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豆属4种类型植物离析导管分子的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导管分子离析及光学显微技术,对大豆属4种不同类型植物茎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子进行了比较结构学研究。结果表明:野生、半野生、半栽培和栽培大豆茎离析导管形态存在明显差异,即:野生大豆,半野生大豆,半栽培大豆,栽培大豆的导管分子长度依次缩短,直径依次增大,根据导管分子演化原理,认为野生大豆导管分子较原始,栽培大豆导管分子的演化地位较高级。  相似文献   

2.
运用离析法和显微照相等技术,比较了黄顶菊、豚草、加拿大一枝黄花3种入侵植物茎和根中次生木质部细胞的特征。结果表明,3种入侵植物根、茎的次生木质部中孔纹和网纹导管分子较多,具多尾性,单穿孔板,少数导管分子还具侵填体等特征,这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3种植物在系统进化中占有较高的地位。同一种植物中茎的导管分子平均长度长于根中,平均宽度宽于根中,且均达极显著差异;同一种植物的茎中和根中导管分子的长度、宽度并不一定有一致性。管胞细胞、纤维细胞的平均长度和宽度在3种植物间均未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这些现象都说明植物为了更好的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而形成了一定的结构。  相似文献   

3.
六属木兰科植物茎次生结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滑瞳切片技术和显微镜的手段观察了木兰科一年生茎的次生结构特征。通过对中国木兰科6属12种植物一年生茎的次生结构进行描述和比较研究,为木兰科系统分类和林业资源树种的选择提供实验语气和积累研究资料。研究结果表明:木兰科植物茎的次生结构与其它原始木本双子叶植物相比表现出次生进化性状;次生木质部导管在横切面上的大小、形态和分布规律存在一定的差异,并有导管分布密集、管孔链和管孔团占优势向导管分布稀疏、单  相似文献   

4.
新疆菊科短命植物疏齿千里光营养器官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了菊科短命植物疏齿千里光(Seneico subdentatus Ldb。)的根、茎、叶解剖结构,其结果表明疏齿千里光具有早生植物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5.
五加属Acanthopanax系五加科Araliaceae植物[1],多数种类具有补中益气,坚筋骨,强意志之功效[2],某些种类尤其是刺五加A.senticosus更具有类似于人参的“适应原”作用[3]及多种药理活性或医疗功效,而且毒性很小,是目前公...  相似文献   

6.
华中五味子根、茎次生木质部的比较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华中五味子根、茎次生木质部的观察表明,其根、茎次生木质部的解剖特征基本相同:散孔材;导管分子相对较长,其末端略倾斜,单穿孔;侧壁纹孔类型为梯状具缘纹孔和单纹孔,梯状、对列或互列;仅具纤维管胞,无韧型纤维;木薄壁组织离管型和傍管型;木射线均存在异形Ⅱ型.华中五味子次生木质部既表现出明显的原始特征,如散孔材,导管分子相对较长,单孔率高,梯状具缘纹孔,仅具纤维管胞,无韧型纤维,木射线为异形Ⅱ型;同时又表现出一些较为进化的特征,如导管分子以单穿孔为主,端壁倾斜度较小,单纹孔,木薄壁组织傍管型,说明五味子科是最原始类群中进化程度较高的类群.与根相比,华中五味子茎的次生木质部导管短宽,导管分布频率大,单孔率高,纤维短而窄,射线短而窄.茎次生木质部的这种“小型化”与其特定的功能和生境相适应.  相似文献   

7.
论鼢鼠属Eospalax亚属的分类及系统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鼢鼠属Eospalax亚属的分类及其系统演化.根据大量标本的研究,本亚属应包含6个种:中华鼢鼠(Myospalaxfontanieri)、甘肃鼢鼠(M.cansus)、罗氏鼢鼠(M.rothschildi)、高原鼢鼠(M.baileyi)、斯氏鼢鼠(M.smithi)以及秦岭鼢鼠(M.rufescens).通过化石、地质资料以及现生种特征的对比分析,初步建立了鼢鼠属Myospalax的系统演化树,并认为该属中Eospalax亚属的发生中心在华北地区,演化中心则在秦岭腹地  相似文献   

8.
新疆“短命植物”独行菜营养器官的解剖学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短命植物独行菜的结构特征为:根、茎、叶有大型及特大型薄壁细胞.根的次生木质部导管腔很大,在次生的薄壁细胞有黑芥子酶,栅栏组织特别发达,叶为等面叶.叶绿体体积小而数量非常多.在上、下表皮内方的栅栏组织之间夹有类似海绵组织的结构,这种特殊结构,在中生植物中极为罕见.其叶属于C_4植物型.  相似文献   

9.
采用石蜡切片法及组织化学法研究了丹参营养器官的结构及常用药用部位的结构发育。结果表明:丹参根的结构、发育过程与一般双子叶植物相同。成熟根中,导管在次生木质部中呈放射状排列。茎为四棱形,4个棱角处有丰富的厚角组织,起支持作用。叶为异面叶,上下表皮均具大量的表皮毛。丹参根、茎、叶的解剖结构存在明显的旱生特征。  相似文献   

