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以天津蓟州区栽培的“美乐”和“赤霞珠”葡萄为试验品种,分别在其始熟期的初、中和末期3个阶段利用外源脱落酸(200mg/L)处理果实,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葡萄和葡萄酒中酚类总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利用液质联用技术分析花色苷的含量和组成。研究结果表明:始熟期的外源脱落酸处理对成熟果实的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pH值,以及葡萄籽的酚类含量和抗氧化活性没有显著影响,但对葡萄皮和葡萄酒的酚类物质含量和活性具有显著影响。在始熟期中期(30%~50%果实转色)以前,对果实喷施外源脱落酸可以显著提高葡萄皮和葡萄酒的酚类总含量、花色苷总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始熟期外源脱落酸处理使“美乐”和“赤霞珠”果实的酚类总含量分别提高了14%~39%和73%~172%,花色苷总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分别提高了18%~143%和88%~178%;外源脱落酸处理使葡萄酒的3个指标(酚类总含量、花色苷总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分别提高了17%~69%、18%~36%和21%~46%,而这些影响可以有效改善葡萄酒的感官品质和营养价值。外源脱落酸处理时期的精准控制可以提高酿酒葡萄及葡萄酒中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作用,进而提高葡萄酒品质和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不同龙眼品种资源中酚类物质、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及其抗氧化性差异,选取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龙眼资源圃的24个龙眼品种,分析其果肉中游离态和结合态总酚、总黄酮物质的含量,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总抗氧化能力、FRAP抗氧化能力和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四种不同方法评价其体外抗氧化能力差异;不同龙眼品种果肉总酚、总黄酮含量与DPPH、ABTS、FRAP、ORAC四种不同方法测定的抗氧化能力的变幅和变异系数较大,呈现出显著的基因型差异;不同品种龙眼果肉的多酚和黄酮的含量分别与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FRAP和ORAC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关系,而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EC50值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采用快速聚类法将24个不同品种的龙眼聚成多酚及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差异显著的三大群类。不同品种龙眼果肉游离态和结合态酚类物质含量与其抗氧化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提示酚类物质是龙眼果肉抗氧化活性的主要成分;酚类物质和黄酮类物质在龙眼果肉中主要以游离态存在,其中结合态平均占总酚含量的17.45%。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发酵方式对葎草总黄酮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分别进行对照组、自然发酵组和乳酸菌发酵组试验。以芦丁为标准品测定葎草提取液中总黄酮的含量,通过葎草总黄酮稀释液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来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乳酸菌发酵组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自然发酵组(P0.05)。葎草总黄酮稀释液质量浓度为1.0 mg/m L时,乳酸菌发酵组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自然发酵组(P0.05),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显著高于自然发酵组(P0.05)。葎草总黄酮稀释液质量浓度为0.2~0.4 mg/m L时,自然发酵组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乳酸菌发酵组(P0.05)。发酵处理后葎草中总黄酮的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均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蚕豆中酚类物质的提取工艺,评价青海不同品种(系)蚕豆籽粒中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差异,文中采用超声波辅助溶剂法提取蚕豆中酚类物质,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出最佳提取工艺参数,测定蚕豆提取液中酚类物质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蚕豆中酚类物质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10、超声波功率450 W、提取温度45℃、提取时间25 min,在此工艺参数条件下测得蚕豆中总酚、原花青素、总黄酮、花色苷含量及其清除DPPH·能力分别为1 486.24,54.61,580.13,4.67 mg/100 g和31 391.36μmol/100 g。30个不同品种(系)蚕豆籽粒中酚类物质含量及清除DPPH·能力差异显著,蚕豆中酚类物质对自由基的清除具有选择性。筛选出陵西1寸、GF3,GF46,GF47和青蚕14号为青海富含酚类物质的主要蚕豆品种,可作为蚕豆健康产品开发利用的原料。  相似文献   

