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以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为单体,Span80-Tween80为复合乳化剂,液体石蜡为连续相,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阳离子型高分子聚丙烯酰胺。研究了油水体积比对聚合物特性粘度的影响,乳化剂用量对聚合物特性粘度的影响,单体用量对聚合物特性粘度的影响,阳离子度对聚合物特性粘度的影响及引发剂用量对聚合物特性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油水体积比为1∶1.6、乳化剂用量为30%、单体用量为30%、阳离子度为60%即n(AM)∶n(DAC)为2∶3,引发剂用量为0.15%的条件下,得到的聚合产物粘度较大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溶解性。对产物进行了红外结构表征,并研究了产物的污泥脱水性能,获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2.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聚苯乙烯小球,在实验过程中,通过改变引发剂的用量改变聚苯乙烯微球的粒径,得到制备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微型实验与常规实验在悬浮聚合与乳液聚合中的应用对比,说明微型实验在高分子化学实验中的重要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将常用的硝基咪唑类的抗阿米巴药物甲硝唑制成可聚合的含药单体,进而利用自聚、共聚和乳液聚合,合成了一系列含甲硝唑高分子药物及高分子药物纳米微球,并用1H-NMR,IR,GPC和TEM等检测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5.
为制备抗菌性能良好的新型高分子抗菌剂,以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正丁酯(BMA)与聚六亚甲基盐酸胍功能化单体(M-PHGH),通过乳液聚合反应得到键合型的聚丙烯酸酯高分子抗菌乳液。采用FT-IR、SEM、激光粒度分析仪和最小抑菌浓度等测定方法对乳胶粒子的组成、结构和抗菌性能进行了表征,分别考察不同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及反应温度对聚丙烯酸酯抗菌乳液聚合反应的影响,探索聚合反应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在引发剂用量为0.8 wt%、单体摩尔比为n(BA)∶n(BMA)∶n(M-PHGH)=25∶20∶1、反应温度为70℃的聚合条件下,可得到抗菌性能良好的高分子乳液,乳液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16 mg/L。  相似文献   

6.
该文探讨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验——单体浇铸尼龙在实验方法上存在的问题,针对目前的教学要求,对此实验进行了综合性的思考与设计,并对其进行了实践教学。此综合型实验结合了当前有关单体浇铸尼龙的科研成果,涉及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材料性能测试、高分子材料等课程内容。近两年的教学和实践表明,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耐心和责任心可以在这个实验中得到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
PVAc-NMA-Urea三元共聚乳液的稳定性和膜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VAc为常用的胶粘剂,在VAc与NMA乳液聚合中添加尿素,通过改变尿素的用量来考察其对PVAc-NMA-Urea稳定性、膜性能以及其他一些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VAc-NMA-Urea具有较高的耐水性、粘接性和固体含量;当尿素的用量为主聚合单体VAc质量的1%~2%时,PVAc-NMA-Urea平均湿强度是PVAc的2.04倍,平均固体含量也提高了17.85%.  相似文献   

