在为rab13基因对膜通道调节功能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采用能够转化细菌和真菌的双功能质粒pDL1,与部分酶切的糙皮侧耳(Pleurotusostreatus)基因组DNA片段进行体外重组。再用重组质粒DNA转化玉米黑粉菌(Ustilago,maydis)的原生质体,在平皿上筛选抗新霉素的转化子,转化率达800转化子/μgDNA,由此在玉米黑粉菌中建立了糙皮侧耳的基因文库。随机选出15个转化子提取其DNA,以32P标记的neur基因酶切片段作为探针进行打点杂交,全部显示阳性,证明抗性菌落不是来源于敏感细胞的回复突变。以李氏木霉(Trichodermareesei)的纤维二糖水解酶(Cellobiohydrases,简称CBH)CBHⅡ基因末端片段为探针,从阳性克隆菌株中提取DNA进行Southern转移并杂交,结果证明本研究已成功地克隆了糙皮侧耳纤维二糖水解酶CBHⅡ基因。基因的表达检测证明,克隆菌株具有纤维二糖水解酶活力。  相似文献   

10.
将插入pBluescribe的人红细胞生成素受体cDNA,用EcoRI和BamHI酶解,分离得到的基因片段,插入到经EcoRI和RamHI消解的表达载体pGEX-3X中,得到了重组表达质粒pGEX-3X/HEPOR。生组质粒pGEX-3X/hEPOR含有tqc启动子,EPOR膜外结构域基因5’端与谷胱甘肽转移酶编码基因融合,阳性重组子在大肠村菌中经IPTG诱导表达GST-hEPOR,重组表达菌裂解  相似文献   

11.
p6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53蛋白家族成员p63蛋白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胃癌及37例癌旁组织,利用组织微阵列技术,构建88点组织阵列,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该阵列中p63蛋白在胃癌及其癌旁组织中表达情况.结果:①p63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呈弥漫分布的棕黄色颗粒;②胃癌组织中,p63蛋白表达于核大间变细胞中;p63蛋白在高分化型胃癌中阳性表达率为5.9%,在低分化型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1.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p63蛋白在胃癌癌旁组织中无表达,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4.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p63蛋白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②p63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有关,并可能参与了胃癌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12.
p53基因是人类肿瘤中突变频率最高的抑癌基因,几乎发生于所有的恶性肿瘤.突变基因编码的p53蛋白释放入血,可诱发机体自身免疫应答,产生p53自身抗体.在肿瘤病人和高危人群中检测血清p53抗体可以反映早期p53基因突变,作为一种新的肿瘤生物学指标,p53抗体有望在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治疗、预后、监测、复发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人类P53蛋白是一种通用转录因子,通过调控一系列下游基因的转录来影响许多细胞功能。p53下游基因含有P53蛋白结合序列,收集已报道的63条人类P53蛋白结合序列并与ElDeiry等定义的一致性序列进行比较,发现这些P53蛋白结合序列与一致性序列特征并不严格一致,对这些偏差规律的分析有利于建立p53下游基因预测模型,进而利用计算机方法预测p53下游基因,研究其基因互作网络。  相似文献   

14.
人类P53下游基因一致性序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P53蛋白是一种通用转录因子,通过调控一系列下游基因的转录来影响许多细胞功能。p53下游基因含有P53蛋白结合序列,收集已报道的63条人类P53蛋白结合序列并与E1-Deiry等定义的一致性序列进行比较,发现这些P53蛋白结合序列与一致性序列特征并不严格一致,对这些偏差规律的分析有利于建立p53下游基因预测模型,进而利用计算机方法预测p53下游基因,研究其基因互作网络。  相似文献   

15.
用计算机对人类TSPY1基因P53结合位点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p53下游基因在其调节区域(启动子或内含子)含有与P53蛋白特异性结合的一致性序列5’ –RRRCWWGYYYN(013) RRRCWWGYYY3’,R=G或A,W=T或A,Y=C或T,N=A,C,T,G。用计算机对人类基因组中P53结合位点进行了研究,发现Y染色体上的TSPY1基因内含子中含有这样的一致性序列5’GGGCTAGTTTtgGAGCTAGCCT3’,意味着TSPY1基因有可能是一个p53下游基因。  相似文献   

16.
用计算机对人类TSPYl基因P53结合位点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p53下游基因在其调节区域(启动子或内含子)含有与P53蛋白特异性结合的一致性序列5’-RRRCWWGYYYN(0-13)RRRCWWGYYY-3’,R—G或A,W—T或A,Y—C或T,N—A,C,T,G。用计算机对人类基因组中P53结合位点进行了研究,发现Y染色体上的TSPY1基因内含子中含有这样的一致性序列5’-GGGCTAGTTTtgGAGCTAGCCT-3’,意味着TSPY1基因有可能是一个p53下游基因。  相似文献   

17.
ASPP(apoptosis stimulating protein of p53)即p53凋亡刺激蛋白家族,是科学家们近年来发现的新的蛋白家族.该家族包含有三个成员:ASPP1,ASPP2和iASPP.它们均可以与p53相结合,从而正向或负向地调节p53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脂饮食和耐力训练对大鼠腓肠肌p53和IL-6表达的影响.方法:28只大鼠随机分成4组:高脂对照组(H)、高脂耐力组(R)、普通对照组(C)和普通耐力组(E),每组7只,训练8周;末次训练后24h,各组大鼠在安静状态下处死,取腓肠肌.采用ELISA法测定腓肠肌胞浆中p53和IL-6的含量.结果:(1)E组大鼠肌浆中p53的表达显著低于C组(p<0.05),H组与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R组与E组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2)H组大鼠肌浆中IL-6的表达显著高于C组(p<0.05),R组也显著高于E组(p<0.05),但 C组与E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高脂饮食不仅会引起大鼠在安静状态时的炎症反应,还会促进大鼠运动时出现的运动性机体改善;耐力训练对大鼠骨骼肌的衰老具有一定的延缓作用,IL-6对长时间的耐力运动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110例维吾尔族宫颈癌和45例维族正常宫颈组织中p53基因第四外显子第72位密码子Arg/Pro(p53 Arg72Pro)3种基因型Arg/Arg、Pro/Arg、Pro/Pro型中Ki-67、Bax蛋白的表达。初步探讨p53Arg72Pro不同基因型在新疆维吾尔族人群宫颈癌发生机制中的相关作用。结果发现在维吾尔族宫颈癌p53Arg72Pro三种基因型中Arg/Arg型的细胞增殖指数最高62.990±15.0706,而Pro/Pro型的Bax蛋白阳性表达率最高66.67%,其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p53 Arg72Pro 3种基因型在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方面可能存在差异,p53 Arg72Pro多态性可能通过不同的机制引起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LSD1的结构和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LSD1的发现是表观遗传学领域的重要进展,揭示了组蛋白赖氨酸甲基化和其他化学修饰如乙酰化、磷酸化、泛素化等一样是一个动态调节的过程.结构和功能研究显示 LSD1调控着基因转录的激活和抑制以及p53的活性,在癌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一个潜在的抗癌药物开发靶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