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故宫作为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与其有关的纪录片创作历来是我国历史文化类纪录片创作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新世纪以来,史学观念的转变、传媒的市场化发展、国际文化交流的加强、“民族复兴”的精神指引等因素使故宫题材纪录片在叙述对象、结构设计、表现手法方面都呈现出了明显的趋势性变化。本文通过几部代表性故宫纪录片的分析,清晰地梳理出其演变路径,并深入思考纪实影像如何更好地讲述故宫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纪录片本身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大众审美的一种要求。我很赞成,看看这越来越繁华的世界和越来越复杂的生活者的状态,如何来记录这社会多元素的表情?如何来表现其真实之美?是略显苍白的文字还是某些缥缈的影视作品?我以为,半个世纪前出现的纪录片应该是最贴近生活的一种影视表达形式。然而,从中国已经成品的纪录片来看,存在着太多的问题。当主流纪录片或精英纪录片大行其道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大量的纪录片采用了一种常规的论证方式方法,那就是以“上帝式”的声音为主导,弘扬和歌颂,最后沦为政治意图的传声筒,影响着大众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3.
迁徙题材纪录片是目前纪录片创作中一个值得挖掘的领域。从中国纪录片发展的历史来看,迁徙题材纪录片类型化趋势并不明显,它不可能成为一个主流的纪录片类型,但是此类纪录片将会成为中国纪录片当中一支重要的力量。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信这些带有历史记忆的迁徙类纪录片,这些能够剖析社会现状的迁徙纪录片,未来或许也可以有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4.
电视纪录片在目前电视银屏上,已呈兴旺、繁荣之势。创作者们以一种审美的视角和理性的目光观察生活。电视纪录片的艺术水准日臻提升并走向成熟。社会的新变革、文化的新格局,决定了当前电视文化的审美趋势,而最能体现电视纪实美学思想的是电视纪录片。优秀的电视纪录片以真实自然、贴近生活、没有说教的纪实手法,使观众在观赏当中感到一种主观诠释客观,朴素反映本质的关即纪实美。  相似文献   

5.
围绕电视纪录片创作与市场化生存存在的不适应的问题,从纪录片创作的角度,探索纪录片创作怎样适应纪录片市场化的问题。提出了电视纪录片要可信、可感,以真实为底线;要选择有思想性的、适于画面表现的、能有画面表现力的题材;要向观众讲述一个精彩的故事,要让观众在情感的经历中,感受艺术的美。高潮点是作品情感的总爆发,是使观众审美经验与情感体验现实化的关键点,要设计好作品的情感高潮点。  相似文献   

6.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学艺术都有自己鲜明的文学特色,电视纪录片的制作也应该"保持民族个性,汇合时代精神"。电视人在制作电视纪录片的过程中要把继承与创新结合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处理好肯定与否定、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努力使它的精神风貌与时俱进,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相似文献   

7.
汪洪梅 《科技信息》2007,(27):562-563
我国电视纪录片创作队伍应该加强对趣味问题的认识,科学把握纪录片的趣味元素,在努力扩大创作视野、深挖内在主题、确保客观真实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纪录片的整体收视效果。  相似文献   

8.
李珣  罗琳 《科技信息》2007,(14):52-52
电视纪录片以“真实”作为生命。声音作为纪录片不可或缺的组成元素之一,在营造纪录片客观、真实的氛围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电视纪录片声音的三大组成部分(音响语言、文学语言、音乐语言)作为基点,阐释在纪录片的拍摄和制作过程中声音处理的特殊规律和表现特质。  相似文献   

9.
王洋 《科技咨询导报》2008,(27):191-191
《回家》是由四川电视台王海兵拍摄的纪录片,该片获得1995年四川国际电视节最佳纪录片“金熊猫”奖。《拯救大熊猫》是美国国家地理投资拍摄。本文将从声画呈现.摄影剪辑规则及文化观念差异三个方面对这两部相同题材的纪录片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0.
王晶  邢莉 《科技资讯》2014,(35):226-226
纪录片作为最具有文化意味的影视艺术品种,在艺术反映中总是和社会生活、和人、和环境结合在一起,是表现社会现实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中外纪录片拍摄角度不同,在对同一个问题的反映上,常折射出各国不同的社会文化及国情。  相似文献   