8.
含萘普生高分子药物及纳米微球的制备和表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将常用的非甾体消炎药萘普生连接到含双键的HEMA(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上,制成可聚合的含药单体,进而利用自聚、共聚和乳液聚合,合成了一系列含萘普生高分子药物及高分子药物纳米微球;研究了影响聚合反应的有关因素,并用1H-NMR,GPC和TEM等检测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无皂乳液共聚合中,甲基丙烯酸用量、水油比和水相pH值对乳液粒径及其羧基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改变甲基丙烯酸的用量,能有效地改变粒子表面羧基含量;水相pH值是影响粒径大小的重要因素;采用无皂乳液聚合可获得粒径具有单分散性的St-BA-MAA乳液。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介绍了将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学生实验项目的教学实践方法,将教师从事科研工作取得的科研成果转化成了开放性实验——药物包衣用丙烯酸酯共聚物薄膜材料的乳液聚合反应及其包衣技术。使学生了解到了一种新型的涂料,同时也是一种新型的功能高分子材料。由于该实验来源于教师的科研和生活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兴趣,收到了良好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利用二维X-射线衍射仪表征技术,改革了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量技术和拉伸测试实验对传统的高分子材料结构性能表征实验。通过性能与结构关系这条主线将3个实验逻辑地串联起来,经过结果对比、理论分析和设计实验验证3个步骤,向学生传授逻辑性思考和系统设计实验的方法。打破了传统单一实验教学模式,建立明晰的实验逻辑关系,起到培养学生逻辑性思考,系统性设计实验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高分子化学实验是高分子化学教学的一门实践课程,具有直观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该文针对化学教育(双语)和应用化学两个本科专业的学生高分子基础知识薄弱、课时数短的特点,对高分子化学实验内容进行整合优化,以验证性实验为基础,同时引入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以增强高分子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对高分子的兴趣,加深和巩固学生的高分子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13.
专业综合实验是高分子材料专业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通过对高分子材料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效果的调查,对材料学院高分子材料专业本科生综合实验的定位、实验内容和实验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改革与实践。实践表明实验教学的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聚苯乙烯乙醇胺-Fe(Ⅲ)络合物催化缩醛(酮)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高分子金属洛合物催化剂聚苯乙烯乙醇胺与Fe(Ⅲ )络合物 (CPSE -Fe(Ⅲ ) )的合成 ,并研究了它对缩醛 (酮 )反应的催化性能 .主要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物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对产物收率的影响及高分子金属络合物催化剂稳定性 .实验结果表明 ,该高分子金属络合物催化剂在温和的条件下能较好地催化环己酮乙二醇的缩酮反应 ;也能催化其他的缩醛 (酮 )反应 ;与产物分离容易 ,可循环使用 ,且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采用Span-OP复合乳化剂和K2S2O8水溶液引发剂进行丙烯酰胺的反相微乳液聚合,通过正交设计实验,对获得稳定微乳液体系的条件进行了优化选择,分析了影响聚丙烯酰胺分子量的因素,探讨了聚丙烯酰胺的合成方法及其溶解性,试验合成了高分子量、速溶、粉末状聚丙烯酰胺产品。  相似文献   

16.
对传统的有机化学合成实验进行改革。通过控制药品用量、改进催化剂、改变助剂和辅助装置等手段 ,以求达到节约药品、降低环境污染 ,同时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梯度式实践教学模式基于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是一种以课程理论联系实验仪器设备为基础,学生通过学习仪器设备、设计实验方案等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综合思考能力的一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探讨了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实验课程中实施梯度式实践教学模式的途径及策略,主要通过课程理论联系实验仪器设备、学生设计实验的方式,激发学生去思考探索和实际上机操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实现知识与兴趣的结合。  相似文献   

18.
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用量和聚氧乙烯(EO)链长数目变化的条件下制备了纯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简称纯丙乳液),考查了非离子型乳化剂用量和EO链长对乳液聚合稳定性及乳液冻融稳定性,Ca2 稳定性,玻璃化温度(Tg),粒径和黏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非离子乳化剂用量和EO链长的增加,有助于乳液聚合反应的平稳进行,得到的乳液粒径较小,黏度较大,Tg较低,乳液的冻融稳定性和Ca2 稳定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醋酸乙烯聚合中反应速率及单体转化率较低的问题,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采用预乳化间歇聚合工艺,研究了超声波功率、引发剂用量、乳化剂用量、单体用量、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超声波辅助醋酸乙烯乳液聚合反应速率的影响,并对超声波辅助乳液聚合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超声波影响聚合的途径.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外加超声波可以提高聚合反应速率和单体转化率,聚合反应的表观活化能达51.55 kJ/mol.  相似文献   

20.
单分散型高分子微球的合成技术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粒度均匀的单分散型高分子微球,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制备单分散型高分子微球可用乳液聚合法和无皂乳液聚合法,但二者在合成技术上有很大区别,因此对二种方法的聚合规律、影响聚合反应速度及影响粒径分布的主要因素以及合成技术的进展进行了全面详细地分析和阐述,以便更加广泛深入地研究和探讨单分散型高分子微球的合成技术,获得粒径分子窄的高分子微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