5.
果酒品质与新鲜果品原料质量密切相关。本文分析了Tifblue、Premier、Brightwell、Garden blue、Powder Blue 5个蓝莓品种的营养组分及果酒发酵过程中酒精度、花色苷含量、总酚指数和颜色变化的差异,旨在寻找适宜于酿酒的蓝莓品种。结果表明:Garden blue中的碳水化合物、还原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4个品种。不同蓝莓品种其酚类物质及花色苷含量差异显著,Garden blue花色苷和酚类物质含量分别是其他4个蓝莓品种的1.17~1.97倍和1.15~1.89倍。酒精发酵过程中果酒中总酚指数均显著上升,而花色苷含量均显著下降,其中Garden blue花色苷含量下降最少,且其酚类物质含量上升最多。经稀释3倍的蓝莓汁调味发酵,发酵结束后Garden blue总酚指数含量最高达79.9,是其他4个品种的1.30~2.08倍,花色苷含量为25.27 mg/L,比其他品种高出1.25~8.1倍。结论:综合蓝莓营养成分及发酵前后酚类物质含量等因素,发现Garden blue更适于酿造高品质蓝莓果酒。  相似文献   

6.
【目的】光质对植物体内酚类物质的积累有着重要的影响。青钱柳作为我国特有的单种属乔木,功能多样,具有材用、药用、观赏价值。通过研究光质处理对不同家系青钱柳叶酚类物质积累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为青钱柳苗期培育过程中的环境选择和进一步开发保健产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人工气候室内可控温湿度的条件下对不同家系(广西金钟山7号、广西金钟山6号、四川沐川31号、浙江安吉1号)青钱柳当年生实生苗进行白光、蓝光、绿光和红光4种光质处理,测定其叶片生物量、酚类物质含量及单株产量和体外抗氧化活性[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并分析了抗氧化活性与酚类物质含量的相关性。【结果】除家系对总黄酮含量和单株产量无显著影响外,光质和家系及其交互作用对叶生物量、酚类物质含量和单株产量及抗氧化活性均有显著影响。总体来讲,白光处理下的青钱柳叶生物量最大,酚类物质含量、单株产量及抗氧化活性却最低;蓝光和绿光处理下的青钱柳叶具有较高的酚类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但绿光处理下的叶生物量最小。因此,蓝光处理对青钱柳叶酚类物质的积累及其抗氧化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从家系层面看,安吉1号家系青钱柳的叶生物量最大,而金钟山6号家系青钱柳的叶酚类含量、酚类单株产量及抗氧化活性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青钱柳叶总酚及酚酸类物质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光质的调控显著影响不同家系青钱柳叶酚类物质积累和抗氧化活性,蓝光处理下的金钟山6号青钱柳叶的酚类物质积累多且抗氧化能力强。研究结果可为青钱柳保健品的开发及人工林定向培育过程中的光照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瓦蓝、14-946、昆仑15号青稞为原料,研究了不同萌发时间对青稞主要营养成分、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萌发期间,青稞中的总淀粉、β-葡聚糖、游离酚、结合酚、总酚及游离黄酮含量呈下降趋势,脂肪、蛋白、纤维及结合黄酮与总黄酮含量呈上升趋势。萌发处理显著提高了参试青稞游离态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降低了青稞游离态提取物的铁离子还原能力及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显著降低了参试青稞结合态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能力及铁离子还原能力。蓝色青稞(瓦蓝)经萌发后其游离态提取物具有较强抗氧化活性,黑粒青稞(14-946)经萌发后其结合态提取物能保存较强的抗氧化活性。相关分析表明,青稞中主要营养成分(脂肪、总淀粉、纤维、β-葡聚糖)含量与多酚及抗氧化活性有显著的相关性,营养成分含量的高低可以用来评估其酚类物质含量与抗氧化活性;游离酚、结合酚与3种抗氧化能力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酚酸类物质是青稞不同形态多酚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主要贡献者,这为选择专用型青稞品种提供了便捷的方法。萌发可以改变青稞中的营养成分、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因此选择合适的青稞籽粒颜色与适宜的萌发时间能更好地保留青稞的生物活性物质,有益于青稞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8.
以红米苋为主要原料,在其料液中接种酵母菌发酵制作苋菜酵素。测定并比较青、红米苋酵素在发酵过程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总酚、苋菜红素的含量、酶活力以及抗氧化能力(总酚含量、类黄酮化合物的含量、苋菜红素、蛋白酶活力、SOD酶活力、清除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在发酵过程中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红米苋酵素发酵液的黄酮类物质、总酚、SOD酶活性都随时间推移升高,发酵后21~28天期间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0118 g/L,0.012 mg/mL和115.93 U/mL),之后随时间推移而降低;发酵液的还原力、自由基清除率和DPPH清除率随发酵时间升高,在14~21天之间达到最大值。实验探究发酵过程中它们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探索红米苋酵素制作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9.
遮光处理对酿酒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赤霞珠"葡萄品种为材料,设置不同遮光条件,调查光照条件对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果实品质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遮光处理后,葡萄的可溶性固形物、总糖、糖酸比和总花色苷的量显著降低,但是总酸、总酚和单宁的量上升;其中遮光处理对葡萄果实中的单宁影响最大,其次为总花色苷;遮光率为40%条件下,葡萄的可溶性固形物、总糖、糖酸比和总花色苷的量分别下降了4.21%、4.07%、8.85%和13.22%,总酸、总酚和单宁的量分别上升了5.23%、8.46%和43.86%。综合考虑酿酒工艺对葡萄原料的要求,遮光率为40%条件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酿酒葡萄品质。  相似文献   

