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区正反转构造特征及演化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区已发现了10多个油田及上百个油气藏,该区伴有大量的“下正上逆”的反转断层,且上盘发育有反转背斜。在分析大量地震资料的基础之上,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点,对中央坳陷区的正反转构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区的正反转构造平面分布及延伸具有方向性及成带的特点。构造类型发育有穿透断展型、简单断展型、上盘褶皱型、下盘褶皱型和滑脱褶皱型,变型程度依次变弱。反转构造变形程度与油气藏有密切关系,反转构造变形越弱及构造类型越简单,油气保存条件越好。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在生产过程中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电路的故障判断方法 ,指出了常规正反转电路的缺陷 ,设计了改进电路  相似文献   

3.
松辽盆地部中央坳陷区已发现了10多个油田及上百上油气藏,该区伴有大量的“下正上逆”的反转断层,且上盘发育有反转背斜。在分析大量地震资料的基础之上,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点,对中央坳陷区的正反转构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区的正反转构造平面分布及延伸具有方向性及成带的特点。构造类型发育有穿透断展望、简单断展型、上盘褶皱型、下盘褶皱型和滑褶皱型,变型程度依次变弱。反转构造变形程度与油气藏  相似文献   

4.
辽河盆地反转期构造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辽河盆地目前发现7个反转构造带,均呈北东或北北东向展布,正反转构造可分为单一型和复合型2大类。因受力方式的不同,单一型正反转构造可分为挤压倾滑型和压扭型2亚类,复合型正反转构造分为压扭得合型和挤压倾滑复合型2亚类。这些反转构造均经历了裂陷-坳陷-反转的3个发展阶段。纵向上正反转构造的幅度均小于拉张期的构造幅度;平面上由于受力方式和力的大小差异,各个带正反转构造的类型和强度因此不同。正反转构造直接覆于凹陷之上,十分有利于油气聚集保存。  相似文献   

5.
综合多种方法识别济阳拗陷反转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相断陷湖盆陡坡带常发育多种砂体,由于其地震反射特征的特殊性,干扰了反转构造的识别。结合孤北洼陷五号桩断层带正反转褶皱和高青地区高青—平南断层正反转构造实例,分析了反转构造的地震反射特征,运用钻井资料进行地层细分和对比,声波时差进行剥蚀量的计算,流体包裹体的性质判断构造应力性质。五号桩断层带正反转褶皱地震反射特征呈现上凸下凹的外形,上部地层中间厚、两翼薄,且褶皱顶部遭受剥蚀,同相轴削蚀现象明显,下部地层保留了断陷盆地沉积充填特征;钻井资料亦显示背斜核部遭受剥蚀;声波时差随深度变化的关系曲线在剥蚀段明显错开。高青—平南断层发现了表征张性和压性环境的两类包裹体。多种方法相互约束可提高反转构造识别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辽河盆地反转期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河盆地目前发现 7个反转构造带 ,均呈北东或北北东向展布 .正反转构造可分为单一型和复合型 2大类 .因受力方式的不同 ,单一型正反转构造可分为挤压倾滑型和压扭型 2亚类 ,复合型正反转构造分为压扭复合型和挤压倾滑复合型 2亚类 .这些反转构造均经历了裂陷—坳陷—反转的 3个发展阶段 .纵向上正反转构造的幅度均小于拉张期的构造幅度 ;平面上由于受力方式和力的大小差异 ,各个带正反转构造的类型和强度因此不同 .正反转构造直接覆于凹陷之上 ,十分有利于油气聚集保存  相似文献   

7.
含油气盆地反转构造研究综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反转构造是当前世界石油地质界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 ,是指在地史发展过程中 ,不同时期各种构造作用在一个地质体上的联合、叠加的构造面貌 ,有正反转构造和负反转构造 2种基本类型 .近十多年来许多石油地质学家从几何学、运动学及成因机制等角度对其进行了广泛研究 ,在识别、分类、成因机制及与油气运聚关系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 ,但仍有许多问题期待解决 .下一步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发展方向为 :1反转构造的分类问题 ;2负反转构造及其与油气的关系问题 ;3反转构造在造山带、盆山耦合研究中的应用问题 .4反转构造的定量研究及成因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8.
综合采用有限差分法和基于模态压缩法的多体动力学仿真方法对活塞连杆组进行了考虑活塞销轴承混合润滑的动力学分析.研究了半浮式活塞销噪声的产生机理,并考察了活塞销轴承间隙、最大爆发压力、发动机转速对活塞销噪声的影响.结果表明:活塞销噪声主要来自于活塞销与连杆小头衬套间的碰撞,且活塞销噪声发生在其受到的活塞销座作用力方向的反转时刻附近;若活塞销轴承间隙越大、发动机转速越高,活塞销与小头衬套间的碰撞越激烈,活塞销噪声越大,最大爆发压力对活塞销噪声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一个研究布朗马达输运的非绝热和记忆棘轮模型,即用一个外部非偏压周期力去驱动一个处于记忆阻尼环境和内部简谐噪声作用下的布朗粒子,在非对称周期势中产生定向流.结果表明:随着内噪声频率的变化,粒子流发生反转且负向极大流所对应的外部信号频率也随之不同,则粒子流的方向和大小是由外部信号和内部噪声相互耦合控制的,这是一种动力学共振.  相似文献   

