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周敏 《长沙大学学报》2011,25(1):110-111
目的论理论认为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的策略和方法,翻译目的不同,翻译时所采取的策略、方法也不同。可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出发,以严复的《天演论》为蓝本,并从选材、语言表达以及翻译策略和方法上来分析和研究翻译的目的性。  相似文献   

2.
用传统的等值观来批评特定时期中“不正常”但却产生重要影响的翻译使我们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这要求我们以新的角度和方法来审视这一类的翻译。翻译规范论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本文尝试以此为出发点来简要分析该类翻译的代表——《天演论》,并以此来说明这一种理论解释力。  相似文献   

3.
在中西文论\"会通\"这条道路上,出现了中国文论失语的现象,面对西方哲学和文论思想的冲击,表面上失去的是\"话语权\",实际上失去的是我们民族独有的思维方式。就中西文论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文心雕龙》与《诗学》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两部著作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比较,以期为中西文论的\"会通\"道路提出一些警醒。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对偶符号的形式意义、存在意义以及实用意义三层意义出发,探索了在传统文化、个体惯用思维以及特定历史环境的合力作用下的译者主体建构.认为严复译著中的对偶体现了译者的审美旨趣、思维方式以及特殊交际情感的建构,正是这种鲜明的主体性使得其译作更具特色,经久不衰.  相似文献   

5.
以严复翻译的《社会通诠》为例,分析近代西方先进思想如何通过翻译会通传入中国并被人接受,且总结出当时主要的翻译会通策略,包括加按语、加注释、删减和增译等,同时揭示了晚清西学会通的经世致用的特征和时代意义,对于中西文化的融合和古今文化的会通创新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甲午战争后,严复翻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经译文和案语,严复介绍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扬弃了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宣传了西方的自由、平等观念。严译《天演论》唤起了国人救亡图存、保种保国的意识,有力地推动了戊戌变法和这一时期的思想解放,产生了长久的启蒙效应  相似文献   

7.
张謇会通中西的教育思想形成于清末民初西学东渐的进程中。在他的整个教育实践中,无论是学校教育宗旨的确立,还是仿照西方学制构建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系统,抑或是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中都充分体现出会通中西的教育思想。张謇会通中西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中国清末民初教育由中国传统教育向近代化教育的发展和转变,而且对解决当下中国教育事业发展中所面临的如何引进、吸收西方文化知识和改革教育体制等方面的问题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范永康在其新著《文化政治与当代西方文论的政治化》一书中细致分析了西方当代文论政治化的四条路径: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新历史主义与晚期马克思主义,绘制了当代西方政治化文论的全景图,并将其命名为文化政治诗学,总结了文化政治诗学的政治性、批判性、反思性与公共性四大特征。同时,他指出,西方当代文化政治诗学建立在审美性与政治性对立的基础之上,忽略了文学的审美性,故在审美性与政治性融合的基础之上提出了超越性的诗性政治诗学,从而超越文化政治诗学。  相似文献   

9.
很多电影片名的翻译都被视作是对忠实原则的颠覆。从操纵学派的三要素理论来看,在片名翻译中,译者被套上了三重枷锁,片名翻译出现创造性叛逆有一定的必然性。文章论述了诗学观、意识形态和赞助人三要素对片名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许慎的《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继《尔雅》之后最能从“小学”(文字、音韵、训估)上体现中国文化特色的不朽之作。在《说又》中,“许慎采史籍李斯、杨雄之书,博访通人,考之于逵,吸收了前人如贾逵、杨雄、杜林等人的研究成果,形成自己一整套的理论体系。在这当中,杜林的思想对许慎的影响是颇深的。据《汉书·杜螂传》载:哪子林,亦有雅材,建武中历位列卿,至大司空.其正文字过于邺、竦,故世言小学者由社公。”盛赞杜林文字学造诣超群出众。西汉宣帝时,“《苍颉》多古字,俗师失其读,宣帝时征齐人能正读者,张敞从受之…  相似文献   

11.
随着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兴起,性别与写作的关系也随之受到关注.从这一关系入手,梳理诸如"边缘叙事"、"身体写作"、"女性小说"等概念,可以为边缘诗学的建构提供一个视点.  相似文献   

12.
作为对艺术之道进行本体论思考的诗学的命运 ,向来与艺术的价值连在一起。如何重申艺术的理由 ,事关重建现代诗学的逻辑依据。概括地讲 ,尽管面包的意义无须赘言 ,但人不能只靠面包活着这同样无可置疑。这构成了人文艺术最重要的价值依据。艺术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基础 ,艺术的全部理由就在于 ,人在根本上是一位超越官能欲望与理智需求的审美者。由此呈现出诗学的意义所在 :向诗致敬。  相似文献   

13.
高校英语专业普遍存在文学阅读难、阅读少的问题,文学课遭遇边缘化.文章借助二十世纪新兴交叉学科认知诗学的“故事”与“叙事投射”理论对文学学习进行认知分析,着力增强文学阅读认知体验,并结合研究性教学方法探讨实现文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双重认知转向、提高文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诗学是一种原诗学,其原创性主要表现在它因重新组合和语境变迁而产生新质上。中国现代诗学能够成为原诗学至少有四大原因,即现代社会政治、历史发展的需要,中国古代文化的衰落和西方文化的冲击,中国个性化的现代文化和哲学思想的制约,以及现代诗学创造主体的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诗学的研究必须对它的研究前提首先进行清理。"中国现代诗学"在事实上存在应该是一个关键。我们现在的研究"背靠三个传统",运用系统论的协调性和知识谱系学的层次关联性,坚守中国现代诗学的"中国性"和"现代性",应该是我们的有效视阈和基本姿态。中国现代诗学研究思路的定位应是:求异性研究而非求同性研究;个性研究而非共性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应该是多元的和复式的,不应该是一元的和单一的。  相似文献   

16.
从学生语篇翻译的实际障碍入手,采取实证分析的方法,结合概念整合理论,探讨障碍产生的原因;并从首序整合、二序整合和三序整合这三个过程入手,分别提出解决语篇翻译障碍的办法,以提高学生的语篇翻译能力,进而揭示概念整合理论对语篇翻译教学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回忆的诗学     
从诗学的视角看,"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可以落实于"回忆与艺术"的话题,它所涉及的是创作实践的成功奥秘,其核心问题也就是生命记忆与审美体验的关系.回忆让我们从生命沉淀中汲取最为精华的东西,也有益于创作主体返朴归真拥有生命的本色.通过对回忆诗学的把握,我们能够对艺术创作实践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陈白沙诗学与禅学联系密切,它是宋明以来禅学风气推动的产物。白沙诗学与禅学的联系主要体现于四方面静坐致虚,发明本心;重“悟入”;学贵自得;以少胜多、凝炼淡朴。对无言之妙与无言之美的追求,使得白沙诗歌呈现出简约淡朴的风格与神韵。  相似文献   

19.
中西诗学的比较研究存在着严重的文本阅读障碍,这是由于从事中西比较诗学研究的学者大多不能精通研究对象的语言和文化。中西比较诗学的研究应注意中西文化的差异性,异中求同,同中求异;要开展中西范畴的比较研究,要切实地开展中西诗学的对话,把握对话的问题和方式。  相似文献   

20.
我国科举史上,经义与论是两种主要的科举文体。它们同源,但在行文的要求上又有所不同。是两种不同的文体。南宋以后,经义与论相互影响,在形式上趋于相同,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格式,最终成为后世程式化的两种文体,为八股文的出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