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个民族的作家都有着自己浓厚的故乡情结和对本民族生存环境的无限热爱。文章通过对毛南族作家孟学祥的散文作品的品读,就其创作中所透露出来的底层叙事关怀进行解析,并由此揭示作家的散文特点在于对乡土和民族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
追忆情结、故乡情结、草根情结和死亡情结等内在心理空间的各种错综复杂的情结筑就了何述强独特的精神特质,从而形成了他独特的散文风格。何述强负载着这种独特的精神特质和话语风格行走在记忆的洪荒旷野。  相似文献   

3.
人类学在聚焦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及其方式的过程中,一直致力于成为一门客观性的科学。最近,女性人类学者们的一些活动则为表达主观观点,传达个人情感及检验人类学者和研究群体间的关系开辟了道路。这篇文章审视了我个人一生对中国的美好情感,而我的这种情感于 2000 年参加在北京举行的IUAES(国际人类学民族学联合会中期会议)时达到高潮。  相似文献   

4.
马克吐温支持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为中国人的权益申张正义的历史可以从他的作品中找到证 据。本篇论文主要以马克吐温的作品为依据寻找马克吐温的"中国情结"。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诗词是20世纪中国诗词中不可多得的文化精品,蕴含着丰富的中国精神,具体可以表现为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等。从毛泽东诗词蕴含的中国精神中,可以吸取治国理政智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和历史自觉。而采用全媒体传播毛泽东诗词,对于其价值意蕴的发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用研究独创作品的"故乡情结"思路去推敲非独创作品《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有"浓郁的兴化情结",在基础性上是有问题的。简单地从《水浒传》中找出若干细节去对应"兴化施耐庵"的相关材料,得出的结论难以服众。  相似文献   

7.
列夫.托尔斯泰对中国情有独钟,他不仅对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倾注了巨大的关注之情,而且对中国古典哲学有着巨大的兴趣。世界观发生激变后,他更是转向了东方,转向了中国,试图从东方的古典哲学,特别是从中国古代圣贤们的学说中寻找生活的真谛,对有人想把欧洲文明强加给中国四亿人民表示巨大的愤慨。老年时还表示,如果年轻,"一定要到中国去。"  相似文献   

8.
乡土情结是中外文学中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母题。文章主要从月是故乡明、适彼乐土、人离乡贱、衣锦还乡这四句主题话语入手,分析中国人的乡土情结。  相似文献   

9.
古典诗词鉴赏,从人的精神生态构建来说,主要表现为提升情感质量,感受生命意识,拓展诗性空间,增强诗性智慧,分享诗意情调等五方面。长期鉴赏熏陶,有利于培育人的良好精神生态,创建优雅健康的美好人生。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王立虎的诗歌创作的阅读,发现王立虎的诗歌存在两种倾向:对故乡的坚守和对城市生活的疏离.  相似文献   

11.
“无土时代”的土地情结——评赵本夫小说《无土时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本夫的长篇小说《无土时代》蕴涵着一种浓厚的土地情结,从题目到内容处处都流露出对人与土地、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该文主要关注在现代文明急剧扩张的"无土时代"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和乡村的发展变迁给人们带来的精神空虚和失落,不同的人们如何以土地为精神之基,寻找心灵的安慰和寄托。  相似文献   

12.
中国精神是中国梦的精神旗帜,作为诞生在著名革命老区———沂蒙革命老区的沂蒙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沂蒙精神是中国精神在齐鲁热土沂蒙大地的具体体现,沂蒙精神与中国精神在内涵层面相互贯通,在实践层面同根共生,在文化层面血脉互融,在价值层面角色共鸣。作为中国精神重要组成部分的沂蒙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3.
何其芳大学时期的诗文显示出浓厚的"悲秋"情结。何其芳与"悲秋"母题的亲和力一方面是由于他的传统文化积淀,另一方面又是他的精神世界与"悲秋"母题的契合。通过对他人生的解读与对他诗文的解读,我们可以探触到他孤僻的心理个性与其人生的无指向痛苦交融成的忧郁、迷茫、孤独的心理场。这一心理场与传统文化的"悲秋"意识是异质同构关系。这种异质同构,使得悲秋意识以集体无意识的方式积淀下来,而何其芳的精神世界又以文化通约的方式予以接纳。  相似文献   

14.
《故乡》洋溢着浓郁的文化诗性意味。"我"与故乡、闰土、杨二嫂三重关系的背后,隐含着"情感的失重"这一潜在的情感现象,这既是由于中年闰土、杨二嫂对中国传统人伦道德的依附,也说明了在特定文化氛围下知识分子身份的不确定性和有限性。小说借此深刻地反思了个体存在的孤独与绝望,探讨"人与文化的悖论"这一根本命题。  相似文献   

15.
高丽著名诗人李齐贤到四川峨嵋山进香期间所写的《眉州》诗,运用了多处中国文化和文人的典故,显示了他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体现了他的中国文化情结。但李齐贤提及诸位文人.也是为了衬托、类比高丽的三位著名文人,盛赞他们的才学;同时诗歌也表达了李齐贤对祖国和亲人的牵挂和思念,这些又体现了他强烈的民族意识。  相似文献   

16.
田振华 《科技信息》2010,(24):I0135-I0135
精神生态是对人们精神的关注,进而可以解决生态的问题。德里罗在《白噪音》中揭示了美国人所面临的精神问题:心灵拜物化,精神真空化和行为无能化,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美国乃至当今世界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20年代,在毛泽东、李立三、刘少奇等领导的安源工人运动中生成的安源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工人运动中构建的革命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在中国工人运动中的最初呈现、模范呈现、独特呈现以及早期传承过程中的一个枢纽呈现,堪称伟大建党精神在中国工人运动中的代表性呈现,理应成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在中国工人运动革命领域中的“精神代表”。  相似文献   

18.
"融入社会"是加拿大高等教育的理念。该理念的有效推行得益于加拿大高等学校拥有高度自主的办学权、多样化的教育经费、多样化的师资结构和灵活的考核机制,其分别为加拿大教育理念的推行提供了制度、经费、师资和机制保障。"回归社会"则是加拿大高等教育对中国高校改革的重要启示,这意味着中国高校的改革可以从强化服务社会的理念、推进高校的"去行政化"和加快高校师资结构的多样化进程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9.
一年前,当美国大选进入最后阶段的时候,我们把20多年来中国公众对几次美国大选和几位美国总统的看法,当作中国人认识美国的一个侧面,这就有了2004年第21期的《中国人眼中的美国——从大选说起》。2005年,中美关系中可圈可点的事情挺多。本来,这一年双方关系的高潮,应该是两国元首的互访,但是一场“卡特里娜”飓风,使胡锦涛主席对美国的访问未能实现,他只是借参加联合国首脑会议的时机与布什总统举行了会晤。双方约定,布什在今年11月到韩国参加APEC会议之后访问中国。两国元首表示,愿共同努力全面推进21世纪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不久后,布什就要到中国来了。借这个机会,我们再请三位学者谈谈,200多年来,中国人是怎样看美国的。——编辑手记  相似文献   

20.
美国西进运动的拓荒精神对中国西部开发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西进运动中的拓荒精神主要表现为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开拓精神,自我实现、自我奋斗的开拓意识,求实创新的民族气质。目前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同样也需要这样一种精神状态。应该树立一种艰苦创业,积极进取的新西部精神,自我突破、自我发展的新西部心理状态和变革、创新的新西部意识,惟此,才能使西部大开发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