10.
以最新处理的二维地震资料为基础,对明水-绥化地区的反转构造进行了精细研究。按其发育特点将该区反转构造划分为上逆下正型、上下皆逆型、下断上褶型及上下皆正型四种构造样式。并对反转构造与油气聚集之间的关系作了深入探讨,认为明水-绥化地区的反转构造丰富了构造样式,提供了有利于油气聚集的圈闭,改善了储层的发育及物性。同时,该区内反转构造具有十分有利的成藏条件,为进一步油气勘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将方向为(-1,1,-1)的3个自旋极化电流通入纳米盘, 用OOMMF(object oriented micromagnetic framework)软件分析自旋极化电流大小和位置分布对磁涡旋动力学行为的影响. 结果表明: 磁涡旋核做旋转回归运动时, 最大速度在轨迹上的位置相对固定, 利用该性质, 可在最大速度处引入缺陷, 使磁涡旋核运动到缺陷处被钉扎并发生反转, 从而实现磁涡旋核极性的可控反转; 通过改变极化电流的大小或位置, 可调节磁涡旋核旋转回归运动频率的大小; 在高电流密度区域, 可实现磁涡旋手征性反转, 且反转时间较短; 与极化电流位置对称分布相比, 其手征性反转的电流范围变大, 达到暂态构型的时间变短.   相似文献   

12.
将方向为(-1,1,-1)的3个自旋极化电流通入纳米盘, 用OOMMF(object oriented micromagnetic framework)软件分析自旋极化电流大小和位置分布对磁涡旋动力学行为的影响. 结果表明: 磁涡旋核做旋转回归运动时, 最大速度在轨迹上的位置相对固定, 利用该性质, 可在最大速度处引入缺陷, 使磁涡旋核运动到缺陷处被钉扎并发生反转, 从而实现磁涡旋核极性的可控反转; 通过改变极化电流的大小或位置, 可调节磁涡旋核旋转回归运动频率的大小; 在高电流密度区域, 可实现磁涡旋手征性反转, 且反转时间较短; 与极化电流位置对称分布相比, 其手征性反转的电流范围变大, 达到暂态构型的时间变短.   相似文献   

13.
【目的】鉴定柞蚕微孢子虫(Nosema pernyi)基因组中LTR反转座子的种类、数量和遗传关系。【方法】从GenBank数据库下载柞蚕微孢子虫基因组序列,采用MGEScan软件筛选潜在重复元件,通过NCBI-BLAST与不同物种的逆转酶进行比对,含有逆转录酶结构域的序列认定为LTR反转座子,并探讨它们的结构特征、所属类型和基因组分布特点。【结果】从柞蚕微孢子虫基因组中共发现6个LTR反转座子家族即Nar1,Nar2,Nar3,Nar4,Nar5和Nar6,长度在3~4kb之间;大部分家族有相似的LTR末端核苷酸,但靶位点重复和拷贝数存在差异;逆转录酶结构域系统进化树显示6个LTR反转座子家族均属于Ty3/Gypsy类型,且与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LTR反转座子形成姊妹分支;Nar2和Nar4家族在基因组上成串排列,具有相似的分布特征。【结论】柞蚕微孢子虫基因组中存在Ty3/Gypsy类型的LTR反转座元件,进化地位与家蚕微孢子虫最为接近;LTR反转座子家族重复元件在基因组上成串排列,可能是柞蚕微孢子虫基因组扩张的潜在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二连盆地8个富油凹陷的三维地震资料、录井、岩心、薄片观察以及包裹体测试资料,对二连盆地反转构造的反转程度进行定量研究,提出用剥蚀比率表征褶皱型反转构造反转程度,并统计剥蚀比率与反转构造含油气性的关系,以巴音都兰凹陷为例研究反转程度对油气成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剥蚀比率在0.22~0.46之间,即反转程度适中时,反转构造含油气性较好;适度的反转对裂谷盆地圈闭形成有建设作用,可以形成挤压反转背斜及砂岩上倾尖灭等圈闭构造;同时适度的反转挤压会促进云质储层次生孔隙和裂缝的产生,对储层的形成和改造有积极影响;此外反转引起的地层抬升影响源岩生烃及油气成藏过程:导致源岩两次生烃及油藏两期成藏,且反转程度的差异导致凹陷内深洼带油藏以早期低熟油充注成藏为主,缓坡带油藏以晚期成熟油充注成藏为主。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茅东断裂带地质构造和历史地震特征,结合离散元模拟实验,分析了挤压应力下断陷盆地构造反转及断裂活动特征,探讨了茅东断裂带作为断陷盆地在现今区域应力场作用下反转构造特性及正断层反转控震机制.结果表明:(1)挤压应力下,断陷盆地发生构造反转,促使盆地中先存正断层再活化以及浅部地层褶皱变形,但盆地中先存断层总体仍保持正断形态;(2)构造反转过程中,应力应变汇聚易优先发生在基底断层面上,并逐渐向沉积地层中传播,最终在浅表触发构造形变;(3)茅东断裂带属于活动断裂群,以茅东断裂等控盆边界断裂(基底断裂)活动为主,沿着该类断裂,应力应变汇聚明显,具备中、大地震的发震构造条件;断陷内其他隐伏的次级先存断裂也存在活动可能性,且断块间地层在压扭应力场下存在应力应变汇聚,同样具备浅源小震的发震构造条件.  相似文献   

