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利用自行研制的高精度变间隙不接触三电极系统,研究了在薄膜材料(厚度小于30μm)相对电容率(εr)和介质损耗角正切(tanδ)测量中的相关技术问题,包括试样厚度测量的准确度,薄膜多层总厚度的合理选择,试样与电极间预留空气间隙的大小等.此外,还对两种不接触电极方法(变间隙法和变电容法)作了比较,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研究结果表明,空气介质的变间隙不接触电极方法可成功应用于板材和薄膜试样εr和tanδ的测量,εr的测量值误差可控制在5%以内,tanδ可测到10^-5数量级.  相似文献   

2.
对影响水轮机组空气间隙的因素及其精度进行了分析,提出合理的质量标准,探讨了厂房倾斜等因素对空气间隙的影响及其测量调整方法,以确保空气间隙均匀合格。  相似文献   

3.
本文总结了用阿基米德方法,对质量在100毫克量级的固体材料试样密度进行精密测量工作中影响测量精度的几个问题。试验中对试样进行了认真的清洁处理,做去气处理以消除表面气膜,考虑了水的表面张力的影响和温度的影响,对湿度的影响做了必要的修正。测得试样密度的相对误差达0.1%。最后以几种材料的测量结果为例表明了修正效果。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微观尺寸下的梯形磁通集聚结构空气间隙处的轴向磁场放大倍数的影响因素以及磁场分布特性的影响因素。利用有限元方法,仿真分析了梯形结构的几何尺寸和材料属性对其空气间隙处轴向放大倍数的影响,得到梯形集聚结构的设计原则。同时,仿真分析了梯形结构的厚度和空气间隙长度对空气间隙处磁场分布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空气间隙内y=0和z=0截面上以中心点为标准的均匀度为1%的磁场分布区域占空气间隙区域的比例随着空气间隙变长或结构厚度减小而减小。研究结果能够为梯形磁通集聚器的结构设计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考虑空气浮力对单摆运动的影响,从单摆运动方程出发,计算得出振动周期与空气密度的关系,通过测量两个不同密度摆球单摆的相关物理量,求出空气密度,并分析了空气浮力对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一种与CMOS工艺兼容的2-D硅热丝式风速计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建立模型,并对尺寸进行了优化分析,给出了设计指导。本文设计的硅热丝式风速计为圆形结构,分别对当传感热丝(温敏电阻丝)为圆形薄片形状,以及当电阻丝为等宽薄片的情况进行讨论。通过利用圆形结构的几何对称性,避免了风向对传感结果的影响。该风速计可以工作在恒定电压、电流、功率以及温度差等方式测量风速,本文通过讨论在恒定电压工作方式下对铂金热电阻丝的尺寸的改变,得出其分别对风速传感的影响趋势。测量电路由电压跟随、放大和控制三部分组成,基本组成一个仪器放大电路,对输出的电压输出进行简单处理。在实际封装环境下的风洞中的对流条件进行分析,确定各个参数的优化,最后,对CMOS集成热丝式风速计模型与模拟的设计给出了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7.
运动副间隙和杆件柔性关乎机构动态特性及精度。以3-RSR并联式天线机构为研究对象,基于ADAMS软件建立其含间隙动力学模型,并考虑杆件柔性进行含间隙并联机构动力学仿真与偏差分析。通过对比分析仅考虑转动副间隙时不同间隙尺寸大小、单间隙、双间隙与三间隙下的仿真变化曲线,以及仅考虑杆件柔性时仿真变化曲线,分别获得转动副间隙与杆件柔性对机构偏差的影响规律,进一步分析得到不同杆件材料下综合考虑转动副间隙和杆件柔性对机构偏差的影响规律,以分析对并联式天线机构运动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工作对综合考虑运动副间隙和杆件柔性时并联式天线机构动态特性的研究及其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热丝化学气相法沉积金刚石薄膜的工艺进行优化,提出了以有限元法模拟金刚石薄膜沉积系统三维温度场的新方法.在有限元仿真中,分析了温度场中热丝温度、直径、热丝排布、热丝与衬底距离等参数对衬底温度及均匀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热丝化学气相法沉积金刚石薄膜和生长单晶金刚石颗粒的试验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实验和仿真结果一致表明,热丝排布以及热丝与衬底间距离是影响金刚石薄膜沉积温度场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针对近年来我国输电线路频繁出现风偏闪络事故,分析认为暴雨是造成输电线路风偏闪络的原因之一。通过模拟降雨试验研究降雨强度、雨水电阻率、环境温度对棒板(棒棒)空气间隙交流放电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降雨强度、雨水电阻率均使棒板(棒棒)空气间隙交流放电电压降低,其中降雨强度对棒板空气间隙交流放电电压的影响最明显;降雨强度I=2~14 mm/min时,棒板间隙距离d=0.4、0.6、0.7 m的交流放电电压最大降低幅度分别为6.73%、6.54%、6.02%,而棒棒间隙的最大降低幅度分别为2.66%、3.22%、3.07%;降雨强度对棒板交流放电电压影响大,对棒棒影响小;暴雨情况下环境温度的升高使棒板空气间隙交流放电电压升高,其最大变化幅度为7.03%。  相似文献   

