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本文对五大连池地区氡矿泉水中氡含量进行了等级划分,并讨论了不同浓度氡矿泉水对应的医疗效果、使用方法及危害性。  相似文献   

2.
3.
通过对土壤氡测量方法的研究,针对RAD7氡气检测仪在土壤氡测量中的应用,推荐:至少5 min的测量周期,采用grab(抓取)泵体运转模式,在充分保证仪器湿度下降到10%后,适时地插入土壤探杆,最后应结合相应泵体运转模式来解释数据。另外,在土壤氡测量过程中,应该明确目的,规范方法,保证质量。  相似文献   

4.
姚磊 《科技资讯》2014,(13):110-111
氡室是一种可以对氡探测器进行刻度标定及其性能测评,氡及其子体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个测量模拟环境的仪器。氡室的工作运行温度是在-5℃~+40℃内,在对氡探测器进行测评是,室内温度要保持常温的情况下,温度和湿度被氡室控制和调节。论文介绍了HD-6型氡室的基本结构,研究了氡室内氡浓度变化规律,探讨了补氡过程对氡及子体平衡关系的影响。根据测量原理进行方法选择,并且对整个测量系统的组成部分进行详细分析。根据氡及其子体的放射平衡关系,将补氡区域进行浓度划分,对补氡过程中实际测量数据进行数值分析,通过分析结果探讨了温湿度、气溶胶因素对氡室内补氡过程中产生的影响。为以后HD-6型氡室的补氡动态过程提供了实际数据参考和影响因素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佘义  王燮华 《天津科技》2002,29(1):48-48
氡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和工作环境中,由天然放射性核素--铀、镭的衰变形成放射性气体--氡(222Rn),在自然界通过岩石裂缝、土间隙、地下水源不断向大气中转移和释放,成为人类本底辐射的重要来源.由于人的流行病调查和动物实验都证明氡可致肺癌,所以世界卫生组织已公布氡为人类环境中的致癌物质.对氡及其子体在空气中的存在水平、变化规律、污染来源、危害程度、防治措施等的研究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有关人士的极大重视.  相似文献   

6.
一、氡的逸散来源及危害氡是无色无味的放射性气体,系铀、镭、钍等放射性元素的衰变产物。氡气经。衰变后,顺序产生短寿命子代产物,统称为氡及其子体。氡遍布地壳之中,据世界各国对环境氡气浓度及其来源的调查表明,矿井、地下建筑物及用含铀系物高的建筑材料如砖、石、混凝土等构筑的房屋中,氡及其子体的  相似文献   

7.
脉冲电离室的多个因素(几何形状、体积和电极数目)影响着其测氡探测效率,现采用蒙特卡罗程序Geant4模拟了这些因素与测氡探测效率之间的关系。模拟结果表明:脉冲电离室测氡探测效率与其表面积体积比成反比关系;同一表面积体积比下脉冲电离室测氡探测效率与其电极数目(或电极/电离室体积比)成负指数关系。该模拟结果的有效性为文献报道的多电极脉冲电离室测氡实验结果所检验,可用于提高多电极脉冲电离室测氡探测效率的快速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导用活性炭盒吸附方法对香港室内氡浓度的测量结果及其浓度分布规律。对室内氡浓度与建筑物表面氡析出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证实室内空气中的氡主要来源于建材中的镭,而氡浓度水平只决定于室内建筑物表面氡的析出率及通风状况。  相似文献   

9.
林铃 《海峡科学》2014,(7):49-50
住宅小区内氡污染源衰变产生的射线会破坏人体的分子结构和细胞,从而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等造成损伤。该文从分析住宅小区中氡污染的来源入手,以氡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为出发点,提出了小区内氡污染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0.
引言 模拟水氡观测是一种较常见的地震前兆观测项目,连续观测时间在我国长达30多年。多年来许多专业地震台积累了丰富的水氡观测资料.这些观测资料一般都以纸介质的形式存放.不能直接用于mapsis等地震分析预报软件.因此,将数据进行计算机存储.并进行系统处理。然后用于预报软件分析。显得非常必要。目前日常观测数据仍是依靠人工计算整理。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空气中氡222Rn 的数据计算和活性炭线圈收集器探测方法的分析,将空气中222Rn 活性炭线圈收集器应用于实地测量,三个地点及多个位置采样、测量及计算,其实验数据表明用活性炭线圈收集并测量环境空气中222Rn 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唐芳 《科技资讯》2012,(32):48-48
室内氡放射主要来自地基土壤、建筑材料析出以及户外空气进入室内和供水和天然气释放,其造成的危害包括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造成的急慢性放射病,要注意采取正确选择建房地点和建筑材料、建造排氡地基以及密封裂缝和室内通风等措施以降低室内氡浓度,避免氡放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模拟(人工)观测水氡方法已有50多年的历史(开始于邢台地震),氡浓度异常变化预测地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地震短临预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水中溶解氡观测作为地震预报的手段之一,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向着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本文以甘肃陇南殿沟泉FD—125测氡仪人工观测和SD—3A型自动测氡仪连续观测的资料为基础,结合本人多年从事本测项的观测实践,并参考《地震水文地球化学观测技术规范》以及《地震及前兆数字观测技术规范(试行)》资料,分析和讨论了人工测水氡和数字化测气氡在地下水中的存在方式及取样方式、测量方法、计量单位的物理意义、影响因素、干扰排除、标定方法、前兆异常动态等方面的差异及相同进行了分析与对比。  相似文献   

