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苏雅钟 《科技资讯》2013,(10):10-10
为了降低卷烟码垛机器人的故障率,并减少设备维护量和降低备件成本,对烟箱吸取装置改造,包括负压管路和吸盘,还包括负压电磁阀,所述负压管路与所述负压电磁阀的输出口相接,所述负压电磁阀的输入口与所述吸盘通过管路相接,所述负压电磁阀的排气口与大气相通。将负压直接接入负压电磁阀来实现对烟箱的吸取和放置,利用负压电磁阀直接控制吸盘的负压,相比于原有的烟箱吸取机构中的真空发生器,负压电磁阀内部的气路结构更为简单,通路较大,不易积尘,气路更为畅通,可靠性也更高。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在瓦斯抽采过程中流体流经突变截面时,流速的大小和方向均发生剧烈变化引起能量损失的问题,应用ANSYS中的Fluent模块,模拟研究了管道变径长度对管道内流体流速的影响,并提出一种确定最优变径长度的方法;进一步利用现场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管道变径时在突扩界面内流动发生明显的分离现象,出现回流区域;确定了426~630 mm、426~720 mm管道变径的最优变径长度分别为2.053 m和2.137 m.漳村煤矿2601工作面瓦斯抽采管路敷设应用结果表明,改进后426 mm~630 mm变径管道的负压损失率由26%降低至21.75%,426~720 mm变径管道的负压损失率由31.25%降低至24.50%.变径长度的合理选择有效解决了包括漳村矿在内的瓦斯抽采管路变径时局部能量损失过大和变径处耗损严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为同步包装机的物料交接和吸附工序,提出一种含多个负压吸盘的主墙板与副墙板联合通道. 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建立负压通道流场模型. 结合RNG k-ε湍流模型与增强壁面处理,探讨通道结构参数与风机流量对流场压力与速度分布的影响. 结果表明,渐扩管、导流构件与负压风机位置对空气流动影响较大. 渐扩管处的旋流效应会加剧压力损失,负压吸盘附近的导流构件能够降低气流紊乱度,风机布置在通道中心时将显著提高气流平均速度. 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流动特征综合性能量化模型. 当风机流速为13 m/s时,改进结构中主墙板与副墙板的流动性能分别提高53%与21%. 风机流速增加到18 m/s时,风机的影响效果高于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飞机液压系统漏油管路材料选择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高密度聚乙烯、精密PU、聚四氟乙烯、PFA塑料和乙丙橡胶五种不同材料的特点及应用,得出了最合适的漏油管路为PFA和三元乙丙橡胶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目前工业上采用的多级离心式水泵和风机级间连接通道不完善以致内耗损失大。新型水泵与风机从结构上改进其通道使水流或气流流动平稳从而降低内耗损失。若然能在工业上普遍采用。可以大量节能与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6.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交错肋结构涡轮叶片内部冷却通道的流动换热特性,分析了交错肋冷却通道的流动换热机理。交错肋结构在明显提高通道冷却性能的同时也带来了较大的流动损失,随着肋倾角、肋宽的增大,通道的换热能力增强,阻力损失增大;随着肋间距的增大通道的换热能力降低,阻力损失减小。利用瞬态液晶实验技术对交错肋冷却通道进行实验研究,进一步分析了交错肋冷却通道的流动换热机理,并验证了所采用的数值模拟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再生冷却结构参数对煤油流动换热的影响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揭示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再生冷却结构参数对煤油流动换热的影响,实现对结构参数的优化,以单根再生冷却通道为研究对象,在通道总数一定的情况下,分别对RP-3航空煤油在不同内壁厚度、肋片厚度及高度的通道中流动换热进行了数值研究,发现薄内壁的通道冷却效果好,流动压力损失稍大;厚肋片的通道冷却效果好,但压力损失随肋片厚度的增大而急剧增大;随着高度增大,冷却效果变差,但流动压力损失急剧减小;3种结构参数对油温的影响都很小。分别对影响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为得到一种对流换热效果尽可能好以及流动压力损失尽可能小的冷却通道,利用Workbench平台的目标驱动优化工具,采用遗传算法对冷却通道进行优化设计,经校验,优化后的通道满足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8.