10.
采用双水电极介质阻挡放电装置,在大气压下研究了氩气和空气混合气体中气体成分对等离子体斑图(包括四边形斑图和六边形斑图)的影响.四边形斑图和六边形斑图的电压范围随着空气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实验测量了击穿电压随空气含量变化的关系.结果发现:击穿电压随着空气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但不成简单的线性关系.在氩气放电中,击穿电压值随着放电间隙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三电极测量系统中测量电极与保护电极间隙的电(流)场分布,认为间隙中电场分布和间隙表面及体积特性有关并对测量有影响。本文提出了间隙T网络模型定性定量地说明这种影响.通过计算和实验证实了本文的分析。在高电压下间隙两侧电极边缘观察到电晕放电现象,从而否定了间隙表面不存在切向电场的传统观点。对各国测试标准规定的保护间隙的宽度,电极和测试方法提出了一系列意见,以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2.
尖端-尖端的火花放电路径的选择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火花放电特性是了解雷电路径的重要手段,研制了短间隙下火花放电实验装置和放电次数测量装置并进行实验研究.对所拍摄的放电图片进行了分析,发现短间隙情况下火花放电存在分步现象并进行解释,认为短间隙火花放电与雷电放电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对短空气间隙下尖端电极位置变化对放电次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大量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拟合,得到尖端电极位置与放电概率之间的函数关系,其反映了两个下电极对上电极距离差改变对放电选择性的影响.下电极和上电极的高度差对函数关系式中因子P有重要影响,p值决定了火花放电的范围.  相似文献   

13.
埋设于多年冻土区的输气管道的导热系数作为影响管道安全及周围多年冻土稳定性的因素之一,对于埋地管道及其周围多年冻土之间的热量交换过程有着重要影响。基于以上因素考虑,现场取回所需管道试样,结合室内热工实验,采用基于傅里叶导热定律的稳态测量方法并设计一种用来测量管道试样导热系数的新型导热性能实验测量装置。实验测定试样的导热系数为0.812W/m K,与理论计算的经验公式相对误差为2.1%,实验结果准确可靠,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基于直流电压降法测量蒸汽发生器传热管690合金轴向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销加载拉伸方法。该方法与其他方法相比较,可以直接采用原始管状材料,在线连续测量管状试样在不同应力强度因子下的疲劳裂纹扩展。通过对标准紧凑拉伸试样的类比分析,建立传热管试样的销加载拉伸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电学和力学有限元模拟分析,确定直流电压降数据采集方法。验证试验采用核电蒸汽发生器用690合金传热管,分别研究了室温和高温325℃空气中载荷和温度对材料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影响,试验结果采用Paris-Erdogan公式进行拟合,吻合度较好。扫描电镜下观察端口形貌,疲劳裂纹的扩展为穿晶形式,在穿晶断口上观察到明显的疲劳辉纹和微塑性区。  相似文献   

15.
高通量空气隙膜蒸馏系统的传热传质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建立一个高通量的空气隙膜蒸馏系统的传热传质模型,考虑了空气隙内蒸汽冷凝及膜面与冷壁部分接触对传热传质的影响。建模前先由实验确定系统膜面及冷壁上的对流换热系数、膜内质量传递修正系数和空气隙厚度修正系数,并表达为经验公式。用该模型对6个膜面与冷壁有不同间隙厚度和不同接触程度的膜组件系统预测得到的膜蒸馏通量与实验值误差一般小于10%;预测的空气隙内蒸汽冷凝程度也与实验观察相符。  相似文献   

16.
半开式离心压气机叶轮三维湍流场数值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时均N-S方程、能量方程、连续性方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考虑压缩性修正的k-ε双方程湍流模式,计算分析了高速离心式压气机半开式叶轮内部流场.在网格构造中将叶顶间隙及叶道作为独立的网格块处理,克服了以往此类研究中关于叶顶间隙流模拟方面的近似处理.计算是在考虑叶顶实际间隙及零间隙近似两种情况下进行,以研究叶顶间隙流对叶轮内部流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精确地模化叶顶间隙流动后,不仅可很好地预示叶轮内部的重要流动特征,而且计算的子午平均速度及相对气流角亦与测量值符合良好.相反,在零间隙的近似处理下,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相差甚远,特别是在叶轮的后半部分.  相似文献   

17.
对合足够CO的空气中直热式烧结型气敏电阻的振荡现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振荡周期及振荡幅度与CO浓度、热丝加热功率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8.
基于保护平面热源法的防隔热材料热物性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可同时测量材料热导率、热扩散率并同步估计接触热阻影响的保护平面热源法.首先,建立了能够评估接触热阻影响的热传导模型;其次,设计并搭建了用于实验验证的热物性测量装置,其中的核心部件测温探头采用了附着于陶瓷基底的刻蚀双螺旋铂金属丝结构,可同时实现加热及测温;最后,利用此装置对2种标准材料在常温及1,200,℃下的热物性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表明,由于该方法能同时考虑接触热阻的影响,热导率及热扩散率的测量误差可分别控制在5%及10%以内.因此,考虑实际存在的接触热阻可以提高热物性测量的准确度;接触热阻会受试样与探头接触紧密程度的影响,并最终对热物性测量准确度造成影响,良性接触是保证热物性高精度测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多孔铝的声学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负压渗流法制备了多孔铝,利用驻波管法测量了它在空气中声吸收系数,并考查了多孔铝的孔结构对吸声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吸声机理,研究了现多孔铝捐声系数随孔径的减小和试样厚度的增加而增大,当孔隙率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可获得最佳吸声效果。  相似文献   

20.
静电放电发生时,放电间隙的电性质具有非线性和离散性,用静电放电模拟器进行的测试结果,存在着重复性低的问题。统一考虑放电间隙放电参数的非线性和离散性,深入认识间接(空气)放电的本质特性对此类研究显得非常必要。本文通过改变环境湿度获得相应的固定间隙静电放电情况下电流峰值的差异,试图对实验结果进行理论上的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