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儒家的忠孝节义、功名政治,佛教的因缘轮回、万境归空,道教的创世神话、太虚神仙等方方面面,共同铸就了中国古代小说的第一奇书。本文将分析宗教文化因素在《红楼梦》中的反映及《红楼梦》两英译本对宗教文化的不同的翻译策略,并从文化信息传递的视角提出文学中宗教文化因素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要把这部鸿篇巨制翻译成代表西方文化的英语,其中所遇到的困难是多方面的。迄今为止,《红楼梦》有两个英译版本影响较大:一是霍译本(英国翻译家大卫.霍克斯及其女婿约翰.闵福德合译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二是杨译本(中国翻译家杨宪益与戴乃迭夫妇翻译的A Dream of Red Mansions)。由于这两个英文译本的译者采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因而所传递的文化信息也不尽相同。本文通过列举《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的一些译例,比较分析了这两个译本的文化信息翻译以及译者所采用的不同的翻译策略,以进一步探讨译者的翻译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3.
翻译要传达三种信息:主题信息,艺术信息和文化信息。《红楼梦》的两位译者,杨宪益与霍克斯,本着不同的翻译目的,在其翻译中分别采用了以异化为主和以归化为主的翻译策略。本文以对《红楼梦》诗词的英译,进行两种译本的比较。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本文通过对《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关于宗教、人名和诗词的翻译部分进行分析与此较,探讨造成二者不同之处的,在文化层次和翻译策略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本以《红楼梦》具有代表性的两个译本为依据,以《红楼梦》诗词中隐语(藏词法)化意味的翻译为视点,就其中涉及化的难题进行个案分析,指出两个译本的优劣之处并提出通过形式转换,加注说明或牺牲部分,保全整体而变通处理的翻译方法来解决“化的痛苦”,使《红楼梦》诗词中化意味的翻译能被不同化群体的成员所接受。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扛鼎之作,每一章节分"回"别"目",上下两句八字对仗,抑扬顿挫,婉转流畅,具有"音乐美"的特质。通过对《红楼梦》三个英译本的比较,分别从谐音双关、叠音、叠韵、双声、平仄等语音修辞的视角,分析三位译者是如何再现《红楼梦》原回目语言"音乐美"的艺术,剖析译者的翻译手法和翻译技巧,旨在探寻中国古典章回小说回目汉英翻译的可行性与翻译限度等问题,以期达到对中国古典章回小说回目翻译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爱珍 《南昌高专学报》2010,25(2):44-46,50
伟大的中国文化大百科全书《红楼梦》中美丽的诗词歌赋,历来为读者所称颂乐道传唱传扬。而对其不同的翻译方法和风格更引得众多翻译爱好者甚至学者们纷纷进行研究探讨。本文也试着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出发,对《红楼梦》中诗词在杨、霍译本中的翻译进行一定的探究。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是中国四大经典名著之一,是一部反映中国封建社会、文化、历史、生活的百科全书,至今已被翻译成许多版本。《红楼梦》的翻译无论是对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介绍中国的古典文化遗产,还是对译者主体性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从译者主体性的角度分析了《红楼梦》译本的多样性,探讨了不同译本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金立 《皖西学院学报》2005,21(6):103-106
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使用了丰富多彩的比喻手段,它们通常具有强烈的民族色彩和独特的文化意义,本文作者从比喻喻体的模糊性着手。详细探讨了它们的翻译方法,作者认为应充分考虑英汉两个民族的文化差异,在“信”和“达”的前提下。结合语境采用对等沿用,迁移变换,取神舍形等多种方法灵活翻译。  相似文献   

10.
李奕 《科技信息》2009,(10):115-115
《红楼梦》中的人物姓名大都引自古诗或以谐音寓意,并能符合人物性格、身份和命运。《红楼梦》中姓名具有深刻内涵,不可漏译。本文分析了霍克斯在《红楼梦》中的人名翻译。在翻译中,译者依据不同情况采取了音译、意译、不同称谓、译音译义、用法语与拉丁语以及增词等各种手法,将《红楼梦》中众多人物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揭示得一清二楚。  相似文献   