<正>柏努利方程是化工基础课中流体流动部份的重要内容。它阐明了流体在管道内稳定流动时,各种能量互相转换的关系,是学好流体力学的关键。弄懂了这个问题,许多流体输送中的问题,例如高位槽设置的位置、完成一定量流体输送任务需要的泵的功率、压缩气的压力、管径的大小、流速流量的计算以及管路与设备的布置、液封与静止分离器的设计等,均可以迎刃而解。因此,讲授好这一课题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变通道涡流室式燃烧室和涡流室式燃烧室气体流动的差异,以及变通道涡流室式燃烧室通道结构参数对流动损失的影响;根据计算与试验结果,提出了变通道涡流室式燃烧室通道结构参数的最佳取值范围,研究表明,变通道涡流室式燃烧室的气体流动特性有利于加快油气混合与燃烧的进程,减少流动损失,从而获得比常规涡流室式燃烧室更高的热效率。  相似文献   

10.
为控制海水冷却系统通海口产生的辐射噪声,考虑管路及管路附件的弹性影响,建立了简化的通海系统流噪声传递-辐射的仿真模型;从避免管路流噪声传递损失的角度,提出了基于总传递损失的管路系统声传递-辐射特性的评价方法;借助商业软件计算了不同管路附件影响下的管路声传递-辐射的总传递损失,给出了管路附件对管路声学总传递损失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与无管路附件的直管路相比,换热器可以使总传递损失提高94.9 dB,挠性接管可提高33 dB,截止止回阀可提高28.5 dB,相比之下,滤器、变径管、弯头对总传递损失的提升均小于10 dB,蝶阀仅可提高1.5 dB。通过研究发现,管路附件可以提高对通海系统辐射噪声的控制效果。实际的海水冷却系统的管路附件集中在系统出口管路,使得出口管路附件多于进口管路,导致进口管路辐射噪声控制不足。增加进口管路上的管路附件可提高系统辐射噪声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风道压力损失与分支风道压力平衡的电算法,并用TURBOPASCAL语言编写实施了计算程序.  相似文献   

12.
基于蜘蛛手与接烟轮系统几何模型和运动学模型,研究了烟支交接的运动学特性。根据运动学模型,以活动手、固定手烟道中心分别与蜘蛛手吸爪内、外烟道中心的相对位移和相对速度为评价指标分析了烟支交接质量。结果表明:不同生产速度下,接烟轮和蜘蛛手轮的转角基本不变,2对烟道交接中心的相对位移均趋近于0,相对速度较小,且与烟支生产速度呈同向变化,有利于烟支交接;烟支交接时,固定手烟道与蜘蛛手外烟道的相对位移和相对速度比活动手烟道与蜘蛛手内烟道的要小,烟支交接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13.
对三联式空调系统在定吸气压力下的运行特性进行考察.当系统的运行工况发生变化时,利用压缩机转速的调节以保持吸气压力的一定.通过研究发现,即使在吸气压力保持一定下,三联式空调系统仍不能简单地视为各室内机的蒸发器面积和膨胀阀开度的简单叠加;若同时保持吸气过热度一定,则三联式系统内两单机的膨胀阀开度、制冷剂质流量、制冷量呈现出抛物线的依变关系;但是吸气压力的保持一定可起到杜绝系统中各单机之间的相互影响,能确保各单机实现独立调节.  相似文献   

14.