10.
蓝果树苗期营养器官解剖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蓝果树幼苗的根、茎、叶进行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蓝果树茎的韧皮纤维成团状分布在韧皮部外围,次生木质部中导管为单管孔、散孔材,轴向薄壁细胞含大量营养物质,上部的茎表皮密被表皮毛,皮层中厚角组织细胞发达,髓心薄壁细胞丰富,根的初生构造中皮层和髓心细胞发达,叶为异面叶,具中生植物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棉花枯萎病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枯萎病是棉花的一种重要病害。本文从植物解剖学研究其病菌入侵途径,病菌与各器官结构的关系。菌丝的入侵主要在苗期感染下胚轴及其根系,亦可见于子叶,在根、茎中菌丝主要定殖于最初形成的次生木质部。文中对被感染的各类细胞做了统计分析,认为不是因导管被菌丝或侵填体堵塞致病。  相似文献   

12.
对四川独活属13种植物进行了解剖学研究,根据独活属植物根的次生韧皮部远比次生木质部发达的特点,确定独活属植物的根是典型的贮藏型根,研究结果表明:分泌道存在于中柱鞘和次生韧皮部,而不存在于次生木质部和周皮,根部分泌道的数量与药用价值相关。接受独活属植物中分泌道丰富的独活H.hemsleyanum、短毛独活H.moellendorffii、平截独活H.vincinum、自亮独活H.candicans、永宁独活H.yungningense等种为独活属主要的药用植物。  相似文献   

13.
木豆(Cajamus.cajan)营养器官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木豆营养器官的解剖学结构,采用石蜡永久制片、光学显微摄影等方法,对木豆根、茎、叶的解剖学结构进行了观察,并对根、茎、叶的发育过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木豆主根的初生木质部多为4原型,少数3原型;侧根为3原型、4原型、5原型、6原型、7原型等,具有发达的根瘤;茎的初生构造维管束大小交替排列、成一环状,属于外韧维管束,髓腔较大,茎的次生构造木质部导管木化程度高,木纤维数量多,有髓;叶为异面叶,表皮毛为多细胞型,下表皮气孔密度多于上表皮,上下表皮均有角质层。  相似文献   

14.
大豆属植物导管分子中不同类型内含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光学显微技术对大豆属植物根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子中侵填体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在半野生大豆的导管分子中存在细胞型、橡胶型和晶体型侵填体,且数量较多;其他三种类型的大豆导管分子中只含有细胞型侵填体,栽培大豆导管分子中侵填体数量较少。  相似文献   

15.
发展了Nastasescu提出的分次环的群环理论,并以此为工具,研究了分次环的群环上的分次模的半单笥问题及其Jacobson根。  相似文献   

16.
蒙古高原岩黄芪属(Hedysarum)植物的分类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确认了蒙古高原岩黄芪属植物19种、3变种;合并了《内蒙古植物志)第二版中的HedysarumfruticosumPall.和H.mongolicumTurcz.、H.fruticosumPall.var.lignosum(Trautv.)Kitag.和H.leaveMaxim;发现了一新变种H.fruticosumPall.var.gobicumY.Z.Zhaoetal,否定了变种H.scopariumFisch.etMey.var.arbuscula(Maxim.)Yakovl.和H.gmeliniiLedeb.var.lineiformeH.C.Fu的存在;订正了《内蒙古植物志》第二版中的H.polybotrysHand.-Mazz.为H.vicioidesTurcz,并重新组合其毛果变种为H.vicioidesTurcz.var.alaschanicum(B.Fedtsch.)Y.Z.Zhaoetal;比《内蒙古植物志》第二版增加了H.dahuricumTurcz.exB.Fedtsch.和H.setigerumTurbz.两个种;更正了《内蒙古植物志》第二版中一些种的不确切分布.  相似文献   

17.
山西的扁裸藻属植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山西的扁裸藻属植物25种2变种。全部种类为山西省新记录,其中3种,2变种为我国新记录,即鳞孔状扁裸藻PhacuslepocincloidesPochm,乌鲁拉扁裸藻Ph.ululaPochm.,膨胀扁裸藻Ph.ventricosusPochm.,尖尾扁裸藻依阿华变种Ph.acuminatusvar.iowensisAll.etJahn和奇形扁裸藻暗禽变种Ph.anomalusvar.pullus-gallinaeNyg.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超声转化蓝藻的方法,并用此方法获得了重组质粒pPRS-1转化Chroococcus sp.的转化藻落。从这些转化藻落中检测到重组质pPRS-1。此结果证明重组质粒pPRS-1是一种E.coli和Chroococcus sp.之间均可转化的穿梭质粒。  相似文献   

19.
四合木水浸出液对几种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用清水,四合木根际土壤水浸出液,四合木的茎叶,根,整株部分的水浸出液滴浇培养皿中四合木(Tetraenamongolica)沙冬青(Ammopiptanthusmongolicus)麻花头(Serratulacentauroides)扁蓿豆(Pocockiaruthenica)小叶锦鸡儿(Caraganamicrophylla)等植物的种子,发现水浸出液对植物种子的萌发与幼苗存活均有不同程度的  相似文献   

20.
曹郁生 《江西科学》1997,15(1):7-12
对两种分解纤维素的瘤胃菌Fibrobacter succinogens S85或Ruminococcus flaveficiens FD-1,与非瘤胃菌Clostridium kiuyveri联合培养,由纤维素生产液体燃料的前体-己酸的发酵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这两种分解纤维素的瘤胃菌可以把纤维素转化为琥珀酸和乙酸;在加入乙醇时,C.kluyveri可以把琥珀酸和乙酸转化为己酸、乙酸。在发酵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