10.
为了确定绿盲蝽在葡萄园区的取食和产卵行为,以及不同酿酒葡萄品种释放的挥发性物质成分,在田间对不同品种酿酒葡萄叶片的受害情况和各品种酿酒葡萄上的绿盲蝽越冬卵量进行调查.结果 表明,不同葡萄品种对绿盲蝽的抗性不同,其中玛瑟兰对绿盲蝽抗性最强,抗性指数为5.0,小味儿多对绿盲蝽抗性最弱,抗性指数为1.0;绿盲蝽在不同葡萄品种...  相似文献   

11.
王海  郭爱霞 《甘肃科技》2016,(13):144-146
为了探讨嫁接对三种酿酒葡萄叶片生理特性与酶活性的影响,以5BB为砧木,黑比诺,赤霞珠,梅鹿辄为接穗进行嫁接,测定并比较嫁接苗叶片中丙二醛含量、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结果表明:通过嫁接,黑比诺四种酶活性都显著提高;梅鹿辄叶片中PPO活性降低,SOD,CAT,POD活性都显著提高;赤霞珠POD活性下降,对其他3种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发酵青刺果种子的酚类物质组成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刺果种子为研究对象,利用4种不同丝状真菌(少孢根霉3152、米曲霉变种2083、米根霉40503、米根霉3005)分析发酵前后的总酚、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少孢根霉3152、米曲霉变种2083、米根霉40503这3种真菌发酵均可显著提高其总酚、总黄酮含量,其中米曲霉变种2083发酵48 h后效果最佳(总酚、总黄酮含量分别为750.74±11.33、833.70±3.77 mg/100 g种子干重).发酵前后其含量最高的酚类物质均为芦丁,由67.12±0.69μg/g增加至108.07±0.18μg/g.发酵能改善青刺果种子的抗氧化能力,其中少孢根霉3152发酵48 h清除DPPH·的效果最佳,米曲霉变种2083发酵48 h对ABTS+·的清除最强.发酵可以显著提高青刺果种子的总酚、总黄酮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适合作为功能性食品的原料加以开发.  相似文献   