A bio-inspired suction cup actuated by drape memory alloy (SMA) for miniature wall climbing robots ls developed based on studying characteristics of biological suction apparatus. Some fast control strategies are introduced to improve negative pressure response. model of the suction cup is built,and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s results indic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fast control strategies. The largest negative pressure of the suction cup can reach 14 000 Pa,and its generating and cancelling just need 5 s.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 the suction cup can be used as an adhesion mechanism for miniature wall climbing robots.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非轴对称端壁造型对大涵道比风扇角区失速流动的改善作用,对某风扇进行了平面叶栅模化设计及非轴对称端壁优化。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以风扇根部叶型为基础进行模化设计;在此基础上,采用两种不同的控制点分布方法对平面叶栅进行非轴对称端壁优化改型。研究结果表明:模化后的平面叶栅角区失速流动及叶片加载特点与风扇原型基本一致;采用自由曲面及类两面角曲面两种非轴造型对平面叶栅角区进行优化,叶栅总压损失系数分别降低了4.57%和5.38%;将流场改善效果较好的类两面角曲面造型应用于风扇原型角区,结果表明该造型使得风扇效率提高了0.441%,角区失速现象也得到了有效的抑制。深入的流场分析表明,类两面角曲面的非轴对称端壁造型,沿流向能有效推迟压气机平面叶栅通道涡向吸力面的发展,沿径向通过使涡结构上移减弱在端壁附近吸力面附面层和通道涡的相互作用;与此同时,对大涵道比风扇原型的角区失速流动也能起到较好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多分支吸风管路压力损失及平衡计算的数学模型;采用C语言编写了具有汉字提示及图形显示功能的计算程序.利用本系统可快速准确地进行风道系统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17.
湿蒸气透平静叶栅的端壁抽吸槽常用来抽除沉积水膜以防止动叶片水蚀,但它也有可能同时用来抽除端壁上边界层以抑制二次流的发展.作者采用有限体积差分法求解了三维稳态时均NS方程组,分析了在叶栅前缘附近进行端壁边界层抽吸对透平静叶栅二次流流场、气流偏转角及总压损失系数等气动特性参数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前缘附近抽吸端壁边界层可以抑制马蹄涡的发展,减弱通道涡的强度,从而减小二次流损失并提高出口气流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18.
在雷诺数处于(6.0~17.7)×103的条件下,利用红外热像仪测量了蒸汽冷却、不同角度V形肋通道换热表面的局部努赛尔数分布,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角度V形肋通道内蒸汽的传热特性及压力损失,并与相近工况下的空气冷却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V形肋通道可以有效提高通道的强化换热特性;随着V形肋角度的减小,冷却性能不断提高,45°的V形肋通道的换热性能最佳;V形肋可使换热通道内部流体形成二次流,通道核心区的低温流体随之补充,使得通道中间靠近换热面的热边界层减薄;在相同雷诺数的条件下,蒸汽冷却的传热性能明显高于空气冷却,但两者的压力损失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基于电机驱动压气机的性能要求和工作特点,得到可运行于低转速范围下的高效电动压气机叶轮设计策略.对比普通车用涡轮增压离心压气机叶轮J90和电动压气机叶轮JE90以及分析两种不同应用场合的叶轮的子午流道外形、叶片角分布和叶片载荷分布等存在的差异,得到低比转速电动压气机叶轮叶型的几何设计规律和策略.结果表明:优化子午流道外形可以改善流动情况,减小二次流损失;分流叶片后掠可以增大失速裕度和稳定工作裕度,叶轮尾部叶片角分布中可以选择较小的出口叶片角以提高其做功能力,加大吸力面和压力面的载荷差距,即压差更大可增强对空气做功能力;主叶片厚度最大值不宜过大且保证在中间跨度的厚度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20.
The principle of interaction between plastic volumetric and shear strains for rock and soil has been extended to the field of unsaturated soils. Two new interactions of suction-plastic volumetric strain and pore air pressure-plastic volumetric strain appear in the unsaturated state of a soil excep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lastic volumetric and shear strains.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find that the suction possesses a dual property, which is the origin of generating its special functions. Thereby the effect of the suction on volumetric strain includes two opposite aspects. By means of this property of suction, the physical significance of effective stress parameter, effects of suction on volume change and preconsolidation pressure, and the mechanism of collapse upon wetting all can be explained. In addition, it is theoretically proved by application of this principle of interaction that the critical state line for unsaturated soils exists, and is unique and independent of the stress histo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