16.
利用全量子理论,对伴随多光子跃迁时,耦合双原子与Pólya态光场相互作用系统的第1个原子线性熵和原子的粒子布局数反转进行了研究,主要分析了量子化辐射场的参数、跃迁光子数等物理参量对系统中原子的粒子布局数反转和第1个原子线性熵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跃迁光子数的增大,粒子布局数反转的崩塌-复原现象之间的间隔时间缩短,并且使第1个原子线性熵的幅值变化;光场分布参数r的增大,使第1个原子线性熵的振荡周期的最小值减小,且粒子布局数反转的回复-崩塌现象不再发生;光场概率参数η的增加使得粒子布局数反转和原子第一线性熵的振荡周期及振幅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7.
钻井液氟碳润湿反转剂作用机理的量子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低孔低渗储层钻井过程中极易受到水锁损害的特点,对氟碳类润湿反转剂的作用机理进行量子化学研究。建立了两种模拟砂岩的原子簇模型。利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法(HF-3-21G)计算了两种不同分子结构的氟碳润湿反转剂与砂岩模型的相互作用关系;并计算了水分子与砂岩以及润湿反转剂模型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两种氟碳润湿反转剂均倾向于以HOMO轨道和砂岩的LUMO轨道发生结合,结合后氟碳链官能团向外伸展,对内部结构及砂岩起到了屏蔽保护的作用;水分子在砂岩模型表面的吸附势阱绝对值大约在40 kJ·mol-1左右,为氢键力作用,在氟碳润湿反转剂模型表面的吸附势阱均绝对值小于10 kJ·mol-1甚至更小,为物理凝聚;此外,水分子在润湿反转剂模型表面的吸附距离也远大于砂岩模型表面,说明钻井液与砂岩的接触过程中,氟碳润湿反转剂倾向于以不含氟官能团吸附在砂岩表面,且吸附后砂岩表面与水分子的作用力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8.
<正>立式车床制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多,特别是立式车床异常噪声问题一直困扰生产技术人员,要解决异常噪声就要在生产过程中结合产品结构和生产实际找出原因,制定相应的控制办法,从而解决和改善异常噪声问题。通过研究发现立式车床异常噪声主要是由变速箱部分和工作台底座II轴部分发出的。针对这两部分结构进行分析,制定出有效控制办法,可解决异常噪声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切割片在工作过程中的振动及噪声问题,基于有限元方法,借助于 ANSYS APDL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切割片有限元模型;采用反转法施加载荷,简化模型及分析过程,在振动特性分析中,得出调整切割片结构参数可以降低切割片振动幅度的结论;基于振动能量与速度的平方关系,以测试点的速度平方和为目标函数,设计了优化程序对切割片模型进行调整优化,获得了一组最优调整数据,为实际生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塔西南拗陷甫沙构造带结构模型及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西南拗陷甫沙构造带是西昆仑山前第一排冲断褶皱带。由于浅层覆盖第四系巨厚黄土及深层强烈冲断褶皱变形导致地震资料品质较低,构造解释具有多解性。通过综合分析区域构造背景、地面地质、钻井和地震资料,认为浅层是以上白垩统—古近系膏盐岩为滑脱层的盖层滑脱褶皱变形;深层是基底卷入的中—高角度区域性正反转断层,及在正反转断层下盘由叠瓦状分支逆冲断层组成的楔状叠瓦构造,深、浅构造层整体"分层收缩、垂向叠置"模型能合理解释现有的可靠构造信息。正反转断层在横向上分隔甫沙构造带与西昆仑褶皱造山带,膏盐岩塑性滑脱层在纵向上分隔浅层新生代与深层中生代构造变形。西昆仑山在新近纪—第四纪隆升,引发了自西昆仑山深层向塔西南拗陷斜向向上挤压,促使侏罗—白垩纪区域性先存正断层反转,并控制甫沙构造带的形成演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