11.
朱耕 《长沙大学学报》2011,25(4):96-97,104
以翻译目的论为理论依据,通过对杨宪益与霍克斯就《红楼梦》两种译本的书名翻译进行对比分析,认为杨宪益的译名《红楼梦》比霍克斯的译名《石头记》包含了更深邃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并且,杨宪益的译名与霍克斯的译名相比,更忠于原著作,较多地运用了异化翻译策略,而在全球化时代异化策略更有利于保存民族文化特色和传播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堪称是一部有关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怎样让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传到西方,让欧美国家了解我国民族的优秀文化,翻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试通过对《红楼梦》霍译本中人名和典故译例的分析来探讨其跨文化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从《红楼梦》中的比喻译法看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翻译中对文化的处理一般有两种方法,主要以源语文化为归宿和主要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即异化和归化。这一区分可以从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两种英译本在比喻方面翻译的分析上得出。其结论是:因翻译目的、作者意图及读者对象的不同,这两种翻译方法将同时并存,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目的论角度研究《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杨宪益夫妇的英译本、大卫.霍克斯的英译本),经过分析发现,由于译者不同的文化背景,为实现不同的翻译目的而采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使用了不同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5.
肖佳 《科技信息》2013,(23):132-132,134
霍克斯《红楼梦》英译本的出版,促进了中国古典小说的翻译事业,并为《红楼梦》英译研究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本文通过分析霍克斯对《红楼梦》的翻译,发现翻译有一种"文化构建"的重要功能,翻译一经产生会对目标语或译入语文化的演进产生巨大影响。翻译不仅塑造了原作在读者心中的形象,而且是传递文化信息的媒介,是文学更新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6.
在功能翻译理论框架下,“合格”取代了“对等”的翻译标准。杨宪益、戴乃迭翻译的《红楼梦》和霍克斯、闵福德翻译的《红楼梦》,虽然翻译活动的策动者不相同,但由于译者采取了不同的翻译策略,最终达到了各自的翻译目的,取得了理想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7.
张欣欣 《科技信息》2011,(12):I0157-I0157,I0159
《红楼梦》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其中仅有名有姓的出场人物就逾四百,而这些人物姓名有着其自身的涵义和功能。由于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姓名翻译就成为一个艰巨的任务。杨宪益翻译的《红楼梦》堪称权威之作,杨译本在翻译人物姓名的时候,采用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音译,即用威妥玛拼音系统翻译部分人名。本文将通过对杨译本中的姓名翻译的分析,阐释威妥玛拼音在人名翻译方面存在的利弊。  相似文献   

18.
《少儿科技》2009,(6):28-28
这套中国原创新漫画“四大名著”系列作品被誉为“近年来中国原创漫画领域难得一遇的扛鼎之作”。四大名著是指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相似文献   

19.
骆贤凤 《科技信息》2007,(25):135-136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鸿篇巨著,更是一部集所有重要中国文化之大成的百科全书。自《红楼梦》问世二百多年来,许多翻译家都致力于它的翻译和研究,目前《红楼梦》已被翻译成20几种文字,十余种外文译本和节译本,其中英文译本多达9部。译界公认的两个经典译本是The Dream of Red Mansions(由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翻译,以下简称杨译)和The Story ofthe Stone(由英国汉学家David Hawkes和他的女婿John Min-ford合译,以下简称霍译),这两个译本采用截然不同的翻译策略和视角,却能获得共同的赞誉,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达到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20.
翻译研究从规范走向描写后,更多地强调译者的主体地位,主张翻译方法以及翻译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因此,回归到对翻译伦理问题的讨论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从翻译伦理这一角度对《红楼梦》两个英译本进行分析研究,探讨翻译伦理的四种伦理模式在《红楼梦》英译本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