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8年11月美国宇航局发射的“高能天文台”2号卫星又叫爱因斯坦天文台,它装备有分辨率为几个角秒的大反射X射线望远镜等观测仪器.由于仪器的灵敏度比以往的高,所以在对已发现X射线源的天区进行搜索中有许多新的发现.它证认了43个新的射电源,其中10个是在银河系外,大部分可能是类星体.若这些射电源的确是类星体或活动星系的话,那末就能够说明X射线背景辐射.若将来的观测能确定这一点的话,这将是爱因斯坦天文台所作出的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它确定了30多个X射线源是X射线类星体,而在此之前,仅仅知道三个X射线类星体. 通过观测还认证了,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射电星系——半人马座A,它的中心红外源与一个X射线源重合.在这个源的东北方向发现一个X射线的喷射流,同早先发现的光学、射电喷射流在一条线上,长约  相似文献   

2.
程富华 《科学通报》1985,30(11):826-826
爱因斯坦天文台关于类星体资料公布以来,人们的注意点之一是研究类星体的X射线、光学及射电辐射之间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的研究不仅是计算X射线背景辐射一个主要方法的关键,而且更重要的是研究这三种波段辐射机制的重要依据。这三种辐射对比研究中,比较注目的是Tananbaum等发现的在一个完整的射电入选的3CR样品中,X射线光度弥散最  相似文献   

3.
运用日本X射线探测卫星的天文学家发现,一类星体的亮度在3分钟内增加了67%,这是迄今在类星体看到的最快变化。天文学家们相信,类星体是位于新生星系中心、巨大发光的“发动机”。  相似文献   

4.
去年夏天ROSAT发射升空以来,几个月里这个德、英、美联合伦琴卫星不断传来高能X射线的影像,它们大多来自我们星系之外遥远的世界,如类星体。最近该卫星的X射线探测器转向太空扫描以寻找低能或称“软”X射线,它们大多来自离我们星系较近一些的  相似文献   

5.
刘建学 《科学之友》2004,(10):24-26
发现黑洞。美国宇航局利用“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在1999年探测到一颗超新星周围物质喷出的大量X射线,科学家据此认为,这颗超新星中央存在黑洞。该望远镜拍摄的另一张照片,显示了一个遥远类星体喷射出的X射线流达20万光年之远,其喷射出的能量可能相当于10万亿个太阳释放能量的总和。  相似文献   

6.
类星体0916+558的紫外观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程富华 《科学通报》1987,32(5):358-358
在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NASA)的哥达空间飞行中心,我们利用“国际紫外探测器(IUE)”对类星体0916+558作了紫外观测,类星体0916+558是一颗低红移类星体,红移z=0.1222,星等为16.15等,适合IUE观测。我们选择该类星体作为观测对象,目的主要为获得它的L_a、CIV发射线及整个源在UV波段的连续谱资料,从而结合已有的类星体在UV  相似文献   

7.
肖兴华 《科学通报》1981,26(6):357-357
一、前言Sandage曾用89个射电类星体、14个射电宁静类星体、5个赛佛特核、12个N星系的色指数作出双色图。在图上,只有N星系与类星体明显分开,其余各类天体都混杂在一块。我们对342个类星体(237个为射电类星体,105个为射电宁静及无射电资料的类星体)的色指数,按文献[2]作了K订正后,对类星体的色指数作K订正之后,其双色图与上述结果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8.
白宇  王松  刘继峰 《自然杂志》2016,38(1):8-14
 致密天体吸积过程中相对论喷流的形成机制,是天体物理学的基础问题之一。理论上虽然很难回答这个问题,但对于 微类星体相对论喷流的观测,在现象上给出了规律:对于辐射出超软X射线的天体,相对论喷流是无法产生的。对于河外 星系M81中超软极亮X射线源(M81 ULS1)的光谱观测表明,蓝移的宽Hα发射线,是重子物质相对论喷流的证据。喷流的进 动导致发射线随时间变化,其投影速度约为光速的17%,这与微类星体的原型SS433极为相似。这种相对论喷流不可能起 源于白矮星,而是起源于中子星或黑洞,这与M81 ULS1的超软X射线光谱相矛盾。X射线超软源中相对论喷流的发现,打 破以往对喷流形成的理论认知。处在超爱丁顿吸积状态,并拥有光厚吸积盘外流的黑洞,可以用来解释这种超软谱态与相 对论喷流的共存现象。  相似文献   

9.
温文 《自然杂志》2006,28(2):93-93
密苏里州的ST.LOUIS巡天是目前最深度最灵敏的空间探测器,天学家曾经试着用它揭示了宇宙深处存在异常明亮的X射线源。这些引人注目的X射线源正是超大质量黑洞而并非其他已经被预言的任何天体。这还算不上是最惊奇的,更令人意外的是这个结论证明了几乎所有称之为宇宙灯塔的令人炫目的类星体,都仅仅存在于那些最古老的星系中。  相似文献   

