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成年棕色田鼠 (Microtusmandarinus)的社会行为进行了实验室观察 .结果发现 ,当陌生的两只雄鼠相遇时 ,优势雄鼠和从属雄鼠间的社会行为有明显的区别 ,优势鼠接近、攻击、追赶对方的频次和持续时间明显的多于从属鼠 ,而从属鼠逃离和防御行为多于优势鼠 ;优势鼠的体重明显的大于从属鼠 ,而且攻击行为和社会探究行为的频次与体重呈正相关 ,非社会行为无明显的差别 .但当两只熟悉的雄鼠相遇时 ,则比陌生雄鼠相遇表现出较多的喜好行为和较少的攻击行为 .观察还发现 ,单独生活的异性个体相遇时表现出较少的攻击行为和较多的喜好行为 ;相反 ,和其它家庭成员生活的两个陌生异性个体相遇时表现出较多的攻击行为 .两个雌性相遇和两个雄性相遇表现出相似的行为模式 .以上结果表明 ,熟悉性、性别、个体大小、接触近况是影响棕色田鼠社会行为的重要因子 .  相似文献   

2.
观察箱内成年雄性布氏田鼠间的行为和行为序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研究了不同大小观察箱内布氏田鼠(Microtus brandti)陌生成年雄性个体间的行为和行为序。在大,小观察箱内,除了追逐行为,优势鼠,从属鼠的行为没有明显的差别。在观察期内,虽然一对鼠中优势鼠的非社会,社会探究,攻击行为都明显地高于从属鼠,但它们在遭遇后的第1个回合的交往中,2只鼠的社会行为没有显示的区别,社会探究,争斗行为之间相互独立,为负相关关系,而其各自内部均为正相关关系,其中社会探究  相似文献   

3.
将无交配经历的40~80日龄雌、雄布氏田鼠(Lasiopodomys brandti)配对,分别共居1、3和5 d,然后分离1 d后通过观察被试雄鼠对陌生雌鼠和配偶鼠气味的行为反应,探究了共居时间对雄性布氏田鼠配偶气味识别和记忆的影响.结果显示:配对前雄鼠对两陌生雌鼠气味选择无显著性差异;不论共居1、3还是5 d,分离1 d后被试雄鼠对陌生雌鼠和配偶鼠气味的选择和探究都没有显著差异.实验基本得出:共居5 d内,雄鼠对配偶气味信号的记忆不能维持1 d时间;但雄鼠对陌生雌鼠的探究多于对配偶鼠,虽然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却也符合布氏田鼠一雄多雌婚配制度的特征.雄鼠对配偶气味建立熟悉性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或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野生断乳雄性小家鼠社会等级的形成无亲缘关系组早于亲缘关系组,判断未来优势和从属个体的行为学指标也因亲缘关系的影响而不同,在无亲缘关系组,未来优势鼠的嗅体和远处探究2种社会探究显著地高于未来从属鼠;在亲缘关系组,未来优势鼠直接和跳跃行为显著地多于未来从属鼠。  相似文献   

5.
社鼠斗殴行为及其声频结构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5年2—5月,对捕自杭州市郊小和山地区的11只社鼠(成体3雄5雌,幼体3雌),通过计算机红外监测录像和数字录音,测定了双冲突个体的斗殴行为。结果表明:同性成年个体相遇均进行激烈争斗;异性成体相遇则雄体表现出求偶和少量追逐行为;成体与幼体相遇时除个别有少量追逐行为外,一般不发生斗殴。根据对行为发生的时间和频次统计分析表明,同性个体之间激烈争斗所占的时间明显较异性成体之间、成体与幼体之间追逐的时间长,且存在极显著差异。在有不同行为时社鼠伴有不同的叫声。  相似文献   

6.
通过长期观察、试验和研究认为,性成熟的棕色田鼠与双亲或雌亲相处或与兄妹鼠相处都不能发情,从而体现亲缘关系对棕色田鼠发情所具有的明显抑制作用。同母喂养的非同胞异性鼠相处能够动情,说明遗传识别在棕色田鼠亲缘识别中起重要作用。非同母喂养的非同胞异性鼠和同母喂养的异性非同胞鼠中的雄性睾丸下降率显大于异性同胞鼠相处时的雄鼠,说明亲缘关系对雄性睾丸下降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太行猕猴自由取食时利手现象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太行猕猴自由取食时的利手现象,共观察笼养猕猴21只。统计结果表明,少年期组个体没有利手现象存在,成年组存在明显的个体利手优势,雌猴用右手多于左手,雄猴使用左手多于右手;群体太行猕猴不存在利手现象。  相似文献   

8.
对同域重叠分布的达乌尔鼠兔(Ochotona daurica) 和高原鼠兔(O.curzoniae)的行为活动,尤其是社会行为作了比较研究.描述行为23 种.达乌尔鼠 兔非社会行为占所有行为的96%,高原鼠兔占87%;达乌尔鼠兔的社会行为仅占所有行为活动的 4%,高原鼠兔占13%.高原鼠兔个体间的亲昵和戏耍行为明显多于达乌尔鼠兔,达乌尔鼠兔种 群内排它性行为明显多于高原鼠兔.  相似文献   

9.
布氏田鼠的嗅觉通讯Ⅰ:非繁殖期的种内识别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观察箱内处于非繁殖期的成年布氏田鼠嗅觉通讯,特别是种内识别的研究表明:布氏田鼠对带有鼠味的底物和清洁底物有分辨能力,并能够辨别自身气味和陌生个体气味,但对群体气味和不同性别的陌生个体气味在探究时间上没有表现出差异。  相似文献   