13.
干制脱水加工被广泛应用于农副产品的保藏和精深加工,但是干制加工会影响产品活性物质的含量,导致其生物活性发生改变。为了研究微波真空干制功率对荷叶酚类物质的影响,比较了300,400,500W等不同微波功率真空干制及热风干燥、日晒条件下,荷叶酚类物质含量变化;采用DPPH和FRAP方法比较不同微波功率产品的抗氧化活性差异。结果表明,荷叶经微波真空干制加工后,总酚和总黄酮含量较热风干燥法显著提高,分别是后者的1.79和1.76倍;荷叶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显著提高,微波真空干制荷叶清除DPPH·活性优于热风干燥方式,300,400,500W微波功率干制荷叶清除DPPH· IC50值分别是62.52,49.31,43.59μg/mL;微波功率500W干制荷叶提取物FRAP抗氧化活性分别是日晒荷叶和热风干燥荷叶的3.18和1.82倍。抗氧化活性指标与酚类物质含量相关性分析发现,荷叶总黄酮含量与FRAP和DPPH为极显著相关,表明微波真空干制能够显著影响荷叶酚类物质含量,进而增强其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4.
摘要:本文研究了两种不同光强下生长4种南亚热带森林优势树种:木荷(Schima superba)、黧蒴(Castanopsis fissa)、黄果厚壳桂(Cryptocarya. concinna)和肖蒲桃(Acmena acuminatissima)幼叶和成熟叶的光保护物质积累能力和其光合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论是全光照还是遮阴下生长,4种木本植物成熟叶的叶绿素(Chl)含量和光合作用速率显著高于幼叶,而花色素苷、类黄酮、总酚、总抗氧化能力和类胡萝卜素/叶绿素(Car/Chl)比值都显著低于幼叶. 全光照下生长幼叶的花色素苷、类黄酮、总酚、总抗氧化能力和Car/Chl比值比遮阴高. 显示幼叶的光保护能力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其较高的光保护物质来实现的,如高的花色素苷含量、类黄酮含量、总酚含量以及Car/Chl比值等;随着幼叶的发育成熟这些光保护物质含量逐渐减少而光合能力逐渐增加,因此在幼叶和成熟叶中光保护物质积累能力与光合能力呈现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将山楂种子层积处理一个冬季,测定层积前后酚代谢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山楂种子层积后,PPO和POD活性升高,PAL活性降低,促进酚类物质的氧化分解,不利于酚类物质的合成,从而降低酚类物质含量,促进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16.
魔芋飞粉总黄酮含量测定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魔芋飞粉中总黄酮进行定性和含量测定,并研究总黄酮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方法:用乙醇浸提魔芋飞粉得飞粉提取物,采用颜色反应等方法定性检测提取物中黄酮类物质;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同时以DPPH*清除率实验来评价魔芋飞粉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结果:魔芋飞粉总黄酮含量为3.487 mg/g,黄酮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64.78%.结论:魔芋飞粉含较丰富的黄酮化合物,并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7.
对稀有野生白果毛葡萄的品质性状和酿酒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毛葡萄的总酸、多酚、单宁含量均高于对照品种(白羽、雷司令);糖酸比显著低于对照;且含有较浓的青草味和泥土味;其酒质明显较对照品种差。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毛白葡萄酿酒应采用生物降酸、PVPP处理和氧化陈酿的工艺方法酿造利口葡萄酒。  相似文献   

18.
对二倍体玫瑰香与加倍后形成的四倍体变异品系的5种器官,分别测定了过氧化物酶活性、多酚氧化酶活性和酚类物质含量。试验结果表明,二倍体玫瑰香品种加倍形成四倍体后,雄蕊、雌蕊和成叶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极显著降低;雄蕊和雌蕊的多酚氧化酶活性、酚类物质含量也极显著地降低,但成叶和叶柄的多酚氧化酶活性、酚类物质含量却极显著地升高,上述3种生化指标在茎尖上均未表现出差异  相似文献   

19.
张国涛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23):5639-5641,5653
为评价六种不同产地品种高粱面粉甲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测定了高粱面粉甲醇提取物的总酚含量、缩合单宁含量,以及还原能力;并分析了高粱面粉提取物抗氧化强弱与活性成分之间的相关性情况。结果表明,高粱面粉甲醇提取物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强弱与高粱的品种有关,并且与高粱提取物中总酚的含量相关,与缩合单宁的含量没有相关性。为筛选高抗氧化活性的高粱资源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龙江小米为原料,通过测定不同蒸煮时间小米的总酚含量、OH清除率、Fe还原能力、总抗氧化能力、DPPH清除率,评估其对小米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生小米相比,蒸、煮两种加工方式会显著降低其总酚含量、OH自由基清除力和总抗氧化能力(P<0.05),但会显著提升Fe还原能力和DPPH清除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