11.
孙斯扬 《奇闻怪事》2009,(11):83-83
比较中外记录片很困难,因为他们有太多的不同和分支,我不看好中国的市场,要么是十年磨一剑,剑过也没尘,要么是墙里开花墙外红,实在是中国电影场的怪现象。因此,只有体制改革,才能有各种纪录片的出现,才能繁荣中国纪录片市场,才能反哺我们的大众。  相似文献   

12.
当纪录片脱下贵族的外衣,换上世俗化的新外套时,其发展必定会迎来全新的蜕变,那便是纪录片的大众化。多年来,纪录片不论是创作理念还是创作方法都不断变化更新,并且融入了新的纪实手法、新的思想、新的内容,形成了新时期电视纪录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金颖颖 《科技信息》2010,(2):358-359
本文通过对电视纪录片定义和特性的探讨,简要分析了我国纪录片发展的不同阶段及特色,指出了我国电视纪录片发展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并对今后我国电视纪录片的改革创新提出了市场化、本土化、故事化、DV化的几点思路。  相似文献   

14.
影像饕餮     
小满 《世界博览》2012,(12):47-47
正美食纪录片的不同味道。一部纪录片,还是在深夜播放的,意外地火了。有人看饿了,有人看哭了。有人说,思乡的不仅是心更是胃。还有人说,谁能想到一部美食节目却是最好的爱国教育片?诚然,中国是美食大国。只要是关于吃的话题,几乎人人都会关注,也都有话说。但一部关于美食的纪录片又是如何触动肠胃并感动心灵的?关于美食的纪录片,无论是以旅游猎奇的方式呈现,  相似文献   

15.
吴建隆 《科技资讯》2011,(13):237-237
《牛津词典》:纪录片是人性记录(说明人性的事实或事件),强调了词根document的记录性和实证性。纪录片所关注纪录的主要是"人",这里包括人的生存状态、人与环境、命运变化等等。纪录片自诞生以来便承载着人类对美、对艺术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16.
试论电视纪录片的“人文关怀”及其表现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电视纪录片的“人文关怀”一直是受评论家关注的现象,但也大都是局限于纪录片本身来谈的,而本文作者力图将其放在社会文化价值观建构的背景下进行分析。文章着重讨论了纪录片人文关怀的内容特征,社会意义及其多样化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内纪录片不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均取得长足进步。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大量电视纪录片展现出电影化的发展趋势,而首先表现出电影化趋势的是它们的叙事手法。以《茶,一片树叶的故事》为例,针对电视纪录片叙事手法的电影化趋势进行深刻分析,从选题、题材结构、情感设计、镜头语言、叙事蒙太奇、乡愁思辨、细节描写、画外音与解说、文化娱乐表现等方面分析其电影化的表现,并从其思想性、画面美感、艺术意境等方面分析这一变化趋势的艺术效果,指出未来纪录片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8.
对于纪录片创作而言,编导意识作为创作者的个人素养、情感、审美的理论形态,贯穿整个作品的创作过程,从前期准备,到拍摄过程,再到后期制作,无不体现着编导意识的重要作用,从对题材的选择方面决定了纪录片的内涵,从对拍摄角度的选择层面决定了纪录片的真实性和被摄者自身价值的挖掘程度,从编导的剪辑风格个性决定了纪录片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透过影视人类学的视角,以数部藏地纪录片为例,把它们置入到近30年来的纪录片发展过程中,分析其影像传播的类型特征和变迁路径。作为传播形态,不同的藏地纪录片在观察视角、制作方式和叙事策略上呈现出丰富的维度;作为文化阐释的影像文本,藏地纪录片既以具象方式描述文化特征,又以符号的方式表现文化价值,具有文化阐释和传播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陈卫东 《科技信息》2011,(34):349-349
一、引言 电视纪录片是电视片类型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故事片之外最重要的一大类影片。纪录片的表现内容和范畴比较广泛,纪录片可以纪录当前的现实,也可以重现过去的历史,可以再现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也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挖掘题材,反映生活中的现象、问题及某个侧面。一般来说,纪录片包括新闻纪录片、历史纪录片、传记纪录片、政论纪录片、人文地理纪录片等。纪录片的特点是高度忠实于生活和现实,将真人真事不加虚构地直接反映出来,以启迪人们的灵魂、陶冶人们的情操、激发人们的斗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