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就传统模拟电子技术教学中如何开展一体化教学改革进行探讨.多年电子技术教学实践表明,传统电子技术教法中存在一些不足,直接影响学生对电子理论应用能力的提高.提出自主实验在学生发现学习中的重要性,利用仿真软件加深学生对抽象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对实际电路设计能力,达到知行统一.  相似文献   

2.
通过"激光图案控制电路的焊接安装和调试"这一开放式电子技术实验的教学,使理科学生在经过"电子线路"等课程及其相应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学习后,进一步培养综合分析和设计电路的能力,锻炼动手能力,并切实提高实验技能,为以后深造或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通过“激光图案控制电路的焊接安装和调试”这一开放式电子技术实验的教学,使理科学生在经过“电子线路”等课程及其相应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学习后,进一步培养综合分析和设计电路的能力,锻炼动手能力,并切实提高实验技能,为以后深造或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FESTO模块化自动生产线是集机械设计技术、气动技术、传感器技术、可编程控制器(PLC)技术、计算机组态技术、现场总线技术于一体的机电实验设备。文章介绍了实验室在引进该设备后进行的一系列机电实验教学改革,立体化培养学生机械设计能力和工业计算机控制能力,使学生成为合格的集机械与电子技术于一身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单相负载三相均衡供电电路的设计实验,是在模拟某工厂一单相大功率电阻性负载下,为实现三相电源均衡供电进行电路设计的过程,要求努力做到功率因数接近1。实验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电路设计,独立分析电感参数L和电容参数C与负载R的关系,计算参数;进行计算机仿真实验,调试参数,直到达到设计要求。在设计过程中让学生加深对三相电路的学习,理解功率因数及单相负载三相均衡供电的实际意义。最后,再用实际元件实现三相均衡供电电路,初步锻炼同学们的工程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6.
为改进传统模拟电子教学实验系统,设计了以动手操作实验为主,通过典型电路的实验焊接和调试,培养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科学实验技术和测量方法,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其主要方式是将各部分电路焊接在实验PCB板上,调试的结果通过声卡对实验数据进行采集,在基于声卡的虚拟仪器软件上显示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当前高校"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主要是基于实验箱完成,这种按图连线的实验流程造成学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薄弱。针对该现状,在2015年省重点研究项目支持下,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于原有"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新建设32学时"模拟电路设计"课程一门。该课程基于《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大纲,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上配备了入门、基础、拓展和提高四个层次的教学活动,可面向全校不同学科、专业开展相应的课程内容和实践教学计划。  相似文献   

8.
关于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教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积极响应教育部提出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教学改革,其中包括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模块、模数电综合实验模块、系统设计模块等。作为实验教学改革的第一模块,本院在第3学期新增开设了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课程,让学生提前走进电子实验室,在系统了解常用电子元器件和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基础上,完成一系列的验证型实验与设计型实验。本基础实验模块锻炼了学生的焊接能力、简单的电路调试能力,并激发了学生的电子设计与动手热情,为后续的理论课程与实验模块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将QuartusⅡ计算机虚拟仿真软件引入课堂课程教学,并以典型电路仿真为例说明软件的应用。以高校的其中一门专业基础课《数字电子技术》作为切入点,引入计算机仿真软件QuartusⅡ对电路进行仿真分析,加深学生对电子技术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设计和调试电路的能力,结合实例对电子技术课程中遇到的一些电路采用QuartusⅡ软件进行仿真计算和分析,使理论教学更加方便、灵活、直观,通过这种教学软件,可以克服传统实验中的一些不足,提高学生学习电子技术的兴趣,使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通过对实际电子线路的虚拟搭接,计算机软件实际仿真运行,观察电路的功能和特性,提高学生对电路的分析、设计和创新能力,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课程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0.
戴新敏 《科技信息》2012,(18):233-233
按照专业培养计划要求,在学完专业基础课: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后,应进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使学生在数字电路分析、数字电路设计、编写技术文件和查阅技术文献等方面受到一次综合训练,掌握电子电路设计、制作、调试的全过程,全面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将来走上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电气教学实验由于安全考虑、设备的限制及其固有的设计模式,只能完成教学中几个固定的实验操作,很难扩展到课堂上涉及的所有交直流调速系统和电力电子系统。而实时仿真平台使用实际硬件控制器,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对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操作能力和分析调试能力有利。以Boost电路实验、光伏系统MPPT实验、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实验为例结合教学的实验内容、目标介绍了实时仿真实验过程。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借助实时仿真平台有很大的教学灵活性,更有利于学生得到接近实际情况的学习体验。适应卓越工程师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提供产、学、研一体化的校企合作平台。  相似文献   

12.
苏红艳  甘本鑫 《科技信息》2009,(34):I0229-I0230
为了能够融会贯通所学电子技术和单片机知识,设计开发了适合学生学习的基于单片机的电压测量的实验平台。从实验平台硬件电路设计和单片机软件系统设计两个主要方面对设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介绍了实验平台由220V市电转换成被测电压信号的过程及电路以及信号通过A/D转换器MC14433接入单片机进行按键控制和LED显示的过程,实现了单片机测量直流电压并显示,并且该实验平台在学生的学习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建设电工电子一体化实验系统正是为了帮助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实现教学与实践的结合。本文将从分析电工电子技术教学面临的问题入手,分别从创新型电工电子一体化实验系统的定位、内涵以及发展方向进行论述,对高校电工电子一体化实验系统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评价体系三个方面的改革对电子技术实验开放式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通过电子技术创新实验室的开放,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滨州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通过电子技术实验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滨州学院在历年的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佳绩。  相似文献   

15.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是电气类、自动化类、信息类等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传统数字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的弊端,提出新的改革方法,增加了综合设计性实验,采用自顶向下分模块设计的方法,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方面进行了讨论。实践表明,数字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6.
虚拟项目教学模式在模拟电子技术中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为了适应电子学科的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能力课程建设,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建立了以虚拟项目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由教师虚拟项目,学生以虚拟项目为任务驱动,通过理论求索、实践检验和大胆创新等环节的锻炼,大幅度地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针对非电类专业电子技术实验的特点,利用Blackboard网络平台对非电类学生电子技术实验的内容及实验模式进行改革。对不同的实验内容设计了特定的实验报告模板,并以计数器实验为改革案例,让学生以自己的实验台号个数位作为进制数进行电路设计。实践证明,通过实验内容及模式的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学生创新意识,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评价体系三个方面的改革对电子技术实验开放式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通过电子技术创新实验室的开放,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滨州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通过电子技术实验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滨州学院在历年的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佳绩.  相似文献   

19.
综合设计实验是电子技术基础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员自主设计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结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电子技术基础综合设计实验的教学实践,探索了基于CDIO的电子技术设计实验方法,将CDIO的设计思想融入到电子技术基础综合设计实验的各个环节,从选题、方案设计、器件选择、系统搭建、调试等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主动学习的兴趣,对于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针对传统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指出在《数字电子技术》教学中引入EDA技术进行辅助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数字钟电路设计与制作这一项目为例,阐述了在教学中应用EDA技术的过程.通过课程改革,明显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高职教学改革,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