10.
使用X射线探测卫星ROSAT观察宇宙的科学家们认为,早期宇宙中的类星体产生于星系中心。而天体物理学家将发现很难解释它们怎么会在大爆炸发生后那么短的时间内形成的,而其他的证据却偏偏显示出那个时候的宇宙物质分布是如此的均勻,甚或毫无“结块”的迹象。普朗克学院的天体物理学家格仑瑟·海辛格在0.4弧度范围上探测到40个类星体。ROSAT在该区域的背景上,观察到了一束束的X光辐射。海辛格认为,这些X光束是由处于红移状态下的类星体发射出来的。如果他是正确的,那就说明早期宇宙中的物质分布是极不均勻的。这与最近从对宇宙背景辐射的观察所获得的结论有矛盾,这种辐射,据认为是由大爆炸产生出来的。观察表明,按宇宙背景辐射的分布状况来看,宇宙早期物质分布应当是极为均勻的。  相似文献   

11.
Sargent等对5个高红移类星体光谱资料的系统研究表明,这些吸收线是散布在宇宙空间的原始氢云产生的,他们由此获得了这些云和周围介质的物理特征。本文除Sargent的5个类星体外,又增加了4个新的类星体:  相似文献   

12.
修泽雷 《科学》2000,(10):62-65
物质是由一定基本粒子所组成,它们是有结构的。物质的性质及其在不同环境下所显示的功能与作用,都是由组成的要素及其结构所决定。对物质的了解,对宇宙学领域内疑难问题的解决(如暗物质、中子星、黑洞、白洞、类星体、X射线爆……),也必须从要素和结构始。  相似文献   

13.
在那些恒星和螺旋型星系之间,如今的宇宙内部已满是狂乱的运动。地球上成阵排列的无线电望远镜指向遥远的天际,它们发现了数个比太阳系体积小得多的名为类星体的灿烂星系,正向宇宙喷射出相当于太阳万亿倍的能量,离太阳系稍近一点,又发现了我们的邻居——中子星,它是仅10英里宽的纯核物质球体。是巨星撞击后的残余物,象发狂的陀螺、它每秒要转上数十转。同时,X 射线望远镜也出发现了光学望镜无法发现的彷徨在大星际周围的发射 X 射线的气体。从此,许多不可见的  相似文献   

14.
曹盛林 《科学通报》1980,25(20):937-937
要解开“类星体之谜”,研究类星体红移的性质一直是个关键问题。由于类星体的视星等与红移间的关系表现十分离散,因此以往关于类星体红移性质的研究中,大多数从对类星体的分类出发去寻找“标准烛光”,从而建立视星等与红移间的哈勃关系。  相似文献   

15.
卞毓麟 《科学通报》1980,25(8):358-358
一、概述Setti和Woltjer曾按射电谱型寻求类星体的“标准烛光”,Baldwin探讨了L_α和CⅣλ1549发射线强度与绝对星等的关系。我们则发现类星体发射线CⅢλ1909与MgⅡλ2798、以及OⅢλ5007与OⅢλ4959的发射峰值相对强度之比与绝对星等有一定的相关性,由此可将通常求恒星分光视差的方法移植来推求类星体的光度。  相似文献   

16.
利用无缝光谱去发现类星体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利用类星体中最常出现的一些发射线去证认类星体。我们的资料是安装在澳大利亚的一架1.2  相似文献   

17.
Mark  Sincell  谢懿 《世界科学》2001,(6):22-23
与普通的观点相反 ,黑洞是个挑剔的食客。尽管这些重达数十亿太阳质量的巨兽每年可以吞食一个太阳质量的物质 ,但是它却为类星体提供动力而且会喷出等质量的物质  相似文献   

18.
类星体,是遥远宇宙中最明亮的一类天体.光变研究表明类星体发出光学辐射的区域很小,只有几光天到几光年.如此小的发光区域,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却比大小是它几十万甚至千万倍的普通星系还大上千倍.那么,类星体的巨大能量来源是什么呢?超大质量黑洞对周围物质的吸积,是对这个问题的最简单回答.那么,黑洞如何吸积周围物质?此外,黑洞不仅吸积物质,还可能吹出盘风,产生喷流,与周围星际介质发生相互作用,从而能影响类星体寄主星系的演化.本文将着重介绍:(1)类星体的发现;(2)类星体的能源;(3)黑洞吸积盘理论模型;(4)类星体的喷流;(5)超大质量黑洞与其寄主星系的演化.  相似文献   

19.
陈建生 《科学通报》1982,27(17):1057-1057
一、引言 在系统地进行南天射电源的光学证认工作中,Savage,Bolton和Wright于1977年发现了射电源PKS1448—232和—个具有紫外色超的16(?)4恒星状的天体的位置相符合,并给出它的光学证认图。他们利用英-澳3(?)9反光望远镜对这个天体进行了低色散光谱的观测,证实了它是一个发射线红移为Z_(cm)=2.22的类星体,并发现这个类星体的光谱存在有丰富的吸收线,其中大部分的吸收线分布在波长小于L_α的区域。因此,PKS1448-232被列入英-澳望远镜的《类星体吸收线光谱研究》的观测对象之一。该类星体的精确坐标是:  相似文献   

20.
类星体和星系哪一个形成在前呢?长期以来,天文学家们认为年轻的星系滋养了位于中心的黑洞,一直到黑洞变成类星体。类星体是质量极大、威力极强的能量源。但是现在科学家们发现,一颗没有挂靠主星系的类星体显然在大量地制造新恒星。该发现表明,类星体至少创造了某些星系,或许并不是星系创造了类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