10.
在室内饲养大绒鼠获得成功,以玉米和白菜为主要饲料,五个月内的成活率达到93%,在中立的观察箱中雌一雄、雌一雌和雄-雄三种组合的成对陌生成年大绒鼠的行为谱包括环境探究、自我修饰、社会性探究、社会性修饰、攻击、威胁、逃避、非敌对性接触、接近和离开等11个行为类别。雌一雌组成对鼠间的关系较缓和,攻击、威胁、逃避等侵略行为及接近,等相互作用较它组少,在雌-雄组当中,参试鼠间丰较强的相互作用,彼此的关系也最  相似文献   

11.
以农田主要害鼠黑线姬鼠为研究对象,研究猫的尿液气味和猫的毛皮气味对其行为的影响,并探讨两种气味源的有效性.结果:两种气味源都能影响黑线姬鼠的行为,其修饰行为、取食行为、攻击行为的频次都不同程度的减少,而隐藏行为的时间和探究行为的频次变化不显著.不同的气味源对黑线姬鼠行为影响的有效性不同,猫的毛皮气味对黑线姬鼠行为的影响比尿液气味的影响显著.表明黑线姬鼠能够通过气味识别捕食风险的存在以及强度,并采用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棕色田鼠食性食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人工室内饲养和野外实地观察的方法,对棕色田鼠的食性食量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棕色田鼠啃食多种农作物和大部分田间杂草,约有 16 个科近 40 种.棕色田鼠日食量平均为 3184 g,对某种食物日食量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变化.日食量与体重呈正相关,且同一年龄组(除幼体组外)的雌性鼠比雄性鼠平均日食指数高  相似文献   

13.
津白3系(TA_3)小鼠性别比例的观察与分析陈凤萍,马友福天津实验动物中心(天津市东郊区军粮城300301)我中心于1985年9月从天津医学院引进了TA3系纯系小鼠,属低肿瘤系。引种时为90世代。在培育过程中发现各世代仔鼠性别比例明显失调,雄多于雌。?..  相似文献   

14.
取体成熟KM小鼠80只,采用一雌一雄长期同居的频密繁殖法,观察其第一、二胎仔鼠哺乳期内(1 ̄21日龄)每日的体重。统计分析得出KM小鼠第一、二胎仔鼠日龄与体重的直线回归方程、仔鼠平均体重、平均日增重,绘制了生长曲线,日增重曲线,为实验人员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
行为频次和时间分配是研究动物行为的两种不同指标,在动物行为研究过程中,发现行为频次与时间分配之间存在一定关系。为进一步检验以上结论对高原鼠兔行为研究的意义,文章采集了西藏地区的高原鼠兔取食行为和警戒行为的频次及时间分配数据,并对二者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这两种行为中频次与时间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取体成熟KM小鼠80只,采用一雌一雄长期同居的频密繁殖法,观察其第一、二胎仔鼠哺乳期内(1~21日龄)每日的体重。统计分析得出KM小鼠第一、二胎仔鼠日龄与体重的直线回归方程、仔鼠平均体重、平均日增重,绘制了生长曲线,日增重曲线,为实验人员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7.
梁俊勋 《广西科学》1998,5(2):156-160
在45m2室内人工模拟自然条件下进行褐家鼠和黄胸鼠取食行为生态学特征的研究。观察结果显示,两种鼠对所提供的食物的日平均取食量和觅食时所付出的活动行为强度均无明显差异,但在日内的7时、15时和23时之间的摄食量和活动量的差异均极显著。当所提供的食物源有选择机会时,褐家鼠选择的平均取食量是玉米碎>稻谷>大米;黄胸鼠是玉米碎>大米>稻谷,无食物选择机会时褐家鼠的取食量是稻谷>玉米碎>大米;黄胸鼠是大米>玉米碎>稻谷。褐家鼠和黄胸鼠在寻找选择食物的过程中,通常付出的活动行为强度(量)是23时点>7时点>15时点。褐家鼠和黄胸鼠的取食行为特征表现可用“摄食时间+食物源+行为反应”的模式表示。同时指出鼠的取食行为与防治实践之间关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用人工室内饲养和野地观察的方法,对棕色田鼠的食性食量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棕产啃食多种农作物和大部分田间杂草,约有16个科近40种,棕色田鼠日食量平均为31.84g,对某种食物日食量存在有显的季节变化,日食量与体重呈正相关,且同一年龄且(除幼体组外)的雌性鼠比雄性鼠平均日食指数高。  相似文献   

19.
以棕色田鼠的耗氧量为指标,探讨了雌(哺乳和非哺乳),雄棕色田鼠能量代谢的特征,结果表明,在热中性区(20-25.0℃),棕色田鼠静止代谢率为2.4601moO2/g/h,是期望值的175.70%,其中哺乳雄鼠为2.5843mlO2/g/h,是期望值的190.68%,非哺乳雌鼠为2.3477mlO2/g/h,是期望值的164.92%,雄鼠为2.3949mlO2/g/h,是期望值的165.37%,棕色田鼠在22.5℃时的平均热传导为0.1797mlO2/g/h/℃,棕色田鼠较高的RMR(繁殖期更高),稍高的热传导率,是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20.
新疆北部干旱区褐家鼠种群数量调查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于2001年9月下旬,在新疆北部地区,用样方夹夜法,开展了褐家鼠的种群数量调查,研究过程中共辅获鼠223只,其中雌鼠107只,雄鼠126只,通过常规生物学测量,应用体重和体长等指标等跨划分年龄段组,建生命表,计算生命期望、内禀增长率及稳定年龄结构,并对2002年4月的褐家鼠数量作出了动态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