14.
环境空中氡的探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空气中氡^222Rn的数据计算和活性炭线圈收集器探测方法的分析,将空气中^222Rn活性炭线图收集器应用于实地测量,三个地点及多个位置采样,测量及计算,其实验数据表明用活性炭线图收集并测量环境空气中^222Rn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氡(222Rn)是一种放射性气体,氡及氡质子广泛存在于房屋建筑中,是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一大隐患。利用纯丙烯酸乳液和超细微SiO2研制出一种防氡涂料,提出了生产防氡涂料的基本配方,经实验室和房屋建筑现场实验,防氡效率分别可达86.16%和84%,能够很好消除氡的危害。本文分析了试验结果,探讨了防氡涂料的机理。  相似文献   

16.
主要研究受压条件下岩石中氡析出量的瞬时响应函数,为地震氡预测提供理论支撑。首先通过数值分析,建立了封闭条件下岩体在不同单轴压力条件下非稳态的氡浓度随时间响应的数学描述,理论分析岩体单轴压力下析出氡浓度随时间呈指数增长。在理论研究基础上,设计了单轴压力下岩石氡析出的瞬态响应物理实验模型,应用自主研发的氡及其子体总量实时连续测氡仪,获得单轴压力条件下岩石析出氡的瞬态变化曲线。封闭空间岩体在单轴压力下氡浓度实验测量结果与理论曲线符合,实验值与理论计算结果之间的误差总体控制在20%之内。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对氡的性质、危害和土壤氡的定义以及土壤氡的析出途径进行的简要介绍,然后从封堵和排放等方面阐述了民用建筑工程土壤氡防治的具体措施以及注意事项,最后对民用建筑工程如何选择土壤氡防治措施进行了讨论.当前,我国的民用建筑土壤氡防治技术的研究应用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深入开展此方面研究,能够从源头上降低室内氡污染,减少人们受到氡的辐射危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国外资料及作者历年研究成果的分析,弄清国内外室内氡浓度限值标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为我国修改或制定室内氡浓度限值标准提供参考和背景资料. 方法 对国外资料及作者历年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和结论吸入氡及其子体所致的辐射剂量绝大部分来自于室内,世界各国已制定相应的室内的氡浓度限值标准,限值范围20-1000 Bqm-3;我国的<住房内氡浓度控制标准>尚有很大的从严修改的必要和余地;世界各国的职业环境室内氡浓度限值标准范围20-3000 Bqm-3,其中大多数应作修改和调整;我国尚无制定职业环境室内氡浓度限值标准,应依据法律法规和最新的氡研究成果尽快制定.  相似文献   

19.
相对富铀的花岗岩广泛存在于地表和地下人居环境,其析出的氡会对人体健康造成辐射危害,深入研究花岗岩氡析出机理可为氡防护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基于分形和混沌理论,对采自湖南衡阳衡山岩体和广西灌阳都庞岭岩体的样品开展花岗岩氡析出通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研究,计算了氡浓度时间序列数据的最大Lyapunov指数和混沌吸引子关联维数,并综合分析讨论了环境因素不变条件下花岗岩氡析出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来自衡山岩体和都庞岭岩体的两个样品264组氡浓度时间序列数据的最大Lyapunov指数分别为0.077和0.308,都大于0,证实来自两个不同岩体的花岗岩氡析出随时间的演化过程为复杂的混沌动力学过程,二者的混沌吸引子的分形维数分别为4.714和5.675,反映前者的岩石特征的复杂性要小于后者。控制或描述环境因素不变条件下花岗岩氡析出演化过程的独立变量至少需7个,一方面包括岩石铀含量、镭活度等化学组成,含铀矿物及造岩矿物组成以及铀镭在这些矿物中的赋存形式等原生岩石特征;另一方面是岩石风化和蚀变过程可改变矿物粒度分布、岩石孔隙度、孔径分布、微裂隙的发育程度以及间隙的粗糙度等岩石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20.
优化了用于地下空间现场测氡的滤膜三段法,推荐的前二段测量时间为抽气五分钟后的0.5—4、5—10分钟,第三段为30—90分钟内伺机测五分钟。测定了贵州省11个旅游溶洞内的氡浓度,其中七个洞工作人员所接受的放射性年剂量相当于职业人员限制剂量的22%—75%,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