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论西兰卡普图案的艺术特征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土家民族的织锦“西兰卡普”有着独特的图案特色和个性特征。本文从视觉艺术的角度,通过对西兰卡普图案的内容与造型形式、图案的意象表现及象征意义的分析,探索具有民间艺术特征和以民间视觉艺术审美为基础的织锦文化——西兰卡普图案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2.
西兰卡普是土家民族特有的织锦,它是以通经断纬的方式织造而成的具有浓郁民间气息的生活用品。有感于西兰卡普织锦中简练抽象的表现语言和耐人寻味的艺术形式,对土家族民间艺术-西兰卡普与现代服饰结合作了一次民族风格的服装设计初探。  相似文献   

3.
西兰卡普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家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闻名世界,其中传统手工织锦—一西兰卡普,是我国四大名锦之一。西兰卡普,是土家语称谓。“西兰”是铺盖(被子),“卡普”是花的意思,早先通称“打花铺盖”或土花铺盖,后来凡是土家族织锦都统称为西兰卡普。西兰卡普有上千年的编织历史。我国北宋时,把定居在“五溪”之地酉溪(今沅江支流酋水)一带土家族先民称作“溪洞蛮”,因此,朝廷把他们织的布叫做“溪布”,或叫做“溪洞布”,直到明清时仍称“峒布”、“斑布”和“土锦”。西兰卡普是“溪布”最上乘的织锦,数年为“贡品”,图案多达20…  相似文献   

4.
土家织锦是湘西土家族审美文化延续及文化传承的产物,以生命为美的审美观念让织锦在土家族的服饰、居住、祭祀等民俗活动中成为不可或缺的生活艺术必需品。土家织锦不仅有多个品种、多种表现形式和表现风格,更有及其丰富的图案纹样。本文从土家织锦(以西兰卡普为代表)的图纹形象特征、色彩、结构及象征意义等几个方面对土家织锦的图纹式样进行分析,以进一步理解土家织锦包含的深刻寓意。  相似文献   

5.
~~西兰卡普服装与织锦系列图片@周丽娅  相似文献   

6.
土家织锦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它用稚拙、生动的造型语言,表现出土家织锦独特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丰富的土家人文精神,蕴含着土家人朴素的审美追求.把它抽象为一种文化符号,反映出时代、民族和艺术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08,(3):F0003-F0003
西兰卡普又称“打花铺盖”,以其独特的工艺和美妙的构图荣登中国五大织锦之列。 西兰卡普以深色的锦线为经线,各种色彩的粗丝、棉、毛绒线为纬线,进行手工挑织。它色彩艳丽,图案新颖,多达几百种。一般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自然景物、禽兽、家什器具、鲜花百草;二是几何图案,如单八勾、双八勾等;三是文字图案,如喜、福、寿等字。  相似文献   

8.
土家织锦以“西兰卡普”为主体,是土家族传统的手工技艺之一。土家织锦是充分反映土家族审美情操和民族意识的艺术珍品,曾在土家族广为流传。但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土家织锦,其旅游产品运用传统的营销模式,经营状况并不乐观。如何在营销传播上寻求转变,是解决土家织锦旅游产品销售不景气的根本途径。本文阐述了整合营销传播的概要,介绍了土家织锦旅游产品的经营概况,探讨它在传统营销模式下的缺陷,构建在整合营销传播应用下的发展策略,以适应旅游需求演进趋势。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当今的民族文化特别是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发展工作予以分析,强调了保护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兰卡普在服装中的应用为例,从材料、款式、图案、色彩、工艺等方面详述了如何将民族文化技艺与服装产业融合,促进产业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  相似文献   

10.
表征颜色的色品值中,主波长和色纯度的优点是能给人以具体的印象,通过分析在6种不同标准照明下织锦颜色信息的主波长和兴奋纯度的表现,从物理测量和视觉感知相结合的角度,以最佳色彩稳定性和最小色差为依据,获得差异性最小的一组主波长与色纯度值作为表征织锦颜色的常用色品值数据库.利用分光测色计获取西兰卡普织锦典型颜色样本的光谱反射比数据,并通过理论计算,得出样本色在常用的6种标准照明体下的主波长与色纯度.选用变异系数来评价样本集的综合色差值指数和色彩稳定性指数,并结合色品图的对比分析,发现97.1%的典型样本色在标准照明体D50下的主波长和色纯度表征值与其他照明体的表征值差异最小,选用标准照明体D50下的主波长与色纯度的数字信息用以描述西兰卡普的典型颜色色度信息最为理想,与观察者感知颜色印象差异性最小.  相似文献   

11.
游艺民俗是民间娱乐文化的总称,是一种非常有特色的民俗类型。西部少数民族群众在创造物质文化的同时,也创造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游艺民俗文化。西部独特的自然环境、生产方式、社会制度、宗教信仰是游艺民俗产生的重要原因。游艺民俗除了在当地社会起到传承和维系传统文化、教育规范的作用外,也起到了娱乐放松和促进各民族社会交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化生态视野下的民族民间体育文化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好的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生态,是民族民间体育文化与自然、社会能够和谐共生、协调发展的文化生存状态.基于文化生态的观念,我国民族民间体育文化保护应当坚持科学、包容、普适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的原则,开展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生态保护教育,从静态的文化保护转向动态的生态开发,加强立法,建立民间体育文化生态保护区.  相似文献   

13.
结合柳州民族民间文化的特点,对柳州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进行分类描述,论述了构建柳州民族民间文化专题数据库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民歌研究的艺术人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少数民族民歌具有重要的艺术人类学意义。它有利于新兴的艺术人类学摆脱传统美学对精英艺术的过度关注和对民间艺术、群众性艺术漠视的狭窄思想束缚,拓宽美学研究的视野和领域,使美学得到民间审美经验和大众审美经验的启发、汲取边缘文化的活力和来自听觉艺术的审美经验,从而弥合美学与草根文化之间的裂痕,激活中国美学对本土艺术与现实文化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5.
舟曲县拥有秀美的山川和宜人的生态气候,更有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其中藏族民歌更是反映了独特的民族气质。本文的选题基于对舟曲藏族民歌的文献整理,力图从前人的研究成果之中,总结出舟曲藏族民歌的研究现状与缺失之处,以音乐学研究的角度勾勒出舟曲藏族民歌的宏观面貌。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很多高校都在进行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教育。民间工艺美术教学是传承民族精神与文化的一个重要手段。民间工艺美术课程中的陶艺是一个既新而又古老的一门课程,在教学中应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相似文献   

17.
湘南瑶族民间宗教是湘南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地群众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湘南瑶族民间宗教主要有三大特色,它们分别是:以原始信仰为主,保持其民族特色;宗教仪式丰富多彩,融入了日常生活中;受道教影响大,并且与道教相互渗透。湘南瑶族的民间宗教集中体现了地域特色,受到了当地的经济文化和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它虽有其独特的个性,却也体现了民间宗教的共性。更深入地研究和保护湘南瑶族的民间宗教必然为研究和保护民间宗教本身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广西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是东方少数民族国家存在多声部民歌的一个力证。文章从传播学的视野探究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的生存与发展,并着力探讨如何优化整合三声部民歌的各传播要素,从而更好地传承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9.
《呼兰河传》和《边城》是两篇具有民俗特色的现代小说。无论是萧红对东北呼兰农村沉滞、落后社会的现实描写,还是沈从文对湘西社会优美、自然、恬淡的田园生活的浪漫抒情,他们均以独特的民俗视角,选择截然不同的民俗事项进行描写,直视国民精神领域,不仅展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而且都较好地实现了各自的创作理想。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美术教学内容之一,指出应以弘扬民族文化、保护和研究中国民间美术为宗旨,确保民间美术在高校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